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如果曹邦能够反应的过来,那就还有救;否则没救了。
听了黄昌宗的话,曹邦的脸上也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深深地看了一眼黄昌宗,曹邦并没有急着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
曹邦不知道这个时候黄昌宗究竟是代表着个人,还是代表着内务府,或者是代表着皇帝?
要知道,这意义可是不一样的。如果仅仅是私人交情,那么这件事情就可以忽略;但如果代表的是内务府,自己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如果代表的是皇帝,也就不用思考了。
只不过曹邦不敢问黄昌宗,他知道黄昌宗不会说。这件事情只能靠自己去琢磨,看自己敢不敢赌了。
黄昌宗看着曹邦,他的心里面有一些着急。
要知道,内务府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不是说发展到了一个瓶颈,而是在人才上到了一个瓶颈了。
这八年以来,内务府也一直在发展,可是有些地方不那么好伸手,没有熟悉的人不好办。黄昌宗盯上曹邦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不是这一次的事情,黄崇宗也会开始动手想办法把曹邦拉进来。
现在已经等不了了,显然皇帝已经不想再容忍曹邦这些人了。没有办法,只能改变。
在隔壁中。
朱由校靠在椅子上,面无表情的伸手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在朱由校的旁边,站着几个太监,他们脸上的表情就不怎么好看了。
刚刚曹邦说的那些话,足够让他们觉得这个人心怀不轨。只不过现在皇爷还没有态度,他们不能说什么。
如果允许的话,他们现在就恨不得把曹邦拉过来直接弄死。什么话都敢说,这是你该说的话吗?
魏长生也站在一边,为黄昌宗暗暗捏了一把汗。
如果这个时候曹邦选择拒绝,那么这件事情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甚至黄昌宗自己也会受到牵连,陛下肯定会对他不满意。
如果曹邦答应了,那也不一定,说不定陛下也会对黄昌宗不满意。
有些时候,不是说你把事情做成了,老板就满意了。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是屡见不鲜的,可能在你做成功的时候老板不会说什么,但是钉子已经安下了,事后肯定会找你的麻烦。
沉默了半天之后,那边也终于有了动静。
曹邦抬起头看着黄昌宗缓缓地说道:“如果我加入了内务府,那我家里的生意可怎么办?家里边这么大的生意,这么多人活着,终归是难一些。”
黄昌宗知道曹邦这是在谈条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他更紧张了。
要知道,如果真的开始谈条件的话,陛下肯定是会生气的。
黄昌宗的心里面很明白,在皇帝那里,没有人可以谈条件;和皇帝谈条件的人,最后都死得很惨。
黄昌宗说道:“那你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这句话黄昌宗已经开始往回收了。如果曹邦说出什么过分的话了,黄昌宗没办法接下去了。再接下去的话,就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做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很危险了。
曹邦看着黄昌宗说道:“不如把我的生意交给内务府吧。家里面的钱财够用就行了。至于说我这个人其实也是想着为朝廷出力的,只不过小的时候读书不好,没有机会而已。”
“当时科举你也知道,不像现在的皇家书院。如果当时有了皇家书院的话,说不定今天我也是在朝为官的人。没有办法,如今只能在家继承家业,做一个谁也看不起的商人。”
“当今陛下推崇四民平等,我心里很高兴。如果能有机会为当今的陛下效力,也是我曹家的祖上冒了青烟,也是我曹邦的荣幸。”
“家里面的产业有很多,用的人手也很多,如果我为了加入内务放弃他们,很多人恐怕就没有活路了。这些人都是跟着曹家混一口饭吃的,让他们没饭吃,我的良心上过不下去。如果内务府愿意接手的话,那当然没问题。”
听了这话之后,黄昌宗终于松了一口气。
虽然也是在谈条件,但这不是为了自己谋取条件,而是为了那些他手下的百姓,是为了跟着他过活的那些人。
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对于皇帝来说,一个曹邦他不在意,死了都不在意,曹家也无所谓。反而是跟着曹家的那些百姓,这一点就很重要了。
