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韩家和叶家等被抓的家里面的各种事情都被翻了出来,他们是如何的为非作歹、如何的最大恶极,一桩桩,一件件,全都被罗列了出来。
这是朱由校用来收买人心的,说白了,现在他在扬州城,没人敢闹腾。可一旦走了,说不定有人造他的谣,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
这样会影响朱由校的民心。朱由校等了这么久才动手,为的就是不光搞破坏,还要尽量的维持和建设。
现在把扬州城的这些盐商抓走了,要给扬州城重新树立信心。
如果让他们对朝廷失去信任,如果让他们觉得朝廷是为了钱才抓人,这会让商人们没信心,觉得社会环境不安、扬州环境很差,这样不好。
朱由校是一个讲武德的人,他早就安排了人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大肆鼓吹这个就是政治正确,如果谁再造谣,那就是图谋不轨、搬弄是非,直接抓人了。
一时之间,扬州城上下风气大涨。
最底层百姓,朱由校采取的办法很简单,通过内务府大肆招工,提高他们的工资,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皇帝来了,你们活得更好了。那些人成天欺辱你们、盘剥你们,皇帝不会。
对于中层的商人,内务府大肆收购他们手里面的货物,提高收购价格,让他们有钱去干更多的事情,去扩大生产。
对于顶层的商人,除了摆弄食盐的那些,朱由校采取的策略就是严格查处,有什么罪就定什么罪,该罚罚,该惩处的就惩处。
随后便是接洽合作,扶持他们,该给的好处也一样给。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他们,乖乖地经商没问题,但如果搞幺蛾子,那就可以去死了。
扬州城上下的风气骤然就好了起来,对朱由校也是歌功颂德。
那些被踩下去的人,那就不用说了,自然就是被踩到烂泥堆里了。
那些被抓的官员,也都一样,什么的冤假错案都被翻了出来。
如何勾结盐商,如何欺压百姓,一条条一桩桩全都写好了。
经过了几天的宣传之后,就由皇帝批复直接砍头了。
在砍头这一天,扬州城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聚集了不少的人。
朱由校在扬州的城门上,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在城墙的另外一侧,站着扬州城不少商会的人。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36章 人头滚滚
除了被抓的那些商人之外,此刻站在城墙上的这些人在扬州城里算得上是大商人了,多多少少也算得上是有一些跟脚,而且手脚也不是那么干净。
虽然朱由校也查了他们,该惩罚的也惩罚了,但是还不够。
在这个时候,要让这些人知道时代不一样了,如果再像是以前一样的话,那么他们的下场和眼前的这些人没什么不同。要让他们意识到,在自己这个皇帝的治理下,应该换一个活法了。
在场的商人们脸色都非常难看。
有的人开始打哆嗦,身子都软了。
有的人脸色苍白,差点就跪在了地上,整个人抖若筛糠,只有旁边的人搀扶着才能够勉强的站立。看这个样子,只要人撒手,他就会直接摔倒在地上。
朱由校看着这些人,缓缓地转过了头。
他看向一边拿着长枪站岗的戚元辅,心里面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自己接下来是不是应该把这把长枪拿过来,在这些商人面前,为他们吟诗一首?
