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即便你能把声望刷起来,恐怕你离死就不远了。人死了,要声望还有个屁用?
至于钟羽正,三十多年前就不会做官,到现在了依旧不会做官,什么局势都看不清楚,居然会被魏大中这种后辈蛊惑,简直就是愚蠢至极。
阮大铖心里面明白,自己能够说服他们。那就好好的说服;如果自己说服不了他们,那就赶快撤出去。
这个烂摊子一定不能参与的太深,否则的话很容易把自己搅进去。到时候功劳没有捞到,反而弄得一身骚。
所以阮大铖才会对钟羽正说出这样的话,看起来语气很温和,像是在陈述一件事实,其实就是在威胁。
朝廷已经给了你们路选,要么配合朝廷改革,要么直接关门大吉。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首善书院关门大吉,阮大铖相信钟羽正舍不得。
对于这位老夫子,阮大铖觉得自己还是有些了解的。
“那又如何?”魏大中在一边连忙说道;k即便是书院关门了,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想法说出去,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其他书院跟随,朝廷也一定会重新考虑。”
“其他书院跟从?”阮大铖冷笑了一声,没有对魏大中说什么。
他继续转头对钟羽正语气十分的诚恳说道:“皇家书院经营的都是什么人?”
“全都是冯从吾等人,推行的可是荀子的学说。而且为人献媚、毫无底线,可以说是读书人的耻辱。”
“如果我们退出了,那这天下的书院不都是他们说的算了吗?到了那个时候,剩下的读书人何去何从?天下的正直之士何去何从?圣人之道,何人来捍卫?”
“在我看来,我们不但不能退,反而还要积极争取。改革书院就改革书院,我们配合。改革完成之后,我们必然会在其中占有一些之地。到了那个时候,才是我们动手的时候。”
“扳倒了这些人,为何不能传扬我们的圣人之道?甚至没有扳倒他们,也可以传扬我们的圣人之道。如此一来,天下的皇家书院为何就不能全都变成首善书院?不能全都变成东林书院?书院的名字重要吗?不重要。传播圣人之道才重要。”
“现在去不同意,的确是轰轰烈烈了,可是也等于把书院全都交给了那些人。咱们既然有心捍卫圣人之道,受些委屈又能怎么样?
钟羽正捋着胡子轻轻的点头,一副十分意动的模样。
魏大中却是怒不可遏,看着阮大成怒声说道:“你这是没有骨气,丢的是读书人的脸!读书人,要有骨气!”
“骨气?”阮大铖看着魏大中,冷哼了一声说道:“你这是骨气吗?你这是在胡说八道!是在葬送圣人之道!是在葬送天下读书人的前程!”
“行了,别吵了。”钟羽正见两个人还要吵,便说道:“你们出去吧,让我好好想一想。”
两人对视了一眼,随即冷哼了一声,同时对钟羽正拱了拱手,转身向外走了出去。
离开了屋子之后,魏大中看着阮大铖怒声的说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做什么。只要我在这里,我就一定不会让你得逞的。”
说完这句话之后,魏大中一甩袖子便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阮大成嘴角露出一抹冷笑。随后说道:“蠢货到什么时候都是蠢货。”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87章 阮大铖傍上崔呈秀
魏大中要去做什么,阮大铖的心里面多少有一些想法。
这个人既然想刷声望,自然就要把事情传扬出去,让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让更多人知道他在做什么。
如果一直都是悄无声息的,外面没人知道他在做什么,那他岂不是白做了?
