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挥了挥手。
内阁的四个人走了之后,朱由校站起了身子走到外面活动一下筋骨。
放眼望去,四下是鳞次节比的宫堂殿宇,如飞龙般流畅而上扬的金色屋檐在春光的照拂下闪闪发光。
暖风拂面,朱由校的心情大好。自己之前做的事情好处已经显现出来了,至少自己面前的这几位内阁大学士,不会有事没事就跳出来反对自己。
朝堂上下也没有那么多人整天叫嚣,安稳了很多。几个派系的划分也比较明显,自己可以做好平衡,不至于想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人给自己做。
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陈洪,朱由校温和的说道:“去把王安找来吧,朕和他聊一聊。”
说起来自从自己穿越过来之后,还真的没有和王安谈一谈。
这一次倒也是一个好机会。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89章 和王安谈理想
无论是对于魏忠贤,还是对于陈洪来说,王安这一次重新走到世人的面前,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他们的心里面,王安已经被打上完蛋的标签。现在王安还没有完蛋,但是距离完蛋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所以魏忠贤和陈洪都没把王安放在心上。
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时候,他居然翻身了?
这就让人有一些猜不透了。
对于皇帝的想法,陈洪心里面实在是有些不明白。在他看来,这一次不应该是自己的机会吗?
魏忠贤就不用说了,地位在自己之上;王安虽然也在自己之上,可他已经是朝不保夕了。这一次最好的人选就应该是自己,怎么就成了王安的?
虽然陈洪心里边很不明白,也有一些委屈,可是他依旧不敢说什么,甚至是连问都不敢问。
现在朱由校让他去找王安,陈洪也不敢怠慢,赶忙就转身跑了出去。
陈洪到王安的小院里的时候,王安正在栽芍药。
“王公公好兴致,皇爷召你。”陈洪皮笑肉不笑的甩了下手中的拂尘。
皇爷召我?
王安栽花的手有那么一瞬间滞在半空中。对于朱由校的召见,王安自己也很意外。
事实上王安也知道自身的处境,自己并不得陛下的喜爱。不过他也没有太过激动,一朝天子一朝臣本就是正常的事情,何况陛下一直在对付东林党。
对陛下对付东林党这件事情,王安反倒颇感着急,因为他觉得陛下这是在清理朝中的忠臣。
至于陛下为什么怎么做?是受了谁的影响?
除了魏忠贤和陈洪,还能有谁?
看着面前脸上带着笑容的陈洪,王安没有给他什么好脸色看。
在王安看来,这一次自己怕是凶多吉少了,那索性就胆子大一点,见到陛下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和陛下说了,也算是自己尽忠心了。
其他的事情自己就管不着了,自己怕是要去伺候先帝了。
“稍等。”王安掬了把清水把尘土都洗了,又拂去了衣角的黄泥,才跟着陈洪来到了乾清宫。
斜阳洒在金黄色的琉璃瓦顶上,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竟是许久都未曾来过皇爷这了。”王安望着大门口上悬挂着的那块匾额,心中一阵恍惚。
进殿后,远远望着朱由校,王安直接跪在了地上,恭恭敬敬的说道:“老奴参见皇爷。”
“行了,起来吧!”朱由校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
王安从地上站了起来,他刚想说话却被朱由校给打断了。
只见朱由校对王安招了招手,让他走近一些。
这让王安有些话如鲠在喉,直接卡住了。
等到王安走到身前,朱由校上下的打量了他一番。
朱由校发现王安长得还不错,比起魏忠贤和陈洪,看起来更像是读书人,而且更有几分儒雅的意思。
显然这就是王安和东林党走得近的原因,因为他是一个读书人。
只不过他到底被不被东林党接纳,就不好说了。
“身子骨还好吗?”朱由校看着王安温和的问道。
“皇爷,老奴的身子还好。”王安连忙躬身说道。
“如此就好,朕有一件事情想让你去办。原本还以为你的身子会撑不住,现在身子好就行。”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王安略微一愣,他没想到陛下是有事情让自己去办。
不过他倒也没有多么的激动,这事情也有好事情和坏事情之分。如果是好事情,自然就没得说了;可如果是坏事情,那么结果也不见得比直接弄死他的好。
朱由校没有去看王安的脸色,而是转头对陈洪说道:“把东西拿给他看看。”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走到一边拿过来一本册子递到了王安的手中,随后躬身退到了一边站着。
