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韩爌和黄克缵属于墙头草,两个家伙现在得到陛下的信任,让他们两个站出来反对此事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徐光启,他不赞成就不错了,更不要说反对。
孙承宗心里面有反对的想法,但是他不会出头,现在出头根本就没有好果子吃。而且对于编练新军,孙承宗很赞成。
至于说这个皇家亲军归谁统帅,孙承宗也不太在意。即便是文官管辖,最终也还是要陛下下圣旨。
何况现在还有了参谋处衙门,那些人是肯定会支持的;六部之中的其他官员恐怕也会很大方的同意。
这就是朱由校前期所做工作的好处了,学的就是当初的成化皇帝。
在文官那么势大的情况下,成化皇帝居然也能搞出皇帝的权威。当时“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那可是被人骂了一个遍。
成化皇帝看到锦衣卫和东厂相互勾结与文官不清不楚,就弄出来一个西厂。可是等到把权力收回来之后,西厂也就被废除了,汪植落得了一个好下场。
当今的陛下养着都察院的崔呈秀他们,东厂那边有个魏忠贤,锦衣卫也是发疯了的狗;何况现在还有通政司和巡查司,那些人也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朝场上的权力斗争无非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现在皇帝强势,手底下有人,根本就不虚。你要反对的话,就可以把你换了,这也是朱由校的底气。
见到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朱由校直接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吧。至于如何弄?那就以后再商量。”
“现在继续。吏部、礼部和兵部都说完了,下面户部来说吧。”
听完朱由校的话,徐光启向前走了一步说道:“回陛下,户部不需要太多的银两,只是在各地需要多建一些粮仓。”
“之前陛下就提过这件事情。虽然建了一些,但是年前因为没有人耽误了,现在应该继续下来。臣算了一下,出按照计划初步完成的话,大概需要五十万两银子左右。这其中也算了购入粮食的花费,这个数目应该就够了。”
朱由校看了徐光启一眼,点了点头。
在各地新建粮仓、存储粮食,是朱由校定下来的策略。一方面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天灾,使得朝廷有粮食可以调配;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打仗有军粮可以用。
朱由校说道:“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吧。”
“是,陛下。”徐光启答应了一声,躬身退到了一边。
事情说到这里,朱由校其实都已经不太想说了。因为重要的事情都已经说完了。剩下刑部除了正常的开销之外,也不会再有什么其他的开销。
除此之外,也就工部要再花一些银子。所需要的花费,无非也就是整修河道、修建水利。这些东西有多少钱扔里面都没用?
如果按照工部的预算在全国来一次,那把朱由校卖了都不够,只能是紧着着急的,哪里需要就拨付一下。
虽然这些事情也很重要,但是自己现在实在是没有精力。于是朱由校说道:“工部的事情先拟定吧,到时候递上来再商议。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今天就到这里吧。”
众人一听也没太在意,反正工部在六部衙门之中一直都是受气的。即便工部想要做些什么,通常也都是排在最后,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臣还有一件事情要商量。”
孙承宗向前走了一步说道:“陛下,关于衍圣公的事情,是不是再商量一下?”
“孔家做的事情的确是大逆不道,发了他们的爵位也的确是理所应当,可是衍圣公的爵位不能断了传承呀!”
