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鲤跃龙门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地絮
移时,一身飘逸长裙,戴玫瑰冠的蓝棉杲轻摇折扇,信步迈入了场中,身边还跟着两名护卫。先跟四面观众拱了拱手,然后掀袍往公案后一坐,那派头看起来就跟玉瑞的青天大老爷似的,十分庄严正式。
一拍惊堂木,“今天,本公主就跟大家献上一段评书,书名就叫‘小和尚通灵游地府,玉阎罗驱鬼返阳间’。”
众人被那惊堂木吓了一跳,捂着心脏议论纷纷,“这书名也太长了吧?怎么一听这名字,就觉得浑身冷飕飕的呢。”
“是啊,又是地府,又是阎罗的,今天这样的大喜日子,也不怕不吉利!”
敦王、诚王、吴靖柴几个深受其害过的人,当即知道她要说什么书了。纷纷瞠目。吴靖柴算是服了她了,在皇陵讲鬼故事还不够,竟然还带到中秋宫宴上讲,当着皇帝和满朝文武的面,简直就不拿自己当外人。不过话说回来,自己竟然隐隐有些兴奋是怎么回事?
敦王出于“护驾”的目的,特地提醒李平泓,“父皇,天色不早了,蓝阙国的故事不听也罢,父皇还是早些回去安歇吧。”他喝醉了酒,虽然是好心,但那语气就跟命令似的,李平泓当即就皱了皱眉头。
吴靖柴唯恐天下不乱道:“皇帝舅舅,蓝阙公主好意讲书,咱们倘若不听,容易得罪人啊!”
“靖柴说得有理,蓝阙国既然如此盛情,却之不恭。只是听故事而已,不必太过惊怪。免得伤了两国和气。”
敦王被李平泓无视,心里窝了一肚子气。继续喝自己的酒。
诚王一边担心蓝阙公主惊吓了皇帝和太后,一边又担心皇帝和太后被惊吓后会拿蓝阙公主是问,心里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看看上边,看看下边,祈祷她千万不要说出惊人之语才好。
岑杙知道蓝棉杲虽表面上胡作非为,但从来不会超出自己的度,看她这副派头,似乎要搞出大明堂,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也不知是听了那“小和尚通灵游地府,玉阎罗驱鬼返阳间”的书名,还是因为其他。





鲤跃龙门 私闯地府
“话说, 蓝阙国蓝鹊山上有座‘东露寺’, 寺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师徒二人都是心慈仁厚的大好人。老和尚天生是个盲僧, 生逢乱世,超度亡魂, 普度众生。衣食住行全仗着小和尚的一双眼睛。说起小和尚的那双眼睛,那可就厉害了。”
蓝阙公主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声音清澈洪亮,满座众人雅雀无声。
“它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有一天天不亮, 小和尚醒来做早课,看到老和尚从禅房里走了出来。小和尚照例向师父道早,可是老和尚非但没有听他,还一个人执着禅杖、拿着铜钵出了寺门。
小和尚以为老和尚要下山化缘,连忙丢下木鱼, 撵上去, 想为老和尚引路。可是一碰到师父的手,小和尚就打了个寒噤,下意识问:‘师父,你的手怎么这么冷?’老和尚并不回应。小和尚细看才发现,老和尚的眉毛、眼睛、胡子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当时的天气并不寒冷, 人的脸上怎么会起霜呢?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 心里提高了警惕,继续撵着老和尚, 但始终和他保持着二十来步的距离。
走了大约有三十里路, 到了山下一个村子口, 小和尚看到老和尚摸索到了村口的水井旁,低头盯着水井很久。忽然一头栽进了井里!