“看看吧。”朱由校说道。
王安将册子接过来之后,快速的翻看了一眼。
这是一份成立内务府的册子,他看了一眼内容之后,就知道这个内务府有多重要了。
这内务府简直就是皇帝的大总管,权力非常的大,同时可以勾连宫外和宫内,甚至比东厂都要实力雄厚。
王安不知道陛下为什么给自己看这本册子,他心里面想到了一种,可又有些不太敢相信。
“朕准备将内务府交给你打理,除了你之外还有国丈,另外还有一个大臣还没有确定。只不过另外那一个大臣是监察的。官职的名字朕暂时还没有想好,你愿意去做吗?”朱由校语气平静的问道。
这对于王安来说是一个好机会,能够让他摆脱眼前的困局。
如果他不答应的话,那肯定就要被处置掉了,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事实上,朱由校也没有给王安其他的选择,他除了答应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王安没有准备拒绝,现在他的地位什么样谁都知道。
陛下这一次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自己必然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所以王安直接就选择了同意,跪在地上恭敬的说道:“老奴愿为皇爷鞠躬尽瘁。”
“如此就好。”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司礼监那边给你留一个秉笔的位置,排位在魏忠贤之上,掌印的位子你就让出来吧。好好把内务府给朕打理好,如果出了什么纰漏,别怪朕不给皇后面子。”
王安心中一动,皇后的面子吗?
怪不得自己这一次能够重新走出来了,原来是皇后给自己求了情。
在这一刻,王安的心中对皇后顿时存有感激之情,同时也认为皇后是一个贤后。
更为关键的是王安看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后能够劝谏陛下。
“行了,你去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老奴这就去了。”王安答应了一声,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不过他却没有回自己的住处,而是朝着坤宁宫而去。
王安这是要去谢恩,不去不行。
看着王安离开的背影,朱由校转头看向了陈洪,面无表情的说道:“王安的位置就你接了吧。”
听了朱由校的话,陈洪顿时大喜过望,连忙趴在地上给朱由校磕头,“奴婢谢皇爷!”
陈洪真的是太高兴了,刚刚心中的小郁闷也一扫而空了。
宫里面的太监排位是很严苛的,最高的权力机构就是司礼监,有着内朝之称。
能够进入司礼监的太监,天生就高人一等,这是别人没有办法比拟的。
而在司礼监之中,太监的层级也是划分的非常明显。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其他人则都是秉笔太监。只不过秉笔太监之间也是有排位的。
排在第二的那个人其实就是魏忠贤,奉旨提督东厂。只不过现在又多了一个人,那就是王安,提督内务府,直接一步跨到了东厂的前面。
在陈洪看来,这一次事情里面,最不爽的就应该是魏忠贤了,无缘无故的就被降了一级。
原本魏忠贤是仅次于掌印太监的存在,自己也排在魏忠贤的后面。
可是这一次皇爷不但让自己跳到了第一位掌印太监的位置上,还让王安成了第二位,而魏忠贤直接从第二位降为了第三位,这简直就是无缘无故的降职。
不过对于魏忠贤这样的下场,陈洪心里充满了幸灾乐祸。
朱由校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他当然知道,可是他依旧要这么做。
皇宫大内的太监也像臣子一样,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原本并不是很平衡,现在算是平衡了。
如果收拾掉了王安,那么就是魏忠贤和陈洪的斗争,这样并不好。而现在是三个人,那么就会展现出一种平衡的态势。
更何况朱由校把王安变成了皇后的人,这一点其实也是为了宫里边的制衡,另外则是为了帮助自己的老婆更快的稳住皇后的位置。
除此之外,就是让自己的老婆在内务府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一点同样非常的重要。
将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朱由校对陈洪说道:“行了,起来吧,别跪着了,去皇后那里。”
“是。”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直接站起来,身子向着皇后那里走去。
在朱由校来到坤宁宫的时候,张皇后已经在这里等着他了。