那可是普通的百姓啊,也是大明的子民,皇帝肯定不可能不在意。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
“那你想留下什么呢?”黄昌宗有些兴奋的说道。
“食盐的生意就不要了,交给内务府来打理。”曹邦想了想之后说道。
这是曹邦第一个抛出来的生意,实际上是他吓怕了。
无论是韩家还是叶家,在这件事情上都已经倒了。你要说和盐没有关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保不齐下一个下手的就是自己,所以盐不能留了。
赚到钱也要有命花才行,曹邦现在已经反应过来了,继续说道:“家里面还有一些瓷器的生意,也可以交给内务府打理。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田地,倒是有一些多,也可以直接变成公田。”
实际上,在这几个部分当中,曹邦最不在意的就是田地。
徽州的地就别提了,一言难尽,虽然他们家在别的地方也有一些,但终究不是根本。
说完,曹邦紧紧地盯着黄昌宗,想看看黄昌宗的反应。
要知道,这个反应可代表了很多的东西。
果然,曹邦看到了黄昌宗如释重负的表情,心里面顿时就产生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面对曹邦的孤注一掷,黄昌宗终于松了一口气。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一个人推门而入,微笑着看着两人,只不过笑容当中有了几分意味深长。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34章 花钱背黑锅
看到来人之后,黄昌宗就是一愣。他没想到来的人居然是魏朝。
这个魏朝,黄昌宗可不敢怠慢。这是皇帝身边最贴心的大太监之一。
要知道,在皇宫里面,这样的太监一般人可是接触不到的。
当今朝廷之中,总共有4个大太监是为人所共知的。
其中一个是王安,原本地位就非常高。只不过在当今皇帝登基之后,王安受了一段时间的冷落。不过这个人也算得上是有手段,很快就抱上了皇后的大腿。现在人在慈宁宫,住在张皇后那里,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有权势,一部分还管着内务府,在内务府里面的话语权很大,也算得上是黄昌宗和内庭沟通的一个节点。
还有就是陈洪,当今皇帝的贴身太监,整个皇宫很多事情都是他负责的,甚至锦衣卫那边他也有一些纠葛。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洪这个人是不好惹的,权力非常大,自己能躲就躲。
除此之外,东厂的那位魏忠贤魏公公,自然也是排名靠前的。这几年虽然皇帝重用了锦衣卫,但是也没有人小看东厂,毕竟这位魏公公一直都是陛下的心腹,而且还有崔呈秀这个文官帮衬,这几年也做了不少的事。虽然现在不怎么动了。但是地位在那里放着。
眼前的这个魏朝,那就更加不同寻常。当初在皇宫里面也是一等一的得宠太监,后来皇帝登基了之后,魏朝就去了辽东,在辽东那个地方陪着熊廷弼。苦苦的熬了几年之后,辽东打了大胜仗,这才被调回了皇帝的身边。
现在魏朝这知兵的名声已经传出来了,与亲军的关系也非常好,亲军统领衙门那边通常都是他去联系的,地位同样非常高。
这一次,皇帝出行带来了两个太监,一个是陈洪,一个就是魏朝。
这个时候,魏朝到这里来,这是有事情啊!
黄昌宗连忙站起身子,径直来到魏朝的身边,拱了拱手说道:“见过公公。”
听了这话之后,坐在黄昌宗身后的曹邦猛地站了起来。
此时,曹邦的脸上全都是不敢置信,身子摇晃着差点就坐在了地上。
眼前的这个人居然是公公,那么说明什么?
说明皇帝就在这里!
皇帝在这里,自己刚刚都说了什么呀?
对于曹邦的紧张,魏朝根本就不在意,只是看了他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目光落在黄昌宗的身上,魏朝说道:“行了,不用客气了。你们的谈话也差不多了吧?那就跟着咱家来吧。”
说完,魏朝转身就向外面走了出去。
黄昌宗连忙看了一眼曹邦,对他使了一个眼色,
至于曹邦有没有看懂,这个时候的黄昌宗已经顾不得了,转身就向外面走了出去。皇帝召见,自然是不敢耽搁的。
曹邦此时已经慌得不行了,强迫自己平静下来,随后跟着黄昌宗一起往外走。
两人出了门之后,直接转到了天字三号房,然后就被魏朝带了进去。
黄昌宗连忙跪倒在地说道:“臣黄昌宗,参见陛下。”
一边的曹邦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与其说这是在大礼参拜,不如说把自己吓得跪倒在了地上。而此时他实在是说不出话来了,脸都不敢抬起来,跪在地上,以头触地。
实在是太吓人了,皇帝居然在这里!