小和尚顿时大惊,大叫‘师父!’飞奔到井边,往下一瞧,这井又深又黑,根本看不见底。而更奇异的是,自老和尚栽进去后,很久很久,都没有听到落水声,也没有听见师父的呼救声。小和尚暗想这井得有多深啊?师父掉下去岂不是没命了?小和尚非常得难过,乤他和老和尚相依为命十几年,不能就这样丢下师父。于是小和尚就捆了一根火把,拽着井绳慢慢地往井里爬,想把老和尚的法身捞起来。
小和尚腰上系着绳子,慢慢地往下坠。坠啊坠啊,也不知坠了有多久,依然没有到底。小和尚额头冒起了汗,一边往下坠,一边测算距离,往下落了大约百丈,只见白亮的井口由登闻鼓那么大,慢慢地变成了簸箕那么大,又变成了碗口那么大,核桃那么大,豌豆那么大,再往下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四周一片漆黑,上不着天,下不着底。而且井越往下越冷,风呼啊呼啊从耳边蹿过,小和尚冻得直打哆嗦。但仍然坚持着往下坠。
又坠了大约百八十丈,小和尚终于听见下面传来了哗哗的流水声。小和尚暗自心惊,井底怎么会有流水呢?拿火把往下一照,因为距离太远,根本看不大清楚。于是小和尚又往下坠了有一箭地,水声越来越大,就好像在脚底下。小和尚再把火把往下一照,这回看清了,底下是一条黑漆漆的河。正在往某个方向流。而那个风啊,就是从河面上刮过来的。那个冷啊!
小和尚四处去照,发现这井底别有洞天,就像个大岩洞似的。这河流就在岩洞里穿肠而过。流到远处,开始泛白光,就像一片片鱼鳞似的,把那岩洞照得亮如白昼。小和尚想,自己这是到了哪儿了呢?
就在这时,头上忽然滴下来一滴水,小和尚往上一瞧,这一下就看到了让他心悸的画面。只见那井绳上竟串了许多绿油油的眼睛。像蚂蚱一样冷冷地注视着他,慢慢慢慢地往下爬。离小和尚最近的那双眼睛已经爬到了头顶三尺位置。脑袋朝下,倒挂在绳上,拿空洞洞的绿眼睛冷视着他的脸。
一股阴森森的寒气直钻小和尚领口。小和尚吓坏了,下意识地往下滑了人高的距离,双腿浸入了水里,谁知这一入水,就有一股极阴的寒气沿着小腿钻入小和尚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小和尚打了个寒噤,连忙又拽着绳子拔脚出水,又感觉被水浸过的地方如千万只蚂蚁啃噬,又酸又麻。而此时那东西也顺势爬了过来。小和尚咬着牙龈,拿火把奋力往上一照,那东西看到火立即后退,往上退了一丈有余。继续拿两只阴寒的碧眼警惕地瞪着小和尚。
小和尚早就从刚才一闪而逝的火光中,看清了那东西的形状。原来绳子上爬得竟然是有手有脚的‘人’。它们成群结队地倒挂在井绳上,似乎是要沿着绳子到水里去。小和尚从未见过绿眼睛的人,身上寒毛一根根直竖。
那东西又往下试探着爬过来,小和尚寻思这绳子可能是它们的必经之路,自己不能在绳子上久留。可是水里又实在阴寒,断断不能跳下去。
他擎着火把扫眼四周,看到井壁上突出一块三角状的石头沿,心中一喜。伸出一脚猛蹬前壁,身子往后甩去。待绳子往回摆的时候,手臂一使力,纵身一跃往壁上跳去,单手勾住了那石头沿,同时胸口也撞上了井壁。由于石头有些湿滑,小和尚差点从壁上摔下去。好在小和尚平日跟师父勤学武艺,立即施展壁虎功,整个人贴抠住了井壁。
小和尚身体贴在壁上,单手勾着石块,回头,把火把警惕地收到身前,就见为首的那绿眼睛慢慢往下试探着滑行,触到火光照射的范围,立即又缩了回去。小和尚见状,稍稍侧过身子,当着火光,终于听见身后‘嗖’得一声,有个东西飞快地往钻进水里去了。紧接着,绳子上的一串‘人’见状,也争先恐后地往水中钻去。
令小和尚大为惊异的是,这些‘人’入水时,没有听见丝毫的溅水声。小和尚觉得十分怪异,按说以这样的速度入水,不该毫无动静才是。待最后一‘人’入水时,他偷偷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人入水时,就像影子投水一样,不仅没有声音,就连水面也无一丝波澜。
