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其实,这是帝国一直在避免,并且努力阻止出现的局面。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帝国不惜血本与不计前嫌的扶持东骆沙,就是利用东骆沙牵制西陆集团。

    要往根本上讲,只要西陆集团不肯放弃西骆沙,把西骆沙当成西大陆国家看待,就得支持其统一大业,东骆沙的存在就成了西陆集团实现全面统一,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

    放弃骆沙?

    虽然在历史上,准确说是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前,几乎所有西大陆国家都把骆沙当成异类看待,根本就不承认骆沙是西方国家,连迢曼帝国都不例外,但是相对于以梁夏帝国为首的东方,骆沙显得更亲切。关键是,西大陆的国家确实需要一道坚固的屏障,抵御来自梁夏帝国的威胁。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西陆集团肯定不会抛弃西骆沙。

    正是如此,在战后的四十几年内,梁夏帝国才能利用东骆沙来影响西骆沙,遏制迢曼帝国的野心。

    没错,就是统一整个西大陆。

    要说的话,跟纽兰共和国拼死夺回霍瓦依群岛一样,这是迢曼帝国的头号战略重任。

    可惜的是,把分裂数千年的几十个国家统一起来的难度,远超过夺回一座群岛。

    先不说东西骆沙这个梗,只是把狭义上的,也就是西大陆西部地区的国家统一起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说,迢曼帝国在战后努力了几十年,至今都没有让大战期间的两个盟国,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妥协,而这两个战胜国,反到成了阻碍西陆集团实现统一的主要障碍。

    加上外部因素,迢曼帝国更加是一事无成。

    这也是迢曼帝国江河日下的关键所在。

    虽然在理论上,就算实现了政治统一,不管是迢曼帝国,还是以其为核心的西陆国,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展壮大,至少需要用几十年时间来解决内部矛盾,特别是各民族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没人能否认,统一后的西大陆,将成为世界岛上,乃至全球唯一能跟梁夏帝国抗衡的超级霸权。

    关键就是,来自“西陆国”的威胁是全方位的,远远超过纽兰共和国。

    至于外部威胁,反到会成为促成西大陆走向统一的动力。

    正是如此,梁夏帝国对待西陆集团的基本战略,四个字就能形容。

    戒急用忍。

    只要时间充足,在迢曼帝国的影响力衰弱之后,西陆集团必然会四分五裂,西大陆的统一大业自然是无从谈起。

    此外,西大陆走向统一还会引发连锁反应。

    说得直接一点,在西大陆实现了政治统一,或者说有望实现政治统一,都会刺激纽兰共和国。

    虽然统一孤大陆的难度更大,可行性更低,但是纽兰共和国很有可能会退而求其次,放弃统一的美梦,采取更加现实的策略,把整个孤大陆都置于北孤集团之内,以结盟方式控制其他国家。

    因为相对更加孤立,远离世界岛,所以结盟的控制力度,就足够让纽兰共和国在大战期间利用整个孤大陆的资源来对抗梁夏帝国。要假以时日,纽兰共和国甚至能通过工业化加强对盟国的控制力度。

    真要如此,世界局势将变得更加凶险。

    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还被大部分人误解的观点。

    在战后维持和平的基础。

    此前,大部分人都相信,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和平的基石,即三个超级霸权都没办法战胜另外两个超级霸权。

    真是如此?

    显然不是!

    战后的国际局势能保持大致和平,真正的关键,其实是梁夏帝国不愿意承受惨烈的战争代价,特别是梁夏民众对战争的反感,而这一切的关键是东方文化里面“以和为贵”的核心思想。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廉旭升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丢掉了首辅宝座。

    让廉旭升在论议两院失势的,其实是一个传言。他会在第三个任期内,发动第三次全球大战。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以及后来解密的资料,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是仅仅是一个传言,就让战时首辅失去了支持,足以说明当时的国情。在帝国内部,不管是论议两院的大老爷,还是底层的平民,都已厌倦了战争,都希望能够恢复正常秩序,而且不想在有生之年再次遭受战火洗礼。

    在西方有这样的观念吗?

