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就说祖宗朱元璋,定罪的理由很多时候都很奇葩。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31章 黄昌宗要糟!
这件事情定下来之后,朱由校就不太关心了。他转头看见了一边的魏长生,问道:“那个曹家的曹邦怎么样?”
“回陛下,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魏长生想了想之后说道:“这个曹邦在徽商之中,也算得上是很有地位的人,家里面的资产很多。”
“这些年两淮的盐商崛起,他们家也做了这些事情,算得上是大商人,官场上也比较有面子。南京工部尚书曹卞,其实就是曹邦的叔叔。”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点了点头,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这事很正常,在大明朝,家里面有大官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产业,只不过那些产业是什么就不一定了。
更多的都是搞一些土地,毕竟不用交税,用偷税漏税来赚钱。然后投献的土地也接纳很多,家里面上万亩地的人不少,搞个几十万亩的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没几家有孔家那么多而已,这是他们的常规套路。
他们平常在城里面开一些商铺,卖点东西,也很正常。青楼、赌场、妓院也掺和,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虽然满嘴上都是仁义道德,都是子曰、书云,都是经义,但实际上肚子里面全都是生意。
尤其是食盐这种行业,能把规模做大的,没有官方的背景是不行的。
在这方面,朱由校的感触很深。
别说在这个时代了,在后世也一样,有很多行业,非官面的人,你就是做不了,想都不要想。
而曹家有官方的人不奇怪;其他的各家也都有人,这也不奇怪。所以这些人才会越来越肆无忌惮,什么钱都敢拿,不但不交税,而且什么样的生意都敢做,心里面只有钱。
不过这也不奇怪,即便在后世那种年代,这样的人也不少。
朱由校说道:“把曹家也抓了吧。”
这有些草率了吧?
周围的人互相看了一下,但谁都没有说话,脸上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他们。
事实上,他们觉得陛下这么做有一些不太合适。毕竟这没完没了的抓人,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坏。
不过他们这些人也没人敢劝谏,身份摆在这里。他们可不是文官,除了是太监,就是锦衣卫,要不然就是内务府,全都是皇帝的私人,办起事情来自然不用顾及什么其他的东西。
皇帝都说了,那就去做。
许显纯说道:“是,陛下。臣马上就安排。”
不过,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正是黄昌宗。
看了一眼朱由校,黄昌宗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在来这里之前,曹邦已经让人给臣送了信,希望能够见上臣一面。”
听了这话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黄昌宗的身上。
甚至连朱由校也向黄昌宗看了过去,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开口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选择,毕竟皇帝已经做出了判断和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都不做,听话才是最好的。
可是黄昌宗却选择了开口,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求情。
朱由校问道:“怎么?收了人家的好处吗?还是和人家有什么生意上的往来,有把柄让人拿捏住了?”
听了这话之后,黄昌宗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启禀陛下,臣绝对没有做对不起陛下的事情!只不过是内务府在生意上和曹邦有一些往来,大家也算得上是熟悉,臣觉得他能够帮得上忙。”黄昌宗一边说话,一边磕头。然后说道:“请陛下明鉴呀!”
