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众所周知的是宣德三年铸造的宣德炉是用风磨铜铸造的,那一批铜料是宣德皇帝从暹罗国得到的,是属于皇帝本人的,而且用完也就没了,所以后来吴邦佐、李澄德这些人仿造的宣德炉所使用的铜料肯定不是风磨铜,就算模仿风磨铜的铜、金比例自行配比铜料,生产出来的铜料也会因为铜矿石的产地、提炼工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所以只要能确定真、仿宣德炉所使用铜料的区别,就能鉴别出每一只宣德炉的真伪。

    可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实际上没有人会奢侈到在宣德炉这种宝物上取样鉴别铜炉的材质,因为取样时取的少了可能不够检测标准,取的多了只会毁掉铜炉。

    而且不能鉴定一只宣德炉就取样检测一次,那就不是鉴宝了,而是毁宝。

    因此从材质上鉴别宣德炉的真伪,不能使用现代科技,只能凭借鉴宝人自身的经验。

    比如说一些个鉴宝人玩宣德炉玩的多了,在看到不同的宣德炉时会本能的对炉子进行鉴定,或许说不出什么原因和原理来,但却能凭借直觉鉴定出其中的真伪。

    再比如说像徐景行这样能直接看穿每一只炉子的本相。

    只是这两种方法都不太“科学”,属于上不得台面的经验学,无法取信于大众。

    但就算无法取信于大众,那也是一个办法,总比完全没办法要好。

    &




第1020章 妙
    十几秒钟过后,最先反应过来的谭怀恩开始鼓掌:“妙,妙极了,就是这个感觉,简直,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神奇的体验!”

    其他人也开始跟着鼓掌,唯独之间质疑徐景行的那个老专家有点不服气:“这能证明什么”

    “当然可以证明这只铜炉的材质极其出色,要不然也不会发出如此清扬的声音。”

    “可笑,风磨铜有这样的特性么”

    “拜托,学点物理好么,基本上所有的物体在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而金属被铸造成条状、片状后震动时发出的声音会很好听,材质越好的金属发出的声音越干净越透彻,铜炉的耳朵这么粗壮这么混实的形体能发出这么悠长的声音,足以证明这只宣德炉所使用的材质是无可挑剔的,而最好的料子不正是宣德三年明宣宗使用的那一批风磨铜”

    “那又能说明什么康乾时期也仿制过类似的炉子,那个时候的铸造工艺比宣德时期还要先进。”

    “老周,你这就是在抬杠了,大家刚才已经达成了共识,这只炉子肯定是宣德年间铸造的,争论的焦点在于到底是宣德三年铸造的还是宣德五年或者五年以后铸造的,而其中的差别就在材料的使用上,现在可以证明这只炉子使用的铜料异常出色,那还有什么可争的如果不信,你去找几只高仿品过来,当家伙儿亲自验证一番不就知道了”

    “哼,听声辨物,伪科学!到时候我看你们怎么说服民众,要是让他们知道你们是用这种办法来搞文物鉴定,看他们怎么笑话,”老周哼了一声转身就走:“我才不屑的跟你们一块胡闹呢,爱怎么搞怎么搞,别扯上我,反正到时候丢人现眼的不是我。”

    老周说的很清高,一副不与俗世同流的姿态,实际上却是认怂了,因为事实已经摆在面前,由不得人不信。

    当然,老周有一点说的没错,听声辨物确实不是什么正经的招数,但在不破坏文物本身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选择鉴定方式,而且也是行内人能认可能接受的。

    至于说服民众,那其实很简单,因为民众根本不需要说服,只要专家们一致承认他们的鉴定结果,民众会自然而然的跟着相信。专家虽然平时都是挨板砖的存在,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的权威还是很重的,比如说去医院挂号,有专家号都想挂专家号,为啥,因为专家是权威啊。

    另外这种文物对普通民众而言也没那么重要,国内每年有各种各样的重点文物被发现和展出,但有几个民众去质疑那些文物的鉴定流程

    所以谭怀恩他们只要说服同行就够了。

    而说服同行,用听声辨物这招完全足够了。

    所以谭怀恩才那么兴奋。

    严格来说,这可是国内第一只有机会被明确标注为宣德三年铸造的宣德炉,而谭怀恩作为发现人以及鉴定人之一,所能获得的好处将是无法估量的,最起码在系统内的升迁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要知道,谭怀恩之前在《鹊华秋色图》的回归上也是立下过大功的,这次再立一攻,就算不能立刻提升一个等级,也会排列在升迁的第一序列中。

    另



第1021章 殊荣
    但是有一点,在古玩行里,任何一点小小的创新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个行当从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就已经很专业了,很多古人在考古以及文物鉴定和收藏方面的造诣比现在的专家学者一点不差,甚至更强,留下的那些个著作依然是现代人学习研究的对象。

    发展到现如今,古玩的鉴定、收藏以及研究已经日趋完善,尤其是在鉴定方面,现代科技与传统技巧结合的非常好,想在这方面搞出点名头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呢,偏偏被徐景行抓住了现如今文物鉴定方面的一个空白。

