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张皇后走到朱由校的身边,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说道:“皇儿一直在想你,这几天就念叨你,你就这么打发走了?”
“男孩子要坚强些。”朱由校沉着脸说道:“总是腻在父亲的身边算什么?”
两人在一起也八年了,彼此也非常的了解。
朱由校在想什么,张皇后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娇嗔的白了朱由校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朱由校从江南带回来一个女人,这件事情张皇后已经知道了,但是她选择不说。
在张皇后看来,皇帝的女人有些少了。这两年外边就已经有人开始上书,说希望朱由校多娶一点,不要总是围着宫里这几个女人。
这一次皇帝出去带回来一个女人,还是有点少。
朱由校倒是无所谓,看了一眼张皇后说道:“这次出去,朕带回来一个人,就送到你那边伺候你吧。她还是不错的,一手按摩的本事很了不起。回头让她给你按一按,你也享受享受。”
听了这话之后,张皇后顿时就笑了,拉着朱由校说道:“在陛下的眼中,难道臣妾就是那种妒忌心这么强的人吗?”
这话其实有点重。
事实上,朱由校的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张皇后以为朱由校觉得她会嫉妒。人放在你那里,你可别给弄死了,这就是潜台词。
不过朱由校真的没有这么想,直接摆了摆手说道:“外面来的不懂规矩,放你身边调教一下。”
在这个皇宫大内,张皇后的地位很高。
整个皇宫里面的女人本来就不多,也没有人敢挑衅张皇后的地位。
虽然成婚八年了,可是皇帝对张皇后的宠爱那可以说是有增无减。
各种各样的赏赐全都按时按点的送过来,平时里面也是多有赏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没少往张皇后这里送,凡是有点新鲜的东西全都给张皇后。
一个月里面有半个月,朱由校会在张皇后这里。
再加上有长子傍身,谁敢小瞧这样的皇后?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将来就是妥妥的太后。
现在去招惹她,等到人家翻身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除非你能够在夺嫡的时候把她的儿子干掉,否则还是老实一点的比较好。
听了这话之后,张皇后无奈地看了一眼朱由校说道:“这传出去外面的人不见得怎么说妾身呢?”
“管他们做什么?”朱由校无所谓地说道:“行了,回来一趟,别唠叨这些事了。去洗个澡、冲冲身上的粉尘。你来跟朕一起吧。”
朱由校说着,就拉着张皇后向后面走了过去。
虽然表面上一副娇羞不愿意怎么样,但是张皇后还是乖乖的跟着走了,心里面好生欢喜。
皇宫里面的澡堂子是朱由校经常去的地方,也是他非常喜欢的地方。
这里装修的非常好,早就有人准备好了水。
这个时候就没人伺候皇后和皇帝了,宫女和太监都在外面,谁也不能进来。
夫妻二人在里面洗澡。
离开了这么久,也说了一点体己话。
当然了,说着说着就开始动手动脚了。
最后的事情就不可言语了。
两个时辰之后,朱由校和张皇后洗完了澡。
精神焕发的朱由校从屋子里面走出来,随意的穿着一件简单的长衫,头发就那么拢在身后。
张皇后跟在朱由校的身边,妆容完整,脸蛋绯红。只不过衣服换了一套,显然不是刚刚进去的时候穿的那一套了。
“这次到江南可还顺利?”张皇后看着朱由校笑着问道。
她抬起头看着朱由校,目光之中尽显温柔。
朱由校点了点头,拉着张皇后坐下,语气随意的说道:“本来就没有什么事情。看起来难度很大,可是真做起来也就那么回事。”
“朕这一次过去,真正做的就是给那些人壮壮胆子,压一压那些有乱七八糟想法的人。至于事情,由手下的人去做。”
事实上,朱由校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刚刚登基的时候了。
如果不是他的权威不够的话,这一次根本都不用去。手下的人就可以把事情办了。
想象朱元璋和朱棣的威势,根本就用不着亲自去压阵。而现在需要朱由校亲自去压阵,证明他的威势还是不够。
“对了,魏国公马上就要进京了。回头要在皇宫里面举办一场酒宴,好好的宴请一番他们。”朱由校看着张皇后说道:“你让他们准备一下。”
“好的。”张皇后笑着答应道:“臣妾会准备好的。”
自从让魏国公在南京挂帅之后,他们家在南京的名声很快就臭了。
很多他们那条线上的人都被掀翻了,这让魏国公心乱如麻。他生怕皇上来一个回手掏,直接把他们家也给掏了。
于是魏国公果断的就找到了朱由校,请把他们家换到京城,然后一家人都都到京城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给出了主意,或者是什么人给了暗示。
即便是有,朱由校也不在意。手下人这件事情办得还可以。
做皇帝做到今天,朱由校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事情都让手下人去,办得顺自己心了,那就顺水推舟;不顺自己心了,那就一巴掌拍过去。
什么理由,什么原因?
