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战争时期,那就更加如此了。

    不说别的,至少所有帝人都是向皇室效忠,向帝国皇帝效忠!

    对于皇室内部斗争,像白止战这种连外戚都不如的皇亲,自然有多远就躲多远。

    为了便于谈话,两人去餐厅要了一个包房,点了几个下酒的小菜。

    白止战是有备而来,王开元也不例外。

    王开元同样了解白止战,而且非常尊重白止战。

    用他的话来说,在帝国陆海两军当中,让他由衷佩服的将领,用两只手的指头就能够数过来,而白止战绝对是其中之一,还排在前三之列。至于三甲当中的另外两个,那肯定是廉旭升与李云翔。

    再说,白止战还是帝国驸马。

    几杯酒下肚后,气氛稍微松缓了一点,白止战才提出了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上面是否真的有出兵西南东望洋,攻打奥洲的打算

    让白止战略感惊讶的是,王开元根本没有回避,也没有顾左右而言他,直接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是!

    他来浦州,也跟进军西南东望洋,以及攻打奥洲的计划有关。

    简单的说,浦州不但有帝国最大的造船厂,浦州海军造船厂,还有十几家规模稍微小点的造船厂。

    此外,与浦州相邻的几座大城市都有港口与造船厂。

    以浦州为中心,方圆500千米范围内,聚集了帝国一小半的造船企业,造船量更是达到了帝国的四成。

    王开元的任务,其实就是来调查造船厂的极限产能。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能否在一年之内,建造出足够多的舰船,确保顺利发起攻打奥洲的作战行动。

    进军西南东望洋嘛,目前的舰船就足够了。

    此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作战物资。

    以浦州为中心的南江三角洲地区,不但有帝国最庞大的造船产业体系,还是帝国的工业中心,拥有全帝国最健全的工业体系。从浦州出发,逆南江而上,还有武州与渝州两个内陆工业基地。

    在南江三角洲与南江工业带,几乎能够建造所有的武器装备,生产所有的作战物资。

    迄今为止,像坦克与飞机等主战装备,南江地区的产量占了三成,而弹药物资的产量则接近四成。

    关键还有,南江下游还是帝国最主要的产粮区之一,有大量的轻工业。

    不说别的,帝国生产的水果罐头,大约三成来自南江下游地区的食品工厂。

    总而言之,如果真要发起进军西南东望洋与攻打奥洲的作战行动,必须把南江地区的生产力发挥出来。

    为此,就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

    当然,需要动员的不止南江下游。

    在粤江三角洲,还有辽河三角洲,以及齐鲁半岛等工农业集中的地区,都有类似王开元这样的情报人员在秘密调研,为即将进行的动员做准备。

    王开元说得很清楚,薛远征已经在原则上批准让战争动员进入到第二阶段。

    只要启动,所有的工厂,能对工业产生影响的行业,比如采矿业、粮食加工与交通运输等等都得进入管制状态。

    所幸的是,薛远征还没有做决定。

    &nbs




第611章 远征在即
    很多事情,王开元没有明说,只不过也不需要特别说明。

    进军西南东望洋与攻打奥洲,其实就是帝国内部矛盾的真实反映。

    只是,很多事情跟白止战想象的恰好相反。

    按照王开元的意思,主张出兵西南东望洋的并不是首辅,是军方,特别是禁卫军的司徒旌德。

    在开始的时候,白止战还不相信。

    只是,想到廉旭升没有返回帝国,而是直接去了波伊国,还不顾现实困难,提出以波伊国为跳板,翻过高加索山脉,由枷锁路桥攻打骆沙联邦,白止战就不得不承认,王开元的暗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廉旭升早就看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才没有返回帝国,避开了军队内部斗争。。

