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虽然在纽兰海军里,4艘“基德”级都是“DDG”,名义上为导弹驱逐舰,通常称为防空驱逐舰,但是跟“提康”级巡洋舰相比,“基德”级的防空能力并不强,更加比不上帝国海军的“青州”级。

    为此,才把4艘“基德”级单列出来,编为1支驱逐舰分队,没有编入航母战斗群。

    登陆场遭到轰炸的时候,这4艘驱逐舰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直到轰炸结束,驱逐舰分队指挥官才收到消息。

    自始至终,4艘“基德”级都没有探测到射向登陆场的巡航导弹。

    主要就是,这些巡航导弹的飞行高度都非常低,不到50米,而且从西边射来,4艘驱逐舰却在中转岛的东北。

    至于第51特混舰队派去掩护中转岛的防空战斗机,离得也很远。

    在根本上,这是第51特混舰队的锅。

    正是因为第51特混舰队没向西推进,准确说是向西拓展防空圈,才让梁夏空军抓住了空挡。如果第51特混舰队向西挺进500千米,防空范围扩大到中转岛以西1000千米,就能及时发现来袭的敌机,并且安排战斗机前去拦截。哪怕无法击落所有轰炸机,也能为登陆部队提供1个多小时的预警时间。只要及时疏散人员与物资,哪怕遭到了轰炸,损失也不会太大。

    这场突如其来,而且非常猛烈的轰炸,打乱了攻打中转岛的计划。

    受此影响,接下来2天,陆战队基本上放弃了进攻,开始着手巩固登陆场,并且为登陆部队送去作战物资。

    关键还有,第51特混舰队在9日的夜间,也就是登陆场遭到轰炸的当天晚上,向西航行了500千米,到达中转岛西北,并且安排舰载机在中转岛以西大约500千米,建立了截击防线。

    准确的说,只是派了1架预警机过去,并且让4架F-14B在预警机的后方待命。

    在预警机发现敌机之后,再由战斗机前出拦截。

    此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10日凌晨,前出的F-14B在E-2C的指挥下,成功拦截了一支轰炸机群。虽然没取得战果,主要是梁夏空军出动了大型预警机,在F-14B加速前出的时候,那些轰炸机就转向飞走了,但是成功的阻止了梁夏空军再次轰炸登陆场,保护了正在向登陆部队输送作战物资的运输船只。

    当时,登陆场里面至少有20艘满载弹药物资的运输船!

    其中最大的一艘装载了大约7000吨弹药,其中至少有2000吨炮弹。如果这艘运输船遭到轰炸,并且导致装载的弹药殉爆,后果将不堪设想,到时候保不准会放弃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

    此后两天,梁夏空军至少发动了5次袭击,不过全都被粉碎。

    直到昨天晚上,登陆部队才重振旗鼓。

    按照前线司令部发来的电报,最迟在12日的下午恢复进攻行动,争取在3天内歼灭岛上的残敌。

    显然,陆战队的指挥官确实很有信心。

    只是,在斯塔克的眼里,这个自信很盲目。

    就在昨天晚上,到西边拦截轰炸机的F-14B战斗机遭遇了梁夏战斗机!

    虽然没有交火,在相距约150千米的时候,4架F-14B因为已经到达极限作战半径,不得不转向返航,随后就与那几架敌机脱离接触,而且在后方的E-2C离得太远,只判断出那是几架战斗机,没有能够辨别出具体型号,无法断定是不是梁夏海军的战斗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之前的几天,梁夏空军没有安排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只是派大型预警机在后方协调指挥。

    关键就是,有大型机场的岛屿都在2000千米之外。

    就算梁夏空军有很多大型加油机,让战斗机飞到2000千米之外作战,也没有任何效率可言。

    再说,前沿机场还要部署轰炸机、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没办法部署太多的战斗机。

    更加重要的是,这离纽兰海军开始攻打中转岛,已经过去了7天!

    有这7天时间,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早已回到中转岛附近,或许连第六十一特混舰队都已赶到。

    这样一来,在中转岛的西南,恐怕有2支特混舰队!

