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这1888式步枪容易卡壳炸膛,毛病非常多,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阳造。
为什么被叫成老套筒?
是因为为了解决步枪炸膛的问题,要在枪管上套上几个铁箍。这才有了老套筒的称呼。
即便是老套筒这种破枪,到了抗战的时候,居然还在用,想想都很心酸。
但如今,看到眼前这把枪,朱由校心里面真的很高兴。
可能这把枪还不如老套筒,但是这把枪意味着大明一个新的开始,以后肯定会有更好的东西。
这是一把后装单发步枪,主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应用当前成熟的技术,说白了就是方便、制造简单,使用起来难度低。
最好没有使用难度,因为现在大明的士卒也就这样。虽然亲军这边训练了好多年,但是他们对这种武器还很陌生,要慢慢地熟悉。而操作简单、方便就成了最大的要求。
何况这个时代当兵的文化程度没有那么高,弄得太复杂了也不好。
这把枪就是秉承着“操作简单、方便”这样的理念设计出来的。
使用的是金属单发子弹,每一次射击都要重新压一发子弹,然后拉大栓。
瞄准器采用了三点式的瞄准器,装备了新式的火药。这把枪的射程能够达到一千米,有效射程能够达到四百米,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
除此之外,撞针和底火也都采用了最简单的方式。除了好操作以外,就是为了可靠。
同时,为了解决射速的问题,百工院还设计了一种新的弹链。说是弹链,其实是一种竖着的金属结构件,每一个框框里面都有一颗子弹。
这弹链开出第一枪之后,第二颗子弹就会落到枪膛里面。这样一来,压子弹就不用手,可以靠着重力自己落下去,枪手只需要每次拉动一下大栓就可以了,子弹就可以自动上膛,接着就可以发射。
当然了,这种设计方式可能需要趴在地上,或者把手端得稳才行。
这些东西可以日后训练,可以作为枪手的标准,能够在行进当中稳定射击的士卒才能够成枪手。
朱由校拿过了枪,压上一颗子弹,拉动了一下大手就准备开枪。
旁边的毕懋康连忙伸手拦住了朱由校说道:“陛下,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了。”
实在是不劝说不行了,手枪那里可以让陛下任性一些,可是这里真的不行。这玩意的后坐力很大,如果伤到了陛下,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
这么一枪下去,很可能把肩膀弄脱臼。在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之前,是不可以这么搞事情的。
士卒训练受伤没问题,但皇帝受伤可就不是好玩的。
朱由校看了毕懋康一眼说道:“有什么问题吗?”
“陛下,如果您真想试枪的话,那边有试枪的地方。”
说着,毕懋康做了一个手势,指向不远处。
顺着毕懋康所指的方向看过去,那里果然有一个场地,还有一个架子,显然是放枪的地方。
架子上面有卡扣,还有缓冲的结构,说白了就是用来缓解后坐力的。估计在那里开一枪之后,根本就没什么后坐力的反应,也不会伤到人。
朱由校看到这个架子之后,果断地从善如流。
他很想试枪,但不代表想让自己受伤。有这个架子,虽然后坐力感受不那么明显,但是自己并不是来感受后坐力的,而是来感受子弹的。
朱由校把枪放在了架子上,自己凑到了后面,眯着一只眼睛三点一线瞄了半天,然后叩动了扳机。
子弹瞬间击中了远处的靶子,没有脱靶。
这让朱由校很高兴,虽然环数并不高,但是足够了。
满意地点了点头,朱由校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看了看架子,又看了看靶子,最后看了看毕懋康,朱由校说道:“你们这个玩意儿是固定好的吧?”
听完这话,毕懋康脸上闪过了一抹尴尬,说道:“回陛下,的确是固定好的。匠人们要在这里实验,他们的射术并不是很好,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办法。为了保证命中靶心,这里的东西都是固定好的。”
毕懋康略微有些尴尬,他倒不是想真的忽悠朱由校,可是大家平常就是这么用,总不能皇帝来了,给改成不准吧?
