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所以这一路上陈洪都在琢磨这个方正化。他心里面下定了决心,回去之后要好好的了解一下方正化。
朱由校没有等太久,方正化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奴婢参见皇爷。”方正化一进大殿就远远的跪在地上。
见到方正化趴在地上磕头,朱由校也没什么表情。
这个方正化给朱由校的感觉有一些不一样,这不是自己第一次见方正化了,只不过上一次看的并不是很认真。
这一次重新打量方正化,朱由校发现他真的是一个身材健硕的男子,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一个太监,看来他的武力值也不是吹嘘的。
最关键的是朱由校觉得这个方正化应该是一个比较有心的人。
“行了,起来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是,皇爷。”
等到方正化从地上站起来,朱由校的目光再一次落到了他的身上,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他一番,才开口说道:“朕听说你差事做得不错,这一次正好有事情交给你去办。”
“请皇爷吩咐,奴婢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方正化连忙恭恭敬敬的说道。
虽然不知道皇爷让自己做什么,可是方正化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机会来了。
要知道这一段时间,方正化在宫里面的日子可不太好过。他的靠山魏朝被外派到辽东去了,实际上就相当于在这个皇宫里位置倒了,他自个儿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待遇。
现在无论皇爷让自己去做什么,对自己来说这都是一次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方正化自然没有退缩的理由。他要用心去做,用心去表现,争取走到一个高位。
所以方正化表现的很积极,语气和态度也非常的诚恳。
“内务府你知道吗?”朱由校笑着问道。
“回皇爷,奴婢知道。”方正化连忙说道:“最近无论宫里宫外,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内务府的事情。宫里面的太监没有不想去的,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与其在宫里面没有前途、暗无天日的混着,不如出去搏一把。
只是方正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宫里面的几位大佬都在张罗这件事情,无论是王安的人,还是眼前陈洪的人,又或者是魏忠贤的人,全部都在争取内务府管事的位置。
像方正化这样的人,在宫里面这靠山也倒了,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机会,所以他很难想办法去做这件事情。
没想到机会就这么来了。
“朕准备让你去内务府。差事朕都给你想好了,你去给朕管着内务府的官选司。你知道这个衙门是做什么的吧?”朱由校笑着说道。
在大明朝,听到官选司这个名字,没有人猜不到它是做什么的。因为有两个很明显的例子摆在那里,在吏部有一个文选司,在兵部上有一个武选司,这两个衙门做什么的朝堂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文选司是选择文官的,另外一个武选司是选择武将的。
可以说这两个衙门都是实权衙门,同时也是油水颇为丰厚的衙门,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很起眼,但的的确确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人事部门,放在后世的政府里面,那就是组织部。
朱由校给方正化的这个位置,就相当于内务府里面的组织部长。
这样一个职位,没有人会不想要。加上这个职位是朱由校亲自任命的,也就代表了这个位置是朱由校这个皇帝亲自负责的。这说明了什么?
这就说明了,方正化是隐藏在内务府里面的第四巨头。
其他的三个人,太康伯张国纪是表面上的头领,是内务府大臣;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表面看上去是宫里派过去的人;除此之外,朝廷那边还会出一个监察的文官;而方正化就是第四个握有实权的人。
听了朱由校的话,方正化都觉得有一些不真实。
自己竟然要去内务府了?
自己竟然要去管内务府的官选司了?
这是一步登天了呀!