    宣德炉从诞生起到现在,如何鉴定就一直是个谜题,时至今日甚至变成了一个悬案。

    能把这个悬案破解,不管是谁都足以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以后任何人提到宣德炉,都会提起这个人的名字,都会知道是一个叫徐景行的人开创性的使用听声辨物的技巧来鉴定宣德炉的真伪。

    所以谭怀恩那般兴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运作运作,就算真的把这种技巧命名为“景行法”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徐景行不会特意追求这东西,顺其自然最好,能获得这项殊荣自然没问题,得不到也没什么无法释怀的,如果特意追求,传出去反而对名声不好,容易落下个沽名钓誉的印象。

    再说了,不管他能不能获得这项殊荣,事实已经摆在这儿了,就算不会被命名,人们依然会知道他做的这一切。

    因此他虽然有点期待,但并没有失态。

    ……

    热闹一阵子后,众人这才纷纷散去,继续给持宝人们做鉴定,只是这个时候的嘉宾们跟之前的心气儿可不一样了。

    之前的嘉宾们就是纯粹抱着赚外快完成任务的态度来的,只要不出大差错就好,大过年的谁不想早点回家过年,是吧

    可现在却不同了,那只疑似真品宣德炉的出世,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因为要是他们也能发现这样一件珍宝,到时候就轮到他们露脸了。露脸的事儿,谁不喜欢

    这些文化人虽然混的是文化圈,但文化圈跟娱乐圈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也是需要露脸的,除非甘愿默默无闻的过一辈子,只要不甘心,就必须想办法露脸,而最有效也最有价值的露脸手段就是在行业内做出成绩,发现之前未曾被发现的珍贵文物就是最好的成绩之一。

    所以这些鉴宝嘉宾们可憋足了劲儿,把眼睛瞪的老大,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线索,那模样要多认真就有多认真,以至于持宝人们都惊讶了——这些鉴宝嘉宾们是打了鸡血了么

    徐景行也是这些鉴宝嘉宾中的一员,也一样打了鸡血,虽然在这之前也挺认真,但心气儿却真真的不一样。在这之前,打死他,他都想不到自己能发现一尊真品的宣德炉;现在,他当然想发现第二尊了,就算没了宣德炉,有几件其他的极品古玩也是好的。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实际上在他随后的鉴定中连一件像样的物件都没看到,甚至有一连摸了十二件赝品的经历,以至于他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好运气是不是被那只宣德炉给消耗殆尽了。

    不过想到那只宣德炉,心里还是有点遗憾,因为里面的那些个灵气彻底跟他无缘了,现在那只铜炉已经被谭怀恩他们重重保护起来了,当然是



第1022章 身处宝山
    谭怀恩说的院长,就是首都故院的院长,姓南,叫南启云。

    这位南院长其实是工科男出身,是水木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一直名声不显,直到四十岁被调入文物局工作,这才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然后从文物局做起,一步步的走上现如今的岗位。

    别看人家是半路出家,可是凭借着对文物工作的热情,硬是闯出了偌大的名头,成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专家,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不比滕亮那种家学渊源的同辈人差。而且人家不偏科,可以说是一位全才,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书画、竹木雕刻、神佛雕像、钱币刀剑都有想关著作出版。

    所以说,这世界上是有天才的,不服不行。

    当然,现在的南启云快退休了,不过人家在退休之前也做了一番大事业的,这大事业不是别的,正是提升首都故院的经济活力,摆脱了跟国家要财政和收取门票维持运营的困境,并且监制了好几部跟文物保护以及国宝相关的纪录片、电影和电视剧,将个原本暮气沉沉的文物保护行业搞的有声有色。

    以至于民间有不少呼声,呼吁南启云再多做几年。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在行业人眼里,最看重的还是南启云本身的实力,要是南启云给出肯定的结论,那么那只宣德炉将不再有争议,会被光明正大的标上“宣德三年铸造”的标签,也算是给全国人民和行业从业者送上的一份新年大礼。

    谭怀恩说南启云的看法也比较乐观,那这事儿基本上就不差什么了,等行业内的其他从业者赶过来鉴定过,就能正式对外公布。

    当然,这其中依然没徐景行什么事儿,毕竟在这种大事件中,他这样的小字辈是没有说话的份儿的。

    徐景行倒是不在意,不过他挺关心那只炉子最终的归属,因此忍不住问:“徐老太太什么态度”

    谭怀恩压低声音答道:“老太太觉悟很高,昨晚上当即表态要免费捐赠给故院,人还说了,这是跟你学的,”说道这里嘿嘿笑道:“这真可谓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啊,你不动声色的又立了一功,我要是南院长,一定会好好的把你褒奖一番。”

    “真的吗能让我在你们的仓库里睡几天几夜”

    “想什么呢,还睡几天几夜,连我都没那资格,何况是你,现在可不比以前了,管的很严,仓库里防火防盗防虫蚁防水潮放灰尘,要防的东西多着呢,怎么可能让你到里边睡大觉”