    可想而知,真的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拥有了挑战梁夏帝国的实力,和平肯定没办法维持下去,战争会立即爆发,而且惨烈程度肯定远远超过第二次全球大战。

    三足鼎立的局面始终都没有形成,关键就是迢曼帝国的体量太小,以迢曼帝国为核心的西陆集团太过弱小。

    可见,迢曼帝国欠缺的,也就只是大一统。

    从这个角度看,哪怕是打赢了第三次全球大战,也无法消灭所有对手,甚至无法长久的保持军事占领。

    按3次推演得出的一致结论,第三次全球大战只要持续的时间足够长,而且对西陆集团造成的破坏足够大,必然会促使西大陆国家在战后走向统一,而由此诞生的西陆国的威胁远远超过了迢曼帝国。

    如果促成纽兰共和国开始在孤大陆搞统一,将更加麻烦。

    真要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全球大战就将常态化,连年的战乱必然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

    也就是通过这3次推演,帝国高层统一了认识。

    哪怕第三次全球大战是不可避免,也要严格控制持续时间与波及范围,把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就在东望洋上,跟纽兰共和国的战争。

    这里,牵扯到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

    在必要的时候,帝国得做出牺牲,向现实妥协。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需要做好丢掉霍瓦依群岛的思想准备,在必要的时候还得把霍瓦依群岛当停战筹码使用。

    如果能够与纽兰共和国停战,可以考虑放弃霍瓦依群岛。

    当然,这不是认怂。

    在周涌涛的计划中,不是说战争爆发之后,立即交出霍瓦依群岛,而是在打掉纽兰共和国的锐气之后,再考虑停战谈判。

    霍瓦依群岛只是谈判筹码,最多就是实现停战的主要因素。

    该计划的关键,其实是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在掌握战略优势的情况下,再跟纽兰共和国谈判。

    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谈出对帝国有利的结果。

    至于迢曼帝国,反到没什么好担心的。

    如果迢曼帝国能够坚持到梁夏帝国与纽兰帝国停战的那一天,唯一的选择,就是跟梁夏帝国停战。

    此外,跟迢曼帝国的停战谈判很有可能会同步进行,毕竟迢曼帝国早就秘密的跟纽兰共和国结盟。在纽兰共和国愿意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的情况下,迢曼帝国没有任何理由继续跟梁夏帝国为敌。

    单打独斗的话,迢曼帝国绝对不是梁夏帝国的对手。

    当然,迢曼帝国未必能坚持到那一天。

    周涌涛所说的“风险”,其实就是东望洋上的舰队决战。

    只是,就像他说的。哪怕输掉了舰队决战,最坏结果也只是倾尽全力,用数年时间打赢这场全球大战。

    反过来看,不做这样的冒险,同样要用几年时间来打赢全球大战。

    可见,这算不上是冒险,而是在争取获得最理想的结果。

    “这么说,我是多此一举了。”

    “南方次大陆那边有新的进展吗?”周涌涛转移了话题,毕竟海军的那些屁事确实有点扫兴。

    “就那样,迪迦拉不是笨蛋,玩的这手苦肉计,把我们都骗过了。”林世平苦笑着摇了摇头。“以现在的局面,在东望洋那边有结果之前,他绝对不会轻举妄动,免得到时候把自己赔进去。”

    “这家伙确实聪明,或者说圆滑老练。”

    “国家层面的斗争,拼的是实力,靠的是阳谋。真要说的话,迪迦拉充其量是个优秀的政客。”

    周涌涛只是笑了笑,没有对林世平的这番评价进行评论。

    林世平这么说,重点强调了一个问题,迪迦拉擅长玩弄阴谋诡计,而这些手段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俗话说的,邪不胜正。

    像这种旁门左道的手段,不是不能用,而是只能用于具体的操作,在战略层面上得尽量避免。

    显然,迪迦拉并没有这样的认识。

    要说的话,这也是周涌涛与林世平一直看不起迪迦拉的主要原因。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做为国家的统帅,算计得太多,必然会缺乏长远目光。

    当然,周涌涛并没有低估迪迦拉。

    “就算是如此,那边也要盯紧点。”周涌涛稍微停顿一下,才说道:“针对最糟糕的情况做好准备。”

    “这……”林世平明显有点犹豫。

    “我们一直就对白华伟抱以厚望,却很少有人想过,如果他并不是白止战大元帅那样的统帅,我们该何去何从?”把目光转向林世平之后,周涌涛才接着说道:“我只是希望,他俩不会同时让我们失望。只要有一个能担负起重任,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不管怎么样,南方次大陆那边都得盯紧。”

    “行,等到空下来,我就亲自去一趟,跟丁镇南好好谈一谈。”