何况他也要寻求更多人的支持,让他接下来的行动更加的有说服力。
不过在阮大铖看来,这些全都是在做无用功。
一方面,那些人未必会用力。即便是答应了魏大中,也不过是在虚以委蛇,真到了关键时刻根本就指望不上。
另外一方面,阮大铖也不会让魏大中那么做。
四下转了转,阮大铖在街上买了几个包子一边走一边吃。对于阮大铖这样的读书人来说,这样的行为还是挺招人眼的,不过阮大铖也不在意。
吃过了包子之后,找了一个茶摊喝了一碗茶水,阮大铖才感觉舒服了不少。他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到了下衙的时候。
阮大铖站起身子,朝着街角走了过去。随后转过两条街,便来到了一座府邸的面前。
门口站着门子,阮大铖却没有走上去。
阮大铖心里面很清楚,这种高官衙门,自己上去报名字,人家也不一定会为自己通传。即便是给了银钱,说不定要等到什么时候。
阮大铖可没有时间等,就站在原地静静的等着,不靠近,也不远离。
高门大户的门子向阮大铖这边看了一眼,脸上的表情有些难看,就想过来把他赶走。
原因也很简单,每日到这里来凑热闹的人不少,他们趁着下衙老爷回家的时候,上来结交攀附一番。这对于门子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首先,下衙老爷见不见你不知道,你今儿找了老爷,说不定门子就得吃瓜落。
其次,你居然不从正门拜访,不给门子钱,这是绝对不能够让人忍受的。
不过在这个时候,不远处驶来了一辆马车。
门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容,愤怒地看了看阮大铖一眼,还是赶忙朝着马车迎了上去。
同时,门子对同伴使了一个眼色,让他将眼前的试图阿谀奉承的家伙赶走。
见有门子走了过来,阮大铖也不以为意。
马车此时已经停了下来,车帘被挑开,下马的墩子也已经安放好了。
一个身穿官服的男子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到家了心情似乎不错,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见到这人之后,阮大铖大声的说道:“首善书院阮大铖,求见崔大人。“
正走向阮大铖的门子此时脸色大变,连忙几步跑上来,伸手就要推阮大铖。
见到这一幕之后,阮大铖也没有动,只是静静的站在原地等待着。
他脸上的表情很平和,没有焦急,也没有愤怒,甚至对门子的行为都没有露出被羞辱的神色。
“回来。”下了马车的崔大人沉着脸叫了一声。
门子听了这话之后,身子像被定住了一样,随后有些尴尬地退到了一边。
他的脸上全都是羞怒的神色,显然在为没能够拦住阮大铖感到懊恼。
崔呈秀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阮大铖,脸上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他迈着步伐走到阮大铖的身边,轻笑着说道:“可是首善书院?”
“正是首善书院。”阮大铖连忙躬身说道:“首善书院阮大铖,见过崔大人。”
“如此,进府来说吧。”崔呈秀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下人不懂礼数,不要见笑。”
“崔大人客气了,是阮某不懂礼数,冒昧来访。实在是事情紧急才出此下策,惊扰了大人,阮某在此给大人赔罪了。”阮大铖语气恭敬的说道。
“客气了,客气了。”崔呈秀笑着说道:“里面请。”
“那阮某就愧受了。”阮大铖连忙说道。
两人一边往里走,阮大铖一边从怀里摸出了一个大银锭子,笑着走到门子的身边,亲手将银锭子递给他说道:“刚刚多有得罪,连累你们受罚,这一些银子权当赔礼。”
阮大铖的态度很和善,笑得也非常的温和。他转头对崔呈秀说道:“崔大人,全都是阮某的过错,还请崔大人不要惩罚他们。”
“这是说的哪里话?见外了,见外了。”崔呈秀点了点头,见到门子看着自己,便笑着说道:“既然是客人赏下来的,你们就收了吧。”
“谢大人。”门子连忙说道,并转头看向阮大铖行礼道:“多谢贵客赏。”
此时,门子脸上的羞怒便不见了,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周围几个门子表情也缓和了下来。
显然阮大铖的这一手还是颇有成效的。
崔呈秀看着阮大铖,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原本下衙之后的疲惫此时也已一扫而空。
正所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自己担心什么就来什么,看来是自己的运气来了,接下来必然是官运亨通。
两人笑着往里面走,很快就一起来到了书房。
各自坐下之后,茶水也被下人送了上来。
等到人退出去之后,崔呈秀说道:“不知你要见本官所为何事?”
