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老太太迟疑一下点点头:“儿子结婚要买房。”
“那您儿子呢,怎么没让他陪您过来”
“他上班,忙。”
“再忙也不能这样啊,您带着这么个物件到处乱走,万一被小毛贼盯上那可不好,对吧,如果您愿意听我的,把您儿子或者您比较信任的亲属喊来一个。”
“这,这……”老太太迟疑起来。
徐景行一看就明白了,老太太估计是不想让儿子知道这事儿,看老太太这年级,儿子年龄应该不小了,但还没结婚,很能说明问题。再加上老太太这态度,足以说明他那个儿子可能不是那么成器,所以老太太心有顾忌。
&nb
第1026章 大姑娘
“去,为啥不去,能上一次电视,而且是央视,这辈子都值了!”
小青年毫不犹豫的说道,眼里还真有些期颐之色,显然是真的盼着上电视呢。
也是,对普通人而言,上电视确实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这样的机会,何况是央视,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在收看央视的节目么说出来真的挺吓人的。尽管网络的普及对电视的冲击挺大,但央视依然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别说在国内,就算在世界上,每天的观众人数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当然,这不是说央视有多好,而是因为华人人口基数大,收看的人数自然会很高。
收看人数众多,这影响力自然而然的就高,在普通人眼里的地位也就越高,所以有机会上央视,还真是普通人求之不得的好机会。
徐景行见状微微一笑,“行,去那边登记一下吧,对了,有手机号么,留一个,等录完节目我再找你。”
“好,好,我叫王海平,您喊我小王就好,”小青年可不知道徐景行心里在打什么主意,飞快的留下自己的号码,然后去登记台那边登记了,这样等上节目的时候会直接接到通知。
王海平离开后没多久,徐景行又发现了一只铜炉,这次终于不是宣德炉了,但也算一件小精品,是晚清时期的铜香炉,品相特好,就是材质略微差了点意思,不然他都想自个儿收藏了。
但宣德炉也是铜炉的一种,所以说徐景行这是在两天多点的时间里就发现了四只高品质的铜炉,这概率可高的有点吓人。
只是想想也正常,跟瓷器玉器或者书画都古玩比起来,铜炉确实属于比较好保存的那种,只要不是人为的用大火炼烧,基本上就不会损坏,偶尔有点磕磕碰碰的那根本不算问题,对古玩而言,没点历史痕迹那叫古玩
就像之前那老太太拿来的那只吴邦佐款宣德炉,上边就有使用的痕迹,以及斧头的斫痕,但那并不会遮掩那只高仿宣德炉是一件精品宣德炉的事实。
再比如说王海平那只清朝年间的仿品宣德炉,就算涂了金层,那炉子还是那炉子,炉子的神韵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遮掩的,除非用泥巴或者水泥将它彻底封存起来。
说到王海平那只涂了金层的宣德炉,徐景行其实心里多少有点遗憾,因为如果实在地摊上,他完全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拿下来,因为那路子的真面目被遮盖住了,在绝大部分人眼里那就是一只拙劣的高仿品。
可他还是止住了那种冲动,没有选择低价买入,而是按照规矩把王海平送上了节目。
他现在的身份是节目组的鉴宝嘉宾,而鉴宝嘉宾自然得有鉴宝嘉宾的职业道德,不能利用持宝人对自己的信任来牟利。当然,这不是什么强制性的规定,只是行业公认的职业规则。
如果他真的在王海平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买下那只炉子,其实也没有人会说什么,就算节目组知道了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就算事儿闹大了,丢人的也只是徐景行一个人,跟节目组没太大关系。
然而为了那么一支炉子就打破自己的为人原则,似乎有点不太值。
所以说,那两个老太太也好,还是王海平也好,碰上徐景行,真的挺幸运,换做某些个利欲
第1024章 好人卡
徐景行举贤不避亲,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韩振刚:“这些专家们有这样的财力,而且也会给您一个公道的价格,成交后直接将钱存到银行,您拿着卡回家,怎么用您自己做主。”
“第二个办法就是我帮您联络一家靠谱的拍卖行,再帮您签署合约,让他们帮您拍卖,最后能卖多少钱看拍卖效果,只是时间要稍微等那么一两个月,当然成交价也会比较高,不过钱也一样会直接存到银行里交给您。”
