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不过方正化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说道:“皇爷,内阁的徐阁老来了。”
朱由校顿时面露苦笑。
刚刚走了一个沈庭筠,现在又来了一个徐光启,这事没完了呀。
“行了,让他进来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反正自己的心情已经很糟糕了,索性就让他们把事情都说了,不然放在心里边也是很难受。
“是,皇爷。”
很快徐光启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看着徐光启风尘仆仆的样子,朱由校就知道他有事。
最关键的一点是徐光启这个样子肯定是从百工院来,也就是说事情和百工院那边有关系。
能让徐光启这么着急的跑过来,那肯定就不是什么小事情。
“爱卿,坐下喝杯茶。”朱由校看着徐光启说道,同时对一侧的方正化说道:“赐坐,另外给徐爱卿上一杯茶。”
“臣谢陛下。”徐光启开口说道。
等到徐光启坐下之后,喝了一口茶水,朱由校这才问道:“爱卿如此急切的过来,可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吗?还是说出了什么事情?”
“启禀陛下,并没有出什么事情。不过臣的确是有事情。”徐光启点了点头,继续道:“臣这一次过来是想管陛下要一个衙门,希望陛下能够准许。”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一阵头大。
要一个衙门?
这个衙门是那么容易要的吗?
听徐光启这个意思,这个衙门肯定不是什么普通的衙门。
于是朱由校谨慎地问道:“不知道爱卿想要哪一个衙门?”
“启禀陛下,是王恭厂。”徐光启语气坚定,神色凝重。
听到王恭厂这个名字,朱由校就觉得脑袋嗡一下。
王恭厂听着不怎么起眼,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也不是一个普通的衙门。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王恭厂,它是工部的。
“不知道爱卿想让王恭厂归到哪个衙门的下面?”朱由校试探的问道。
事实上,朱由校已经猜到了,除了百工坊没有人会要王恭厂。
毕懋康不敢自己来开口讨要王恭厂,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他的分量不够,没有办法开这个口。
王恭厂这个地方设立的时间非常早,可以追溯到永乐年间。
最初设立的时候,王恭厂虽然隶属于工部,但是说法上算的却是宫里面,因为王恭厂里面有一个监厂太监。
王恭厂每天能够产出大量的火药,常年存放的火药也非常多,而且是专门供京营之用的。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王恭厂早就不复当初。
因为京营的没落,其他的配套产业自然没落下来,大权也彻底落入了工部的手里。
动一个王恭厂,它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你一旦动了王恭厂,那么你就要动军器局。
各地虽然都有自己的军器局,可是他们平常也就打造一些刀剑之类的东西;火器制造全部都是在京城的军器局。
自己一旦动了王恭厂,那必然会削军器局,这就牵扯到了一番权力斗争。
权力这个东西谁攥在手里面,都不愿意撒手。
可是看着徐光启,朱由校也不知道说什么,拒绝的话是肯定说不出口的,甚至让他等一等的话朱由校都没有办法开口。
徐光启不会不知道他提出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他和百工院的关系谁都知道。
现在徐光启还为了百工院要走了王恭厂,很多人不会以为徐光启是为国为公,而是会以为他在揽权。
要知道徐光启现在可是内阁次辅大学士,这样做的后果他不会不知道,可是他还是这么做了。
徐光启为的不是他自己。
事实上,朱由校也知道将王恭厂给百工院更合适。
从公事的方面来说,百工院负责科研,王恭厂负责制造,归到一处的话更加利于管理,也更加利于研发和制造,就类似于后世的研究所下属的厂子。
从私人的方面来说,朱由校想把王恭厂拿回来。说白了就是收权。
可是这么干难度真的有些大,关键是现在的事情太多了。有内务府的事情,有书院的事情,现在又来了一个王恭厂的事情,还都如此的急切。
“这件事情朕知道了。”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96章 敲打太监和入学考试
王恭厂这件事情,朱由校实在是没有办法答应徐光启。
倒不是说自己不想答应徐光启,事实上这件事情朱由校也特别想做到,甚至比徐光启还要更迫切一些。
可是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够做到的,这一点,朱由校心里面很清楚,所以只能暂时应付下去,然后自己再去把这件事情给办了。
如果没有办成,也不至于很丢脸,因为从一开始就没答应徐光启;如果把事情办成了,那自然就是皆大欢喜,到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听了朱由校的话,徐光启连忙恭敬的说道:“是,陛下。”
略微沉思了片刻,徐光启脸色坚毅的说道:“陛下,不如让臣上一个题本吧?”