    “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能自由发挥。”

    林世平没多说,点头答应了下来。

    虽然跟丁镇南的接触次数并不多,但是林世平很了解这个少壮派将领。相对的,他跟白华伟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干将,他更擅长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发挥,而不是在规定好的条条框框内折转腾挪。

    或许,这也是周涌涛更看重他的原因。




第175章 转攻为守
    10月12日,北东望洋,第51特混舰队旗舰“尼兹”号超级航母。

    已经是攻打中转岛的第六天,地面战斗也已进行了5天,登陆部队没能按照计划歼灭岛上的守军。

    不止因为守军打得顽强,还跟梁夏军队的反击有关。

    3天之前,也就是登陆的第三天,梁夏空军派出轰炸机,不顾误伤守军的可能,使用几百枚远程巡航导弹袭击了登陆场。

    因为打击来得非常突然,那些轰炸机是在1000多千米之外投射导弹,而且没有在攻击之前进行侦查,所以海滩上的登陆部队没有做任何防备,也没来得及疏散,大量刚刚送上海滩的装备物资毁于一旦。

    只是弹药物资,就损失了差不多5000吨。

    此外,还有上百台工程车辆。

    相对而言,人员伤亡反到不太大。

    虽然在这场战斗中,反映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陆战队缺乏野战防空系统,连高射炮都没有几门。

    在遭到巡航导弹攻击的时候,海滩上的陆战队官兵只能用重机枪对空射击。

    此外,也就是数量不够多的单兵防空导弹。

    只是,这不能怪陆战队。

    地面战斗还在进行,而且滩头阵地时不时遭到守军炮击。哪怕只是迫击炮,也有不小的威胁。

    按照作战计划,在登陆阶段,舰队为登陆部队提供防空掩护。

    为此,斯塔克专门安排4艘“基德”级防空驱逐舰南下,在中转岛的北面活动,为登陆部队提供掩护。

    可惜的是,这4艘战舰到登陆场的距离超过了30千米,所能提供的掩护非常有限。

    此外,“基德”级算不上真正的防空战舰。

    这种驱逐舰是在“斯普”级通用驱逐舰的基础之上,按照波伊海军的要求,发展而来的防空战舰。因为跟纽兰海军自己的“提康”级防空巡洋舰采用相同的舰体,连防空导弹发射系统都是完全一样,所以被划为了防空驱逐舰,还号称是“提康”级之外,性能最为强大的防空战舰。

    可惜的是,“基德”级没有采用最为关键,为了对抗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研制的“宙斯盾”系统。

    结果就是,等到4艘“基德”级建成,而且即将交付的时候,波伊海军不干了,提出要求搭载“宙斯盾”系统,并且愿意为此支付额外的费用,不然将不会接受4艘已经建成的驱逐舰。

    为了此事,双方差点闹翻脸。

    在经过几年的僵持之后,纽兰海军接收了这4艘驱逐舰,并且编入东望洋舰队,组建了一支专门的驱逐舰分队。

    要说的话,纽兰海军占了大便宜。

    闹翻之前,波伊国已经支付了75%的采购费用,也就是6亿纽币,而在单方面反悔的情况下,纽兰造船厂肯定不会返还这笔费用。也就是,等于是波伊国花钱为纽兰海军买下了4艘驱逐舰。

    当然,没有包括电子设备与武器系统。

    为了让4艘驱逐舰达到服役状态,纽兰海军花了1.5亿纽币,为其采购电子设备与武器弹药。

    其实,纽兰海军有“宙斯盾”驱逐舰。

    这就是首舰已经在年初下水,计划建造数量超过30艘的“伯克”级。

    要说的话,也就是在知道了“伯克”级的存在之后,波伊海军才突然变卦,不然早领走了4艘“基德”级。

    按达成的最终协议,将由纽兰海军出面采购3艘“伯克”级,在完成验收之后再转交给波伊海军。为这3艘驱逐舰,波伊海军不但需要放弃4艘“基德”级,还要支付6亿纽币的建造费用。关键是,在交付之后,得再花大约3亿纽币,为这3艘驱逐舰采购配套的电子设备与武器弹药。

    也就是说,为了3艘“伯克”级,波伊海军前后用了大约15亿纽币。

    不过,波伊海军将成为纽兰海军之外,第一个拥有“宙斯盾”战舰的海军。
1...328329330331332...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