“这两个办法,您觉得怎么样”
他说这么多,当然是不希望老太太赚的钱都被不成器的儿子或者亲戚给弄走,最后落个人财两空。
这当然是一番善心,但善心也要看人家接不接受,所以他只是提出了办法,至于怎么选,或者会不会接受他的帮助,那他就管不了了。
也不怪他有那么多顾虑,实际上多得是不识好人心的事件和人,很多人总以为别人全部是心怀叵测的坏人,跟任何人打交道都提着十二分的警惕心,会拒绝来自任何人的好意,尤其是在古玩行里面,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认为徐景行这是在谋夺老太太的宣德炉。
确实,行业内确实有这么一些个老鼠屎,借着自个儿“专家”的名头欺骗持宝人从而达到低价赚取持宝人宝物的目的。
但徐景行显然不屑如此。
只是老太太会怎么想,他也不知道,说实话,如果老太太唾他一口转身就走,他也认了,因为他确实有点无事献殷勤的嫌疑。
当然,他也有目的,目的一是想让老太太上节目,这样一来跟前边那只宣德三年的正品宣德炉组合在一起会非常有话题性,节目效果将会很出色;二么,就是顺带着收下这么一直灵气含量还不错的炉子,等吸完里面的灵气以后再交给叶青去拍卖,最后肯定不会亏本就是了。
但这两个目的对老太太都没什么坏处,只是没有说到明处而已。
老太太浑浊干涩的眼睛在徐景行和韩振刚身上来回扫了两眼,几秒种后低声道:“你卖给你,你是个好心人。”
啧啧,这好人卡,收的真是时候。
显然,老太太这么大的年龄并没有老糊涂,心眼还清楚的很,能分辨最起码的好意和恶意。
徐景行心里一喜,点点头:“大娘,您这么信任我,那我也就不压价了,凑个整数儿,我给您出二百万的价格,怎么样”
“这,会不会太高了”
一旁的韩振刚帮腔道:“高是有那么一点点高,不过也不算太高,上拍的话还是有机会卖到这个价格的,而且您啊也不用担心,小徐老师虽然年轻,但本是很大,家里有钱,不差您这一二百万的,您今天能碰到他,真是幸运。”
徐景行摆摆手:“这些话就不用说了,我请一会儿价,帮老太太办个卡去,”说到这里才后知后觉的问了一句:“大娘,您向上节目吗”
“不不不,不上,不上,”老太太连忙摆手,显然是担心上节目后会被儿子发现真相。
“那好,咱们去银行,我帮您办两张单独的银行卡,有什么大额消费的时候直接去银行办理。”
“好,好。”
半个小时后,徐景行完成任
第1027章 山居秋暝图
最关键的是,徐景行有感应,那盒子里肯定是一件极品古玩。
不过他还是不动声色的把面前的持宝人应付过去,然后才淡淡的问:“古画”
“嗯。”
“谁的画”
“董其昌的。”
“家传的还是买的”
“哥哥送的。”
“你有个好哥哥。”
“是的,我有个好哥哥,但是,后来不见了……”
“额,抱歉。”
“没关系,但还是有机会找回来的。”
这姑娘脑子有问题还是怎么的怎么什么话都说啊,跟我一个鉴宝嘉宾说这些干啥我又不是感情专家
徐景行一时间有点摸不着头脑,也不再接这会话茬,而是转口道:“把画放桌子上就好。”
“哦,好。”
徐景行小心的解开盒子上的丝绳,确定里面没有什么陷阱之后才把画轴取出来,然后摊在桌面上一点点的展开。
随着画卷的展开,一股山水之气扑面而来,甚至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氤氲、清亮的水雾,感觉非常舒服,连心胸也一下子开阔起来。当然,什么山水之气、水汽都是虚拟的存在,是画家用笔墨寄托在画卷中的意境和神韵,只是一般人感受不到罢了。
所以说好画就是好画,根本不用细看,徐景行就敢肯定这确实是董其昌的作品,整个历史上能创作出这个级别的画卷的画家都是能数的清的,而董其昌绝对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位。
当然,董其昌这人的性格人品不在评价之列,只说技艺水平。
董其昌的书法和绘画水平高到什么程度了呢
这么说吧,从董其昌以后,绝大部分的书画家都是跟着董其昌的理论思想走的,尤其是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更是为后世三百年间的几乎所有书画家认同,董其昌的书画作品也一直为世人所喜爱,不管是董其昌在世的时候还是董其昌死了以后,到现在,董其昌的作品更是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
就连清朝的皇帝们也对董其昌的书法绘画喜爱之极,要知道,董其昌可一直是清朝历代皇帝的打击对象,因为董其昌曾经说过“奴酋好杀,辽之怨恨上通于天”这一类的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骂满清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为“奴酋”,并且直接导致这个称号一代代的被传下来,所以满清的历代皇帝对董其昌这个人可是相当的恨的。