抬头看了一眼徐光启,朱由校微微一笑。
朱由校当然知道徐光启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这件事情怎么能让徐光启背锅呢?
自己不可能这么做。所以划拨王恭厂这件事情不可能由徐光启来提出,只能自己来想办法。
“内阁的事情比较多,爱卿先回去吧。”朱由校挥了挥手说道。
徐光启听了这句话之后,虽然心里面还是很不甘心,可是脸上也露出了没有办法的神色。
他知道既然自家陛下这么说了,那就是打定了主意不让他老徐参与。
于是徐光启便站起身子躬身说道:“如此,臣告退了。”
虽然心里面有一些愧疚,可是徐光启也知道这件事情势在必行,没有办法再停下来了。
百工院那边上下都在等着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已经制约了百工院的发展,所以徐光启才跑来乾清宫这里提。
陛下答应的如此痛快,反倒是让徐光启有一些不好意思了。
对于徐光启来说,他知道这次的事情难度有多大,也知道因为这件事情可能会对陛下有所损伤,但是没有办法。
不过徐光启在心里面打定了主意,回去之后一定督促百工院的工匠们,加快进度拿出成绩,给陛下长长脸。
即便现在一时的非议也无妨,等真的到出了成绩的时候,必然能够让陛下长脸。
看着徐光启离开的背影,朱由校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这怎么搞得自己像是偷懒一样,这些臣子反而如此勤奋了起来?
不过朱由校也能够理解,徐光启、沈庭筠等人,个个都是想要上位的人。
他们一方面是为了大明,出于爱国之心;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想要做官。
做官,获得权力是一个方面;另外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们从小就读圣贤书,一心想要做一番事业,所以他们就心里边憋着一口气,这些年压抑的比较厉害,现在骤然爆发出来,威力还真是不同凡响。
斜靠在卧榻上,朱由校琢磨着该怎么办。
王恭厂这件事情自己得办下来,可是该怎么办呢?
自己直接跑去说?
不合适,自己是皇帝,不能那么做。
正巧陈洪从外头回来了。
看着额头有些微汗的陈洪,朱由校心头一动,对他招了招手,面无表情的说道:“去把魏忠贤给朕找来。”
“是,皇爷。”陈洪脚有一些软,累得一口水也没喝上,却是不敢怠慢,连忙答应了一声,复又快步的去找魏忠贤了。
这一段时间魏忠贤的日子不太好过,因为朱由校用了王安,魏忠贤的地位无缘无故的就被降下去了一个名次。
不过朱由校准备再让魏忠贤去干点什么事情,也算是最差的一个考验。如果魏忠贤认认真真的继续办事,那么他还能用,否则就不能用了。
在一个皇帝的眼里面,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你所有的东西都是朕给的,朕给你的你能拿;朕不给你的,你想都不能想。
如果魏忠贤因此露出不满,那么他就可以被拿掉了。
“魏公公,皇爷召你。”陈洪跑到东厂的时候,魏忠贤正在黑牢里训斥孙云鹤。
见到陈洪来,魏忠贤愣了下,突然反应过来,皇爷召他呢!