刚刚自己说的那些话,皇帝恐怕都已经听到了!
怪不得黄昌宗刚刚老是打断自己的话,还引导自己,这是不让自己说那些话!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还是胡说了一些什么!
朱由校此时斜靠在卧榻之上,面无表情的看着黄昌宗两人。
陈玉儿坐在朱由校的身边伺候着,手中拿着丝帕给朱由校擦了擦嘴唇。至于下面的这一幕,她似乎没看到一样。
这几天陈玉儿见得多,什么都没看到才是最好的表现。
朱由校也不是很在意,随后说道:“都起来吧。”
等到黄昌宗两人站起来之后,朱由校看着黄昌宗说道:“你费力保下的一个人,看起来并不值得你保护。原本以为会是个聪明的,没想到只是不太蠢而已。”
听到朱由校这么说,黄昌宗的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尴尬的神情,连忙说道:“启禀陛下,臣只是想为朝廷招揽一个人才而已。”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就笑了,说道:“这个天下蠢的人太多了,人才也不少。那个叶家的叶池是人才吧?还有他的祖上也是人才吧?可是他们都干了什么啊?”
“有的时候,人就怕自作聪明。大明这么大,人这么多,不缺什么人才。不过你做的还不错,就是眼光不太好,这可不算什么人才。”
黄昌宗连忙躬身说道:“是,陛下。臣目光短浅,还请陛下恕罪。”
这个时候就要果断的认怂。说白了,陛下既然愿意见曹邦,那就证明自己做的事情有用了。
至于说陛下说的这些话,无非就是敲打自己一番而已。对于做臣子的来说,听陛下训话,也是工作之一,免得生出骄傲之心,否则到时候皇帝就只能杀了不听话的臣子。
敲打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无论事情的结果如何,这个过程必须要有。
黄昌宗很轻易地就接受了,而且态度诚恳,毕恭毕敬。
朱由校点了点头,没有再继续说什么。
他知道黄昌宗是个聪明人,自己说这些就已经可以了。
朱由校转头看向曹邦。
此时的曹邦又跪下了。
上一次叫起来之后,他就有些腿软。后来听到朱由校那么说,自然就站不住。
看了一眼曹邦,朱由校说道:“收起你那些小心思吧。朕是大明天子,富有四海,言出法随。如果不是黄昌宗为你求情,你们家现在已经和韩家一个下场了。”
“朕这次到江南来,就是来收拾盐商的。贪得无厌、贿赂官员,罪名朕就不说了,你们自己心里都有数。”
“这些年朝堂混乱、党同伐异,没有心思收拾你们。可现在朕有这个心思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说什么就是什么。”
“既然黄昌宗保了你,那就给你个机会。盐是没法做了,交出来吧。你们家的地,朕不要,自己留着吧,算是赏给你的。陶瓷的商铺朕也不要,好好做。”
“行了,就这样,退下去吧。配合通政司把案子查清楚,该怎么办怎么办。”
“是,陛下。”曹邦连忙说道:“回去之后马上就清点,马上就交割。”
说完,曹邦站起身子就想走出去,可是直接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上。
黄昌宗连忙走了过来,伸手把曹邦搀扶住,一起向外走了出去。
等到两人离开屋子之后,曹邦大口喘着粗气,脸上全都是冷汗。
随后,他对着黄昌宗一躬到地说道:“黄兄今日大恩大德,曹某无以为报。以后但凡有什么事情,只要黄兄一句话,曹某绝对不推辞。”
听了这话之后,黄昌宗将曹邦搀扶着起来,苦笑着说道:“且过吧。”
黄昌宗心里明白,这次自己虽然把事办成了,恐怕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低调的苦苦地做一段日子吧,不然的话就完蛋了。
这个时候,陈洪从屋子里面走了出来,看了两人一眼之后说道:“咱家送你们。”
看着陈洪灿烂的笑脸,黄昌宗两人心里面都是一紧。
他们不觉得陈洪真的是送他们两个的。就他们两这个地位,根本不值得陈洪出来送。
这摆明了就是有事情啊。
将黄昌宗两人送出门口之后,陈洪笑着说道:“这江南还真是繁华似锦,到处都是吸引人的地方。真好啊!”