阮大铖笑着说道:“在下阮大铖,南直隶人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在崔大人面前也算得上是后学末进。今日到这里来,是有一些事情要和崔大人说。”
“原来是阮贤弟,”崔呈秀连忙笑着说道:“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见崔呈秀改变了称呼,阮大铖心里欣慰。
自己果然没有想错。
于是阮大铖说道:“在说事情之前,在下有一件事情要请教崔大人。”
“但说无妨。”崔呈秀点了点头说道。
“朝廷可是要在京城改建皇家书院?”阮大铖直接问道。
“确有此事。”崔呈秀也没隐瞒,这种事情根本就瞒不住。
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崔呈秀似笑非笑的说道:“阮贤弟今日到这里来,可是和这件事情有关系?”
“确有关系。”阮大铖点了点头说道:“阮某这些年在官场上并无建树,不过与文人士子多有往来。平日里边听他们讲学,所以对此了解比较多。”
“这么久以来,阮某发现这些人所讲之学皆为一家一户之言,打着的是圣人的旗号,可是树立的全是门户之见。在读书之时,便已有了门户之间;入朝为官,便为同乡同党。此为朝中党争之祸始。”
“阮某虽痛心疾首,奈何位卑言轻,虽然是心有不甘,但力有不逮。原本听说朝中成立了皇家书院,阮某心中大喜,觉得圣人之道有了正本清源之时机、有了回归正统之希望,能摒弃异端邪说,将那些有私心之辈全部摒弃在教学之外。如此一来,天下士子人心安定,则大明中兴有望。”
崔呈秀看这阮大铖,听着他的话,态度十分的认真,不时还赞同的点了点头。
当然,崔呈秀知道这不是阮大铖的心里话,也知道这些话只是说出来听一听。
不过崔呈秀明白,这无非就是阮大铖在向自己表忠心。对自己来说,这比其他什么都重要。
阮大铖见崔呈秀的样子,便知道自己没有赌错,于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可谁能够想到,皇家书院成立之后便没有了生机。”
“在下心中失望至极。原本阮某已经准备回江南了,毕竟再在京城呆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可是谁能够想到此时峰回路转,崔大人在朝堂上的言论有如醍醐灌顶、破开迷雾,又得陛下信任主持书院改革之事,阮某心中已然是重燃希望。
“既如此,阮某自然想为大人出一份力、为朝廷出一份力!今日到这里来拜访,实在是有一些唐突。但是阮某心中激荡,还不得马上见到崔大人,向崔大人袒露胸怀,在崔大人面前效犬马之力。”
这就是要投靠自己了。
崔呈秀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如此深明大义,也有远见卓识,当真是朝廷少有的才俊。像你这样的才俊蹉跎于市井之间,实在是朝廷的损失。这一次你如果能够立下功劳,本官定然会像朝廷保举于你。
“那在下就多谢崔大人提拔了。”阮大铖连忙说道。
两个人此时算是达成了协议。
阮大铖帮着崔呈秀把事情办好、把事情办的漂亮。
在事成之后,崔呈秀就向朝廷保举阮大铖。
只不过即便如此,两人心中也是各有盘算。
崔呈秀要占据更多的功劳,对阮大铖无非就是利用而已。何况现在他也不信任阮大铖,要观其言、查其行,再确定他是不是可以为自己所用。
至于阮大铖,把这次的事情当成了进身之阶,原本他依附于东林党,甚至在致方从哲倒台的过程当中出了很大的力气。原本以为机会来了,很快就会飞黄腾达,可事实却与他想象的不一样。
当今陛下登基之后。东林党在朝中的实力被一扫而空。那些能够帮助阮大铖的人基本上是死的死、伤的伤、发配的被发配。
剩下的韩爌、孙承宗等人,阮大铖又说不上话。
现在韩爌又转而去支持了荀子,已经算得上自成一派了。
阮大铖自然就没有了门路,所以才会跑到京城来。
在京城摸索一番之后,阮大铖便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崔呈秀。
要知道,在最近的朝堂之上,除了武将之外,文官之中进阶比较快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一个是冯从吾,那是韩爌的人。
另外就是通政司的那几个。
可是这些人阮大铖都搭不上话。
有一个人引起了阮大铖的注意,这个人就是崔呈秀。原本只是普通御史,现在却已经坐到了右副都御史的位子,升迁速度可以说是瞠目结舌,绝对是可以依靠的人物。