方正化连忙稳住汹涌澎湃的内心,尽量平静的说道:“奴婢一定不让陛下失望,好好替皇爷管好内务府的官选司。”
“好好做事,别捅出什么篓子来,别让朕失望。”朱由校笑着说道。
“奴婢一定好好做事,绝对不会让皇爷失望。”方正化连忙保证道。
“行了,去吧。”朱由校笑着说道:“宫里面你可以选几个人过去,身边没几个得力的人办事是不行的。选几个你信得着的,去吧。”
“是,皇爷。”说完这句话之后,方正化站起身子向外面退了出去。
看着方正化的背影,朱由校微微一笑,开口说道:“陈洪,你去盯着点,别让人找了他的麻烦。如果有人敢在这件事情上面乱搞,你回来告诉朕。”
朱由校虽然脸上带着笑容,语气很轻松,可是这话说的却是很严肃。
陈洪能够感觉到皇爷说这句话的严肃和认真,心中顿时就是一颤。
自己刚刚还有这样的想法,准备下去之后找一找方正化,让他安排几个自己这边的人。
可是现在,陈洪瞬间没有了这个心思。
对于自己的皇爷,陈洪知道的很清楚。如果是皇爷允许自己做的事情,那么自己可以做;如果皇爷不允许自己做,那么自己就千万别去做,否则后果非常的严重。
陈洪连忙说道:“陛下放心,奴婢一定把他们给盯好。”
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只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
内务府这边必然需要很多的人,所以朱由校准备好好的搞一搞。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于内务府人员的选拔,是对外界的公开选拔。
这其实就是科举的另外一个变种,但是考的却不是科举考的内容,八股文更是要靠边站。
在内务府的考核之中,八股文只占一小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就是实用的学问。
参加考试的人通过了内务府的考核之后,便可以进入内务府为官。
朱由校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内务府培养一批实干官员,甚至有一技之长的官员留着自己就能用。
这样的官员被朱由校称为技术型官员,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朱由校会把他们导入朝廷。
等到内务府出身的官员多了之后,那么朱由校就可以动手改革科举了,这些技术型官员就会成为自己改革科举坚定的支持者。
依靠徐光启他们肯定是不行,他们的实力太弱了,而且他们也是科举出身,是否真的会赞同朱由校的做法也不好说。
所以朱由校要重新开辟一片战场。
如果徐光启他们支持自己改革科举,那么就两股力量合二为一;如果他们不支持自己,那么就把徐光启他们给换掉。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94章 我张余字退之,可我不会退!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一旦朱由校任命的官员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自己就会用内务府的人员来平衡他们。
站在官场的角度上来说,平衡这两个字是永远都逃不过去的。
安排好了方正化晋内务府的官选司,朱由校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内务府那边也算走上了正轨。
不过还是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关于内务府人员的选取问题。虽然是要通过考核来决定的,但这并不是一个公平的选拔,而是一个充满政治倾向的选拔。
这个锅就要自己的老丈人张国纪来背了。
伸手慢慢的敲打着桌面,朱由校在琢磨着该怎么让自己的国丈同意这件事情,自己有可能需要想一点办法。
自己的那个国丈,虽然为人怯懦、无能还贪腐,但是他不傻,什么事情不好干他也知道。
至于想什么办法……要不给自己的老丈人安排一个人?
这是一个好主意吧,回头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与此同时,京师的一个客栈之中,有两个人正在谈话。
其中是一个身材瘦小的青年人,此时一脸的颓废,坐在椅子上喝着酒,有些迟疑的说道:“你真的不再考虑考虑了吗?”
这句话,青年人是对坐在他对面的男人说的。
在他对面坐着的依旧是一个年轻人,相比较来说有一些胖,面容清秀,身材壮硕,十分精神的感觉。
听了他的话,男人笑着说道:“没有什么再考虑的必要了。我不想再试了,连续考了几次了,没有一次成过。”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人这一生有几个三年?说着男子自嘲的笑了笑。
“退之,何至于此?这一次又怎么能不是一个机会呢?”瘦小的男人言真意切的说道:“科举之路不通,我们可以走别的路,没有必要如此的。”
被称为退之的男人,脸上带着苦笑,抬起头,看着瘦小的男人无奈的说道:“长庚,你怎么到现在还不明白?并不是我们的学问不好,而是我们的站队不对,这天下不会给我们出路的。”
被称为长庚的男人一愣,有些迟疑的问道:“退之何必如此说?”