自己是做皇帝的,不是问理由,也不是问原因。自己问的是结果。
那办不好就是你废物,没理由,没原因。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43章 税改和军改
魏国公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他也跟着来到京城了。一路上他频频南望,眼中噙满了对那些辛苦经营的田地庄园的不舍。
即便是这样,家里的东西还是比较多,还要收拾一下。从南京到京城,家里面的家产要缩水不少,原本的宅子土地都没有了。
魏国公肉疼啊,疼得心肝俱颤,疼得好几天没吃下饭。
这些倒也还好,朱由校给魏国公换了一点京城的不动产,但是浮财很多都要交出去了。
魏国公在南京的商铺被低价卖掉了,大部分都流到了内务府的手里面。
一时之间,内务府在南方的产业快速地膨胀。这一次抄家抄了这么多,也都给了内务府。
表面上的钱财是不可能都给内务府的,要花多半给户部,这是皇帝和臣子们的默契。
大家一起搞事情,大家一起分赃,从来都是如此。
皇帝不能吃独食,不然的话,下一次臣子们就不和你玩了,这种事情他们就不干了。
这一次文官们用力也很多,所以这些钱也有他们这一份。进入户部之后,这些钱就很快会被分散出去。到时候就会扩散到大明的各个地方,朱由校需要的地方。
看着走过来的张皇后,朱由校拉着她坐到怀里,说道:“晚上吃什么?刚刚洗澡洗了时间太久,有点饿了。”
“已经让人去准备了。”张皇后坐在朱由校的大腿上说道:“都老夫老妻的了,这样让人看见多不好?”
说着,张皇后想要挣扎着站起来。
可朱由校怎么可能会如她的意?
一把将张皇后抱回到了怀里,随后朱由校说道:“来,谁看看?你看看有人看吗?”
听到皇帝这么说,下面的所有人连忙低头。
眼问鼻,鼻问口,口问心,一副我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的模样,心里直叫苦。
皇帝跟皇后开玩笑,为什么要牵扯我们?