至于说用什么诗词,那当然是曹操的那一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吟诵完这一句,一枪捅死一个人,用来震慑这些商人,相信效果肯定会非常好。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吧,不符合自己的形象。
正在朱由校瞎琢磨的时候,下面开始了。
这个时代的砍头,并不像后世影视作品中演的那样直接拿着长刀咔嚓一下砍下去。那样的话其实很难砍断脖子,一刀下去难度很大。
实际上的砍头其实是两种,一种是靠装备,另外一种是靠技术。
靠装备,说白了就是用铡刀。只有铡刀才能够一刀下去,脑袋落地。凭空的砍是不可能一刀砍断脑袋的,这个时代的刀没有那么坚硬,也没有那么锋利。用铡刀才可以一刀下去,人头两分。
另外一种就是靠技术,用一种很薄的很快的刀,在人的脖子上摸索到颈骨缝隙的位置,然后一刀割下去;有的时候还割不好,会割不断,死囚很痛苦的。
作为一个仁慈的皇帝,朱由校当然不会选择这样的方法,自然选择铡刀伺候。
此时的下面早就摆放了一排铡刀,刀锋在阳光的照射下寒光凛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有人拿了册子开始点名了,这个叫做验明正身,看看砍头这个人是不是本人,别弄错了。
在验明正身之后,人便被拎到了铡刀口,老实点的人脑袋会被直接放进去;不老实的、还想做垂死挣扎的人会被从背后一脚踹在膝盖窝里,直接跪倒。
至于什么在刑场上吃饭的桥段,那更是不可能出现的,根本就没有这个规矩,想都不要想。
断头饭已经在牢房里面吃过了,早上吃的,这个时候自然没有了。
人被塞进铡刀之后,刽子手直接把铡刀拎起来,等待着一声令下。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地看着这一幕,现场鸦雀无声。
经过这段时间的宣传,这些人已经被百姓恨上了。可即便是在这个要杀人的时候,还是没有人叫喊。
城头之上,那些商人们更害怕了,害怕自己就是下一个,或者直接就被人拉出去就砍了。
这简直是要了命了。
随着下面的人开喊,“午时三刻已到!”
“斩!”
一声铿锵有力的“斩”被喊了出来,铡刀落下,鲜血飞溅,人头翻滚,瞬间一股血腥味便迷散了开来,随着风四下飘荡。
朱由校虽然站在城头之上,可还是闻到了一股血腥味。
他转头看向旁边那些商人,有的已经晕过去了,有的开始吐了起来。
显然这一幕已经把他们吓坏了,这杀头实在是太吓人了。
朱由校看着他们一眼,转身向楼下走了下去。
没有必要再留在这里了,现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自己又不是来看杀人的,而是吓唬吓唬这些人,让他们明白明白什么叫做杀人。
扬州城一下子就变得安静了起来,虽然有很多人在鼓动、在宣传,但气氛就是起不来。
原因也很简单,扬州城外的血还没干呢,那些无人收尸的无头尸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
如此大规模的杀人,真的很吓人。
承平日久,无论是官员、百姓,还是商人,多久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了?
这简直就是吓死个人了!
大家都没有什么心情再闹腾,一瞬间就安稳了起来。
丽春院当中,天字一号房。
曹邦从外面走了进来,脸色有些难看。
他看了一眼坐在房间里喝茶的黄昌宗,这心里面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曹邦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黄昌宗怎么又把见面的地点约在了这里?
那天皇帝在隔壁偷听,自己知道后差点被吓死。那时候就决定了,打死都不会再来这个什么丽春院,更别提什么天字一号房了。
就算这丽春院有再漂亮的女人,自己都不会到这里来看一眼!
可谁想到,才几天呢,自己的誓言就破了,黄昌宗又把见面的地点约在了这个天字一号房。
虽然曹邦非常非常不想来,可不敢不来。
黄昌宗见他,他还能说要改一下地方?
约在丽春院这个地方,曹邦都不敢肯定是不是皇帝想见自己,或者是他们说的事情要让皇帝知道,曹邦都不敢想。
反正已经约好了,就来见一面吧,这不见是不行了。
他跑到这里,虽然心里面不敢说什么,但神情难免有一些幽怨。
对于曹邦的幽怨,黄昌宗视而不见,权当自己是个瞎子。这个地方可不能乱说话,也不能乱做什么动作。
黄昌宗坐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给曹邦倒了一杯。
而在不远处的房间后面,就有人记上了黄昌宗倒茶给曹邦。
坐到黄昌宗的对面,曹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说道:“黄贤弟今天找愚兄来,有什么事情?”
听了这话之后,黄昌宗笑着说道:“曹兄,今天把你叫过来,是有件事情要和你说。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先问问你家里面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是不是都休整完毕了?”