说完,陈洪转身就向门里走了进去。
曹邦这个时候连忙拉住黄昌宗问道:“黄兄,这位陈公公是什么意思?”
听了这话之后,黄昌宗说道:“这还能是什么意思?江南繁华似锦。为什么繁花似锦?还不是因为钱?他在说钱。”
这都能够联想到钱?
曹邦一脸的懵圈。
虽然曹邦是商人,虽然和官员打过交道,什么样的都接触,直来直往直接要钱的,斯文文雅玩古玩字画的,喜欢红袖添香要美女的,往往都逃不脱酒色财气这几样。
找到规律了也好对付,可这一个好像不按套路出牌,上来就感叹了一句话繁华似锦。这和钱有什么关系?
不过曹邦还是相信黄昌宗说的话,毕竟人家有经验,而且刚刚救了自己。
曹邦直接问道:“我该怎么做?”
这个时候,黄昌宗自然就没有顾忌了,也就不隐瞒了直接说道:“把你们家的浮财好好的收拾一下,不要留太多。最好按照抄家的程度来,都献出来,理由就是希望朝廷帮忙安置这些船工和百姓。”
“你自己要入朝为官了,不能够再照顾他们的生计,所以希望朝廷代为照顾,多拿出一些钱财来也无可厚非。当然了,具体数字就不要公布出去了。”
“你为了做官才抛弃了他们,只能给一些钱财上的补偿了。说白了就是,你要花钱,还要背黑锅。”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35章 离开扬州
曹邦看着黄昌宗,脸上的表情顿时凝重了起来。
他当然明白黄昌宗说的是什么意思,陈洪刚刚跟出来他就已经意识到不对了,现在听黄昌宗这么一解释,那就明白了。
显然皇帝是不能说这样的话的,只能让手下的人来说。
原本以为这件事情结束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波澜。不过花点钱倒无所谓,家里面的钱拿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给了也就给了。
站在一边的黄昌宗看着曹邦的神情不断变化,还以为他不舍得。
黄昌宗连忙苦口婆心的劝说道:“曹兄,千万不要不舍得,那些不过是一些身外之物罢了。只要留得有用的身子在,不愁有一天再把钱聚敛回来。李白不都是说了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只要我们留下有用之,躯钱财还不是小事?不要往心里去,以后咱们挣钱的机会多了。”
“黄贤弟不用劝我。”曹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个道理,我还是明白的。这样的结果已经非常好了,能够留下现在这些东西,是最好不过的结果。要是和韩家一样,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虽然也喜欢钱,可是也知道这钱不能总是攥在手里面。我回去之后马上就清点,然后就把钱交出来。还望黄贤弟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
黄昌宗闻言,总算是放了心,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没问题。不过这件事情你还是要找人配合,我就不合适了,需要避嫌。回头我和陈公公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让他们派人配合你清点,就说你的人手不够,需要人帮忙。”
曹邦也明白,这是想让朝廷监督自己,而且还不能够留下什么把柄。只能是自己请求人家帮忙,不能说是请人家监督。
曹邦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个当然没问题。”
“那好,那就这样吧。”黄昌宗说道。
与此同时,在丽春院里面。
朱由校活动了一下身子,这些天他在丽春院里待着确实是软玉温香,也是难得的清闲时候。
可是朱由校知道,该活动一下身子了。在这个时候,如果继续待下去,恐怕外面又该闹腾了。
看了一眼从外面走过来的陈洪,朱由校说道:“准备一下,今天就离开扬州。明天或后天再回来。”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道。
