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怪诞的表哥
感谢支持这本书的大家!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544章 产业园
陶文君如今主理京城的产业园,竟也有些挥斥方遒的气势。
大抵上便是如她所言的那一句——“如今这京城商界,哪个敢在我面前摆脸色?”
“文家倒了,陆家跑到南边,在京畿地界只留了一些矿业生意与产业园合作。贺家的海贸如今也在我们手上。就算是这京中的勋贵,若想有赚钱的出路,也得先派人问问我同不同意。”
“便说前些日子,肃王的妻弟又想出来做粮食生意,聚集了一批京城粮商,同时降价,始终比我们价低一成,妄想靠人多势众便想压垮笑谈粮铺,往后京城粮价好由他们来定。我岂会怕他们?商场如战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我这边低于成本卖着粮,那边找人兑了肃王的钱庄,七天,老东西赔得倾家荡产。”
陶文君说着,眼中带着些冷笑与傲然。
“当我是个女流便好欺负,我娘家陶家、夫家王家,俱是几代经商,哪样的风波没见过?”
说到这里,她一时不知如何表示轻蔑,便借用了老二王珠的一句口头禅:“不知好歹的东西,岂也敢与我掰手。”
淳宁便端庄地点了点头。
她脸上表情不显,但眼睛已如月牙般稍稍弯了起来,似乎颇觉有趣。
“夫君与我说过,京中勋贵的银子已‘运到南边去了’,大嫂派人一挤兑,他们自然受不住……说到这个,如今京中的银票怕是折色不少吧?”
陶文君应道:“不错,拿银票兑银子,又比往常少了八成。所以我夫君打算让我开个钱庄……”
“大哥眼光长远,实经天纬地之才。”
“他也就是有点眼光。”陶文君便笑道:“如今都说王珍活这辈子,儿时父亲养着,后来弟弟养着,如今让我养着,他自己一厘银子没亲手赚过,活得倒是快活。”
她话虽这般说,心里其实觉着,能让王珍这样的读书人不沾商贾俗事,颇有些得意与喜悦呢。
淳宁看着陶文君眼中那丝光亮,便又有些羡慕起寻常人家来。
终究是皇室多拘束,活得没滋味。
陶文君自也明白这些,故而时常像这样在淳宁面前拿出泼辣性子说些趣事,算是给她添些滋味。
“大嫂以女子之身出面做事,也是女中丈夫。”
陶文君闻言便笑道:“不是我自夸,傅先生与我夫君都是读书人,做生意很是呆板。三弟主意多,却也不谙市井俗事。这产业园也就是在我手上管着才突飞猛进。旁的不说,像他们那样山地牧鸡,若是运气不好,来一场鸡瘟便要让满山的鸡死个干净。”
淳宁稍稍偏了偏头,问道:“那大嫂如何做?”
“还能如何做,无非是处处谨慎。我下了大力气寻了养鸡的高人,将人家的秘法花大价格买来,比如让人以柑橘叶、艾叶垫鸡舍,再比如每十天喂一次生姜,拿大蒜在鸡翅下蘸血再喂鸡。总而言之,用三弟的话来说,便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淳宁听着陶文君说这些,目光不由自主又落在那丫环手里的油纸包上。
——是炸鸡块吗?
好不容易待陶文君说完,她便轻声问道:“如今‘金拱门’的生意如何了?”
“那买卖能有几个进项?”陶文君随口道,“产业园最大头的进项还是铁矿。无非因是三弟交代过,经商不必只盯着钱财、民生为贵。才随手弄这些吃食……”
她说着,从丫环手里接过那油纸包,笑道:“殿下猜猜这里面是什么?”
不等淳宁答,她自顾自又道:“早前三弟派人到海里捞鱼,赔了个底朝天。我接手产业园时,他那水产市场还是赔的比赚的多,无非是因普通人家吃不起、大户人家嫌不鲜。他倒也留了些办法,我琢磨过后,便让人将那些鱼虾晒干,腌了佐料,做成了小鱼干,洒些花椒,但也很有些味道,如今卖得也算好。偏我夫君不懂商事,跑来与我说定价太高百姓买不起。他却不知京城有多少人学着做这买卖,回头做得人多了,定价自然会降下来,臭书生不懂做买卖,惯是张口就来……”
淳宁心中微微一动。
小鱼干?
听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大嫂这纸包里便是吗?”