曹邦一脸感激的说道:“这还要多亏了陈公公,多亏了朝廷。如果让我自己来的话,恐怕我要累死在那里了。”
“幸亏陛下体恤,让人帮忙,这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弄完。实在是皇恩浩荡!”
黄昌宗看了一眼曹邦,知道这是拍马屁。刚刚引出这个话题的意思就是为了让曹邦拍几句马屁。
过犹不及,这就可以了。于是黄昌宗说道:“既然已经弄完了,正好跟你说点新的事情。”
“昨日城头上的一幕,你看到了吗?”黄昌宗看着曹邦问道。
颇为幽怨地看了一眼黄昌宗,曹邦恨不得把他拉过来臭骂一顿。
你问的这都叫什么问题?我能没看到吗?
我昨天就在前面,差点没把我吓死,隔夜饭都吐出来了,今天早上到现在什么都没吃呢!
这也就是你叫我,不然的话我都不来!
现在问我这个问题?
不行了,又恶心了!
曹邦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又连忙松开了,强忍着恶心说道:“去了,怎么了?”
“那你有没有什么感悟?”黄昌宗看着曹邦笑着问道。
此时的黄昌宗态度诚恳,语气温柔,眼神之中带着期待。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等待着曹邦说些什么一样,而且已经快要忍不住的感觉。
曹邦有一些懵。
感受,这能有什么感受?
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差点没吐死,我能有什么感受?
难道是想让我有一种自威的感觉?吓唬自己的效果很好。
曹邦定了定神说道:“感受颇深呀!这多行不义,必自毙!不能够做坏事情,不能够违法乱纪,否则没有好下场!”
黄昌宗看了一眼曹邦,好无奈。
这时候也太差劲了,这点事情也没弄明白,还需要自己继续点拨吗?
这有的时候过犹不及啊,自己悟出来的才很重要。
不过这个时候也没办法,黄昌宗说道:“难道你就没有什么感悟?没有什么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曹邦想了想说道:“我一定尽心尽力,绝对不辜负陛下对我的知遇之恩!”
黄昌宗无奈了,差一点就愤怒地站起来,直接拎着曹邦的脖子质问他。
可是不行啊,这里人多眼杂,可能会走漏了消息。
自己暂时还不知道陛下想做什么,不能瞎捣乱。
黄昌宗只能直接说道:“扬州的商人能够到今天这一步,除了他们自身的贪欲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规则,没法管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野心滋生,各种想法就都出来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赚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出事呢?你说是不是?”
说完,黄昌宗用期望的目光看着曹邦,希望他能够领悟到点什么
可曹邦依旧是一头雾水,转头看着黄昌宗,有些不明白,也很委屈。
无奈地摇了摇头,黄昌宗直接说道:“难道你不觉得商人缺少监管,就会形成现在的局面吗?为了不重蹈覆辙,你作为扬州商界的领袖,应该做点什么?你觉得呢?不做点什么不合适吧?”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37章 成立扬州商会
此时,黄昌宗看向曹邦的目光中全都是期待。
黄昌宗真的希望曹邦能够悟出点什么,至少在自己的提醒之下悟出点什么。
可最后,黄昌宗还是失望了。
看着侃侃而谈的曹邦,黄昌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此时的曹邦还在说着一些表忠心的话,“咱们不能学这些人,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做事、要用心对皇帝。”
黄昌宗很无奈。
我让你说的是这些吗?这些有什么用?
赶紧拉你到这里来,难道就是为了让你向皇帝表忠心的吗?
向皇帝表忠心的人多了去了,这年头冯管是人的、不是人的,都想对皇帝表忠心。
可不重要,当今皇帝英明的很,不光是看你嘴上说什么,而是要看你做什么。
光说不练,假把式,什么用都没有。一定要做到实际上。
但曹邦还是有些紧张,这个天字一号房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甚至都觉得现在周围都有人在盯着自己,甚至是皇帝都在隔壁。
曹邦有些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
在这样的情况,想让他领悟黄昌宗的暗示,根本就不可能了。
最后,黄昌宗很无奈的看着曹邦说道:“曹兄,我觉得你们应该做点事情。扬州的商业风气成了这样,你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这个扬州商界的领袖应该做点事情。”
曹邦还是有点懵圈。
我怎么就成了扬州商界的领袖?
