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朱佑樘的两个国舅能够随时随地的进宫,朱由校这一次也给了国丈张国纪同样的待遇。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陈洪躬身答应道,心里面越发的看重皇后和太康伯一家。
太康伯得了随意出入皇宫的令牌这一消息很快就在宫里面传开了,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陛下对皇后真的是宠爱的不行,宠爱到骨子里面去了。
“恭喜皇后娘娘。”一众报喜的宫人齐刷刷的跪在张皇后的面前,嘴上说着贺喜的话。
张皇后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泪目,陛下对她的娘家实在是太好了。
“去乾清宫。”
张皇后不顾身后呼喊的小宫女,直接朝着乾清宫奔去。
“陛下!”张皇后见到朱由校后,红着一双眼,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宝珠这是怎么了?有人欺负你了?”朱由校忍不住捏了捏宝珠粉嫩的脸颊。
“不是……”张皇后将心里的话一一说给朱由校听,两个人在乾清宫腻歪了一下午,一起吃了晚饭。
张皇后没有回到坤宁宫去,直接留在了朱由校的乾清宫,两个人又腻歪了一晚上。
于是又有人记录了下来:皇后留宿乾清宫。
第二天一早,张皇后陪着朱由校吃了早饭之后,就回到了坤宁宫。
倒不是张皇后不想继续在这里陪着陛下,而是她实在是不能在这里了。
一个方面是因为张皇后的父亲要入宫了,她需要去陪父亲;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如果皇后一直住在皇帝的乾清宫,传出去影响不好。
宫里会有嚼舌根的人说她身为皇后妒忌后宫女人,独自一个人霸占着皇帝。
这可不是什么好的评价。所以张皇后直接就离开了乾清宫,回到了坤宁宫。
在张皇后回宫后没多长时间,她的父亲张国纪就进宫了。
说起来也有日子没见自己的父亲了,张皇后还真是挺想他的。
看到自己的父亲之后,张皇后的心里边百感交集,可却只能坐在那里不能说话。
等到行过礼之后,张皇后才对张国纪说道:“父亲快过来坐。”
等到张国纪坐下之后,张皇后百感交集的问道:“家里面可还好?”
看着自己的女儿,张国纪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一切都好。”
张皇后这才放心,安慰自己的父亲道:“爹,你也不用担心女儿,女儿在宫里面一切都挺好的,陛下对女儿也很好。”
说到这里,张皇后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娇羞,有一些不太敢去看自己的父亲。
看到女儿娇羞的样子,张国纪微微一笑,这一点他自然是感觉得到了。
陛下对女儿的宠爱真的不是一点点,这一点从陛下对自己这个国丈的态度上就能看得出来。看现在女儿的样子,张国纪也就放心了,女儿在宫里面没有吃亏。
父女二人聊了一会儿家常,张国纪这才有些犹豫的说道:“今天为父进宫,是有一些事情想问你。”
张皇后笑道:“是内务府的事情吧?”
张国纪点了点头,有些无奈的说道:“有些事情我也是没办法。你也知道的,为父虽然读圣贤书,心中怀有抱负,可是一直以来仕途都不顺,也就没有做过什么官,对官场上的事情知道的也不多。这一次,陛下让为父去掌管内务府,为父的心里面没有底啊!”
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张皇后淡淡的笑了笑,没有去拆穿他。
事实上对于自己的父亲,张皇后是足够了解的。
自己的父亲这么多年一直都想做官,是一个老官迷。可是父亲恰恰科举不顺,别说考进士了,连一个秀才都没考上。
这一次有了这样的做大官的机会,父亲根本不想放过。
可是此时此刻,张皇后有一些迟疑了。原本自己对这件事情就不是很赞同,现在看到父亲的模样,心里边更就迟疑了。
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情。
父亲现在的样子,恐怕真的会搞砸内务府的事情。若是到那个时候,恐怕父亲和自己娘家就麻烦了。
想了想,张皇后硬着头皮说道:“如果父亲没有把握,不如就向陛下请辞吧。父亲不用担心,陛下那边女儿去说。以陛下对女儿的宠爱,相信他肯定会答应的。”
听了张皇后的话,张国纪的脸上有一些尴尬。
他只是想找女儿询问一点办法,却并不想真的放弃内务府大臣的位置。
如果想要真的放弃的话,张国纪就不会进宫来找女儿了。现在听到女儿这么说,他心里面有些不快,同时更是尴尬。
“为父只是没有上手,只要上手之后,必然很快就能够熟悉。”张国纪笑着说道:“你不用担心。”
听了父亲的话,张皇后反而更担心了。
不过看父亲的模样,张皇后也知道自己恐怕没有办法说服他了。看样子自己可以考虑从陛下这边下手,不过想到陛下的样子,张皇后也不太有信心。
“那爹这一次进宫是为了什么?”张皇后问道。
既然没有办法劝说父亲放弃,那就只能尽可能的帮助他把事情办好,别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把事情搞砸了。
所以张皇后直接就问出了事情的本质。
张国纪想了想,还是咬了咬牙说道:“事情是这样的……”
于是张国纪将整件事情的经过对着张皇后说了一遍。他现在的处境很尴尬。
说完这些之后,张国纪有些无奈的说道:“你也看到了,为父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听到这些话,张皇后睁大了眼睛,小嘴微张,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他们怎么能这么做?”