语气平静,半点好奇神色不显。
“不是,那腌干的东西哪能给殿下吃。”陶文君道:“这是海带。”
“海带?”
“嗯……便是昆布。”
淳宁便点点头道:“《本草经集注》中云‘昆布今惟出高丽,绳把索之如卷麻,作黄黑色,柔韧可食’,大嫂这是从朝鲜买来的?”
陶文君摇头道:“从倭国买的,运了一船来做种,味道很是鲜美,便带给殿下尝尝。”
淳宁心中微有些失望——这个看起来显然没有小鱼干好吃。
“既是拿来种的,我岂好先吃了……”
“不妨的,这东西不好种,回头还得多买几船试试。”
陶文君便风风火火得张罗着让丫环将那海带拿去煮了,接着便笑道:“殿下吃自己的东西,哪有这般不好意思的。说实在的,产业园我不过是替三弟管一阵子,总归还是你们小两口的产业。另者,我不过是个妇人,相夫教子才是本分,也不好总这般抛头露面。”
说到这里,她换上几分郑重,道:“如今齐王监国,殿下你也可以出面做些事情,若是有意,不如派个人将产业园接手回去?比如,贵妃娘娘家里……”
淳宁便问道:“大嫂今日其实是为这桩事来的?”
陶文君笑笑,点了点头,道:“殿下不知,我家虎头儿最近病了,我这个当娘的……”
她今日来之前,其实是和王珍拌了几句嘴……
无非是因王珍伸手跟她要银粮犒慰宣大兵马,这绝非一笔小数额。陶文君便觉得,忙来忙去,全数心血为了朝廷做嫁衣裳。
有些事说出来是很光彩,但要把几乎全部的财产拿出来充军,世间又有几个人真愿意的?
——“好,敢情是我自作多情了,还当三弟这门生意是王家的。原来说到底,这是周家和朝廷的买卖,那大可不必让我一个妇人出面打理,反正三弟也入赘过去了,这买卖大不了还给周家便是。”
丢下如此一句气话,陶文君便出门来求见淳宁。沈姨娘正好撞见她面色不佳,便忙不迭跟了过来。
等到了十王府,一见淳宁,陶文君便也舍不得说重话。绕来绕去老半天,这才将打算说出来。
……
此时,淳宁看着陶文君的脸,却是笑道:“大嫂见外了,夫君曾与我说过,京郊产业园最初,便是靠大嫂投了两万两银子……”
陶文君一愣——我何时投了两万两银子?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545章 道闲言
“如此说来,产业园本也是大嫂的生意,也合该由大嫂管着。”淳宁又道:“我久居深宫,见识浅薄,断不敢出面打理。”
她是能看出陶文君的心思的,话到这里便又补充道:“我知道,这次宣大的军饷绝非小数目,衍弟如今正是微末之时,能得王家如此厚助,这份恩义他绝不敢忘。他若负王家,我绝不饶他。”
“殿下,我……”
“大嫂不必多言,虽说亲兄弟明算帐,但一家人也不说两家话。”淳宁道,“我看得出大嫂是真心喜欢打理这些事,往后自管大展拳脚,也让人看看何谓巾国不让须眉。”
“殿下……”
陶文君抹了抹眼,还想说些什么。
淳宁拉过她的手轻轻拍了拍。
“长嫂如母,夫君自幼便是由你养大的,我自该夫唱妇随,亦视大嫂如母。往后大嫂但有委屈,我虽困于深宫,也必为你做主……”
陶文君心神一颤,满头满脑只有两个念头——
“我何时投了两万两?又何时养过三弟?”