见到朱由校之后,张皇后犹如乳燕投林一样,直接飞奔到了朱由校的面前,脸色微红,瞪着大眼睛看着朱由校,还有一些气喘吁吁的模样。
这让朱由校看得食指大动。没有丝毫的迟疑,朱由校直接上前一步,伸手将张皇后揽到了自己的怀里面,对着她微张的小嘴就吻了下去。
毫无顾忌。
一点都没有将周围的人放在眼里。
周围的人也瞬间就不存在了一样,所有人都低着头,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
半晌,朱由校才放开张皇后。
此时的张皇后早就已经脸色绯红了,也不敢抬头,直接趴在了朱由校的怀里面。
朱由校顿时笑着将她抱进了宫里面。
进到了宫里面之后,张皇后反而放得开了,从朱由校的怀里面钻了出来。
“朕还以为宝珠要朕直接抱进去了。”朱由校笑着说道。
“陛下!”
张皇后娇嗔地叫了一句,然后嘟着嘴坐到了朱由校的身边,开口说道:“刚才王安过来了,是找妾身谢恩的。陛下对妾身真好!”
虽然张皇后对宫里面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她身边也是有人的。
那些调到张皇后身边伺候的人,自然清楚的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已经将王安的所有事情全部都告诉她了。
张皇后也在一瞬间就领悟了朱由校的苦心。
“知道朕的苦心就好,跟着朕好好的过日子。现在先给朕生一个皇子。”说着,朱由校直接抱起了皇后,向着里面的卧榻走了进去。
一路上都是朱由校的笑声以及张皇后的娇嗔。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90章 太康伯的烦恼
朝堂上面风云变幻,没有人知道自己究竟会变成什么模样,可能上一刻还意气风发,下一刻就已经啷当入狱了;又可能上一刻还备受冷落,下一刻就如日中天了。
王安的经历,非常好的诠释了这一现象。
之前王安可谓是备受冷落,结果谁都没想到他现在却是又受到了陛下真正的重用。虽然在地位上从排名第一变成了排名第二,可是权力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之前王安虽然是排名第一的太监,可是他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权力,这一点是谁都知道的,真正的权力其实在陈洪的手里面。
这一次王安虽然落到了陈洪的后面,可是却真真正正的拿到了权力。这个即将成立的内务府可以说是前途远大。
除此之外,陈洪也终于被扶正了,彻彻底底的向前走了一步,成为了太监之中的第一人。
最为郁闷的反而就是魏忠贤了,他什么都没做,莫名其妙的就从第二变成了第三。
在这个重磅消息传出去之后,无论是宫里面的人还是朝堂上的官员,所有人都在思考着这件事情的影响。
要知道这虽然看起来是太监的排名,可是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回事,这影响实在太深远了。
关于朝廷成立内务府的事情,其实也已经提上了日程了,内阁那边据说已经在拟定内务府大大小小人员的名单了。
三个内务府的大臣基本确定下来了,宫里面派出的就是王安,另外一个则是皇后的父亲太康伯张国纪。
最后一个人还没有确定下来,据说这个人是要过去做监察的,类似于都察院的职责。内阁正在选合适的人选。
一时间,有资格入选的官员全部都兴奋了起来。
虽然外面的人都在谣传内务府这样那样的坏话,但事实上务实的人都知道这个内务府的地位必然是不一般的。
内务府看起来是皇上家的大管家,可是这个位置没有什么人能够管得到,是直接对皇上负责的。
在内务府大管事这样的位置上做官,非常容易就会得到陛下的看中,这就和在潜坻做官是一个道理,是非常容易被重用的。
所以想要官途进一步的人都愿意走这一步路,虽然看起来有一些绕弯子,但其实却是捷径。
其中扑腾的最欢的就是崔呈秀,他真的特别想去内务府,只不过他觉得自己在内阁那边恐怕没有什么机会,于是他找到了魏忠贤。
魏忠贤也希望崔呈秀能够去内务府。
要知道这个内务府可是王安的,如果魏忠贤能够派人过去,那么至少能给王安拖拖后腿,所以魏忠贤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崔呈秀既然愿意去内务府,魏忠贤自然是支持的,只不过他一时半会没有找到机会。不过魏忠贤觉得自己如果去找陛下说说情,说不定陛下就同意让崔呈秀进内务府了。
与此同时,这件事情的影响还体现在了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太康伯张国纪的地位大增。
原本这位新进的国丈,大家对他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敬而远之,也没有人愿意和他做什么事情。