小和尚觉得整件事都透露着诡异,不敢再往下走了,决定先回井上再说。然而当他往后伸手的时候,才发现原本悬在中央的绳子,竟被水流带去了另一边!小和尚心中暗叫糟糕,那些东西把井绳拉扯到水里了。小和尚使出浑身解数去够绳子,可惜都够不到。眼看着抓不住绳子,回不到地面之上,小和尚想,为今之计只好跳入水中,到水底去够绳子了。
就在小和尚将跳未跳之际,绳子忽然主动地朝他倾斜过来。小和尚绝处逢生,连忙抓住绳子,口念佛号。困惑地往下一瞧,就见一双绿眼睛浮在水面上,那绳子的一头就是被它拽着的。小和尚心里一寒,差点从绳子上摔下来。然而那绿眼睛倏得一下消失在了水里。小和尚顿时明白了,这东西一定是感激自己让了路,所以临走前帮他一把。
小和尚抓住绳子,荡回井壁中间,正要往上爬。这时火把突然燃烧尽了,他干脆把火把丢进了水里。双手抓着绳子在黑暗中往上攀行。攀了大约有两三丈地,就累得再也爬不动了,小和尚把脚缠住井绳,靠着休息一会儿。而这时,他发现原本黑漆漆的水面上忽然漂过来许多亮晶晶的小船。每条小船上都坐了一个人,顺着河流蜿蜒而下。
突然,小和尚在一条船上看到了老和尚。他正盘腿坐在船头,往河水尽头驶去,身上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小和尚心中一喜,大声唤师父,可是老和尚愣是没有听见。
小和尚情急之下,又顺着绳子滑下来,这回直接滑入了水底。不顾寒冷和蚁噬咬往老和尚船行的方向游去。然而,小和尚越游身体越僵,很快就冻得挥不开手脚了。
河水漫过了小和尚的嘴巴、鼻子、眼睛、头顶,灌进了他的口中。而那股极寒的冰气便如万箭穿心一般钻入小和尚的胸口。小和尚在水里拼命想扎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和尚脖子突然一紧,有什么东西钩住了他的后衣领,往上一提,就把小和尚带出了水面。
小和尚猛得摔到了甲板上,口中、耳中、鼻孔,出溜出溜得震出了许多黑黝黝的小东西,形状像是蚂蚁,但比蚂蚁要大十倍有余。小和尚吓坏了,拼命干呕,直呕到肠子快要翻出来。才筋疲力竭地翻过身来,就看到头顶上出现了两张凶神恶煞的面孔。
只见那两凶神每人手上各攥一柄钢叉,浑身绿油油的,长相就跟寺里的哼哈二将差不多。其中一人揪着小和尚的衣领提起来。嗅了嗅他的味道,瞪起铜铃大的眼睛,‘呔!哪里来的生人小和尚,竟敢擅闯阴曹地府,玷污我三途河水,你可知罪?!!’
原来,那俩就是那幽冥界三途河上的巡逻夜叉,正奉职巡逻呢!
小和尚浑浑噩噩,不知自己生闯地府,骇得不能成声。另一夜叉道:“我认得他,他是东露寺的小和尚,同明大师的弟子,那可是一个超生度死的大好人,如来降旨刚敕封了罗汉。小和尚,你身上满是生人气,显然阳寿未尽,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小和尚吓坏了,根本不能发声。俩夜叉商量一阵,只好将其带入阎罗殿,听凭判官裁决。直到小和尚入了阎罗殿,跪在那森严威风的大堂下,才开始向堂上众人诉说冤枉,将自己因何坠入井中,又因何会下到河中的曲折经过一一尽述。
只听左边一洪亮声音道:‘此小和尚私闯地府是为寻师,孝心可嘉,情有可原。其师已入西方极乐世界为罗汉,不如将这小徒弟发放还阳,重新为人。’
而右边又一洪亮声音道:‘不可!既入地狱,焉有轻易重回人间的道理?无论是谁,擅闯地府都要罚减阳寿十年。我看小和尚印堂发黑,所余阳寿必不会超过十年。念其孝心可嘉,姑且就免了下辈子的刑罚,今日起投胎转世。’
先前那人又道:‘罚恶司钟判官虽说有理,但我看这小和尚颇有慧根,且阳寿未尽,又有通灵之能,追随师父,误入鬼门,私闯地府,实非有意。况且,自人间祸患兴起,生人罹难数猛增,冤魂野鬼无处可依,皆游荡于荒野。阎君特命在阴界加开三十六道鬼门,引孤魂归地府伸冤转世,投胎还阳。鬼门既增,生人误闯在所难免。这小和尚双目通灵,入鬼门乃无心之失,其罪固恶,其情可悯。连阎君尚且怜悯生人,我等怎可妄加刑罚?’