听了这话之后,所有官员脸上表情都严肃了起来。
前面那些事情他们觉得可以放一放,比如新建皇家亲军统领衙门,可是后面的事情就不行了。
在他们看来,礼法大于天。这孔家的事情,就是所有读书人的事情。
“孔圣人的牌子不能倒。”于是在孙承宗说完这句话之后,不少人开始站出来附和。
甚至连徐光启也跟着站出来附和,“臣附议!”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眼中淡淡,心里却是有些复杂。
这个徐光启之前朝自己这个皇帝可是推的天主教了。结果到现在就改成了推孔子家,显然这是有想法了。
或者说,徐光启的想法一直也没变过。这样其实挺让朱由校欣慰的。
不过这件事情朱由校不能答应的太草率,他接下来要做很多事情,正好留这这件事情来和大臣们谈条件,也可以用来安抚人心。
不然的话让他们有了精力用到别的地方,反而不好了。
于是朱由校沉着脸说道:“朕累了,这件再议吧!”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直接就站起身子,沉着脸向后面走了出去。
所有人都很无奈的对视了一眼。
显然大家都看得出来陛下这是生气了。至于陛下生气的原因,当然就是衍圣公爵位的事情。
看来陛下的怨气还是很大的。
众人恭送了朱由校之后,便转身向外走了出去。
“看来这件事情还是需要一些时间。”韩爌看着孙承宗和徐光启,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也不知道孔家怎么想,真是这么多年了,肆无忌惮的什么事情都敢做。”
“慢慢来吧。”徐光启叹了一口气说道:“终究是要给读书人一个交代。”
至于围在周围的其他人。这种谈话他们是没有能力插嘴的。不过大家心里也明白,这件事情想要办成,难度恐怕不小啊。
“最近约束一下手下的人吧。”韩爌又缓缓的嘱咐道:“不要触了陛下的霉头。现在陛下要做的这些事情也让下面的人尽量配合一下,崔呈秀那边也派人盯着点,别让他乱来,否则的话会得不偿失。”
众人默然,皆是点了点头,都明白韩爌话里面的意思。
与这边的气氛不同,崔呈秀那边兴奋不已。
他升官升了这么久,做事也做了这么多,终于轮到他主事了。
主事的官员代表的就是权力,而且这件事情还不光是权力那么简单,代表着的是陛下对自己的看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崔呈秀想不兴奋都难。
崔呈秀快步走向一个正在写字的人,笑着拱了拱手说道:“朱大人,这一次恐怕还要朱大人配合。”
这个朱大人自然就是朱童蒙,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职位上比崔呈秀要高。
只不过崔呈秀升得太快,马上就要和朱童蒙平起平坐了。
崔呈秀为什么要找上朱童蒙的原因很简单,之前朱童蒙弹劾书院事情的时候,崔呈秀可还没升到现在的位置上。
可是事情崔呈秀可没忘。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85章 从首善书院开始改
朱童蒙看了一眼崔呈秀,自然知道他要做什么,心里面也清楚这个家伙在打什么主意。
自从崔呈秀官职被提拔之后,朱童蒙的心里也是高兴的。
对于自己的情况,朱童蒙很清楚,早些时候陛下提拔、重用自己,为的就是让自己来做一把刀。
事实上,朱童蒙也的确做了一次刀。只不过在那以后,崔呈秀便横空出世抢了他做刀的机会,主动凑了上去,而且乐此不疲。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被崔呈秀做了,朱童蒙反而没有那么显眼了。当然了,如此一来,朱童蒙的官职也就升不上去了,甚至也没有得到陛下的重用。
反而是崔呈秀官职不断提升,也越来越得到陛下的器重。
对此,朱童蒙可没有什么妒忌之心。他有想法,但他不是傻子,而且和崔呈秀也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两人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在朱童蒙看来,自个儿当初弹劾书院和讲学那是出于公心,为的是大明、为的是陛下。
而崔呈秀这家伙摆明了就是在投机取巧,就是在为了他自个儿、为了官职。
所以两人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面。
朱童蒙知道,这一次崔呈秀找上来,无非就是想让他出手。
要知道,京城大大小小的书院有很多,可是真正上得了台面的却没几个。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首善书院,这也是一家与朱童蒙有仇的书院。
首善书院由都御史邹元标等创建,集同志讲学其中,与高攀龙、钟羽正等人在这里讲学。
虽然经过上一次的事情,东林党已经式微,被陛下给打趴下了。可事实上,首善书院的地位一直很高,而且这里聚集了不少人,可以说是东林党在京城的一个大聚点。
书院改革在京城做试点,那么必然就要动首善书院。不但要动,还要大张旗鼓动动,还要第一个动。
显然崔呈秀来找朱童蒙,为的就是首善书院,这是以为朱童蒙会报仇。
不屑地看了一眼崔呈秀,朱童蒙说道:“崔大人,这件差事陛下交给了你,都察院上下不便插手。你尽管放手施为,不用顾忌都察院,更不用顾及本官。本官是不能插手的,所以崔大人也就不用开口了。”
说完这句话,朱童蒙直接迈步向前走了出去,一副不想搭理崔呈秀的样子。
这件事情本来就难办,肯定会得罪人,何况朱童蒙也不是寻思报复之人。
朱童蒙才不会参与,崔呈秀想拿他当枪使,也是瞎了心了。
崔呈秀看着朱童蒙的背影,脸色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此时,崔呈秀已经在心里面发了狠。
朱童蒙这个老家伙一定要弄下去,在自己面前实在是太碍眼了。
这一次自己想要联合他,他居然不识抬举!当他自个儿是什么东西?