    说到这里还一脸奇怪的问:“诶,你这是什么爱好,到仓库里睡大觉,那是谁教的地方吗就算允许,那能比床更舒服啊还是有别的想法”

    “咳咳,就是想感受一下身在宝山的滋味,”他咳嗽一声掩饰到。

    至于内心的想法,自然是到里面大吸特吸呗,那么大的一个院子里能被他看重的也就里面的灵气了,在他眼里,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如果没有灵气,那一堆古董也就是一堆现金而已,顶多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现金。

    可惜,这种事情不能乱说。

    寒暄过后,第二天的海选正式开始。

    经过一天的预热,这第二天的持宝人更多,以至于徐景行刚坐下就被蜂拥而来的持宝人围住了,这个时候的持宝人可



第1023章 又是宣德炉
    简单的吃过午饭,继续海选。

    依然是刚刚开始,依然是一个老太太持宝人,依然是一只铜炉,依然蕴藏着数量惊人的灵气。

    只是这个老太太可没徐老太太那么有气质,这个老太太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年妇女,虽然不至于跟村里那种孤寡老人一样,但也身材瘦小干巴,穿着也很简单,花白的头发用简单的发卡别在耳后,嘴里的牙齿都快掉光了,说话漏风漏的厉害,“专家,是免费的吗”

    “大娘,是免费的,在这三天里所有人都是免费鉴定,”徐景行小心的接过老太太手里的铜炉:“您要鉴定的就是这个炉子,对吧”

    按照规矩,他是不能直接从持宝人手里接过宝物的,但是老太太弯着腰也就比桌子高那么点,他实在不忍心。而且他看人也有一套,甚至都不用仔细观察,打眼一瞅就能判断出对方有无恶意,所以在觉察到老太太没有恶意之后,就破了一回例。

    接过铜炉的瞬间,他以为自己又碰到了一只宣德炉,但很可惜,不是宣德三年的宣德炉,而是宣德五年的,作者是吴邦佐,款识就是“宣德五年吴邦佐造”的楷书款,这是吴邦佐最常用的款识。

    有这个款识,还有那么多灵气,这只炉子就不用再鉴定了,高仿无疑。

    当然,这个高仿也很值钱的,多了不敢保证,一百万是肯定有的,毕竟吴邦佐就是真品宣德炉的督造官和技术首席,从图纸的设计到宣德炉的铸造都是他一力完成的,水平很高,现如今国内拍卖行历届拍卖会中成交价最高的一只宣德炉就是吴邦佐的,成交价是三千六百多万。

    老太太手里这只也是精品,但是品相略差,因为颜色是不太受人欢迎的紫黑色,猛地一看黢黑黢黑的,而且底足的磨损痕迹很严重,铜炉内部熏烧的痕迹同样严重,其中一只耳朵上还有一道斫痕,看样子像是用斧头砍出来的。

    这种种缺陷,任何一种都能让一件优秀的铜炉贬值,何况这么多缺陷集中在一块了。

    如果没有这些缺陷,这只铜炉就算颜色不讨喜,也一样能卖出好价格来,因为说不定有人就喜欢这个颜色呢!

    可惜,不如意事常七八,这铜炉能从宣德五年流传至今已经是一种幸运了。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装模作样的端详这只铜炉,同时似是随口的问道:“大娘,这只炉子是家传的吗”

    “哎哎,家传的,一直供菩萨的。”

    难怪,这只铜炉的物性也那么强,几乎快要凝聚出本相来了。

    他心下了然,但还是继续问:“既然是供菩萨用的,为什么今天拿出来了是家里遇到什么困难了”

    老太太迟疑一下点点头:“儿子结婚要买房。”

    “那您儿子呢,怎么没让他陪您过来”

    “他上班,忙。”

    “再忙也不能这样啊,您带着这么个物件到处乱走,万一被小毛贼盯上那可不好,对吧,如果您愿意听我的,把您儿子或者您比较信任的亲属喊来一个。”

    “这,这……”老太太迟疑起来。

    徐景行一看就明白了,老太太估计是不想让儿子知道这事儿,看老太太这年级,儿子年龄应该不小了,但还没结婚,很能说明问题。再加上老太太这态度,足以说明他那个儿子可能不是那么成器,所以老太太心有顾忌。

    &nb



第1021章 殊荣
    但是有一点,在古玩行里,任何一点小小的创新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个行当从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就已经很专业了,很多古人在考古以及文物鉴定和收藏方面的造诣比现在的专家学者一点不差,甚至更强,留下的那些个著作依然是现代人学习研究的对象。

    发展到现如今,古玩的鉴定、收藏以及研究已经日趋完善,尤其是在鉴定方面,现代科技与传统技巧结合的非常好,想在这方面搞出点名头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呢,偏偏被徐景行抓住了现如今文物鉴定方面的一个空白。

    宣德炉从诞生起到现在,如何鉴定就一直是个谜题,时至今日甚至变成了一个悬案。
1...215216217218219...4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