这时,又有一人道:‘赏善司魏大人还是太心慈仁厚了。不如让阴律司崔判官翻翻阴律,查一查是否可有酌情免罪的先例。’
那崔判官道:“察查司陆判官所言有理,待我先翻一翻律簿,小和尚且堂下候着。”
小和尚听出,这几人就是阴间的四大判官。那个执意要减他阳寿的想必是罚恶司的判官钟馗,那替他说情的想必是赏善司的判官魏征。而那建议查阴律的应该是察查司的判官陆之道,而那亲自查阴律的应该就是四大判官之首,阴律司的判官崔珏。
这四大判官坐镇阎罗殿,专司审判地府幽魂,最是公正贤明。崔判官查阅阴律时,其他三位判官也未闲着。
赏善司魏判官着一身青袍,笑容可掬,对堂下诸善鬼一一奖赏,至忠至善至仁至义者封神,忠善仁义可嘉者为人。而一身紫袍的罚恶司判官钟馗则冷面含威,怒目圆睁,将堂下诸鬼一一押赴孽镜台前照出善恶。善的赴赏善司领赏,成神成人;恶的押赴十八层地狱,刑满后入畜生道,做猪做狗;还有不善不恶、善恶相抵的,则押入轮回殿,喝一碗孟婆汤,投胎为人。此人和善人投生之人境遇又有不同,善人投生的无不为帝王将相,富贵人家;而不善不恶之人投生只能为凡夫俗子,蝼蚁小民。
小和尚见所有幽魂往孽镜台上一照,平生所做善恶之事,事无巨细都一一照出。有个生前像是王侯的鬼魂被押入阎罗殿时威严正气,直言平生从未作恶,但一上了孽镜台立即原形毕露。原来其年轻时,竟为谋夺王位秘密毒死嫡亲兄弟,犯了不悌之大罪。其兄已入地府申冤告状,罚恶司判处其入十八层地狱,接受烈火焚身,剧毒侵体之刑罚,刑满入畜生道投生为马,供其兄驱使一生。该鬼哀哭求饶,痛悔前生,但为时已晚。真乃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而察查司的陆判官为冤魂申冤昭雪,数发鬼差去阳间勾魂索命,使逞凶之人无一人逍遥。期间有一群无头鬼魂到陆判官案前哭诉,称:‘吾等乃蓝阙良民,被官兵误认为强盗,割去头颅,望青天老爷为吾等寻回头颅,申冤昭雪。’
陆判官道:‘诸鬼稍安勿躁,此事阴天子早有裁决,凡无故被割去头颅者,若非大奸大恶之徒,下世仍旧为人,且多享一甲子寿命。而割去汝头颅者,阴天子已发三十六道鬼差前去追魂索命,一旦押入地府,即发配大小地狱,受三千六百道刑罚,永世不得超生!’




鲤跃龙门 玉钟声碎
小和尚听着那‘三千六百道刑罚, 永世不得超生’之语, 心中不由动了恻隐之心。这时头顶上忽然劈下一道黑色的闪电, 正正砸在了小和尚的脚边,小和尚骇了一跳, 后退数步,惶恐往上看。这时罚恶司判官钟馗目光如电道:‘小和尚是非不分,空长一双通灵眼,竟敢同情恶鬼。再敢妄生怜悯, 本官决不轻饶!’