“哼!”
崔呈秀一甩袖子,也直接向前走了出去。
朝堂上的消息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传递的速度也非常快。何况这一次的事情,不要说满朝文武了,整个京城都在关注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消息的扩散就更快了。这边刚刚散朝,那边就已经把消息放出去了。
消息传出去之后,自然就是一番议论。
这一次谈的事情太多,所以根据不同的事情都有不同的风向。
有的人在意的是皇家亲军统领衙门;有的人在意的则是孔家的事情,认为这是读书人的命;有的人在乎的则是改书院的事情。
一时之间可以说是人心慌慌,更可以说是议论纷纷。
没有牵扯其中的人,多半也是拿这件事情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凡牵涉其中的人,每一个心中都非常的紧张,谁也不知道朝廷最终的决断会如何、这件事情会牵扯到有多深。
不过大家要在意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比如孔家的事情,大家倒也是关心,不过成与不成的也不会损害到他们太多。
虽然读书人这么做是本分,喊出“孔圣人的牌子不能倒”这样的口号也能够树立自己的威望,但是朝廷不答应,无非就是和现在一样。
至于说成立皇家亲军统领衙门,更多人都不在意,这种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无非就是陛下想要养一些兵罢了,这天下的兵还不都是陛下的?
所以他们更不在乎了。唯一让他们担心的就是书院的事情。
这皇家书院一改,以后恐怕没有说话的地方了。这算是一件关乎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情,所以还没有出具体的政策,下面就已经吵成了一锅粥。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崔呈秀这里。
对此崔呈秀也很无奈,毕竟自己的名声不好,消息传出去之后,听到自己的名字,下面的人就觉得自己干不出什么好事,就会下意识的就要反对。
对此,崔呈秀恨的牙痒痒,但是也没办法。
不过崔呈秀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弄得太暴力,毕竟这是京城,天子的脚下。如果把事情搞得太糟糕,让天子没了面子,自己恐怕也就没了脑袋,
所以崔呈秀准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去找人谈谈。
首善书院的负责人现在是钟羽正。原本还有高攀龙等人,可是现在没有了,那些人全都被陛下处置了,能够做主的也就剩钟羽正。
而在此时的首善书院之中,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钟羽正的脸色很难看。
对于朝堂上的决定,钟羽正实在没有办法干涉。现在东林党在朝堂上已经被扫落一空,各地都在创建书院,都在讲学,这也是大家为了积蓄力量、为了重返朝堂所做的努力。
可是现在崔呈秀却在挖东林的根,简直是太狠了,为人毫无底线,一心一意的媚上,简直就是读书人的耻辱!
“钟兄,你即便走来走去,也无济于事。”
在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个男人,他看着钟羽正,脸上带着苦笑,有些无奈的说道:“事到如今,咱们要做的是想办法。否则即便是再急切又有什么用?”