“我们信的是谁?我们信的是张载,学的是关学。朝堂上的人没人会给我们机会,我们可以考中举人,但是绝对不会考中进士。这一点你怎么就不明白呢?”退之如同一个梦醒之人,似乎已经认清了自己的位置。
“不是我们人不行,而是我们信错了学问,我们学错了学问。之前的科举一样,现在的内务府也一样,再说内务府是什么?那只是陛下的家奴,哪里有出头之地?我们读圣贤书这么多年,真的就只想去给皇家做一个家奴?”退之说完,大口的喝着酒。
抬起头看着退之,长庚定定的说道:“没有人要去考内务府,而且我们也没有信错学问,我们也没有学错学问。如果有错的话,那错的也是我们,错的是这个世道,绝对不是我们的学问!”
正在气氛有一些剑拔弩张的时候,外面突然闯进来一个人,他脚步匆匆,面带喜色。
见到两个人的气氛不对,来人脸上的喜色退去,想要说的话也咽了下去。
他略微有些迟疑,然后转头看向长庚问道:“二弟,怎么了?你怎么又和退之吵起来了?你说你们两个吵了多少次了?怎么就没完了呢?”
“大哥,退之要离开。”长庚叹了一口气说道。
听了这话之后,大哥也陷入了沉默,脸上的表情虽然有些迟疑,不过还是转头看着退之,劝慰着说道:“何至于此?朝廷已经在改变了,难道你看不出来吗?”
“能看出来什么?之前是理学,现在是心学,能有什么不一样?”
“他们有包容并蓄的胸襟吗?他们没有,他们一样会做之前那些人做过的事情,我们一样没有出头的机会。”退之义愤填膺的说道。
随后转头看了两人一眼,退之直言道:“你宋应升,你宋应星,你们兄弟二人从小一起读书,勤奋异于常人,天赋异于常人,早早的就考上了秀才,早早的就考中了举人,可是结果呢?”
“很多时候学问做得好,没有用,路走不通。”
“我张余,张退之,不一样是从小读书?经书子集,我什么不懂?四书五经,我什么不通?可是那又如何?”
“一心报国却报国无门,不就是因为我们学了关学;不就是我们不是他们的人,不信他们那一套吗?”
宋应星看着张余,沉声说道:“我反而觉得这一次是机会。”
张余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坐到了一边不再开口了,显然没有再继续和两个人说话的意思。摆明了就是我说服不了你们,你们也说服不了我。
看到两个人一眼,宋应升开口说道:“我不和你们说这些,你们两个的事情,你们两个自己解决。不过或许我能够为你们两个提供一个方向,因为我的确是发现了一些事情,或许这一次真的是一个机会。刚刚朝廷有消息传了出来。”
听了这句话之后,宋应星连忙抬起头。
旁边的张余也抬起了头,虽然他刚刚说的比较激烈也比较决绝,但正是因为关心,正是因为不甘心,所以才会如此决绝、如此激烈。
“司礼监的太监王安,给张皇后出了一个主意,让她去告诉陛下关于内务府差事的事情。”
“刚刚陛下已经下旨了,所有想要在内务府谋差事的人,全部被罚了俸禄;并且陛下还下旨训斥了一些人。”
“陛下说了,这一次内务府人员的选拔,一定要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绝对不允许徇私舞弊的存在。”一边说着这句话,宋应升的脸上都带着向往,最后他总结道:“大明要出一个明君了。”
听了宋应升的话,张余有些无奈的说道:“外面的人可不是这么说的,他们说陛下宠信太监、信奉妖道、生活奢靡,取贵重物品炼丹;宫里面养了一大批工匠玩乐,听说是专门为陛下制造奇迹淫巧之物。我现在有一些糊涂了,究竟哪一种说法是真的?”