东厂现在没有什么事情要忙,前面的案子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剩下一些细节末节的东西也不用魏忠贤操心,所以他比较闲,同时也在期待着自己有事情做。
现在听到皇爷召唤自己,魏忠贤大喜之下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快速的就跑进宫去了,并没有让自家皇爷等太长的时间。
“奴婢拜见皇爷。”魏忠贤一进大殿,还没见到自家皇爷呢,就连忙趴在地上磕头。
看着远远跪着的魏忠贤,朱由校招了招手,“过来些。”
魏忠贤连忙往前走了一段,又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看了一眼魏忠贤,朱由校也没有让他起来,而是面无表情的说道:“朕有一件事情交给你去办。王恭厂那边似乎有些问题,你让崔呈秀过去查一查,如果真的有问题就上一个题本上来。告诉崔呈秀仔细一点,如果出了差错,本宫唯你是问。”
魏忠贤吓了一跳,连忙恭敬的说道:“那奴婢去传话?”
“传话?吩咐更合适吧?”朱由校笑着说道:“他不是你的人吗?你倒是也挺有能耐,这朝中的大臣居然也能够拜入你的门下,是不是哪一天把朕朝中的所有臣子都带过去,到时候你就能够权倾天下了?还是说你准备做点什么?”
朱由校的这话可是把魏忠贤给吓着了。
皇爷这是在说他图谋不轨,这比结党营私都严重。如果真的做实了,那自己就完蛋了,凌迟处死都不为过。
魏忠贤连忙趴在地上磕着一个又一个的响头,诚惶诚恐的说道:“皇爷,奴婢绝无此心!”
看着魏忠贤把脑门都磕红了,朱由校才摆了摆手说道:“行了,留着你这一套,好好把差事办好。告诉崔呈秀,如果差事办砸了,你们两个朕一起收拾。”
“是,皇爷,奴婢一定把差事办的漂亮。”魏忠贤连忙说道。
见到朱由校摆手,魏忠贤连忙站了起来,连滚带爬的走了出去。
走到大殿之外,魏忠贤捂着胸口,那里扑通扑通的跳,刚刚说差点把他给吓死了。
大殿里面,朱由校坐在龙椅上,高高在上的俯视着空旷的大殿。
刚才自己对魏忠贤所做的一切,说白了就是敲打一番,同时也是在警告他、告诉他不要做的太过,拉拢崔呈秀那样的人就可以了,不要在朝堂上介入的过深,否则他没有好果子吃。
从魏忠贤的表现上来看,他也听明白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身侧的陈洪和方正化,冷声说道:“你们也引以为戒吧。别等到朕真的去找你们,到了那个时候就晚了。”
“皇爷放心,奴婢明白。”陈洪和方正化连忙躬身说道。
不管他们说的是真的假的,朱由校站起来身子,活动了一下自己的筋骨,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出了大殿的门口,手扶着栏杆,眺望着眼前的广场,朱由校舒了一口气。
慢慢来,慢慢来,早晚都把事情办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悄悄地运行,但是宫外却闹腾了起来。
因为礼部今天出了个告示,关于皇家书院招生的事情。
书院的名字很直白,就叫皇家书院,由礼部创建的。
这件事情倒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早就传遍了,大家都知道。
关键是皇家书院下面有一个招生简章,这个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
在招生简章上,详细地规定了学员的出身,那就是必须是秀才,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要求。报名的人只要能通过入学考试就行。
关于入学考试,上面也有详细的介绍。
首先要做的就是报名,要到礼部指定的报名地点去报名。完成了报名之后,就可以准备考试了。
如果单单是这一点,大家也不至于吃惊成这个样子。而是这上面的考试科目,居然只有三个大项目,分别是四书五经、数算,以及武术。
这三个项目倒是没有什么奇怪的,最奇怪的是三个项目的分数。
按照礼部给出来的告示,这三个项目的评分居然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一个项目都价值100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不擅长四书五经的人,一样可以参加考试,甚至可以考过考试。
因为在考试的资格里面,还有详细的补充条款,比如监生、国子监的学生,还有恩荫的官员子弟皆可以参加。
可以说,很多人都可以参加皇家书院考试。这个条款就让很多人不理解和大吃一惊了。
因为在这个条款之下,等于朝廷为勋贵和勋戚的子弟们开启了一条走向文官的大门。
虽然勋贵和勋戚的子弟们四书五经学的不好,但是人家武术学得好,数算也未必就差。这样一来,这条款让读书人的优势减少不少,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在诧异和吃惊之后,那自然就是愤怒了。