听了这话之后,钟羽正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转头看着男子缓缓的说道:“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我们又能够做什么呢?现在陛下下旨,朝堂上没人反对,我们即便反对又能怎么做?集之,难不成你有什么好办法?”
闻言,坐在椅子上的男人说道:“事到如今,的确是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如今朝堂之上做了决定,想要以京城为试点。京城动起来,必然要动我们首善书院。”
“即便是这件事情交给了崔呈秀,崔呈秀也不敢滥言迫害。否则一旦有人弹劾,闹出了事情,伤了皇家的脸面,最重要的是让这件事情没办法做成,他崔呈秀也只能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我们也不用太急迫,看看他们怎么说。”
听了这话之后,钟羽正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有些无奈的说道:“可下面的人不会这么听。如果这一次闹腾起来,恐怕我们在中间也不好办。集之,你一向计谋多,不如想个办法。”
“恐怕是难呀。”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件事情不怕出事情,就怕被有心的人利用。如果有人暗中挑唆,恐怕我们就会被推上风口浪尖。到时候我们同意改建皇家书院,就会被万人唾骂;我们不同意改建皇家书院,陛下那里我们自然交代不过去。”
“你是说,那些人会拿我们来搅黄这件事情?”钟羽正看着男子,面容严肃的说道。
“正是如此。”男子捋着胡子,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情反对的肯定不止我们一家,但是这些人不敢大张旗鼓地站出来,只能在背后搞一些小动作。如果京城的事情被搅黄了,推广到全国自然无从谈起。”
“而如何搅黄京城的事情,无非就是自第一家开始就反对。如此一来,朝堂下不来台,到了那个时候,这件事情自然也就做不成了。可是这第一家站出来反对的,恐怕会成为朝堂上的靶子。”
“阮大成,你不要危言耸听!”
这个时候,忽然又有一个声音如平地惊雷般响了起来。
随后,一个人迈步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也是一身读书人的打扮。
“魏大中,我说的话难道不对吗?”阮大成看着走进来的人,沉着脸说道。
见到这两个人对峙了起来,钟羽正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这两人本来就不对付,现在又因为这件事情站到了两边,恐怕这一次又要吵闹起来没完了。
“当然不对。”魏大中怒目瞪着阮大成说道:“我们创办书院,为的是传播圣人学说。书院之中的很多先生甚至都不是科举出身;即便是科举出身,身上也无官职,只以做学问、传播圣人之道为己任。圣人之道,岂容亵渎!”
“皇家书院教的是什么?学子之中居然还有粗鄙的武夫。如果首善书院也变成那样,天下书院也变成那样,圣人之道是什么?”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86章 阮大铖怒怼魏大中(掌门魑魅魍两加更)
听着魏大中的话,钟羽正的脸色有些迟疑。
在钟羽正的心里面,是赞成魏大中说法的,也觉得读书人应该为捍卫圣人之道现身。
所以这一次哪怕是做出头鸟,也应该阻止改建皇家书院。
至于一边的阮大铖,脸色变得很难看。原因也很简单,他本身就和魏大中不对付,这一次还被对方一阵抢白,心里面能好受就怪了。
这心里面不好受,脸色自然也很难看。
魏大中没什么顾忌,继续说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今时今日,便是我们捍卫圣人之道的时候。”
“书院的改革从京城开始,京城的改革从首善书院开始。只要我们能够扛得住、顶得住,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们在反抗,这件事情最后也就会不了了之。到时候京城其他书院可保,天下其他书院亦可保。”
“如此一来,皇家书院所推行的东西便如水中月、镜中花,不可能实现。读圣贤书难道不就是要在这种时候站出来吗?”
“天下的读书人都会支持我们,都是我们的后盾,我们有何畏惧?”
这话说的那叫一个热血沸腾,与刚刚阮大铖的论调完全相反。
一边的钟羽正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只能看着阮大铖,看看他究竟想怎么说?