    因为之前安排舰载机去拦截梁夏空军的轰炸机,哪怕F-14B有很大的作战半径,还能够通过空中加油扩大截击范围,可是持续数日的拦截行动,足以让白华伟对第51特混舰队的行踪做出大致判断,所以斯塔克并不相信那是梁夏空军的战斗机,更有可能是来支某支特混舰队的舰载战斗机。

    那么,到底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呢?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斯塔克首先想到的,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已经机动到中转岛西南,打算在空军的支持下进入北东望洋。

    要说的话,这也是最正常的打法。

    就算有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支持,为了取得决定性胜利,更为了降低作战损失,白华伟都会充分利用岸基航空兵与空军。

    没有哪个指挥官喜欢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

    只是,斯塔克立即就否决了这个判断。

    道理也很简单,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从约顿岛那边赶回来,在10月9日就能到达中转岛附近海域。哪怕不想过早跟纽兰舰队遭遇,并进行决战,等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到达,白华伟也可以留在中转岛南面,然后出动舰载机轰炸登陆部队,或者出动战斗机为轰炸中转岛的轰炸机提供掩护。

    担心暴露行踪?

    如果10日夜间那一轮轰炸得手,哪怕知道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哪里,斯塔克都会选择鸣金收兵。

    在战略层面上,梁夏海军首先得保证挫败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

    只要守住了中转岛,那么一切都好说。

    其实,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离中转岛足够远,就不用担心遭到打击。

    再说,如果白华伟希望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保持隐蔽,为什么还要在11日夜间出动战斗机呢?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战斗机,很有可能是来自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到达!?

    从时间上推算,只要把平均航速保持在22节以上,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就能够在11日夜间到达中转岛西南。

    这个22节并不是巧合。

    梁夏战舰的最快巡航速度就是22节。

    这个“最快巡航速度”指的是让半数动力设备,通常是燃气轮机,以最大功率运转所能够达到的航行速度。

    因为油耗太高,所以并不是经济巡航速度。

    此外,从那些战斗机出现的海域来看,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很可能在中转岛西边,或者说更加偏西。

    不出所料,在中转岛与威岛之间。

    这样一来,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就能够获得部署在威岛的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从而能让舰载航空兵,特别是数量有限的重型战斗机执行进攻任务,比如为攻击机群护航,提高机群的突防效率。

    其实,这是非常正统的战术。

    不管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指挥官是谁,只要能保持完整的战斗力,并且对登陆中转岛的纽兰军队构成威胁,就立于不败之地。哪怕在接下来的海战当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遭到了重创,甚至是全军覆灭,只要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还能打,就能让纽兰海军在中转岛这边浪费更多时间。

    那么,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哪里,或者说去了哪里?

    在中转岛东南?

    要是如此,那么白华伟是在利用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吸引对手的注意力,等待能够一举歼灭纽兰舰队的时机到来。

    这很符合白华伟的风格。

    在中转岛西南?

    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在一起,也不是没有可能。两支特混舰队在一起,哪怕是进行正面决战,也有足够的胜算。

    比较保守,算得上中规中矩。

    从中转岛西边北上?

    这么安排,那就是寻找纽兰舰队进行决战,而且通过决战来扭转战局,并争取一举打垮纽兰海军。

    当然,风险也很大。

    对这3种情况,斯塔克没有做出判断,不过做了相应的部署,对部署做了调整。

    昨天晚上,他就给第52特混舰队下达了一道命令,南下到达第51特混舰队之前所在的海域,担负起为登陆部队提供防空掩护的重任,并且做好在关键时刻跟梁夏舰队进行决战的准备。

    关键就是,让第52特混舰队去顶替第51特混舰队。

    此外,他还给登陆部队下了命令。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保持进攻的势头,不过得适当降低进攻强度,着手加强滩头阵地的防御部署。如果战场局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就得在舰队掩护下有秩序的撤离中转岛,至少得由攻转守。

    这些安排,无一不是在为舰队决战做准备!