于是不少学者开始急呼,认为这是有辱斯文,是对圣人之道的玷污。
现在朝中有官员也开始上题本了。于是整个京城又呈现了一种风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
京城的一家客栈里面,三个人坐在桌子上喝酒。
宋应星抬起头看着张余,面无表情的问道:“现在你还坚持你自己的看法吗?你去看看那个告示,那个告示上面写得很清楚了,皇家书院包容并蓄,自然也是容得下我们的。”
看了一眼宋应星,张余笑着说道:“那要看着他们的考题才知道。”
随即张余又说道:“不过我们倒是应该能考中,毕竟算数一道,我们还算是精通。”
这话都是张余谦虚了,在他们三个人之中,最擅长算数的就是张余。
宋应星也是精于此道,唯一差一点的可能就是他哥哥宋应升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97章 我卢象升必然名扬天下
宋应星三个人的心里面都很清楚,在这样的条件下,考皇家书院这件事对他们三个人是有利的,这是谁都没有办法否认的事情。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利。
宋应星看了一眼张余,目光沉沉如火炬,语气异常坚毅的说道:“虽然这几次我们都没有考上进士,但是这一次我们一定能够进入书院。”
“只要让我们进入了书院,我们就能够一起弘扬我们的学术,让天下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关学,让关学也成为天下显学。”
这一次张余没有再说什么,因为这不光是宋应星的理想,同时也是他和宋应升的理想。
虽然这个理想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他们三人一直都在为之努力。张余也不是真的想要打击宋应星,所以该表示支持的时候还是要支持。
“不过有一件事情我不太明白,这武学要怎么考?”张余有些疑惑的问道。
宋家兄弟都没有说话。
“难道是要考兵法吗?”张余看着两个人,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三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最后目光落到了宋应升的身上。
在兵法方面就是宋应升比较擅长了,宋应星和张余都不行。所以两个人都想听宋应升的看法。
“如果只是考兵法,那怎么能叫武学?”宋应升皱着眉头说道。
“既然叫武学,那就应该会考弓马骑射,这对我们来说恐怕难度不小。你们也都知道,我们怕是不太行。”宋应升面色平静的说道。
宋应星和张余闻言,皆是点了点头。
这个他们两个要承认,虽然他们不是死读书的书生,可是对于弓马骑射,他们并不擅长。
君子六艺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快成笑话了,这让三个人有一些汗颜,看来自己做的还是不到位。
“找个时间练一练吧,至少别到考试的时候丢了人,拿不拿高分的不要紧。”张余看了两个人一眼之后开口说道:“这一次既然是考三项,那就不可能有人全部都擅长,能有两个擅长的就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们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三个人对视了一眼,算是达成了协议。
虽然朝堂纷纷扰扰,各种人说各种话,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是有一点却是没有人能够改变的,那就是朝堂上定下来的事情,全部都在推行,没有人能够阻止。
内务府已经选定了地址,衙门的牌子已经挂上去了。太康伯每天都去内务府点卯,宫里面们的王安也出来了。
原本一些分散的权力开始被收拢了起来。比如原本八局在宫外面的业务,又比如宫里面的其他部分都已经挂到了王安的名下。
这是初步的整合,人员上虽然也有一些变动,但大部分还是原来的老人。只是干活做事动作都非常的快,没有人敢偷奸耍滑。
方正化已经开始编订新的人员名单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是个机会。一旦能够做出实事来,那么就有可能会升职。
当然机会的同时也代表着危险,如果哪里做的不好,就会被淘汰掉,所以大家都比较努力。
宫外面的业务也开始被划到了内务府的下面,比如皇庄,以及一些像蓝靛厂一样的厂子。
内务府在快速的壮大,只不过对外还需要一些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阁那边也拿出了内务府大臣的推荐名单。
内阁推荐的名单上的名字,真的让朱由校没想到。
看着手里面单子上的几个人名,朱由校有一些迟疑了。
怎么会是他呢?