“听说是不行的,要观其言、察其行。”宋应星在一边接着说道:“自从陛下登基之后,整顿朝纲,为熊廷弼翻了冤案,查处了朝堂上的那些蛀虫,这一次的大案牵连甚多,很好的证明陛下的雄心和魄力。”
“可是有人说那是东厂的魏忠贤栽赃陷害的。”张余有些无奈的说道。
“说这话的人就是瞎子。”宋应星不屑地说道:“先帝拿出来的银子呢?那些银子就是没了呀,如果没有人伸手,如果没有人贪腐,那银子去哪儿了?这是铁一般的罪证,他们只不过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这些年,朝堂上的官员换来换去,可是铁打的朝堂流水的官,还不都是他们的人?咱们这些人什么时候出头过?做来做去还不是都一个样?”
“不过这一次我觉得不一样了,陛下任用了徐光启,又任用了沈庭筠。他们说百工坊是供陛下玩乐的地方,我恰恰不这么认为。我们学的学问你们都知道,和他们彻彻底底的不一样。但恰恰这是一个机会。”
一边的张余听到这个话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些无奈的说道:“我真不知道是说你天真好,还是说你傻好。理学是以理为万物之基,心学是以心为万物之基,我们关学呢?我们是以气为万物之基!”
“你觉得心学一派会和理学有什么不一样吗?你凭什么认为他们会接纳我们?他们不会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一样,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所以才要去改变!”宋应星大声的说道:“如果每个人都不去改变,那么永远都是这个样子!”
“我们要去考科举,就是要为我们发声;科举的路走不通,那我们就去做先生,教导学生,同时写出著述,把我们的思想传播下去。”
“只要人不死,就努力去做。一个人不行、两个人不行,一代人不行、两代人不行,那就十个人、百个人、千个人,那就十代人、百代人、千代人!我愿意从我开始!”
说完这句话之后,宋应星直视着张余,坚定的说道:“我要去考书院,那里就是一个机会。一旦进入了书院,我们就有机会接触到陛下;一旦接触到陛下,我们就有机会和陛下说我们的学说。”
“陈可道的那些学说,陛下都愿意接受;不可能我们的学说,陛下就不能接受。这是一个机会,能够遇到这样的一位皇帝,是我们的幸事,成与不成我都要去做。”
“张退之,如果你要离开了的话,我不会怪你。”说完这句话之后,宋应星一甩袖子向外面走了出去,颇有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觉。
屋子里面留下了宋应升和张余两个人。
“你确定要走?”宋应升看着张余,有些可惜的问道。
“我为什么要走?”张余一口闷下碗里的酒,酒入喉中如烈火穿喉。
他站起身子朗声说道:“我刚才说那些话,只是让长庚明白一件事情,前路艰难,不能退缩。”
“我张余,字退之,但是我可不会退。”
“你何苦如此激怒他?”宋应升摇了摇头,苦笑的说道。
“因为他才是我们之中,最能够做到的那个人。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做得到,那就只能是他。”张余看着宋应星离开的方向,平淡的笑了笑,语气温和地说着,丝毫没有刚刚的火气。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95章 王恭厂
朝廷上下的事情都在非常有序的进行,这让朱由校松了一口气。
目前对朱由校来说这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证明了自己在之前做的事情没有白费,这些臣子至少是有能力的。
尤其是自己选的几位内阁大学士,人家真的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虽然上位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理顺了,这就是很难得的一种能力。
这也证明了朱由校的眼光是准确的,不过眼前的有件事情还是有一些头疼。因为做事太得力了,所以进展都非常快。
比如礼部尚书沈庭筠,之前朱由校让他回去休息,一方面是因为沈庭筠真的需要休息,这些日子他实在是太忙碌了;另外一方面,朱由校也希望沈庭筠把进度延缓一些,他的进度实在是太快了。
看着这一次又来到自己面前的沈庭筠,朱由校有一些头大。沈庭筠做事情实在是太拼命了,关键是把事情做的太快了。