那成什么了?那不成了欺君之罪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也没有为难毕懋康。
这样的科学家应该好好的搞研究,不应该被为难。何况自己也不能在这里撒欢弄什么,不然真的出了什么事情,毕懋康他们这些人吃不了兜着走。
回头让他们把枪送到宫里面去,搞一个私人靶场。到了那里,这些枪就可以随便拿来玩了,反正没人管自己。
如果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那也是自己的问题,不会让这些臣子们遭殃,这是最好的办法。
不能给人找麻烦,朱由校心里很清楚。
“行了,就这样吧。”把手中的长枪递给身边的人,朱由校说道:“到后面去看看吧,这里还有一个大杀器呢。”
“是,陛下。”毕懋康顿时就松了一口气,语气有些轻松的说道。
毕懋康之前实在是有些担心,现在皇帝没有生自己的气,而且还不再继续为难自己了,这就很好了。
至于说皇帝要到后面看看去,那当然是要去看加特林机枪。
虽然不知道陛下为什么管那枪叫加特林机枪,但是大家都这么叫,也习惯了。
来到后面的时候,朱由校就看到了早就已经生产和组装完毕的手摇式机枪。
这个东西放在机枪车上,也可以拆卸下来放在阵地上,很是方便。
旁边摆放着子弹,与前面的步枪弹链差不多,都是直上直下的。
旁边有着手摇的摇杆,看得出来是重新设计过的。前面的六个枪口看起来也充满了冰冷的美感。如果摇动手感,它们旋转起来更加具有美感了。
不过没有电机控制,这个东西很快就会被马克沁机枪取代。
像这种手摇式的加特林机枪,它不可能达到理论上的射速。如果转动过快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卡壳或者炸弹,那就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了。
而且加特林机枪上子弹也很麻烦,每次都需要换子弹。现在装备的这种弹链,也不过是18发子弹,转动发生18发之后就要更换。说白了就是转三圈,就要换一个弹链,所以它的射速也没那么快。基本上就是嘟嘟嘟嘟,然后就没子弹了。
至于说1200发的射速,那是一直突突突突突突才会有这样的射速,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这种效果,那就要等到以后用电机驱动枪管旋转,然后装备无数的巨大弹链,仿佛子弹无限一样的开火。
这种东西体积非常的大,一般都是作为航空炮来使用的。即便是那种改动过后的轻型加特林,那也是身上背着一个巨大的弹链箱。
即便是如此,通常也就是几十秒的真男人;然后就没了。
可是即便如此,把这个东西放到冷兵器的战场上,这种大杀器依旧可以让无数人不寒而栗。
原因也很简单,没有人会单单把一挺这样的枪放在阵地上。
“很好。”朱由校伸手摸着枪管说道:“找个地方试试吧。”
“是,陛下。”毕懋康连忙答应。
见到朱由校没有想要开枪的意思,终于让毕懋康松了一口气。
陛下要是想弄这个东西的话,那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让陛下弄。
事实上,朱由校也没有这个想法,什么东西该动,什么东西不该动,他心里很清楚。
自己从来都没有用过,虽然加特林机枪看着很好,但是如果一个操作不到,就很容易出问题。
不能够捣乱,让他们来演示吧。
结果朱由校很快就看到了。
转动之间,子弹飞射,对面的那棵小树被直接打碎,嘟嘟嘟嘟嘟嘟,效果真的非常好。
枪声响成了一片,三挺机枪对着一个位置开火真的挺猛的,让朱由校很满意。
“不错不错,很不错。”朱由校看着毕懋康说道:“回头和亲军那边沟通一下,让他们尽快地熟悉一下这些武器,先少量发放一些,别到了战场上都不会用。”
“是,陛下。”毕懋康答应道。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48章 左光斗回京
完成百工院的参观之后,朱由校就径直回了皇宫。这里的事情已经搞定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继续操心的,可以安安稳稳的回皇宫里面去休养了。
这两天的天气不太好,应该要下一场大雪。
朝廷上下的事情很多,不过能让朱由校操心的事情并不多了。随着他对朝廷的布局的完成,很多事情不用他去管,只是大事让他来做决定就行了。
如果朱由校不想再做什么,甚至可以在皇宫里面呆上几十年。
只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入冬以后,朝廷的办公效率就低了下来。但实际上,朝廷这个庞大的机器依然在飞速地运转着,更多的是在消化着从江南得来的好处,将它变为大明腾飞的力量。
吵吵闹闹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进入冬天之后,所有人也终于安静了下来。