阮大铖沉着脸看着魏大中,心里面骂着蠢货。
这件事情想要阻止,基本上都不可能。难道首善书院反抗了,就没有办法收拾掉首善书院吗?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朝堂上根本就不会停下来。看起来这是皇家书院改革的事情,可本质上并不是。
当初为什么要建立皇家书院?
是因为陛下觉得天下的书院讲学是在相互勾连、是在结党营私、是天下党争的根源,所以才要用皇家书院取缔天下书院。
这件事情才过多久,这些人就忘了吗?
或许他们并没有忘,只是假装忘记了而已。
眼前的这个魏大中是高攀龙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在仕途上肯定没有什么太大的出路了。这是想借这一次的机会刷声望。
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只要首善书院站出来反对,肯定会得到读书人的支持,天下读书人肯定会疯狂的吹捧。
反正也不用自己上,有人顶在前面,吹捧一下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什么?
这就是声望了。
再加上他是高攀龙的学生,有这个身份加持,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可是阮大铖却不这么看,觉得朝堂之上推行皇家书院改建的决心很大,尤其是陛下推行的决心很大。
从现在的朝局来看,陛下已经开始收回权力了。
无论是之前打掉东林党,还是辽东的案子、河南的案子,又或者是这一次山东的案子,陛下的作风可见一斑,根本就不会心慈手软。
往往是谁跳得越欢,死得就越快。
这件事情如果你乖乖配合,或许还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你要是不配合,下场肯定会非常的惨,甚至连跳的机会都不会有。
阮大铖看着魏大中说道:“那你想怎么做?”
“当然是不同意。”魏大中沉声说道:“他们总要派人来谈吧?我们就要把立场告诉他们,我们首善书院不同意。”
“你为什么不同意?”阮大铖沉着脸看着魏大中问道:“你不是大明的子民?亦或者你不是大明的读书人?怎么就不同意?你想说皇家书院不好,没有你的书院好?”
阮大铖的两句话,让旁边钟羽正的表情变了。
比起魏大中,阮大铖考虑的还要多一些。
阮大成的话意思很明显,只要事情出了,你敢说出这样的话,朝堂之上肯定不会放过你。崔呈秀也会想办法弄死你。
“那又如何?我书院教的是圣人之道,难道陛下还能够强买强卖不成?”魏大中继续梗着脖子说道:“如果他们想要抓人,那就把我抓进去好了。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我都愿意走一遭。”
看着眼红的魏大中,阮大铖心中一动。
这人为了刷声望已经要疯了,我可不能陪着他这么玩。
阮大铖转头看向钟羽正说道:“朝廷也不是非让你同意。你要是不同意的话,书院可以关门。朝廷愿意出钱买下眼前这些地,还有屋里面这些东西。”
“当然了,你也可以不卖。”阮大铖转头看向魏大中说道:“你做什么营生,朝廷也不会管。至于究竟如何做,你们自己好好思量吧。”
对于东林党这些人,阮大铖早就看透了。
这些人全都是做事无能、嘴上有功;平日里说起话来慷慨激昂,真正做事情根本就什么都做不了。
当初扳倒方从哲的时候,阮大铖可以说是尽心谋划。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这些人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从京城出事开始,阮大铖就一直在关注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根本就没有出乎阮大成的预料,这些人尸位素餐,把事情给搞砸了。
这一次皇帝要改革书院,阮大铖反而觉得是个机会。只要首善书院顺顺利利地改革,摆出一副配合皇帝的意思,便能够迎合圣意。
同时把风放出去。调子唱的高一点,自然就能够成为支持改革的领袖。
崔呈秀虽然是主持,但是很多事情他不方便做,也不能做。如此一来,双方尽可以合作,可以说是尽得其利。
到时候自己支持有功,想来陛下也会重用自己。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够翻身做主,一步登天。
可是东林这些人如此短视,当真是废物知己。
尤其是魏大中,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局势,居然还想靠着刷盛望上位?
想的太多了!
当今陛下是什么脾气?能让你把声望刷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