毕竟如果得罪了国丈的话就代表得罪了张皇后。现在局势还不明朗,还是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好。
至于与张国纪亲近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也拿不到什么好处,所以对他敬而远之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在这一次的事情出来了之后,张国纪的地位瞬间就得到了提升,谁都能看出来这个内务府里面蕴含的好处。
这几天,张国纪的家里面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尤其是大明勋贵和勋戚,对太康伯的态度来了180度的大转弯。
对于张皇后家族这样的勋戚,老牌的勋贵是不愿意和他们搅和在一起的。老牌的这些勋贵可是军功起家的人,靠的也不是走关系。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好处的话,反而容易出问题,
至于以前的勋戚,也不会轻易朝皇后娘家这边靠拢上来。这些勋戚家里面的人已经是过去式了,在这个时候低调,什么事情都不做是最好的。皇后的老爹太康伯实在是太显眼了,这个时候他们这些人靠上去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大家对太康伯的态度和文官一样,都是敬而远之。
可是这一次太康伯张国纪要进内务府当大管事的事情出来了之后,勋贵和勋戚们瞬间就意识到了一件事,这应该是自己家族子弟任职最好的地方了。
如果让家族子弟去军中,边塞的话容易冒险,搞不好就战死了;如果去其他不起眼的地方,无非也就是混吃等死罢了,想要更进一步也不太可能。
况且勋贵勋戚们也不可能把家中所有的子弟都安排到军中去,哪有那么多地方安排这些子弟啊?
至于锦衣卫那里,其实更像是勋戚的地方,因为他们很多的子弟都是被恩荫为锦衣卫的,只不过大多数都是闲职领一份俸禄罢了,真正能够做到权力中枢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当这一次内务府的机会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勋贵勋戚都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从这个衙门设计上就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为皇帝服务的衙门,天然的能够亲近皇帝。这样的衙门自然是他们这样的人首选的,只要能够让皇帝喜欢,其他的都不重要。
何况内务府这个衙门并不像锦衣卫名声那么臭,而且更偏向文官一些。在这里面做事,名声不会太差,同时这里面好处也非常多,一看就知道是掌管钱粮的,即便不伸手去拿什么钱,这里面能够做手脚的地方多了去了,所以无数人都想进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康伯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谁都想要走他的路子。
太康伯府。
张国纪有些烦躁的坐在椅子上,脸上的表情带着几分无奈,看着身旁放着的一大堆拜帖,实在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作为一个读书人,张国纪原本以为自己一直都是怀才不遇,可是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曾经,张国纪也幻想过如果自己能够考得上科举,那么必然能够做一个好官,而且能够做一个大官,甚至是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就像于谦那样。
只是张国纪一生仕途不顺,谁也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居然一步登天了。
虽然靠的是自己的女儿,可张国纪还是很高兴。
只不过这种高兴并没有持续几天,因为蜂拥而上踏破门槛的人们让张国纪有些不知所措。
最早来的一批人是那些和张国纪素日里就交好的,再是一批读书人登门拜访,最后就是当地的一些文官来了。
甚至有不少当朝的大官都给张国纪来了书信,有的人直接就拿着当朝大官的拜帖来上门。
一句话总结下,他们都想进内务府。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朝廷上的勋贵和勋戚,这些人也是如此。
面对这两拨人,张国纪觉得自己谁都不敢得罪。
先说文官那边。自己本身就是读书人,何况那些官员都是在朝中握有实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怎么敢得罪他们?