除了日常的琐事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如果说臣子们要忙什么,那也就是今年的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已经举行过几次,大家都有经验了,现在也快到了发榜的日子。大家也都在快乐地忙碌着,毕竟这件事情的竞争不在朝堂之上。
而在这一天,大雪封门的日子,一行人来到了京城。
顶着大雪,看着京城的城门,左光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说起来,这几年他一直远离了朝廷的权力中心,远离了各种各样的争夺,心却不平静了。
对于左光斗来说,他渴望掌握国家的权力,渴望走入权力核心。只不过之前的事情一直没有平静下去。
现在反而好了,这几年他为朝廷立了不少的功劳,推广新作物的事情也办得很好。这一次左光斗卸任了湖广巡抚,皇帝召他回京城自然是有重要的差事交给他去做。
虽然不知道皇帝会让自己做什么,但肯定是重用就是了。
这一点不光左光斗知道,朝堂上下也都知道。同时,左光斗的回归还意味着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当年东林党的事情终于在这个时候过去了。
虽然这几年没有人再提起,朝堂上也没有人在说,可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所有人都知道当初的争夺是为了什么,尤其是在这几年之后,随着朝堂政策的变化,更多人的心里明白了。
当年皇帝收拾东林党的人,一方面是因为党争,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意识形态。
现在各种各样的思想如雨后春笋一般迸发,甚至连刑部都占了一个法理派,各种各样的派别都很多,四民平等的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皇帝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左光斗回京了。
所有人都能够意识到,这代表当初的那一场争斗结束了,同时也代表着朝廷政策的转变。只不过转向何处,暂时还没有人知道。不过想来肯定是往好的方向转变了。
“进城吧。”左光斗抖了抖帽子说道。
谁能想到,这几天来到京城之后,居然下了大雪?
这一路走得也是非常不容易,帽子上全都是雪,寒风呼呼得吹,让人觉得很寒冷。
只不过左光斗心里面是火热的,其他人的心里面也是火热的。
皇宫大内。
朱由校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
大雪天实在是不太好,幸好暖房里面温度足够高,不然的话,肯定要穿着厚厚的棉袄裹在床上。
从江南回来之后,朱由校就从西苑搬了出来,回到了紫禁城,重新住进了乾清宫。
说起来这样的行为已经有些晚了,毕竟这几年朝廷非常太平,也没什么事情,应该早早的就回来。
只不过朱由校的心里面一直没有什么安全感,现在才回来。
魏朝这个时候从外面走了进来,他身上披着红色的大氅,帽檐上还有雪片,不过脸上的表情很平和,他现在在宫里面的日子很好。
来到朱由校的面前,魏朝直接说道:“皇爷,左光斗求见。”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愣。
他没想到左光斗居然在这种天气下进京了。
这个左光斗是被自己召见回来的,到了京城之后第一时间来见自己,这是应有之义。
自己肯定要见他的,这是对他的尊重,是君臣之间的默契。
只不过朱由校没想到的是连这样的大雪都没能够阻拦住左光斗的脚步,原本以为他会在路上停一停,晚几天再进京的。
看来这个左光斗也是归心似箭。
不过也能理解,离开了权力中心好几年,的确是很想快点回来。这几年左光斗在外面种地也算是兢兢业业吃了不少苦。
朱由校说道:“让他进来吧。”
“是,皇爷。”魏朝连忙答道。
等到魏朝离开之后,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说道:“准备两个火盆,一会儿放在左光斗的身边,估计他冻坏了吧。这么大年纪了,别把身子弄坏了。”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连忙让人去准备了。
这让陈洪不禁有一些感慨,自从这次从江南回来,皇爷的心性似乎柔和了很多,对待臣子们的态度也宽宏大量了不少,不再像以前一样喊打喊杀了,而且做起事情来也更加温和了。
皇爷的这种转变,陈洪一时之间还有一些不适应。
事实上,朱由校不需要再用武力或者威胁来彰显自己的威望了,他已经过了杀人立威这种初级阶段了,而是进化到了更加高级的阶段——开始以德服人。
当然了,能够以德服人的前提是拳头够大。
时间不长,左光斗就穿着官服从外面走了进来。
大氅留在外面了,因为外面下雪的缘故,大氅已经有些湿了,不太好穿进来。何况穿着那个东西来见皇帝,多少有些不正式。
左光斗见到朱由校之后,直接跪倒在了地上,语气恳切的说道:“臣左光斗,参见陛下!”