“是吗?那说来听听。”朱由校听了这话,有些不置可否的说道。
“回陛下,曹邦除了做食盐的生意之外,还做海外的贸易。而且这个人颇为有眼光,也会办事。臣想着如果他能够为陛下所用的话,那么一定能够帮陛下做很多的事情。”黄昌宗有些忐忑的说道。
“听你这么说,还是个人才。”朱由校笑了笑说道:“那你就去见他一面吧,地点就安排在丽春院。”
朱由校转头看向魏长生说道:“把天字一号房准备出来让他们谈。”
“是,陛下。”魏长生答应了一声,有些同情的看了一眼黄昌宗。
虽然不知道黄昌宗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在魏长生看来,黄昌宗这一次恐怕要把自个儿装进去了。如果那个姓曹的不说什么好话的话,那估计谁都保不住。
黄昌宗此时额头上也露出了汗,不知道事情结果会怎么样,希望曹邦不要乱来吧。
“好了,各自去安排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众人不敢怠慢,连忙各自退了出去。
事实上,他们还是很忙的,毕竟朱由校已经把事情交代下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众人在走的时候都看了一眼黄昌宗,目光之中带着同情。
黄昌宗也很无奈,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寄托于曹邦会办事了。如果曹邦把事情搞砸了,那么自己恐怕也完蛋了。
此时的曹邦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面不断地走来走去。
这个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跑了进来,一看打扮就知道是个管家。
比起平常人的身体,他显得有一些臃肿。最主要的是眼睛有些细长,让人一看就觉得有些凶,尤其是他的吊梢眉,看起来就是不好惹的样子。
此时他大口喘着粗气,显然是跑得有些急了,喘气有些跟不上。
他脸色有些苍白,似乎是受到了什么惊吓。
见到曹邦之后,管家连忙说道:“老爷,不好了!”
“出什么事了?”曹邦看着他连忙问道。
“老爷,叶家的人被抓了!”管家连忙说道:“刚刚传过来的消息,锦衣卫的人已经动手了,带着人直接就去了叶家。现在叶池被抓了,家里面的所有产业也全都被查封。”
听了这话之后,曹邦的身子就是一阵摇晃,猛地坐到了椅子上。
曹邦的脸色苍白,额头上全都是汗水,心里面大喊着,完蛋了!
叶家居然已经完蛋了?
刚刚大家还在一起,虽然叶家办事不地道,什么都没说,可是谁也不想叶家变成这个样子。
平复了一下情绪,曹邦连忙问道:“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暂时还不知道,锦衣卫那边没有公布任何罪名,衙门现在也关上了。据小道消息说,扬州知府已经被抓起来了,现在各地的衙门已经被一些人接管了。没有人敢管什么事情,现在锦衣卫做什么事情都肆无忌惮。”
“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曹邦坐在椅子上有些艰难的感慨。
最后,他无奈地抬起头,看着管家问道:“有消息没?黄昌宗那边有没有消息?”
现在曹邦只能寄希望于黄昌宗的身上,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作为内务府里面的实权派,黄昌宗的名声一直都很好,这些年大家也没少做生意。
尤其是在西北的事情出了之后,他们与江南的联系就多了起来。江南的商品想要卖到西北去,全都要通过内务府,不然根本到不了张家口。而黄昌宗的地位自然就水涨船高。
在韩家出了事情之后,曹邦除了找叶家打探消息之外,另外想到的就是内务府的黄昌宗。
可是叶家的人见了,人家什么都没说,不但什么都没说,还耍了一个大牌,玩了一个心眼。可还是没什么用,人还是被抓了。
所以曹邦现在也着急了,估计自个儿玩的那些心眼也没什么用,他害怕被抓。
剩下的也就只是内务府的黄昌宗能帮得上忙,至少弄清楚什么事情啊!知道了什么事情才好,见招拆招的破解;什么都不知道,还搞什么?
管家说的衙门被人接手,那就再正常不过。曹邦已经猜到了皇帝应该来了扬州,有皇帝在的地方,其他人自然没有什么伸手的余地,冒头都不敢;锦衣卫有皇帝撑腰,自然行驶起来肆无忌惮。
现在扬州城都被封了,大家也没有什么办法。
管家看了一眼曹邦,摇了摇头说道:“暂时还没有消息。”
虽然黄昌宗想见曹邦,但是前几天实在是太忙了,每天忙着接收韩家的产业。
内务府的事情也很多,黄昌宗想来见曹邦也不太可能。如果不是今天的事情,黄昌宗还想不起来曹邦。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有人跑了进来,来到管家的耳边耳语了几句,将一份东西递给了管家。
管家顿时就兴奋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转头看着曹邦说道:“老爷,这是外面的人刚刚送来的请帖,是内务府的黄大人送来的。他想要请老爷一见,地点就定在了丽春院。”
听了这话之后,曹邦也站了起来,脸上瞬间就露出了笑容。
黄昌宗在这个时候见自己,代表着他愿意帮忙。
这对自己来说真的是一个好消息。
曹邦像是遇见了救命恩人似的,连忙欣喜异常的说道:“准备一份礼物,厚重一些。带着人,咱们赶去丽春院!”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32章 你大爷!你要害死我吗?