不过,很快曹邦就反应过来了,他的确是扬州商界的领袖了,因为那些可以做领袖的人都已经被砍、被抓了。
在脑袋大的人全都死了之后,自己这个仅剩的大脑袋就成了脑袋大最大的人。
曹邦猛然间有些明悟了黄昌宗让自己领悟的东西。
他抬起头看着黄昌宗,不太确定的说道:“是不是应该以领袖的身份做点什么?”
“你说的太对了!”黄昌宗兴奋地拍了拍手说道:“就应该做点什么。”
“成立一个扬州商会,这个商会就应该由你来做会长,统一管理扬州的商人。当然了,咱们不能够强求,找那些志同道合的人。”黄昌宗连忙说道。
事实上,这话说出来,黄昌宗自己都不相信。
因为在现在这个时候,扬州整个城都可以说得上是人心惶惶,所有扬州的商人都是如此。尤其是他们在城墙上看了一次砍头之后,没吓死就已经不错了。
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害怕,都想寻找一条出路。
而曹邦这个人就是他们的偶像,原本家大业大,虽然把财产都拿出来了,可是实际上呢?
人家去搞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皇帝的原谅。这就是神器啊!可以发挥出很大的威力。
曹邦不但没有被严格的惩罚,而且还加入了内务府,有了官身。这就说明了曹邦底蕴深厚,非常有手段。
这些天想要联系曹邦的人其实非常的多。只不过曹邦为了避嫌,才什么都不敢干。
这个时候登高一呼,那不是威望也是威望了,没有人敢拒绝曹邦;谁知道拒绝了曹邦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所以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自愿不自愿的。
而且黄昌宗说的自愿,你要是不自愿的话,那就锦衣卫来和你谈了。
在这个时候,统合扬州所有的商人也是黄昌宗想要做的事情。
曹邦继续说道:“到时候我们可以订立一个扬州商人自律条例。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避免今天这样的事情发生?要怎么做才能够更好的为陛下尽忠。”
“现在已经是四民平等了,虽然你是一个商人,但你也是大明的百姓,是陛下的子民,那么你就要做你该做的事情。”
“拥护大明、忠于陛下,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在日常的所作所为当中,我们要安心纳税、不偷税漏税、不欺压良善、不囤积居奇、不坑蒙拐骗,安安稳稳的做生意,赚该赚的钱。”
曹邦听着黄昌宗的话,眼睛越来越亮。
事实上,曹邦大概明白了黄昌宗想让自己做的事情。
这个什么扬州商人自律条例,说白了不是他们想要弄出来的,而是皇帝想让他们弄出来的。而且这是一个新的规矩,也是上车的本钱。
只有你答应了,你同意了,你签了这个条例,那么你就是拥有了赚钱的资格,拥有了一个成为大明商人的资格。
说白了,这其实是新的商业法的简单版本。
如果是朱由校自己推行的话,那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但如果是曹邦倡导,扬州所有的商人都支持,那么这里面就是民意,上面操作的余地就很大了。
到时候,这个条例送到朱由校那里,朱由校必然要赞赏奖赏一番,然后推广出去。
而内务府在挑选合作伙伴的时候,肯定要优先挑选这些。等到了时机成立时候,他们立下的规矩都不统一,那么就需要统一一下的。
咱俩统一一下比较合适了,当然是朝廷,是皇帝。
到时候就是颁布新的商业法规的时候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种事情会进行的非常顺利,而黄昌宗想让曹邦做的事情就是开一个头。
见曹邦终于明白了,黄昌宗终于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他已经把话说得很直白了。
曹邦无奈地看了一眼黄昌宗,咱们能不能换一个地方谈?