事实上,在张皇后的心里边想的却不是这个,她想的是这些人怎么能够这么不要脸?
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敢这么干?
这胆子也太大了,难道不怕陛下治他们的罪吗?
见父亲期盼的看着自己,张皇后有一些着急,因为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张皇后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就闪过了朱由校的身影。
张皇后觉得自己应该去问一问陛下,即便陛下不给自己解决的办法,自己可以让陛下收回成命,不让老爹干这个事。
想到这里,张皇后定了定心,说道:“父亲,你先回去吧,我随后会传消息给你。”
张国纪听了张皇后的话,脸上有些疑惑,不过也知道没有办法继续追问,便开口说道:“那我就先回去了。”
张皇后点了点头,嘱咐道:“下一次进宫把母亲也带来,我有些想她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张皇后有一些不好意思,一副小女儿的娇憨模样。
听到女儿提起生母,张国纪觉得心中温暖,轻轻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
在张国纪走了之后,张皇后想了想,把王安给叫了过来。
自从上一次的事情之后,王安与坤宁宫这边走的就比较近。因为这个关系,张皇后倒也挺信任王安,所以决定先问问他。
王安听了张皇后的说法之后,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王安没想到有这么多人都想往内务府塞人,可如果真的让他们塞了进去,那内务府还没成立就开始枉法了。
任人唯亲,结党营私,这是谁敢干的事情?
所以这件事情绝对不行。
可是如果不答应,那么得罪的人就多了,包括朝堂上的官员,还有勋贵和勋戚。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件差事就变得不好办了,既不能够把人得罪了,还要把他们都拒绝了,这就是一个让人挠头的事情。
不过王安也知道,这根本没办法办到。因为这是两件互相违背的事情,想不得罪他们就要用他们的人,不用他们的人就得罪了他们。
一件事情的反正面,根本没得选。王安心里边也是着急的不行。
看了一眼张皇后,王安说道:“皇后娘娘,老奴觉得还是去问问皇爷吧?”
张皇后点了点头,“如此,那就去问陛下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张皇后站起身子向乾清宫走去了。
张皇后的心里边倒没有什么负担,在她看来这就是一件小事情。以陛下对自己的喜欢,这根本就不叫事。
“皇爷,皇后娘娘来了。”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躬身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
事实上朱由校早就猜到了,张国纪进宫自然是有事情的,甚至是因为什么事情朱由校都知道。
这件事情很难办,所以张皇后来找自己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放下手中的刻刀,朱由校笑着说道:“让皇后进来吧。”
在朱由校的另外一只手上,是一个尚未雕好的木雕模型,从轮廓上看应该是一个女人。
朱由校小心翼翼地将木雕模型收了起来,放到了一边铺有红丝绒的木盒子之中,随即轻轻的把盖子给扣上了。
在朱由校做完这一切之后,张皇后也从外面走了进来。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92章 两个背锅侠
“妾身参见陛下。”张皇后来到朱由校的面前,盈盈然行礼。
朱由校直接站起了身子,笑着走到了张皇后的面前,伸手把她搀扶了起来,温和的说道:“快快起来,咱们之间就不用这些了。”
张皇后嫣然一笑,站起身子柔声说道:“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你啊!”朱由校伸手点了一下张皇后小巧的鼻子,拉着她的小手走到一边坐下。
朱由校看向张皇后的目光中带着几许询问和笑意,“宝珠今天到这里来,是有什么事情吗?我们好像早上才分开,难道是想朕了?”
闻言,张皇后看了一眼朱由校,娇羞的说道:“妾身倒是想每时每刻都和陛下在一起,可是陛下是帝王,要忙着管天下的百姓。妾身可不敢耽误了陛下的正事,只要陛下平时不忘了妾身就行了。”
“这怎么会呢?朕会经常过去看你的。”朱由校笑着说道:“现在说说吧,今天过来有什么事情?”朱由校的心里边其实知道张皇后是来做什么的,只不过他不想说罢了。有些事情知道了也只能装不知道。
张皇后看了一眼朱由校,脸上露出了哀求的神色说道:“陛下,妾身的父亲今日进宫了,想要辞去内部府的差事。内务府那边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也实在太大了,父亲他实在是做不来。”
“这些年他也没有做什么事情,整日里就是在家读书,也没有做过什么官,甚至连生意都没做过。现在陛下让他管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管得了啊?”