    只要留在前线,后方的事情,跟他就没有什么关系。

    返回国内,他只会两头受气。

    不要忘了,司徒旌德是圣上的代言人,而廉旭升跟圣上的交情也非同一般,肯定不可能做违背圣意的事情。

    可问题是,廉旭升在个人立场上,更加倾向于首辅,即更加渴望在这场大战中取得全面胜利。

    在根本上,廉旭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王开元也是理想主义者

    其实,这也是白止战开始的时候,一直没有想明白,或者说一直不能愿意相信王开元的地方。

    不过,在仔细思索一番之后,白止战就明白了过来。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如果说纽兰联邦还有什么盼头的话,也就是死守奥洲,以此来逼迫梁夏

    站在帝国的立场上,如果能拿下奥洲,或许就能够逼迫纽兰联邦投降。

    毫无疑问,攻打奥洲的作战难度,肯定在进军纽兰本土之下。

    正是如此,以圣上为首的这股势力才坚定认为,应该赶在进军霍瓦依群岛之前,至少在此之后出兵西南东望洋。

    果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哪怕是一切顺利,所能够取得的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在占领了奥洲之后,跟纽兰联邦进行停战谈判,再像20多年前那样,签署一份并没解决实质问题的停战协议。

    其实,这也是关键所在。

    圣上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好了跟纽兰联邦谈判的准备。

    站在帝国皇帝的立场上,此举也无可厚非。

    已经取得胜利,成为全球的头号霸主,掌控大半个世界,获得至少20年和平时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永久和平

    在政治家眼里,不过是镜花水月。

    没错,薛远征是政治家,不过并不是普通的政治家。

    在白止战的认识中,薛远征其实是一个有那么一点理想主义色彩的政治家,或者说拥有在政治家身上很罕见的理想情怀。

    其实,这跟薛远征早起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不管怎样,薛远征所追求的,哪怕不是全面的胜利,也是一个更加重大的,而且能让和平维持得更久远的结果。

    其实,这也是薛远征的人格魅力所在。

    这就要求,必须在军事上彻底击败包括纽兰联邦在内的所有对手。

    如果可以的话,还要考虑在大战结束之前,以协约集团统帅身份完成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划分。

    其实,薛远征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在白止战回到帝国之前,由薛远征派遣的特使就到了迢曼帝国的首都,正式向迢曼宰相提出,在协约集团的基础上,组建一个包含非集团成员国的国际组织,以此确保战后的国际社会能够保持稳定。

    不过,这只是开始。

    首先向迢曼帝国提出来,除尊重这个头号盟友之外,也是为了消除最大的障碍。

    没有迢曼帝国参与,只是由梁夏帝国牵头,这个国际组织的价值,以及在战后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都将大打折扣。

    此外,甚至存在在战后跟迢曼帝国发生军事对抗的可能。

    总而言之,薛远征在努力争取获得更加全面的胜利,也就得在军事行动上,继续坚持原先的战略方针。

    直接进军纽兰本土。

    在战前拟定的所有战略计划当中,都格外强调,必须在掌握战略优势之后集中全部力量进军纽兰本土。

    绝对不能在此之外浪费兵力!

     



第612章 出征
    进军霍瓦依群岛是势在必行,只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依然费时费力。

    最主要的麻烦,仍然是战舰。

    官兵可以鼓舞、嘉奖与鞭策,而战舰到了时候就必须进行维护与保养,出了故障更加得进行维修。

    虽然“秦岭”号在春节之前就到了那球港,还在当地临时设置特混舰队司令部,但是到春节过后,其他战舰才陆续到达。

    至于2艘大型航母,在清明节过后才来到了那球港。

    如此拖沓,并非白止战本意,而是受客观条件限制。

    要说的话,就是因为2艘大型航母需要返回造船厂,进行服役之后的首次全面检修,并且做必要改造。

    最重要的,同样是最醒目的改造,用12座双联装80毫米高射炮代替了8座双联装130毫米高射炮与4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虽然这会让远程防空火力降低,对敌机的拦截距离缩短到10千米以内,但是在实战当中,等航母上的高射炮发挥作用的时候,敌机往往已经飞到跟前了。