同时外面有很多传言,崔呈秀和东厂的魏忠贤勾搭成奸。当然,这是外面的说法。
在阮大铖看来,这就证明崔呈秀属于独立于朝堂之外的另一派,既不属于韩爌、孙承宗,也不属于徐光启,而是自成一派。
至于他身后的人,那应该就是东厂的魏忠贤了。
从朝堂上如今的格局来看,崔呈秀的势力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比起其他的几位大佬,根本就上不到台面。
但是崔呈秀能够升迁得这么快,必然有其原因。有可能是魏忠贤出了力,也有可能是陛下看中。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可以搭上的台阶,只要自己搭上了崔呈秀,就能够有了进身之阶。
只要走入官场,阮大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必然前途无量。
原本他还一直在琢磨该怎么做。
随着改革书院的消息传了出来,阮大铖第一时间就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让崔呈秀接纳自己的机会。
自己也找到了进身的阶梯。如果能够把这件事情办得漂亮,名声吵起来,甚至能够引起陛下的注意。
损伤的无非就是一些名声罢了,阮大铖也不太在意。何况名声这种东西,这边损失了也可以在那边找补回来,根本就不会亏损太多。
等到皇家书院改革完成,自己就是倡导书院改革的先驱。那些原本应该在书院之中读书的弟子必然会拥护自己,这是从他们出生就已经决定了的事情。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面子里子全都赚回来了。像魏大中之流,正好可以用作自己的投名状。
两人各怀鬼胎的对视了一眼,都笑了笑。
阮大铖喝了一口茶水说道:“阮某如此急切,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想要告诉崔大人。”
“是什么事情?”崔呈秀连忙问道。
“自从朝廷要改革书院的事情传递出来之后,就已经有人猜到要从首善书院开始,现在别有用心之人已经开始在谋划反对了。”
“他们要聚集人手表示自己不同意,不接受朝廷的改革,也不会出让土地,同时反对朝廷改革书院,还要把事情闹大,让所有的读书人全部加入进来。”
“如此一来,朝廷必然会投鼠忌器,取消这样的改革。”阮大铖沉着脸说道:“在得到这样的消息之后,阮某坐不住了。”
“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罔顾朝堂大局,实在是国之耻辱!误国误民!”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88章 大明无农不稳
“枉为读书人!”
听了阮大铖的话,崔呈秀的脸沉了下来。
虽然崔呈秀的心里面明白,这话里面肯定有夸张的成分。阮大铖到这里来,所谋求的无非也就是前程而已。他把事情说的越大,越是急迫,自己就越需要他。
在这样的情况下,阮大铖肯定会说一些不那么实际的话,夸大一些其词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过有一件事情阮大铖不会说谎,那就是事情的本身,也就是说现在真的有人准备要这么干,他们要相互串联站出来反对崔呈秀。
虽然改建皇家书院这件事情在朝中就只有崔呈秀一个人提出来,但是他的心里明白,这件事情推行的决心非常的大,主要体现在陛下那里。
朝中有人赞同,但并不多;有人反对,不过没人提出来。
原因并不是反对的人多或是少。赞成的人不敢说话,反对的人不敢说话,无非就是陛下给压下去了。
如果改建皇家书院这件事一切顺利,那还好;如果这件事稍有不顺,甚至是物议沸腾,到时候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而具体操办这件事情的人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陛下那里,如果事情出了问题,自己搞砸了,怎么向陛下交代?
陛下前期做了这么多事情,压住了那么多人,结果自己这里搞砸了的话,不要说用这件事情立功搏前程了,恐怕现在有的也都会失去。
崔呈秀明白,如果失去了陛下的信任,他就彻底完蛋了。
等到他完蛋之后,那些得罪过的人都会把他踩到泥里。
崔呈秀看着阮大铖,阴沉着脸说道:“谁要闹事?”