小和尚吓得面无人色,他平日听师父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坚信恶人只要弃恶从善,便可立地成佛, 是故将人间那套慈悲心代入了阴曹地府。不料, 竟被那黑煞判官一眼看穿。
那赏善司判官魏征这次也未帮他,道:‘小和尚,人间有人间的秩序,阴间也有阴间的秩序,人间尚有回头路, 地府只有往生门。你所习弃恶从善、立地修佛之理, 乃人间修行之正道。在我鬼界,是断断行不通的。阴间只信奉一条, 阳世为因, 阴世为果。因果循环, 报应不爽。如果恶鬼到了地狱都有弃恶从善的机会,那恶人在阳间将无所畏惧。”
小和尚又惊又惧,忙道:‘是小僧造次了。’
那钟馗又喝道:‘跟他啰嗦什么,一句话,地府就是惩恶的地方,若是世间恶人都能临死回头,还要地狱做什么?!’
察查司陆判官忙着为诸鬼平反冤情,闻言道:‘小和尚尚未归于地府,不知阴间秩序,乃人之常情。小和尚,我且问你,你可知我们地府最欢迎善鬼,还是恶鬼?’
小和尚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善鬼。’
陆判官道:‘非也。在阴间,我等最欢迎者,乃恶鬼也。恶鬼来得越多越好,善鬼最好一个不来。’
小和尚恍悟道:‘小僧明白了,在人间善人多恶人少,意味着人间有正道。而阴间若还是善鬼多恶鬼少,则意味着,人间正道不彰,善人枉死多,恶人长寿命。’
陆判官道:‘孺子可教也。不过,有一点,还不够准确。’
小和尚问:‘是哪一点?’
陆判官刚要回答,又来了一批无头鬼求他帮忙申冤昭雪。陆判官只好又将阎王之命告之,并让鬼差押它们一一上孽镜台,照出大奸大恶之徒,交由罚恶司钟馗判刑,而至忠至善之鬼则发放赏善司领赏。
只见,在赏善司排队领赏的善鬼是罚恶司恶鬼的两倍有余。小和尚一看,寻思善鬼多,恶鬼少,不就证明人间现在善恶颠倒,民不聊生么。这世道可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话说回来,来到阎罗殿这么久,小和尚还没见到阎王呢?只见大殿正中那张公案是空着的,想必就是阎王尊位了。左边立着天、地、冥三曹,右边站着人、神、鬼三曹,合共六曹俱已到齐,独缺阎罗王,不知他为何缺席。
而这时,阎罗殿外忽然传来一阵‘铛!铛!铛!铛!铛!’的钟声,这钟声极为密集,盘旋于阎罗大殿顶上,似乎有什么要事要昭告天下。
只见四大判官纷纷放下手中事务,一起步出阎罗殿,就在殿外朝上躬身行礼。而殿内殿外所有阴差、厉鬼,牛头、马面、六曹也一同出殿,在四大判官身后下跪参拜。
小和尚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只听见原本鬼哭嘲哳的地府,瞬间安静下来,他以为有什么大人物降临,谁知一直到钟声结束,都未有人现身。
众人纷纷起身,相携同归。四大判官仍旧坐堂审案,独留小和尚在堂下百思不得其解。罚恶司鬼少,判官钟馗清闲下来,处处看小和尚不顺眼,喝道:‘来呀,把他给我押到孽镜台上照一照,我倒要看看这小和尚是真慈悲,还是假慈悲。’
两阴差来捉小和尚时,一直翻书的崔判官突然合上阴律簿,道:‘住手!莫要同他开玩笑。小和尚,你且随我到后堂来。’
小和尚闻言,便起身随崔珏进入后堂。崔判官屏退众人,对小和尚道:‘小和尚,刚才我查阅生死簿,见你阳寿虽未尽,但也只剩两三年寿命。你虽随老方丈修行,但幼年蒙昧时曾贪图玩乐,无辜摔杀蟾蜍两只,鞭死蚂蚱数十,踩杀蚂蚁若干,屡教不改,累积杀业。且修行尚未完成,无法尽赎孽因,西方极乐断不肯收你。
我现有一差事可助你还阳,并增添你人间阳寿,至百余年。百余年你只要潜心修行,必可化解前期孽障,重归极乐。你可愿意接?’