我们就是木头桩子。
张皇后无奈地看了一眼朱由校,只能说道:“行了,别为难他们这些人了,再把他们吓着了。臣妾也要去准备准备,到时候晚上和陛下一起吃饭。”
“对了,臣妾已经禀报了太妃,还有田妃和袁妃,等一下她们也会带着人过来。”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行吧,这件事情你做主就好了。这么多年了,后宫里的事情你打理的很好,朕放心。”
这个倒不是朱由校胡说八道,这是事实。
后宫的事情他平日里很少过问,他做的事情就是树立起张皇后的权威,其他的就不怎么管了,全都交给张皇后来管。
为此,朱由校还打磨了一番王安,把他送到了张皇后那里。
这几年下来之后,张皇后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这一次做的也是可圈可点。
皇帝回来了,不能总留在她身边,这样就显得有一些太过霸道了。
后宫之主,皇后你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霸占着,要学会分享。
这一次皇帝回来的晚宴自然要隆重一些,太妃那边请过来,这是孝道;至于其他两位妃子,那自然是彰显张皇后的胸怀;还有他们的孩子,也要让皇帝看一看。
这样的安排很好。当然了,今天晚上皇帝是肯定不可能走的,要留在张皇后这里。一来彰显皇帝和皇后恩爱,二来离开了这么长时间了,也确实有一些想念,夫妻之间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果可以的话,朱由校明天也会留下。当然了,事不过三。第三天就不能留下了,要去其他的妃子那里。
这几天下来,朱由校觉得自己的身体恐怕要补一补。目前才这几个女人而已,要是继续多下去的话,估计生活就会更加吃不消了。
如果不搭理她们,后宫里面的女人斗起来什么事情都可能有,而且怨气非常的深,到时候后宫不一定什么样子。
所以朱由校很小心,就遵从了张皇后的安排,这天晚上在张皇后这里吃饭,然后过夜。
第二天依然是在张皇后这里,到了第三天,就不能在这里了。
连续跑了四五天,朱由校终于把这一套流程走完了,直接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现在进入了贤者时间,朱由校要好好的休息,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朱由校也没有召见臣子,就那么在皇宫里面放空自己。
很快,朱由校就想到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大明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不少,但是有很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完。
首先就是辽东和蒙古的事情,这个需要打仗,短时间内肯定不行。
除此之外,就是国内的事情,主要有两项,一个是税改,一个是军改。
税改不用说了,大明现在的赋税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无论是田税还是商税,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作用,需要好好的修改一下,让它们发挥作用。
商税改革,在朱由校看来难度不大。经过几次清洗之后,大明的大商人基本上都站在了自己这一边,不听话的都清理得差不多了,基本上都在内务府的周围。
只要商业的法律制定出来,发布下去肯定就没问题。没有哪个商人敢反对,到时候就可以成立税务局好好的查一查、好好的收税。
难度在土地税收上,摊丁入亩的推行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从此以后大明就按照田地征税,不按照人头纳税。
这样的好处也很多,地方的税收和人口没什么关系,可以解绑百姓,不让他们在土地上耕作,可以外出做工,可以集中到大城市去。如此一来好处很多。
而根据土地纳税,也不会出现过大的贫富差距,你们家多少土地就交多少钱,会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问题,那就是士绅会把这部分转嫁给佃户,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人口流动。
朱由校需要扩大商业规模,多招聘工人,多开办工坊,然后让普通的百姓可以不做佃户、去做工,让他们有活路。
如此一来,才能够让那些地主提高对佃户的待遇,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口离开土地能够活得下去。
除了摊丁入亩之外,还有另外一条,那就是官绅一体纳粮。说白了就是取消朱元璋给读书人的待遇,让所有人都一起交税,没有人可以有特例。
当年朱元璋给的待遇是优待读书人,让贫苦的读书人能够好好的读书。但最后这条政策却被文官利用了,发展成了不交税,搞得天怒人怨。
而且文官们还发挥了很大的智慧弄出来一个投献,这条政策就更让人厌恶了。交税的人越来越少,而且普通百姓也利用这条政策得到了不少实惠。
吃亏的是国家,毕竟普通百姓把地给读书人,只交比国家的赋税更少的田租。如此一来,他们能够多得一点;而读书人呢,也能够收租子;只不过国家收不上来税而已。