朱由校看着身子有些颤抖的左光斗,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激动。
反正自己这一次要抬举他,索性就抬举到底吧。
朱由校从台阶上走了下来,直接来到了左光斗的面前,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把他搀扶了起来。
不但降阶,还亲手搀扶,这种待遇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有的。在朝中能值得陛下这么做的臣子可不多,这是左光斗都没有想到的。
“臣惶恐!”左光斗连忙说道。
“爱卿这几年在各地可以说是受了不少的苦,这些朕都知道。在各地推广新的作物是一个苦差事,爱卿做得很好,这份功劳朕也记着。”
一边说着,朱由校一边转头对陈洪说道:“给左爱卿搬个凳子来。”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就让人准备了凳子,直接送到了左光斗的面前。
看到这一幕,朱由校就是一皱眉头,脸上顿时就露出了不悦的神色。
他说道:“外面天寒地冻,左爱卿一路走来甚是寒冷,让人准备两个碳盆送过来。”
“是,皇爷。”陈洪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答应道。
这就是典型的收买人心。
明明已经准备好了,但也是要表演一番的,这些事情现在朱由校做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根本没有丝毫的难度。
左光斗连忙说道:“陛下对臣如此关心,臣实在是……”
“咱们君臣就不用说这个了。”朱由校拍了拍左光斗,脸上带着笑容说道:“爱卿做的这些事情朕都知道,这都是爱卿应得的。”
“都是陛下谋划深远,百姓感恩戴德。臣不过是做了一些琐碎事情罢了。”左光斗连忙说道,
皇帝想要收买你的心,不管手段多么不成熟、你有多么的聪明能够看得出来,但不能表现出来,而且还要表现得自己非常受用、非常享受。
这也是君臣的默契,不然的话你让皇帝怎么想?
一时之间,大殿之中温暖如初,君臣之间默契十足。
朱由校回到了龙椅上,左光斗也坐了下来。
等到左光斗坐下之后,朱由校继续说道:“朕对爱卿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很好奇,虽然平日里也有题本送上来,但终究是不真切。所以爱卿和朕说一说吧。”
皇帝想询问你的办差经过,这是一种对你功劳的体现,同时也是给你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一方面是表达一下这些年都干了什么事、经历了什么辛苦、立下了什么功劳?这是在给你奖赏。
另外一方面也表达了皇帝对你的看重,这是难得的机会。
左光斗的心里面很暖,自己这些年的辛苦终归没有白费,皇帝都看在眼里面了。
这让他心中原本提着的一口气也松了下来。
皇帝没有计较之前的事情,果真是宽宏大量,盛世明君就该有这个样子。
这让左光斗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期待了起来。
于是左光斗就把这几年所经历的事情都说了一遍,时而严肃时而认真,偶尔还说一些糗事,把朱由校逗得哈哈笑。
这样的分寸,左光斗掌握得很好,朱由校配合得也很好,两个人似乎一副畅聊的样子。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49章 大军开拔
“没想到爱卿这几年经历如此丰富,也为大明付出了这么多的心,很好啊。”
朱由校看着左光斗,笑着说道:“朕已经知道了。这一次回京,不知爱卿有什么想去的衙门吗?”