小和尚骇得上下打哆嗦,没想到幼年一时贪玩,竟犯下如此多的杀业。至此,方明白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理。
忙答应道:‘多谢崔大人相救。请判官吩咐,只要能继续修行,要小僧做什么都可以。’
崔判官很满意,道:‘这是件苦差,但做好了也不啻为一件美差。你且听好了,我用勾魂笔为你增添阳寿,待你重返人间后,务必要为阴天子保驾四十年。四十年间不论阴阳寒暑,祸福吉凶,都要保阴天子无虞。’
小和尚不解,问道:‘谁是阴天子?’
崔判官道:‘阳间最正直之人,死后为阴天子。我现在不能向你透露阴天子名姓,你独具慧眼,回阳后往那京都中一望遍知。我现在可以告诉你,阴天子降世四十载后,要遭遇一场大劫。你要保他平安度过此劫,即可功德圆满。’
小和尚道:‘阴天子为何要降生于人世?’
崔判官道:‘你方才于殿内所见,善鬼多,恶鬼少,乃人间霍乱兴起之兆。且无头鬼屡屡下界伸冤,预示无辜百姓多有罹难。阴天子知此乱乃人间妖孽所为,单阴间增开鬼门,无法杜绝此事。唯有铲除扰乱人间的罪魁,方能还阴阳两界太平。因此,特向玉帝请旨,亲入轮回,历四十载,驱魔除妖,弘扬正道。’
小和尚道:‘阿弥陀佛。阴天子真乃冥界英主。小僧还阳后,一定会尽心辅佐阴天子,降妖除魔,捍卫正道!’
崔判官道:‘如此甚好!只是在你还阳前,本官还要取你一样东西。’
小和尚问:‘什么东西?’
崔判官道:‘为防止你泄露天机,我将取走尔之声喉,尔还阳后将为哑僧,以为警戒。’
小和尚慌张道:‘如果小僧不能说话,如何诵经念佛,对外讲课呢?’
崔判官道:‘如果心中有佛,心中念是一样的。你师父目不能视,依然能修成罗汉,你天赋异禀,少一窍又能如何?况且,你生就阴阳眼,易招鬼怪缠身,师父在时,尚可帮你抵挡一二。但方丈既已圆寂,你即成众矢之的。如若口不能言,可少许多烦恼。’
小和尚道:‘既如此,小僧自当遵从。敢问,阴天子大劫时,可有征兆吗?小僧担心阴天子若有失,小僧来不及挽回。故此,可否请崔大人事先指点一二?’
崔判官道:‘刚才那钟声你可听见?’
小和尚道:‘听见了。’
崔判官道:‘那便是阴天子降世之兆。而阴天子遭大劫时,也会有钟声。’
话完,崔判官又道:‘小和尚还有什么要问得吗?’
小和尚道:‘没有了。’
话音未落,小和尚胸前就挨了一掌,掉进了一个黑咕隆咚的黑洞中。再醒来时,已身处寺院僧舍之内。小和尚回忆地府中所见所问,忙起身赴禅房探望师父,见老僧坐卧禅房,头垂于肩,果然已圆寂了。小和尚开口哭师父,然口中喑哑不能成声,后来,亦成为一名哑僧。
第二日,小和尚安葬了师父的法身,便启程赴京都,寻找阴天子。一直寻了十五年,小和尚已变成大和尚,终于在那京都中见到了阴天子的转世。崔判官所说没错,一眼望去,阴天子头戴冕冠,身穿冕服,器宇轩昂,卓越于众人之上,第二眼,阴天子已化为一银冠儒服、俊秀不凡之少年也。
大和尚追踪阴天子五六里路,阴天子浑然不觉。到了一高门大宅前,只见阴天子阔步而入,之后消失在了石壁后。老和尚昂首一瞧,只见那三间大门上悬挂了一副匾额,匾额上镶嵌了三个大字,却是‘定阳公府’!”
1...6566676869...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