第176章 尴尬处境
    舰队决战,也算是一个选择。

    如果梁夏舰队退了回去,并且高挂免战牌,还反到是个麻烦。

    只是现在,纽兰舰队的处境也很糟糕。

    第51特混舰队在中转岛的西北,而且距离中转岛不到700千米。

    这么安排,主要是在照顾F/A-18战斗攻击机。

    这种舰载机不进行空中加油,最大作战半径还不到800千米。因为航母不会长期在一处海域活动,所以在安排任务的时候要留下一些冗余,通常会留下15分钟余油,也就得把作战半径限制在700千米以内。

    因为早已摧毁中转岛上的海军航空站,登陆部队也推进到了机场外面,所以这个距离算不上危险。

    关键就是,第52特混舰队在中转岛东北,距离中转岛大约700千米。

    如此一来,第52特混舰队其实在第51特混舰队的东边,而且跟第51特混舰队的距离大约有1000千米。

    这个距离,可以说相当微妙。

    虽然F-14B战斗机在执行防空截击任务时的作战半径超过1400千米,进行一次空中加油还能够延长数百千米,因此第52特混舰队的战斗机能飞过来,为第51特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但是要达到最大作战半径,F-14B只能以亚音速飞行,而且得把超音速冲刺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这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肯定无法依靠第52特混舰队。

    哪怕没在关键时刻,第52特混舰队也靠不住。

    F-14B飞到1000千米之外的巡逻时间不到15分钟,要想延长就需要空中加油。与其派A-6F为第52特混舰队的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不如让自己的战斗机升空巡逻,还能够降低起降频率。

    再说,第52特混舰队也要加强防空。

    在这种情况下,第51特混舰队与第52特混舰队其实是各自为阵,根本就谈不上相互掩护与支持。

    显然,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按照斯塔克的安排,第52特混舰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掩护第51特混舰队,在必要的时候协助第51特混舰队作战。

    落实到部署上,第52特混舰队应该在第51特混舰队的后面,也就是北面。

    说得简单一点,第52特混舰队应该保持低调,呆在相对安全的海域,避免过早跟梁夏舰队遭遇。

    现在的情况是,第52特混舰队处在最为显眼的位置上。

    在斯塔克调整作战部署之后,第52特混舰队就顶到了前面,担负起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重任。虽然第51特混舰队已经前出到中转岛西边,在第52特混舰队前面,处在最危险的方向上,但是第51特混舰队没再出动舰载机轰炸中转岛,因此从9日夜间开始就已处于隐蔽状态。

    如果梁夏海军发起反击,肯定首先盯上第52特混舰队。

    其实,在对部署做出调整的时候,斯塔克也是这么想的,准确说是把第52特混舰队当成了诱饵。

    按照他的设想,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回到了中转岛的西边,在等待反击机会,那么在发现了第52特混舰队,或者说断定在中转岛的东北有一支特混舰队之后,白华伟很可能会率领舰队向东突击。

    这样一来,将直接撞上第51特混舰队的枪口。

    关键就是,为了达到突然性,在到达可以攻击第52特混舰队的海域之前,白华伟会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保持隐蔽,比如保持无线电静默,主要依靠岸基航空兵或者空军进行前进侦察。

    等他察觉到危险的时候,距离第51特混舰队已经非常近了。

    或许,在遭到攻击之后,他才会猛然醒悟。

    就算小心谨慎,采取更加巧妙的战术,比如由空军的大型预警机提供协助,从而在不打破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动用舰载机执行侦察任务,也就有很大的可能发现埋伏在前方的第51特混舰队。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最多不过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跟梁夏舰队进行决战。

    因为斯塔克是早有准备,所以取胜的概率更大。

    现在的情况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未必在中转岛的西边,而且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很可能已经赶到。

    就算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中转岛西边,情况也不容乐观。

    两支特混舰队汇合之后,必然会挺进北东望洋。既然是寻找纽兰舰队进行决战,梁夏海军必然是倾巢而出,还会让空军全力以赴。那么在接下来的决战当中,充当攻击拳头的并非两支特混舰队。

    要论打击能力,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远远超过舰载攻击机。

    对此,斯塔克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道理也很简单,他就是纽兰海军当中,为数不多的支持发展轰炸机的少壮派军官当中的一个。

    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

1...329330331332333...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