    远程防空,那是护航战舰的任务。

    此外就是,防空战舰与航母的距离一般都在5千米左右。

    如此一来,航母需要的其实是中近距离的防空火力,而这恰好是中等口径高射炮的理想作战区间。

    按照海军做的统计,在过去的战斗中,航母上的大口径高射炮在防空作战中的贡献还不到百分之二十,而且拦截敌机的交战距离往往都在10千米以内,这恰好跟80毫米高射炮的作战区间重合。

    除了航母,2艘“南珠海”级快速战列舰也要在返回造船厂,接受服役后的第一次全面检修。

    2艘快速战列舰也借此机会进行了改装。

    不同的是,没有用80毫米高射炮取代130毫米高射炮,只对高射炮做了改进,使其能发射新式炮弹。

    此外,取消了设置在舰尾的2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换成了2座水上飞机机库。

    如此一来,水上飞机的搭载数量由之前的4架增加到了8架。

    其实,这也是针对新的舰队编制做的变动。

    第二十一特混舰队新增2艘“淮河”级大型巡洋舰,协助2艘快速战列舰,为航母提供掩护。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抽调快速战列舰组建土机编队。

    这样一来,就需要具备更强的搜索与侦查能力。

    显然,关键就是新编入的大型巡洋舰。

    虽然第一批“淮河”级只有4艘,但是第二批达到8艘,并且在建造后期提速,入役时间只比第一批晚了约2个月,能与第一批同步编入战斗序列。关键是,12艘大型巡洋舰全都留在东望洋。

    做为替换,修复后的“北河”号与“南江”号被派往陆心海,编入刘向真指挥的夕落洋舰队。

    因为大型巡洋舰能够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所以在实战当中,舰队指挥官有了更多、也更灵活的选择。

    只是,海军司令部没有对特混舰队的编制做出调整。

    要不要组建单独的突击编队,由舰队指挥官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人事变动。

    春节过后,白止战收到了刘长勋签署的晋升令,正式晋升为海军上将,任帝国海军东望洋舰队总司令。

    至于第二十一特混舰队,由李铭博担任司令官。

    在正常情况下,白止战依然跟随第二十一特混舰队活动,并且以“秦岭”号为旗舰。

    做这个调整的主要原因,不是说白止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理应获得晋升与嘉奖,而是跟舰队规模有关。

    在白止战回归之后,东望洋这边就有3支特混舰队。

    年前,海军司令部做了调整,把“龙江”号从战斗序列当中除名,去取代因为舰体结构严重受损,早已经不堪重负的“横江”号,充当航空训练舰。因此由卫军指挥的特混舰队就只剩下2艘“帝都”级。

    随后,海军司令部把由4艘小型航母为主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派往梵炎洋,负责进军南玄地区的作战行动。

    &



第613章 强攻的局面
    这次远征,跟以往不同的是,白止战没有在“浦”号上,而是以“秦岭”号为旗舰。

    其实,这是在给李铭博面子。

    虽然第二十一特混舰队的官兵知道李铭博是谁,但是大家都把他当参谋长看待,没几个人觉得他是司令官。

    如果白止战仍然留在“浦”号上,会显得非常尴尬。

    在很多老兵的眼里,白止战才是他们的司令官,而且只有白止战才有资格担任他们的司令官。

    要说的话,第二十一特混舰队现在的这班队伍就是白止战的嫡系。

    很多军官,特别是舰长这个级别的中高级军官,为了能够追随白止战,已经多次放弃晋升的机会。

    白止战留在“浦”号上,就只会让李铭博的司令官头衔成为摆设。

    当然,“秦岭”号上的空间更加宽敞,更适合充当舰队旗舰。

    最为重要的是,此次的作战行动基本没有秘密可言,肯定是一场硬仗,对保密的要求不太高。

    这是拖上几个月的必然结果。

    帝国海军铆足了劲的做准备,别说尼兹与斯普,哪怕是白痴都能想到,接下来遭到攻击的就是霍瓦依群岛。
1...188189190191192...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