勋贵和勋戚那边也一样,无论自己愿不愿意承认,自己也算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终究是要融入到他们这边去的。
如果这一次因为内务府的事情把他们给得罪狠了,那么以后怎么办?日子还过不过了?
如果让这些没脸没皮的人找自己麻烦,那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了。
要知道朝廷中的勋贵和勋戚,在文官的眼里面就和街面上的泼妇无赖差不多,可以说是打不烂、踩不死,是拿他们毫无办法的存在。
这些勋贵勋戚,张国纪也得罪不起。可是现在这两拨全都找到了自己的府上,这就有些无奈了。
张国纪现在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前几天不是挺高兴的吗?现在怎么又这个样子了?”门口响起了一个女人调侃的声音。
随后一个女子从外面走了进来,虽然年纪看起来不小了,但是一样风韵犹存,脸上依稀有一些张皇后的影子。
这个人正是张皇后的母亲——李氏。
见到李氏走了进来,张国纪叹了一口气,指着身边的那一堆拜帖说道:“你看看这些东西吧!”
李氏没去看张国纪,也没去看张国纪让她看的那些东西,而是走到了一边的椅子上,直接坐了下来。
她说出来的话一下子就戳中了张国纪的心里,“有什么可为难的?你进宫去问问不就好了?”
“进宫去问问?”张国纪有些迟疑,疑惑的说道:“问谁?”
“还能问谁,问皇后呗!”李氏没好气的说道:“这件事情从始至终都是宫里面定下来的,有人说无论是你,还是那个王安,全部都是咱闺女一手安排的。且不论这件事情是真是假,至少进宫问问对咱们没什么坏处,比你在这里硬憋着自己想有用多了。”
闻言,张国纪沉默了一会儿,随即点了点头,顿然醒悟的说道:“那我现在就进宫去问问咱们的闺女。”
看看张国纪的样子,李氏忍不住嘱咐道:“还是要注意一些规矩,咱们的闺女现在可是皇后,你可别给咱闺女丢了脸。”
“你就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张国纪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看着急匆匆走进来的陈洪问道:“有什么事情吗?”
“回陛下,这是太康伯府递过来的题本。太康伯想念皇后娘娘了,想要进宫探望。”陈洪躬身说道,双手捧着一份题本。
朱由校略微一愣,随后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看来这个国丈也不是一个蠢货,还知道进宫来问一问。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91章 国丈进宫
朱由校没有接过题本,挥了挥手说道:“让你的人送一块令牌去太康伯府。顺便告诉太康伯,以后进宫不用再请示了,拿着令牌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宫。”
陈洪略微一愣,皇爷给的这种待遇可以说是对太康伯一家非常非常的宠信了。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是自己早就准备做的事情。自己要给张国纪足够的宠信,至少让外面的以为自己这个陛下足够宠信国丈,或者说是足够宠信的张皇后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
在这方面,朱由校学习的榜样是弘治皇帝朱佑樘。朱佑樘的那两个小舅子就被他宠上了天。只不过朱佑樘真的是宠爱他们,那是爱屋及乌。
因为弘治皇帝只有一个皇后,就再没有其他的女人了。这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