“是魏大中。”
阮大铖见崔呈秀生气了,心里面也明白自己的话有了效果,于是迫不及待的就把魏大中给说了出来。
眼前这件事情,只要魏大中这个人倒了,改革就没有问题。钟羽正已经老了,而且为人优柔寡断,本身也没什么主见,首善书院的改革就是自己说了算。
一旦首善书院改革成功,那么就会是另外一家京城皇家书院。到那个时候,自己的地位必然是水涨船高,必然能够走出一条新的官路。
“魏大中。”崔呈秀听到这个名字之后,眉头一跳,说道:“可是高攀龙的学生?”
“崔大人也知道他?”阮大铖连忙问道。
崔呈秀点了点头说道:“自然是听说过的。在这之前京城曾经发生过一场论战,就是关于皇家书院的。魏大中曾经反对过建立皇家书院之事,没想到这个人现在居然还想跳出来。看来还是贼心不死!”
“是啊!”阮大铖点了点头,语气颇为感慨的说道:“这些人就是不死心。他准备去到处串联,我听说之后便来向崔大人报告了。”
“这件事情很重要。”崔呈秀点了点头说道:“这份功劳我为你记下了。既然是这个魏大中在捣乱,那就把他给除掉。”
说完这句话,崔呈秀转头看向阮大铖问道:“如果除掉了魏大中,你可有把握掌握首善书院?”
听了这话之后,阮大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阮大铖说道:“这个您尽管放心,肯定没有问题。”
崔呈秀点了点头,略微沉吟了片刻说道:“这件事情不能闹大,更不能因为这件事情把魏大中抓起来。一旦因为这件事情抓了人,那事情就闹大了。”
阮大铖也点了点头附和道:“的确是如此。要知道这世上还是有很多愚蠢的人,如果把事情闹大了,朝廷抓了魏大中,反而会引起这些人的反弹。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肯定会借机闹事。其背后也必然会有人煽风点火。如此一来,恐怕就麻烦了。”
崔呈秀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所以要想一个办法,要悄无声息的把魏大中抓起来。”
想了想,崔呈秀又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其实也简单。”阮大铖捋着胡子说道:“无论是顺天府还是锦衣卫,只要有个人动手就行了。随便找个名头,哪怕是有人和魏大中打一架也行,或者是有人转告他也行。把他给抓起来,也不用找太大的罪名,否则反而会引人注意。而且诬告反坐,状告的人也会受牵连,到时候就不好了。”
“只要把魏大中抓起来关上十天半个月,事情也就过了。等到首善书院改革完成,也就可以把他放出来了。到了那个时候,他再做什么都已经晚了,只能是乖乖的认命。如果他还想闹腾,那就可以把他抓起来,严惩不贷。”
听了阮大铖的话,崔呈秀笑着说道:“的确如此。虽然这种奸佞之人为了自己的私利,甚至不顾国家大义,实在是该严惩不贷。只不过眼前大局为重,只能先放过他了。”
“大人英明。”阮大铖拍马屁似的说了一句。
“如此甚好,我马上去安排,你也回去吧。等到魏大中被抓起来之后,我就马上去首善书院找你商谈,到时候咱们把事情商量好。只要首善书院改革完成,其他书院自然没问题。到了那个时候,本官会向陛下保举你。”
“那在下就先多谢崔大人了。如此,在下就告辞了。”阮大铖站起身子,恭敬的说道。
崔呈秀点了点头,随后站起身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本官送你出去。本来应该留下吃一顿酒菜的,只不过事情未成,不要太过招摇。等到事成之后,京城之中最好的酒楼,本官一定为你庆功。”
“到时候应该是在下宴请大人才是。”阮大铖笑着往外走,语气恭敬的说道。
皇宫大内。
朱由校躺在摇椅上轻轻的晃动着。
在他的身边站着陈洪,正在汇报。
“阮大铖。”朱由校嘀咕着这个名字,笑着说道:“还真是该出头的人什么时候都会出头,这机会把握的可真好。”
陈洪站在朱由校的身边,有些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这么说,但是也不敢开口问。
1...176177178179180...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