他们把国家的税瓜分了,一部分给了自己,一部分给了这些读书人。这就是投献的真相。
读书人和百姓都这么干,朱由校要是要纳税的话,普通百姓都不一定支持,搞不好就容易出乱子。
在纳税这件事情上要好好的下一下功夫了。
不过朱由校不在意,改革势在必行,这不是钱的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军队的改革,这个反而没有那么难,现在的军户其实很多都不爱做军户了。
而朱由校有了现在的装备之后,完全可以把他们下放,把军队的屯田分给他们,让他们落地生根,做普通的百姓。
至于剩下的精兵,那就改成募兵制,精锐的装备,可以少养一点军队。再说了,在这个时代没有钱了可以去抢,可以做生意,反正要开阔商路。
如果搞出太多的工坊的话,也需要一个市场。国内的市场是一部分,国外当然也是一部分。
接下来,除了打仗之外,就要开拓市场。
首要的就是倭国、辽东,还有朝鲜,去把这几块先占下来。
从卧榻上坐了起来,朱由校活动了一下筋骨。
这一次搞了这么多钱,该装备的都装备上。后堂炮、迫击炮、金属炮弹,这些都可以上了。在枪上面,该弄的也得弄,加大投入。反正就一句话,把所有的东西都搞起来。
同时蒸汽机的研发也可以加速,有了钱什么都能干。
“皇爷,韩阁老在外面求见。”魏朝来到朱由校的面前恭敬的说道。
听的这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愣。
要知道,这些日子自己没有招见任何人,摆明了就是在休息,所以也没有臣子来打扰自己。
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韩爌一直都是很懂事的,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了?
看来是有事情。
朱由校强打精神说道:“让他进来吧。”
“是,皇爷。”魏朝连忙恭敬地答应道,然后转身向外面去迎接韩爌了。
时间不长,韩爌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朱由校之后,韩爌连忙恭敬的行礼说道:“臣韩爌,参见陛下。”
“行了,免礼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就不要弄那些虚礼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44章 威望都是打出来的
“来人,赐座。”
等到韩爌坐下之后,朱由校没有绕弯子,直接兴致缺缺的问道:“爱卿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事实上,朱由校也不想绕弯子,他现在没心思搭理韩爌他们。
听了这话之后,韩爌的心头一紧,知道皇帝不想办公,但没想到到了这个程度。对于自己的到来,皇帝居然有了一些厌恶。
这让韩爌有些紧张。
不过相处了这么久,韩爌也明白皇帝的脾气。如果自己的事情是正事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韩爌摆正了态度,恭恭敬敬的说道:“臣今天过来,是有件事情想做禀报一下。”
“说吧。”朱由校点了点头,斜靠在卧榻之上等着韩爌开口。
“陛下,内阁之中最近接到不少题本,全都是关于军队的。”一边说着,韩爌一边小心翼翼地看着朱由校,脸上带着几分担忧,心里面也有些忐忑。
毕竟,在大明谁都知道,皇帝对军权一直都是非常看重的,而当今的皇帝更是如此,对于自己的军权那是看得比什么都重。
在军权这件事情上,皇帝根本就不允许任何人插手。无论是勋贵也好,还是文官也好,全都不行。
韩爌提到军队的问题,本身就比较敏感。
“是吗?说说看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都是弹劾军队贪腐和吃空饷的。”韩爌看着朱由校说道:“陛下最近在江南的反腐掀起了不少风浪,很多军队中的人都看到了机会,所以把题本送了上来。”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一愣,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说起来,大明朝的****很严重,这一点从很久之前就是这样了。军队之中吃空饷、冒领贪污兵饷都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连戚继光都这么干,而且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事情。
给你十万的满员,能有五万的人就不错了,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和吃空饷,其中还有一部分不是战兵。真正能打仗的军队,估计也就一两万。
这种事情,谁都知道,朝野上下心里都清楚。从这里面贪污钱的,除了军队之外,还有文官。
朱由校没想到韩爌居然提出了这件事情,而且还是他亲自来的,这里面就有点意思了。
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一番韩爌,开始琢磨他是怎么想的。
对于内阁首辅大学士来说,这种事情轻易不参与;即便是参与了,那也是让手下的人先试一试风向,而不是自己跑到皇帝这里来。
这里面就有问题,朱由校觉得此事不寻常。
难道是想主持军改吗?韩爌还有这个魄力吗?