虽然太康伯并不是让张皇后来说这些话的,可是张皇后还是觉得自己这么做比较合适。
让父亲把差事辞去,即便是有什么事情的话,也不会牵连到他。
有自己这个大明朝的皇后在,自己家里面绝对是吃穿不愁、富贵非常,没必要让父亲去朝堂上的淌浑水。
所以张皇后还是决定替父亲把这件事情推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张皇后,脸上的表情有一些怪异。
朱由校没想到张皇后会这么说。她不是已经答应自己父亲了吗?怎么到我这里就变卦了?这怎么能行?
伸手将张皇后抱在自己的怀里,朱由校略带探究的看着眼前的可人儿问道:“这是好事情啊,你怎么说的像什么坏事情一样?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和朕说一说。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这不是还有朕在吗?”
张皇后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她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如此坚持。
虽然心里面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如此坚持,但是张皇后总觉得这一次的事情不对,这也是她为什么一定要帮老爹推掉内务府差事的原因。
不过看陛下现在的这个样子,估计怕是推不成了,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于是张皇后把文官和勋贵勋戚怎么威胁自己父亲的事从头到尾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听了张皇后的话,也听出了她话中些微的委屈,朱由校顿时大怒,站起身子呵斥道:“这些人实在是太无法无天了,居然在这些地方也敢伸手!那可是朕的内务府!”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了张皇后,轻声安慰道:“你回去告诉国丈,不要害怕。这件事朕给他做主。”
他想起什么似的,又拉着张皇后宽慰道:“你也不用太担心,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看着眉目间漾着温情的自家陛下,张皇后轻轻的点了点头,轻轻浅笑着说道:“妾身谢过陛下。”
朱由校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扬了扬眉说道:“这是为了朕办事,出了事情自然是朕来解决。你也不用多想什么,回去安心的去等着,很快就会有好消息。”
听了朱由校的话,张皇后点了点头,“那妾身先回去了。”
说着,她站起身子向外面走了出去。
目送着张皇后离开,朱由校脸上的温柔在转回身的瞬间变得冰冷,他面无表情的说道:“说说看吧,到底怎么回事?”
站在朱由校身后的陈洪向前走了一步,恭恭敬敬的说道:“回皇爷,事情是这个样的……”
然后陈洪就把事情的经过向朱由校说了一遍,着重的提了一下张皇后和王安的事情。
听到这句话之后,朱由校自己先笑了。
这算不算是正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皇后还真是做了一件好事情。
于是朱由校对陈洪说道:“这件事情你来办吧,不要出什么差错。你亲自找几家,过去之后训斥一番。然后让内阁拟一道圣旨传于朝廷上下的官员,把这件事情说一遍,告诉他们谁敢这么做,一律严惩不贷。”
“在选人家的时候,文官那边选几家,勋贵和勋戚也选几家。至于怎么处罚……就罚一年的俸禄吧。”
这个事情就不是钱的事情,而是丢脸的事情。
这些被陈洪找上的人家,那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尤其是文官那边,有些事情大家可以做,这种塞人的事情在官场上也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事情。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了。
可这都是私底下做的事情,没有人会拿到台面上来说。如果真的拿到台面上来,那就是面子上挂不住,一句话,丢人丢大了。
现在朱由校这么做,那肯定是让这些人丢人的,尤其是文官那边,肯定是脸上挂不住了。
反倒是勋贵和勋戚,他们死皮赖脸的,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羞耻心,不过要看什么操弄了。
朱由校又说道:“同时让人放出消息去,就说太康伯无奈进宫求助,然后皇后就询问了王安。是王安给皇后出了主意,让皇后把事情告诉朕,让朕出面去训斥他们,自然就没有人再去找太康伯了。”
真的这么干了以后。这个屎盆子就扣到了王安的头上。
无论是说情的文官那边,还是勋贵和勋戚这边,王安的名声都臭大街了,至少没有人会和他勾连什么,绝对会对他敬而远之。
最重要的是没有人会因为这件事情对张皇后或朱由校有所不满,最多也就是到太康伯张国纪那里。
其实这是朱由校早就想好了。一个全新衙门的建立,必然会牵扯到无数的利益,也会把无数的人牵扯到里边来,同时也会得罪无数的人。
干这样活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朱由校选择了这两个人。
王安就是一个天生的背锅侠;至于张皇后的父亲,他的作用更大。
最关键的是王安和张国纪这两个人在很多人之中都比较有好感,所以利用起他们两个人来,更容易让其他人接受。
这一次事实证明朱由校的选择是对的,王安这两人这么快就发挥作用了。
对于自己家皇爷的做法,陈洪也不敢说什么。
这种事情皇爷做了也不是一次了,别说像现在这样,以前在王安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皇爷也没少往他身上扣屎盆子。何况这一次还是王安自己掺和进来的,那么他也就怪不得别人了。
“奴婢马上就去。”陈洪答应了一声之后,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等到陈洪离开之后,朱由校就开始琢磨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去内务府。
无论是王安,还是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朱由校都没打算让他们真正掌管内务府。
王安这个太监的忠心,朱由校是相信的。可是王安的能力,朱由校不相信。
王安是一个相信东林党的人,可见他的能力有多差了。这样一个人,不可能让他真的来管内务府。真要给自己管黄了怎么办?