丽春院,在扬州城,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青楼。
最近一段时间,丽春院的生意受到了不少的影响。毕竟城里面的事情比较多,抓的人也比较多,韩家的事情让大家人心惶惶。
何况现在还封城了,更让人心惶惶。
不过有一些人不在意,他们的身家没有韩家那么多,平常也没有和官府有什么交集,就是有一些小钱而已。
这样的人也不太在意朝廷做什么,锦衣卫抓不抓人和他们也关系,基本上他们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歌照唱,舞照跳,日子照样过。
在这种人的捧场之下,丽春院的生意倒还是可以的。
曹邦来到丽春院的时候,发现这里依旧很热闹,大老远的就可以听见丝弦之音、靡靡之声。
曹邦从车上走下来,便迈步走进了丽春院。
前面已经有人来迎接了。
一行人直接走到了二楼,进入了天字一号房。
虽然扬州的丽春院不是南京的丽春院,但这里的建筑构造和南京的差不多,整体上都是一样的。
扬州的天字一号房,和南京的天字一号房也是一样的,不但有偷听装置,隔音效果非常的差,而且还有偷窥装置。
在这里,你想做眼色都不行,被人看到的话就是麻烦。
在房间里面,黄昌宗心里面有点紧张,生怕曹邦说出点什么不该说的事情。
被人带进屋子之后,曹邦一眼就看到了黄昌宗,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说起来,这个时候能够见到黄昌宗,让曹邦颇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很多人都在避嫌。甚至连叶家的人都玩这一套,可结果没玩成,叶家自个儿被抓了。
黄昌宗这个人在这个时候就更加敏感了,他的身份并不一般。虽然做的事情也是和大家一样,都是做生意的,但是人家可是有官身在身的。
说白了,黄昌宗是官商,是替皇上做买卖的,在这个时候见自己,其实就代表了一种态度。
如果黄昌宗想要撇开关系的话,那自己估计就没戏做了,他也肯定不会来见自己。可是黄昌宗没有,这个时候愿意见自己就代表着是一件好事。
曹邦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对着黄昌宗拱了拱手说道:“多日不见,黄贤弟风采依旧。”
“曹兄客气了。”黄昌宗也连忙笑着回答道,同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咱们坐下聊聊。”
等到两人坐下之后,有人端上来了茶水,曹邦这才说道:“黄贤弟,不瞒你说呀,现在想见你,我这其实也是没有底,实在是有些事情想问你。”
“是吗?”黄昌宗喝着茶水,不动声色的说道:“不知是什么事情?”
“事情先不着急说。”曹邦笑着说道:“今天带了点东西给你。”
一边说着,曹邦一边从袖子里面拿出一摞银票放在桌子上说道:“区区一些凡俗之物,还希望黄贤弟不要客气。”
看到曹邦拿出来的钱,黄昌宗心里面那叫一个懊悔。
早知道你这么干,我就不救你了。咱们俩相识这么多年了,生意做的也不少,的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捞了不少好处,可那都是生意上捞到好处,从来没有收受过贿赂。
黄昌宗一方面是不敢,一方面也是用不着,在做生意的时候随便夹带一点自己的私生意,那就足够吃喝花用的了,用不着犯这么大的风险收受贿赂。何况曹邦这些年也没送过什么东西,大家也都习惯了。
但是谁能够想到,这个时候这个曹邦居然搞了这么一出?
要知道,周围都有人听着,皇帝就在旁边。这要是传过去,自己还要不要命了?
简直就是坑死了!