虽然内阁推荐的人有几个,可是事情却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内阁最支持的。很多情况下,其他几个人都是陪跑的。
当然也有可能朱由校不喜欢排在第一的那个人,那么内阁就会选择换人。可是排在第一名的那个人依然代表了内阁的态度。
朱由校实在没想到他会是内阁推荐在排名第一的人,这个人就是朱童蒙。
这次朱由校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都察院的人自己也知道一些,原本以为即便不是崔呈秀,也会是其他的人来内务府当大臣。
可是朱童蒙这个人,从来不在朱由校的选择以内。为什么内阁会支持他呢?
不过朱童蒙这个人其实也挺有意思的。第一个上题本反对东林党和讲学的,其实就是这个朱童蒙,他还反对过东林书院。
朱由校的目光在四位内阁大学士的脸上扫过,见他们一个个全部老神在在的模样,朱由校就知道自己怕是什么都问不出来,这几个老家伙什么都不会说的。
将手中的名单放下,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说道:“那就让他来吧,就选朱童蒙吧。”
“是,陛下。”四位内阁大学士答应了一声,然后就告辞离开了。
看着四个人的背影,朱由校有一些迟疑。
原本朱由校以为内阁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因为四个人很可能会支持不同的人;可结果却让自己大大没想到,这四个人非常愉快的就达成了共识。
转头看了眼站在不远处的陈洪,朱由校对着他招招手。
快速的来到朱由校的面前,陈洪躬身说道:“皇爷。”
“你去打听一下,看看这一份名单是怎么制定出来的。”说着,朱由校把手中的名单递给了陈洪,然后转身往回走了。
朱童蒙这个人选倒不是不能接受,可是朱由校要把这里面的事情弄清楚。事情如果不弄清楚的话,自己的心里面不踏实。
坐在椅子上,朱由校面无表情的看着空旷的大殿,最后自嘲的笑了笑。
人家都说帝王多疑,朱由校前世还觉得有一些太过了,可是现在自己也染上了这个毛病,什么事情不弄清楚都不行。
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朱由校有一些无奈的说道:“这世上实在有太多的人想骗朕了。”
京城之中,最大的风暴自然就是书院的事情。
在经过了争吵和反对之后,很多人都发现没有什么用,于是开始阻止人们去考试。
这种风向在读书人之中比较强烈。不过也有人不信邪,比如像学习关学的人,或者是其他小学派的人。
这一次陈可道泰州学派的崛起,被很多学派视为是希望,所以他们准备去书院碰碰运气,万一自己成功了呢?
那是不是能让自己所在的学派成为显学?
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搭理那些阻止书院考试的人。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抱着这个想法去的,更多的人则是想要做事情。
这里面就有不少是从各个武将家的家庭出来的,还有的则是一些从勋贵和勋戚家庭里面出来的。
他们才不在乎外面的那些人说的那些东西,他们想要的只是去书院。
这一群人算是比较特殊的人,而其中有一个人正在被人劝阻。
“建斗,这一次摆明了是朝中的人在搞党争。你又何苦参与进去?”
“事情如何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朝廷前些日的那个大案,还不是他们搞的鬼?你看看那些人倒了之后,上台的都是什么人?”
“是徐光启!沈庭筠!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皇家书院并没有那么单纯,这是他们在用皇家书院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人。之前攻击东林讲学和书院的人,肯定也是他们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