听了这话之后,左光斗就是一愣,随后面目平静的说道:“臣听陛下的。”
事实上,皇帝很少问臣子这些事情。即便是皇帝问了臣子这些事情,臣子也不可能大大咧咧的跟皇帝说自己想去哪个衙门,那是不想混了。
朱由校也就客气客气,见到左光斗心里面有数,也就放心了。
朱由校笑着说道:“工部尚书空缺,你就先把这个空缺补了。”
听了这话之后,左光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后站起身子躬身说道:“臣谢陛下。”
事实上,这种安排也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算得上是中规中矩。
外任的巡抚调回到京城来,基本上都是来任六部尚书的,一直都是这样的规矩。不然的话不会把你调回来,而是让你在外边一直流浪。
调回京城证明你做的好;如果做得不好的话,你会被放到南京去养老,而不是到北京来。
安排工部尚书这个位置也比较符合这样的规矩。
通常进京以后,安排的也不是什么大的部门。像吏部户部这样的衙门,那就不要想了,不会给这样的衙门,除非是皇帝特别提拔,或者有什么特殊的情况才会如此。
老臣起复或许有这样的待遇,新人升官没可能。所以工部尚书算是很合适的一个位置。
“爱卿这就回去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同时转头看向身边的魏朝再一次吩咐道:“让人准备一辆马车把左爱卿送回去,不要再让他冒雪走了。”
宫里面行车,这是皇帝给的好待遇,一般人可没这个待遇。
虽然只有一次,是因为天降大雪的原因把他送出去,那也是难得的恩遇了。
左光头直接趴在了地上,恭敬地说道:“臣谢陛下!”
这是皇帝在抬举他,让人们知道他是皇帝的心腹之臣。
毕竟现在朝堂之上派系分明,像左光斗这样的人插进来一手,基本上很难在朝堂上生存,受到排挤是注定的。
尤其是韩爌那边,很可能会出手做点什么。朱由校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在保左光斗。
左光斗走了之后,朱由校没有再继续待在乾清宫,而是换了地方,直接赶奔到了张皇后那里。
他晚上又在张皇后这里吃火锅,就留在这里睡,也不回乾清宫了。
最近这段时间,朱由校又开始享受起了后宫的悠闲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发生,天下也还算安稳。只不过各地遭受雪灾的题本来了不少,朝廷派了不少人去赈灾,各地派发出不少粮食。
这些年朱由校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囤积粮食,在各地修建粮草仓,颇有一种老鼠存粮过冬的架势。现在也终于发挥了作用。
毕竟大明以后多灾多难,各地用粮食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没办法啊,只能慢慢的存。
时光如水,日月如水。转眼之间天启八年已经过去了,天启九年到来了。
天启九年的春天来得稍微晚了一些,而且比起去年来说,还是稍微有一些寒冷。大雪化了一些,可以说是春寒料峭,整个大明也缓缓地复苏了过来。
不过朝堂之上的气氛显得比较凝重,因为大明要出兵了。
原本这件事情在朝堂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波折,原因也很简单,毕竟今年的春天来得更晚了一些,各地的雪也没有化,导致今年的春耕貌似要出问题。
如果春耕出了问题的话,那这次作战可能就要取消了。
如果春耕出问题,今年的粮食还是不易大规模的消耗。虽然存储了不少,但打仗是真的消耗粮食,而且消耗的非常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取消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如果雪不化,春天来得晚,春天耕种不了,麻烦就大了。
幸亏老天爷还算给力,在所有人都担心的时候,还是把春天放出来了,雪也化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