然而这种恨却没能阻挡满清皇帝对董其昌的字画的喜爱,甚至在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时期,在《明史》中替董其昌说话。
说的夸张点,董其昌的字画是能让满清皇帝放下“辱祖之仇”的。
另外董其昌不仅擅长书画,本身也是一个大鉴赏家以及收藏家,在世的时候,同时期其他书画家都喜欢把自个儿的作品和藏品拿去请董其昌进行鉴赏,若是能让董其昌说一声好,立时能够身价倍增。
董其昌能够在书画方面床下偌大的名头,也因为他博览群画的缘故,人家可不只是鉴赏,而是在鉴赏的时候顺带着剖析每幅画的优缺点以及技法特色并加以利用,时间一长,掌握的技法就远超当时的同辈人,等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之后,立刻升华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书画大宗师,算是一个标准的厚积薄发的案例。
可以说,董其昌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以及精神,都是值得后人学习和铭记的。
&n
第1028章 箐箐姑娘
徐景行就是反应再迟钝,也发现了不对劲儿。
这大姑娘,貌似是冲着他来的
这问题问的,简直再明显不过了。
所以他抬起头认认真真的打量着对方精致的面容,再次努力回忆,却一无所获,只能问:“姑娘,我们之前见过”
“嗯,”大姑娘点点头。
“好吧,看来是我忘记了,那么,请问贵姓”
大姑娘却忽然眨眨眼,指了指桌面上的《山居秋暝图》道:“先做鉴定,你觉得它值多少钱”
“值多少钱姑娘,这画是董其昌的精品之作,真的无法用现金来衡量,我只能说肯定不低于一千万,超过一千万以后拍出任何价位都有可能,”他无奈道。
当然,这话也没水分,事实就是如此。
对于那些敢花一千万买这么一幅画的人来说,他们也不介意多花个几百万几千万,钱对那个层次的土豪来讲真不算什么,花几千万买这么一幅画,就跟普通人花百千块买一件首饰差不多。
“这样啊,谢谢。”
“不客气。”
“嗯,我能求你一件事情吗”
“请讲。”
“是这样的,我哥留给我的古玩不止这一件,我想请你帮忙全部鉴定一下。”
“这个,你可以寻找更专业的鉴定师啊,你应该具备这个条件。”
“我不相信他们。”
“相信我为什么”
“我不知道……”
“呵呵,我明白了,好,留个联系方式吧,我忙完之后会联系你的。”
“好,这是我手机号码。”
“怎么称呼”
“我,你叫我箐箐好了。”
“好吧,晶晶姑娘,你愿意上节目么”
“不。”
“这样啊,那请为下一位持宝人让位。”
“再见。”
“再见。”
箐箐姑娘,有意思。
徐景行虽然不知道这个叫做箐箐的姑娘到底什么来历,但却隐约的琢磨出了一点味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也应该是他的老熟人,郑潇潇那样的老熟人。只是对方既然不愿意主动透露相关信息,他也不好多问,场合不对,时机也不对。
另外他也不想始终被人牵着鼻子走,更想掌握主动权,所以压下心里的好奇心没有追问太多。
他相信,对方一定会再次主动联系他的。
送走箐箐姑娘,直到晚上,再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物件出现,也没有什么纰漏出现,顺利收工。
不过他们这些个鉴宝嘉宾没能直接回家,而是去了电视台,他们需要连夜挑选出真正能上节目的物件,并且配合节目组做好文案,方便录制,最好能把每一件宝贝相关的台词都提前想好并且演练一遍,这样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意外的发生,可以保证节目录进程更加顺畅。
也就是这个时候,徐景行才知道这些鉴宝节目中的鉴宝嘉宾们也是有剧本的,节目中的展示的鉴定过程不过是再次确认的过程。
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录制这种节目,全世界都是这么做的,没什么好怕批判的。
好在现场的嘉宾们都是高水平的存在,到十二点左右就忙活完了,虽然没有具体到每一句台词,但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在行业领域内就算让他们当场自由发挥都没问题,所以有个梗概就足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