你要是换一个地方谈的话,这件事情我就能够搞明白了,你暗示的时候我也能想明白了。
可是黄昌宗不这么想,在天地一号房说就是想让人听见,想让人汇报给陛下。毕竟自己之前保下了曹邦,还是有一些坏处的。
如果这个时候曹邦能够主动提出的话,那么对自己两人都是一个扭转。曹邦展现了他的能力,而自己也展现出了忠心。
可惜计划还是失败了,自己还是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了,曹邦没办法领悟。
“回去之后我就马上召集人手,和他们商量一下,尽快弄出来。”曹邦站起身子看着黄昌宗说道:“黄贤弟,你可以放心,这件事情绝对没有问题。”
这句话虽然是对黄昌宗说的,但实际上也是对朱由校说的。
黄昌宗也站了起来,笑着在那点头。
事情谈明白了,曹邦也领悟了,把事情做出来就好了。
“那咱们一起走吧。”黄昌宗点了点头说道。
两人离开了丽春院,消息第一时间就送到了扬州知府衙门,递到了朱由校的手里面。
看着两人的对话,朱由校笑了笑,随手就把记录扔在了一边。
显然黄昌宗是想表现一下,逆转一下印象。
可曹邦毕竟只是一个商人,虽然收买了不少官员,可实际上在官场上并没有混多久,甚至是没有混过。曹邦根本不知道官场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来还要锻炼一段时间。
不过这个提议是不错的。自己等他们把事情弄出来之后,自然就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到时候也可以推广出去。让所有的商人全来遵守,然后整改,形成新的商业法。
大明朝的商业法律实在是太乱了,没有一部专业的商业法,这是不行的。回去之后就可以着手让他们开始制定商业法律了。
“行了,不用管他们了。”朱由校转头看着陈洪说道:“让他们自己去做吧。”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
同时他也明白了,黄昌宗的事情应该算是过去了。
显然,这个黄昌宗是真的有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偶尔出一下格,陛下还是能够容忍的。
同时曹邦也证明了他的价值,留着他的确有用。
而这个消息很快就在扬州城传开了,曹邦要召集所有的扬州商人成立一个扬州商会。
事实上,这个组织一直都有,只不过以前是徽商商会。名字虽然不是这个,但是私底下大家的串联从来都没停止过。
这一次把名字搬到了台面,一时之间,扬州城都沸腾了。
毕竟曹邦成功躲过了一劫,这是要帮大家也躲过一劫吗?还是说这是皇帝希望我们做的事情?
没有人能够猜到,但是没有人不会去参加。
而在商会当中,一些条例也在紧张的制定当中。
其中有一条被反复的提及,那就是费用。想要加入扬州商会,自然要交纳一笔不菲的会费。
有了这笔会费之后,商会才会给你提供一些保障,让你做生意。
一时之间,扬州又再一次吹起了风,让所有关注扬州城的人都有一些不明所以。
不过这件事情没人管,衙门没人过问,锦衣卫也仿佛是不知道,皇帝似乎也不管,这就让人嗅到了一些不寻常的气息。
而此时,朱由校也在关注着这件事情,想看看究竟有什么样的进展。
他也在监控着整个江南,无数的消息飞速送往了扬州城。
所有人都在等待,想知道陛下究竟要做什么?
而其他地方的商人,此时人心惶惶。
皇帝果然大开杀戒。到了扬州就大开杀戒。其他地方呢?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38章 给大明刮骨疗毒!
江南人心惶惶,但是扬州城此时风波逐渐平息,已经渐渐步入了正轨。
扬州城的新知府到任了,新的转运使也到任了。
这些不用朱由校去操持,况且以后这两个官位没有原来那么重要。
盐商清洗得差不多了,扬州商会也上位了。
清点的事情由下面的人去做;接手生意的事情,内务府也会搞定,基本上就没有朱由校什么事,他可以直接回南京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