这次出去当然是悄无声息的出去,等到再回来的时候,就不可能是悄无声息的再回来了,那就是皇帝御驾亲临,该迎接的迎接,该惶恐的惶恐,该认罪的认罪。
在朱由校准备离开扬州的时候,扬州城里面的消息已经传开了。
先是韩家被抓,然后是叶家被抓,可以说是彻底震撼了整个扬州城。
中下层可能感觉还不明显,但也已经人心惶惶。最顶层的,现在吓得不行。所有人都在疯狂的打探消息,都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尤其是随着事件逐渐的明晰,扬州知府被抓,扬州转运使陈正林也被抓了,随后接下来的几天,扬州大大小小的管理员被抓了四十多人,甚至皇家书院的人都被抓了。
朝廷派来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坐镇,通政司陈四海到处抓人,锦衣卫也在抓人,整个扬州城人心惶惶。
不过在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稳定人心之举。
内务府大举派人进驻扬州,开始在扬州城内大肆招募工人,提升了原本给韩家和叶家做工的工资,给出了前所未有的招聘条件。
什么吃官家饭、什么铁饭碗之类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总之,在扬州城里呈现了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内务府还在扬州大肆收购货物,价格给的也非常高。
要知道,现在的内务府可是一个流通全国的庞然大物。有了这样的物流之后,他们做生意就更加方便和快捷,各种货物都缺。无论是卖到朝鲜,还是卖到西北,那获利都是非常非常多。
原本朱由校没有让内务府大举进军,但是现在可以了。
在这些内务府的资本面前,江南的商人一样是被碾压的,没有丝毫的犹豫。
除了官商勾结,除了那些贩卖盐商人以外,江南的商业环境可以说是非常的差。盐商造成的垄断效果是非常强烈的,各地的小商人根本就没法做生意;即便是做生意,也是盐商的附属,其他行业的生意只要赚钱,盐商也会插一手。
现在就不一样了,内务府只收购,不插手经营。盐商们倒台之后,江南的商业环境反而呈现了一种非常欢快的场景,大家都觉得可以大干一把,可以发财了。
就在这个时候,扬州城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皇帝要驾临扬州了。
一时之间,扬州城上下更是风起云涌,所有人都在等着皇帝的到来。
朱由校来到扬州的这一天,扬州城开门了,不过依旧是只能进不能出。
至于说扬州城的货物供给,自然是没问题的。内务府调集了船只车辆将大批的物资送进来,供应扬州城自然是没问题,只要没有人囤积居奇,那就能坚持很久。
在这个时候有人敢囤积居奇吗?
答案是没有。
韩家和叶家的倒台,预示着整个扬州上层的淘汰。大商人都已经不行了,没有人敢干囤积居奇这样的事情。中小商人忙着和内务府接洽,想要从内务府的大单当中分一杯羹。
原本还在收购的内务府觉得速度太慢,想要改定制了。
一时之间,整个扬州城的商场可以说是风起云涌。
朱由校进入扬州城之后,直接住进了扬州知府衙门。
其他人则分散在扬州城的各处。
一时之间,整个扬州城都变得谨小慎微了起来。
街上的泼皮不见了,乱七八糟的人更没有了,就连青楼的喊叫声都低了不少,赌场都没有了原本的喧嚣。甚至好多赌场都选择了停业,生怕什么人找到自己的头上。
对于这一点,朱由校根本没在意。
皇帝到了扬州城之后,锦衣卫和通政司的动作更大胆了,开始抓紧抓人了。
除了扬州城之外,锦衣卫和通政司的触角已经伸了出去,在周围开始大肆抓人。
而扬州知府衙门也出了告示,开始接受民间告诉,无论是状告谁、状告何人都可以。在审问了罪名之后,全部严厉惩处,绝不姑息。
如果是被侵占了田产,也全都会退还且赔偿,无论是谁家都是如此。
朱由校在扬州城搞得这么大,原本人心惶惶的扬州城在这样的政策下,反而平息了一些。
同时,早就埋伏好的各种人在这个时候也粉墨登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