黄昌宗直接站了起来,面容严肃的看着曹邦说道:“曹兄,你这是做什么?咱们相识这么多年,你现在给我送钱,这是看不起我吗?”
“我们相知相交凭的全是感情,这么多年了,我姓黄的什么时候拿过你的钱?我什么时候和你要过?”
“咱们相处了这么久,你就拿这些东西来侮辱我?”
一边说着,黄昌宗还一把拍在了桌子上,一副十分愤怒的模样说道:“你要是这样的话,就带着你的钱给我走!你这是在玷污我们之间的感情!”
看着黄昌宗怒气勃发的样子,曹邦有些无奈,心里面也知道,这个事真的惹自己的贤弟生气了。
曹邦苦笑着拉着黄昌宗坐下,这才说道:“贤弟不要生气,愚兄这也是没有办法。现在扬州城可以说是人心惶惶,韩家和叶家的事情,想必你也应该知道。我这心里面实在是没有什么底气,这才想着从你这里弄点消息,或者是托你看看是什么情况。”
“这钱也不是给你的,愚兄我也知道,这办事都是需要上下打点的。这官场之上,有几个官是不要钱的?想让他们办事,不多给点都不行。即便是有贤弟的面子,这该花的钱也还是要花的,所以这个钱不是给贤弟的。”
“遇到什么人要钱的时候,贤弟尽管拿去花,不够了再和愚兄说。”
看着一脸真诚的曹邦,黄昌宗真想上去给他一脚。
你大爷,平日里你不是这么说话的,你现在是要害死谁吗?
你难道不知道这么说会死人的吗?
什么时候轮到你点评官场上的人物了?
你这是想让人知道你给官场的人送过贿赂?还是你想让人知道官场上的人都是收钱的贪官吗?
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多,但是你也不能说呀!知道你跟我不生分,算得上是一家人,可是你这么干的话,大家都得死!
黄昌宗看着曹邦直接说道:“兄长,今日找我究竟是什么事?”
黄昌宗实在是不敢再和曹邦继续说下去,如果再说点什么,曹邦不一定说什么呢。
彻底打断他,让曹邦赶快说正事吧。这要是不让他说,那接下来就完了。
“贤弟别着急。”曹邦笑着说道:“其实愚兄只是想问一问,陛下是不是来扬州了?”
听了这话之后,黄昌宗差点没跳起来。
这问题是随便问的?
打探陛下的行踪,别说你们这样的寻常百姓了,你就是换成当官的也不行啊!
窥探陛下的行踪,你要干什么?
难道你是要图谋不轨吗?你这不是作死的罪名吗?
黄昌宗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真的很想把曹邦拎起来问问他,你究竟是在想什么?
说正事,说正事!搁这说什么呢?
事实上,对于曹邦来说,这就是正事啊。之前拿钱是正事,说那些话也是正事,询问皇帝的行踪还是正事。
如果皇帝来了扬州,那曹邦就要想另外的办法。虽然曹邦猜到了,但还是没有确定,问问黄昌宗就能确定了。
可是黄昌宗敢回答这个问题?
朱由校是悄悄地、秘密地来到扬州的,现在的行踪都是保密的。虽然到了这个地步,有的人能猜到了,比如眼前的曹邦,可是这种事情猜到就猜到呗,为什么要说出来?毕竟这还没有公开。
没有公开的秘密,即便你已经知道了,你也要假装不知道,你也要把它当成一个秘密。
黄昌宗看着曹邦沉着脸说道:“曹兄,这陛下的行踪,岂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打探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自然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曹邦看了一眼黄昌宗,点了点头说道:“我也这也是没办法,毕竟现在扬州这个样子,实在是让人心不安。”
“曹兄还是说正事吧。”黄昌宗看着曹邦说道。
现在黄昌宗可以说是提心吊胆,生怕曹邦说他来就是来问皇帝下落的。
如果曹邦真的说出了这样的话,那完了,自己这两人谁也走不出去了。
幸亏曹邦不是来为这件事情,他看着黄昌宗说道:“我来就是想问一问,韩家和叶家为什么被抓?你也知道我和他们两家比较亲近,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也好躲一躲。”
黄昌宗看了一眼曹邦,心里面叹了一口气。
这些人真的就是有钱了,就变得肆无忌惮了。在朝堂上,谁敢这么干?