~~
“哈哈哈,这个公主三言两语,就让陶氏心甘情愿掏了数百万两银子,哈哈哈哈……”
——沈姨娘心中想道。
她低着头,头上的钗环颤了颤,憋着没让自己笑出来。
陶文君与淳宁谈话时,沈姨娘心里想了许多有的没的。
比如,这屋里三个王家的女人,两个都是妻,就自己是个妾。
比如,看这十王府摆设也不如何气派,皇家也不怎么有钱。
……
淳宁与王笑成亲时听说过这个姨娘爱笑,便对沈姨娘颇有些好奇。
待到与陶文君说完正事,她便与沈姨娘搭了几句话,才知沈娘姨娘如今已有了身孕,只是怀胎尚早,身形还不显。
“等夫君回来,得知自己添了一个弟弟或妹妹,一定高兴。”先是应了一句场面话。
……
“哈哈哈哈,殿下想听趣事,妾身这里有的是……就说我们西府那珰哥儿,上次才因为‘以婢为妻’在顺天府蹲了大牢,这次又因为‘从贼’蹲了刑部大牢,到现在还没出来。”
淳宁俏脸一板,摆出公主的架势便道:“哪个蠢官办的事?皇亲国戚岂有从贼的?姨娘勿虑,这便让他们放人。”
“殿下误会了,哈哈哈,就是珍哥儿要让他蹲大狱的,可知发生了什么?上次二老爷过去看珰哥儿,一见面便吃了一惊,回来喃喃着‘怎么这娃儿在牢里还长进了不少’,却原来那刑部大牢里关着不少有学问的罪官……”
沈姨娘捂着肚子道:“这些人每日里互相骂来骂去,就连骂人也是‘之乎者也’,与珰哥儿同坐一个牢的老头,据说还是前朝大儒。”
淳宁微微笑了笑,道:“姨娘说的想来该是葛翁山先生,任过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光禄寺卿,早年前因党争下狱,去年西游师徒劫刑部的大案发生时,葛先生也被放了出去,却不肯走远,贼人走后自己又坐回了大牢。”
“对对对,珍哥儿说了,要在往日,黄金千两也请不到这样的鸿儒教导家中子弟,如今珰哥儿往牢里一坐,顺理成章跟着这老头子做学问,岂不美哉?哈哈哈……”
淳宁颇觉有趣,眼睛又弯了弯。
沈姨娘接着道:“这般一来二去的,我家大老爷便也跑去探视。猜是怎么着?他把宝哥儿也打发到牢里去了……哈哈哈哈……他亲自跑到刑部,控告了自己的四儿子,捡了一大堆有的没的罪名,愣是把宝哥儿下了狱……哈哈哈,哎哟,我不行了……”
陶文君面色冷淡,转头看了沈姨娘一眼,颇有些无语。
——这有什么好笑的?
“我家大夫人和宝哥儿哭得那叫一个泪如雨下。偏偏老爷回来和我说啊,那刑部大堂不如顺天府,堂官都不热情……不热情,哈哈哈……”
沈姨娘如今不过二十六岁,尚在花信之年,颇有些风姿绰约,偏偏笑起来花枝乱颤,极是……傻气。
这还是在十王府她收敛了不少,偏偏说着说着又是捂着肚子笑得停不下来。
陶文君便拉了她一下,轻声提醒道:“姨娘,你注意点。”
“不妨事的。”淳宁道。
她虽不能表露出来,但看着沈姨娘的样子便觉心生喜庆。
“我久在十王府,竟不知世间竟有这等光怪陆离之事。”
“可不是吗?京城中怪事可少,便说那劫了刑部大牢的西游师待一伙贼人,竟还在狱里和葛老先生辩论李建如的功过事非,珰哥儿便是听着这些才长进不少。听说那伙贼人后来又跑去劫了十几车的书,必是为了提高学问,打算回头再找葛先生辩论一场,找回场子……哈哈哈,真是笨死了……”
“我家老爷听了这消息,赶忙又去刑部大牢探监,将此事告知葛老,还嘱咐两个孩子到时注意聆听,葛老生先则放言‘让这些蠢材来,老夫要驳得他们体无完肤’,接着每日与牢里的罪官辩论,生怕输给这伙贼人……”
那边煮好的海带汤呈上来,淳宁虽嘴馋,胃口却不大,只吃了两勺便停下来,执着调羹很是专注地听沈姨娘说京中逸闻轶事。
若王笑在此,大抵要批评她一句——像个看着动画片不吃饭的孩子。
陶文君却是时不时抬头看头天色。
她还有许多事要忙,没功夫在这听沈姨娘讲些有的没的闲事,偏偏见淳宁感兴趣,也不好打断。
……
“说到京城风头最盛的杀手,如今当属‘唐三藏’与‘小苹果’,唐三藏想必还在读那几车书,许久没出来犯案了。小苹果却是两月前一人一剑独挑了京城的‘十三行’,我家老爷本打算买下十三行对街的铺子开盐铺,那天早上过去那条街可是吓了一大跳,听说啊,全院子的高手都被小苹果杀了个干净……”
陶文君终于耐不住,笑道:“姨娘,殿下怕是有些乏了。”
这便是要走了的意思。
淳宁心中颇有些失望,却也只好端庄地笑着。
“我不便相送,大嫂与姨娘慢些。”
两女转身才走不远,忽听身后淳宁又问了一句:“姨娘若是方便,不如在十王府小住两日如何?也让我沾沾胎儿的喜气。”
陶文君一愣,马上反应过来,飞快拉了拉沈姨娘的袖子,道:“还不快谢过殿下大恩。”
沈姨娘心道公主不过爱听我说些闲事,如何又是大恩?