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至于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有一点皇后还是没有说错的,她父亲的确没什么才能。
如果真的让王安和张国纪他们去搞,那么内务府就彻底完蛋了。所以朱由校需要一个真正的能办事的人去管理内务府
王安和张国纪这两人在门面上顶着,只是为了得罪人而存在的,也就是为了背锅而存在的。
等到内务府的事情走上了正轨,朱由校是不可能让王安和张国纪他们两个继续待在那里的。
所以剩下这个真正执掌内务府的人,就需要他有才能,而且现在就要埋进去,到时候就能够把内务府顺理成章的接过来。
这个人不能在一开始就得罪太多的人,所以朱由校不能第一时间就让他跑出来。
只不过这个人选是谁,朱由校还没想好。
相对来说,朱由校还是倾向于让太监来管内务府。只不过让太监之中的谁来做?
这个就需要好好想一想了。这个人要和魏忠贤、陈洪都没什么关系,另外就是和王安的关系也不能太亲,要属于宫里面的单独一派,最好是个小太监。
想到这里,朱由校还真的想起来这么一个人。
这个人叫方正化,是宫里面的一个小太监。年纪20多岁。
方正化原本是魏朝的名下,只不过魏朝现在不太受宠,自己都已经跑到辽东去了,他名下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方正化这个人和魏忠贤、陈洪都没什么关系,这就代表了他不会与他们同流合污。
同时,方正化与王安的关系也不太好。
关键是方正化的才能不错,朱由校可以考察。
而且方正化这个人的武艺很好,这在太监之中是很难得的。要知道这不是武侠小说,没有哪一个太监是武功高强的存在。
不过这个方正化是个例外,他非常喜欢武功,进宫前后一直在练武,所以才有一身好功夫。
正是因为这一点,方正化才吸引了朱由校的注意力。
原本朱由校是想让方正化来给自己当保镖的。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93章 第四巨头:方正化(求全订)
只不过后来朱由校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皇宫里面拥有一个武力值max的保镖,对自己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又没有人会冲到皇宫里面杀自己。
即便是真的有人要杀自己,那么他们也会采取一些比较阴损的办法。
所以朱由校一直没有太重用方正化,不过现在应该是一个好机会了。
方正化是一个比较忠心也比较有才能的人,私心也没那么重,所以自己可以使用的。
事实上,虽然内务府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管理皇家事务的衙门,但是朱由校准备将内务府当成一个为自己培养官员的地方。
以后自己有用人的时候,可以从内务府那里边往外调派官员,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如果自己明目张胆的培养一些官员,那么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这一点是朱由校不想要的。
朱由校不会在事情出现之前暴露自己的意图,因为那样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增加事情推动的难度。
对于朱由校来说,在自己出手之前,越不惹人发现越好。这也是朱由校选取内务府这个名字的原因。
因为这个衙门从没在大明之前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东西自己可以去随意涂抹。
如果非要找一个类似的机构的话,汉代的少府或许比较合适。但是朱由校从来没想过用少府这个名字。
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这是一个出现在正史记载的衙门,文官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衙门。
一旦将“内务府”叫成“少府”这个名字,大明朝的文官们就会提防这个衙门,甚至会从各方面做出限制。
这就平白无故的增加了朱由校做这件事情的难度,他是不会这么做的。
所以朱由校选取了“内务府”这一个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名字。
看了一眼走回来的陈洪,朱由校开口说道:“你去把方正化找来。”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急忙出去找人了。
对于陈洪来说,这一段时间他的感觉并不是很好,虽然升了官,可是这与他的期望相差很远。
在陈洪的想法里面,自己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那么自己就应该是皇宫里面的太监第一人,可是事情却远远不是这样的。
有一个魏忠贤在那里不说,现在王安也有了翻身的趋势;如今皇爷又要见方正化,显然有可能要重用他。
一旦方正化得到了重用,那肯定代表着自己的权力又一次被削弱了,陈洪有了危机感。
原本王安和魏忠贤没让陈洪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们都是一辈的人。
可是一旦方正化走了进来,那就代表着新人的崛起。
套用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自己与魏忠贤、王安的斗争属于内部斗争,可是一旦方正化走进来,那就是有新人加入战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