凡是当官的,谁不知道陛下的厉害?
当年的太祖皇帝,查了一个胡惟庸案,那被他利用到了什么程度?十年后,还利用胡惟庸案把李善长干掉了。
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十年前没查出来,十年后就有证据了?开什么玩笑?
十年前都把胡惟庸查了个底儿掉,如果真的牵扯到了李善长,怎么可能会等到十年后?
反正这种事情只要搞起来,那就不用问什么原因。哪有什么原因?罪名这种东西还不是随便安上就算的?
黄昌宗看着曹邦说道:“这个事情我倒是不知道,毕竟这是锦衣卫的案子,我也不好私下里听。不过曹兄如果不想受牵连的,不如加入我们内务府吧?”
“之前我们就聊过这件事情,我也和你说过内务府的待遇,想来比曹兄自己干要好很多,曹兄觉得呢?”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33章 孤注一掷(补昨天)
黄昌宗之所以想救曹邦,虽然是两个人的私人交情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实这里面占比并不是很大。
毕竟大家都是商人,交情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是有用的,但是更多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在利益面前,这种交情显得脆弱而可笑。
何况现在这种情况,就曹家的话,很可能会把黄昌宗搭进去。单单凭借私人交情,黄昌宗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黄昌宗想要帮曹家,除了私人交情之外,更多的也是从利益角度出发。
这几年黄昌宗掌管的内务府,对国内的商业有着很深入的了解。他也知道皇帝的计划,收拾完盐之后肯定会收拾海贸,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内务府已经在为海贸这件事情做准备了,天津造船厂那边也已经开始了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黄昌宗就需要一个熟悉海贸的人来深入。
虽然内务府也做了不少准备,但是有些地方不是说你准备了就行了。而曹家除了卖盐之外,在海贸方面也有伸手。
如果没有人帮忙,将来的内务府很可能会出乱子。毕竟海外贸易这些事情,占优势的不是他们的内务府,也不是徽商,而是浙商。
这些年,大明的粮食有些不够用,如果不是皇帝推广了新作物的话,现在说不定就已经开始闹粮荒了。
除了天气原因,粮食产量不够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则是改种。原本产粮发达的地方,比如浙江等地进行了改稻为桑。
这个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把原本种稻子的田地改成种桑树,通过桑树养蚕、蚕吐丝、丝织布。
对于大户人家来说,种粮食哪有养蚕来的赚钱?
江南地区发展的各种大规模的手工作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都已经快成为一个产业链了,而最终的销路也不是国内。大明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丝绸,更多的是卖到了海外。
自从隆庆开海之后,大明的海贸其实一直乱七八糟。朝廷虽然有市舶司,但更多的时候形同虚设。市舶司要比其他的衙门更加混乱,大家干的其实都是走私贸易,甚至都是明面上的事情。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茶叶和瓷器,沿海的省份都这么干,曹家也参与了这样的生意。
当然了,曹家他们在丝绸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但在瓷器上,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所以黄昌宗才想收买曹邦。
曹邦这个人如果进入了内务府,将来肯定会有大发展。只不过他要抛弃眼前的一些东西,比如他在食盐上获得的利润,甚至是更多更多。
以曹邦现在的家底,皇帝肯定不允许他进入内务府,所以他的家里也必须交出来。
这可是一个大魄力的决断,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放弃的。
可是在黄昌宗看来,这些东西只是包袱,因为已经被皇帝盯上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乖乖地拿出来才是王道,不然的话下场会更惨。
只不过这种事情不能让皇帝来明说,甚至连暗示都不可能。你只能主动献出来,还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黄昌宗今天和曹邦说的就是在暗示这件事情,想看看曹邦能不能反应的过来。
1...242243244245246...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