下一刻,她才恍然明白过来。
——自己说是姨娘,不过是个妾,说到底也只是老爷和夫人手上能打能杀的物件。腹里这个孩子往后出生也不过是个庶子或庶女。但在公主这呆上两天,便是向王家上下说明自己入了公主的眼,依齐王一系如今的势头……看崔氏这个嫡母和家中下人往后敢给这庶出的孩子半点脸色看?
想到这里,沈姨娘身子一颤,便想给淳宁跪下来,却是被采苹眼疾手快一把扶住。
“姨娘是我的长辈,这是做什么?”
沈姨娘眼睛一红,脑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啊,你娘今天讲些闲话,便改变了你一生的命途啊……哈哈哈……”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546章 中书省
王珍坐在长安大街的一间茶馆里。
这地方离皇宫、顺天府、锦衣卫、左府都不算远,又能看到长街之上的景象。总之位置得宜,布置雅致,王珍便随手……买了下来。
他两夜都没合过眼,眉目间很有些倦色,揉了揉额头,方才对前面的白俭正说道:“以表舅如今的资历,要想入阁还是不够的。是我在齐王殿下面前力荐,才得了这个机会。当然,你也不必谢我。”
白俭正嘴角一抽,叹道:“表姐夫啊,但哪有拿银子来买的道理?这等卖官鬻爵之事,陛下都不敢这么干,你们也太……再说了,白家哪还有十万两?”
“我算过,表舅在京中正好有十万两。”王珍道:“你告诉他,如今的形势,这批银子他运不走,虏寇若进了京,头一个要抄的便是他。既然捂不住,不如趁着还能花赶紧花。别看眼前局势危急,但唐贼和建奴也各有不顺,接下来如何还未必可知……”
“总而言之,齐王若是一飞冲天了,往后清算起来,他花二十万、三十万都休想抵掉这些年的贪赃大罪!”
白俭正哀嚎一声:“这……你是我的亲姐夫啊!”
“我是你的表姐夫。”
白俭正嘴角又一抽,只好长叹道:“知道了,我回去告诉我爹。”
“你再转告他,入了阁,旁的事不由他操心,安排百姓开始春耕便是。”
“春耕?”白俭正一愣,喃喃自语道:“青楼都不开门,京城都要被围了,还耕个屁……”
“去吧。”
白俭正才走,小柴禾便快步走进来。
“召回孙白谷的诏书到了吗?”王珍问道。
虽问过许多次,虽明知小柴禾也不知道,他还是不由多问了这一句。
“昨夜拿到陛下大印的第一时间就发出了,八百里快马加急,今日下午便能到大同。”
“蓟镇战事如何?”
小柴禾便拿出一叠信报摆在案头。
王珍看着,眉头愈发深锁。
“速让高成益来见我……慢着,急不得……此事我再想想……”
他起身来回踱了几步,显得有些焦虑,只好深吸了几口气,低声自语了几句。
“冷静……冷静……不能乱……”
过了一会,王珍匆匆提笔便开始写信。
小柴禾借等着的这会功夫便开口道:“大爷,你让我查得那桩事,我查到了。指使人劫走王珰的是……卞康平。”
王珍又是皱了皱眉,眼下他其实没心思理会这种小事,但还是一边写信一边问道:“具体的呢?”
“卞康平找了疤老大、十三行……一层一层将事情交待到威风寨手上,本是为了行刺侯爷。事败后他便又找人灭了疤老大和十三行。我正是从十三行的灭门命案入手查,那阵子京城但凡有命案便被栽到‘小苹果’身上,查起来便不容易,所以到如今才查到。”
“卞康平,卞修永……”王珍低声喃喃了一句,忽然面色一沉,吩咐道:“加派人手保护好齐王。”
“大爷是觉得……他们会对齐王下手?”
王珍摇摇头,道:“以防万一罢了。”
一封信写罢,他交到小柴禾道:“速送去蓟镇给张永年,告诉他建奴要退了,他可将防线后撤,保存兵力。”
“是。”
“杜正和来了没有?”