朱由校根本就不想让他把事情做得这么快,因为有些事情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不过自己也不能和沈庭筠这么说。
人家是用心做事的,不能够打击人家的积极性。
“沈爱卿,你提出来的这些东西,朕都看了。不过朕觉得,你这进度是不是快了一些?这样的话,可能会有一些赶,如果有什么不圆满的地方就不太好了。”朱由校温和的笑着,脸上并没有其他的心思写明。
不知道是真没听明白朱由校的意思还是装傻,沈庭筠连忙躬身,诚诚恳恳的说道:“陛下放心,臣都已经准备得妥妥的了,方方面面全部都设想到了。如果有哪里不妥的话,可以现改。”
朱由校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看沈庭筠的样子也知道了,自己不让他做是不行了。
事实上朱由校想先把精力集中在内务府那方面,不过现在沈庭筠已经提出来了,那就按他说的去做吧。
于是朱由校点了点头,面色温和的说道:“那爱卿就去办吧,不过爱卿还是要注意休息。”
沈庭筠挺了挺背,复又恭敬的躬身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快把事情办妥。”
显然自己的话他又没听进去,朱由校有一些无奈的说道:“既然如此,那爱卿就去忙吧。”
说着,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沈庭筠退下。
“臣告退。”沈庭筠答应了一声,退了几步后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看着沈庭筠的背影,朱由校有一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和这样的臣子打交道还是挺累的。
转头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开口说道:“你去工部那边交代一声吧,让他们加快一些进度。”
“是,皇爷。奴婢马上就去。”陈洪恭敬的说道。
在沈庭筠的安排里面,马上就要准备开始考试了。事实上,书院的选址不过才刚刚完成。
而现在书院还没有建造完成,沈庭筠就已经开始准备着手考试了。这一次的考试规模必然不会太大,因为这是自愿报名的考试。
倒不是说很多人会不愿意来参加,而是消息不会传到那么远。
这个时代的信息没有那么发达,很多人估计都赶不上这次考试。要知道进京赶考,有的时候甚至要提前一年出发。
所以这一次书院招生的规模必然不会很大,选取的人员也多是北京城附近的。
那沈庭筠为什么如此着急?
这原因,朱由校倒是能够猜到一些。因为天启三年就会有一场科举,沈庭筠明显是准备在那一次科举上大显身手,所以他才如此急切,颇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生怕自己这个书院随时被掀翻。
不过朱由校也没办法说什么,虽然心里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自己不太看好沈庭筠这个书院的学生。
因为科举的规矩在那里边,考的就是八股文。即便是有沈庭筠他们这些大家教导,书院里的学生也未见得能够有什么成绩。
因为书院的学生除了学习八股文之外还要学别的很多学科知识,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新的晋升之路。内务府其实就是朱由校为这些书院学生准备的,这是他们的一个上升通路。
离开书院之后,进入内务府;在内务府干几年之后,直接转到官场上。如此一来,这些书院的学生的官途晋升速度就会非常快,顺便绕过了科举的封锁,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他们当中还会有另外一批人出去建立新的书院,作为种子。
站起身子,朱由校叹了一口气。
他真的不喜欢这种急急忙忙的感觉,有一种节奏被打乱了的感觉。不过也没有办法,下面的臣子是个急性子,实在是太赶了。
正在朱由校准备休息一下的时候,外面有人走了进来
朱由校看了一眼,是伺候自己的太监方正化。
太监在皇宫里面的地位,有一个地方是非常明显的体现,那就是他有没有资格排班伺候皇帝。
当他有这个资格的时候,他的地位自然就上来了。
为了体现自己对方正化的看重,朱由校把他也排了进来。现在陈洪出去了,方正化进来伺候也是正常的。
看了一眼方正化,朱由校脸色有些不太好看的说道:“又有什么事情?”
看着朱由校的脸色,听到他说话的声音,方正化就有一些害怕了,实在是不知道该不该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