事实上,朱由校想的没错,韩爌就是这么想的,他就是想主持军改。这件事情不是韩爌自己想做的,而是他不得不这么做。
现在的机会可不多了。皇帝收拾了这么多人,大明剩下的问题就不多了。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何况是韩爌这样的聪明人?
陛下这样雄才大略,改革是一定的,不可能允许这样的脓疮继续给大明放血。
内阁的徐光启一直都是军改的坚定支持者,当年他还没有做大学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手练兵,对朝廷的兵制很不满,希望朝廷能够募兵。
练新兵那两年徐光启安稳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朱由校在收拾,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朝中比较混乱。
可是现在安稳了八年,皇帝又突然出手收拾了一大批商人,国家有钱了,政治也稳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军事改革就要开始了。
聪明人已经能够看出这一步了,那么就要未雨绸缪。
而一旦徐光启主持了军事改革,韩爌这个内阁大学士估计就离走不远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爌怎么可能坐得住?
他心里慌得很。
军改的事情只能是文官来主持,毕竟这是得罪人的事,参谋处那边只能是从一边配合,绝对不可能是主导,不然有损他们的权威,酿成上下级的矛盾,日后不好管理。
内阁就是军改最好的人选了。在内阁当中,徐光启就是最好的人选。
想要争夺权力就要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韩爌直接来到皇宫里,他不想等了,也不能再等下去了。
除了军队之外,大明还剩下的东西可就不多了。如果让他去主持文官改革,那麻烦就大了。
从皇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来看,税制改革肯定是下一步,而重点就是官绅一体纳粮。
要知道,勋贵和勋戚还有皇室都已经交税了,就剩下文官,看着很碍眼。皇帝要动起来的话,肯定也会找人来做。
韩爌不想扛这件事情,就只能找另外一件事情扛,所以选择了军改。
自己是一个文官,也不怕得罪军方那些大佬粗。这件事情不能让手下人来弄,分量不够,要自己来直接一些。
朱由校大概能够猜到韩爌在想什么,不过想了想,就把这件事情放到脑后了。
无所谓了,韩爌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只要这件事情能办成就好了。
朱由校看着韩爌问道:“不知道爱卿想怎么办?”
“陛下在江南展开的大清查,可以说是震撼人心,也是振奋人心的。朝野上下无不敬佩感服,这对大明天下的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
“陛下恩德,广泽四海,军中的军户自然也在其列。现在各级将领喝兵血、压迫军户,让他们的日子过得连灶户都不如。这些军户为大明立功、祖上为大明流血,不应该有这样的待遇。现在朝廷的日子好过,更应该让他们过好点。”
韩爌说的一脸正气,朱由校的面容也严肃了起来。
显然韩爌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而且这些东西他也调查过。这是有备而来。
“爱卿说的有道理。”朱由校尤其感慨的说道:“现在很多军户沦为了将领的私人奴隶,这样很不好,对天下不好,对大明也不好。所以爱卿有什么想说或者想做的,但讲无妨。”
“谢陛下。”韩爌答应了一声之后,心里面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韩爌继续说道:“臣想在军中展开一次大清洗,彻查一番那些将领们的贪腐,给军户买一个朗朗青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陛下的恩德!”
韩爌的语气罕见,言辞认真,看得出来是准备干了。
朱由校舒了一口气,坐直身子说道:“朕也知道爱卿说的有道理,只不过这些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好好的筹划一下。”
“朕最近打算在辽东用兵,明年年初就会开战。今年要好好的准备,调集粮草、打造兵器、整训人马。”
“等到辽东的战事结束之后,朕就想开始这件事情,所以爱卿可以先制定一个计划出来。”
事实上,这就是朱由校的计划,军事改革要在辽东之战以后。
1...247248249250251...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