“正在楼下饮茶。”
“请。”
杜正和却是身披盔甲、手提火铳来的。
“王大公子好大的派头,在此开衙立府、接见文武官员,仿如一个小朝廷。本将是否该送你块牌子,上面再题个‘中书省’?”
第一句话便带着讽意和火气。
王珍虽疲惫,还是强打起精神笑道:“杜将军言重了。”
谈话的节奏便慢下来。
杜正和将火铳拍在桌上,冷笑道:“敢逼迫天子,我现在便能要了你的命。”
“陛下确实是龙体不适,才暂将国事交给齐王打理,如此而已。”
“没功夫和你说场面话。本将今日过来只有一句话劝你们——马上还政于陛下,否则休怪我兵戎相见!”
王珍笑了笑,伸手泡了两杯茶。
“我已让神机营整备,只等一声令下,便入宫勤王。”杜正和又道,“神枢营高成益,锦衣卫耿叔白,都不是我的对手。”
王珍眉毛一挑,应道:“好啊。”
接着又重复了一句:“好啊,打吧。”
“王正礼!你当本将不敢?!”
“杜将军自然是敢,以神机营火力,城内巷战神枢营绝不是你的对手。杜将军大可入宫勤王,从此,在陛眼中你便是最大的忠臣,往后倚为柱国大将,公侯万代……”
“我不是为了一己前程!君臣有纲,你等悖逆妄行,天理不容!”
王珍淡淡道:“那杜将军为了什么?”
杜正和一张圆脸怒气冲天,抬起火铳指着王珍道:“你不要激我。”
“如今的形势,王某不说,杜将军也看得明白。”王珍笑道,“你得到消息时没动手,便是心里已有了答案。你知道的,怎么做才是对楚朝好、对京城百姓好……你很清楚。”
“神机营不能妄动,一动,京城伤亡惨重,虏寇借机直下京师,你便是罪人。这是现实,你没得选,很无奈。但你也放不下心中那些执念,放不下陛下对你的君恩如海。这是期望,你选不了,很痛苦。”
“我三弟拉拢了你很多次,你始终只效忠于陛下。这份忠义我很敬佩。但忠义是有代价的。往后,你只会越来越痛苦。匡扶社稷不是那么容易,楚朝不缺忠良之士,若容易做,天下早中兴了,你越挣扎,事便越难,你便越痛苦。”
“你来这里,是希望我劝你。让你能心安理得与我们这些发动宫变的乱臣贼子同流。但我劝不了你,道理你都知道,只有你自己能劝你自己。”
王珍饮了一杯茶,叹道:“今日见你,我不是要安抚你,我是想‘安慰’你。”
火铳指着王珍的额头,杜正和气得手都有些抖……
他徒然将手放了下来。
“如果,虏寇都退兵,你们能还政于陛下吗?”
从得到消息开始,他想要求见陛下,想过要率兵勤王,也奔走于诸臣之间……从深夜忙到现在,最后也只能徒劳无功将火铳放下来,问了这么一句。
“我可以答应你。”王珍叹道,“但这事,不是我和齐王的许诺就能决定的。这世道,谁不被裹挟?当洪水涌来,谁能立如磐石?”
两人话到这里,长街上突然响起大喊。
“楚朝要亡了!”有人奋声疾呼。
王珍眉头一皱,走到窗边看去。
一群百姓在几个书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走过长街,举着胳膊不停地呐喊着……
“楚朝要亡了!朝廷为何还要蒙蔽我们?!”
~~
谢欣德走在百姓前面,既有愤怒、也有激动。
他很有些消息渠道。
唐逆入寇、建奴逼近……可京城大多数人还在浑浑噩噩,因为这些年来大家也习惯了,更因为朝廷一直在淡化这些事,仿佛唐逆只是小患、建奴只是掳掠,都是小问题。
危机迫在眉睫,倾塌便在眼前,偏偏上位者还如此腐朽、堕落,整个朝堂暮气沉沉,行动迟缓!
这些年来,天灾、人祸、战乱、瘟疫……当权者丝毫没有作为,只会不停地加饷再加饷,放出东厂、放出锦衣卫,盘剥肆虐,强压封锁,局势每况日下,却还只想着堵塞圣听,蒙蔽世人,以便继续驱天下百姓为犬马!
1...197198199200201...5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