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至于航程更远的重型轰炸机,则存在投弹精度不够高的问题。
直落要塞是一座狭窄的军事堡垒,而且建在半岛上,面积不到一平方千米,根本就没有进行大规模轰炸的必要。
用李云翔的话来说,让重型轰炸机在高空投弹,大部分炸弹会落到海里去。
不然的话,帝国陆航远征大队早就动手了。
此外,迢曼空军也没多少重型轰炸机。
别看帝国陆航战略航空兵早已证明战略轰炸的威力,同样证明了重型轰炸机的价值,而且迢曼帝国本身就是战略轰炸受害者,但是到现在,迢曼帝国没有制造多少重型轰炸机,更多的依靠帝国陆航远征大队。
不是迢曼帝国不重视战略轰炸机,而是没有那样的能力。
发展战略轰炸机的难度不在打造特混舰队之下。
此外,也跟迢曼帝国的处境有关。
不管是在西边,还是在东边,乃至在环陆心海战场,迢曼军队最为需要的其实是战术航空兵。
让迢曼帝国横扫西大陆,顶住骆沙大军的疯狂进攻,以及远征北玄地区的,正是由装甲部队发起的闪击战。
&
第604章 皇权与相权
回到家里,白止战才从张小卿那获知,前段时间席卷帝都的狂风骤雨,比郑江明的描述猛烈百倍。
在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走到生命尽头的不仅仅是几百名投敌的叛徒。
为了安全起见,太后还专门派人把小长公主一家人接进皇宫。
虽然整个行动都在薛远征的掌握之中,但是当晚的枪声,已经让帝国的内部矛盾成为公开的秘密。
此后,在帝都实施了长达半个月的宵禁与戒严。
虽然早已恢复正常状态,但是动荡产生的影响并没消除,而且帝国高层的矛盾也没得到化解。
要说的话,这涉及到了帝国皇室。
按照张小卿的说法,薛远征没有在采取行动之前向圣上禀报,而是在尘埃落定之后才去了枢密院。
当时,宋教文已经引咎辞职。
此外,绝大部分绥靖派的核心成员都以叛国罪处决,其中不少是拒绝接受传唤,被禁卫军按战时律法就地正法。
等到薛远征进宫的时候,摆在圣上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接受首辅的提议,由内阁首辅暂时统领外交事务。
虽然张小卿没有说,但是意思很明确。
在逼迫宋教文辞职的事情上,首辅与圣上有很大的分歧,甚至是矛盾,不仅仅是首辅冒犯了圣上。
首先在法理上,外交大臣是五卿之一,地位远在其他部长级大臣之上。
按始武大帝时期定下的规矩,首辅没有罢免外交大臣的权力,必须先到枢密院请旨。即便在宪改之后,外交大臣也是法定的9位重臣之一,由首辅提名,只是认命权与罢免权都在论议两院。
只是,现在是战时。
首辅在战时拥有独断权,统领帝国的军政要务,而且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论议两院就全体休会,只保留几个地位崇高,却没有多少实权,最多能够提供建议与意见,起监督作用的委员会。
简单的说,外交大臣直接向帝国皇帝负责。
现在的问题是,薛远征根本就没有向帝国皇帝呈报此事。
蔑视皇权的行为显然是一大禁忌。
不过,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在战略层面上的分歧。
虽然帝国皇帝并不是保守派,跟绥靖派更加扯不上关系,但是在皇帝的立场上,肯定不希望让战争无限制发展下去。
从统治者的角度看,谈判与战斗,其实都是维护统治的方式。
说得直接一点,既然能取得胜利,并且在取胜之后获得足够多的战争红利,甚至可以说是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还要打下去
想一劳永逸的消除战争
显然,只有天真的孩子才会这么认为。
在还没开化的古典时代,历史长河当中那么多、那么强大的帝国,无一例外都在登上巅峰之后走上衰败的道路,最终在战乱当中分崩离析。哪怕到现代,这样的宿命轮回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何况,现在的梁夏帝国,就不是在战火中诞生的吗
在上次大战前,西方列强全都称呼梁夏帝国为“战火帝国”。
不同的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不在是那些被高山海洋隔绝的帝国,而是全世界。
用帝国最富盛名的首相,八国柱之一,明政公唐圣贤的话说:在帝国时代,和平是昙花朝露,而战争才是骄阳皓月。
任何一段和平时期都可以看成是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就算帝国取得全面胜利,又能怎么样
难道,在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就能够把全世界都纳入帝国的统治之下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是现在的帝国,哪怕再过几十年,也没有能力统治全球,至少不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统一起来。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有这样的实力。
那么,到最后战争依然在所难免。
即便再退一步,帝国完成了统一大业,那又怎么样
以历史的轮回来看,大一统的局面最多也就能维持200多年,此后就会是席卷全球的大规模战乱。
以当今圣上的角度,显然不会在乎几十年后的事情。
&nbs
第605章 新的消息
听了刘长勋的忠告之后,白止战只在帝都呆了3天,期间除进宫拜见太后,也就是跟家人在一起。
随后,他就以组织发起进攻行动为由去了浦州。
当然,去浦州不止是为了搞清楚第二批大型航母的建造情况,还是为了从赵禹哪里打听内幕消息。
至于准备进攻,有李铭博与周涌涛在,基本上不需要白止战操心。
何况,还有刘长勋在催促呢!
这次,白止战在出发前就给赵禹打了电话。
在他到达浦州机场之前,赵禹就赶了过来。
让白止战略感惊讶的是,赵禹是自己开车来的。
“赵老哥,你还真是有空啊,竟然把车学会了。”
“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玩意,纯粹是一门技能,谁都学得会。”
白止战翻了下白眼,明显觉得赵禹的这句话有所指,因为他还没有学会呢,甚至从来没有摸过方向盘。
“这次回帝都,怎么没有在家里多呆一段时间”没有等白止战开口,赵禹就接着说了下去。“我上次到帝都出差,去看望了小侄子。我一直都没有想明白,你这副人才,竟然生了那么俊俏的儿子。”
“赵老哥,你这是什么意思儿子嘛,都像妈。”
“这到是。”赵禹呵呵一笑,转而说道:“在家里呆不住,来浦州偷闲”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帝都的那些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
“知道是肯定知道,不过我还真怕你不来。”说这话的时候,赵禹的神色已经变得非常凝重。
“我能做些什么”白止战没有再跟赵禹浪费口水,毕竟他来浦州不是为了从赵禹这里获得安慰。
其实,在飞过来的途中,白止战就很感叹,同时觉得廉旭升与李云翔都不简单。
这两个家伙一直在外面活动,都没回帝国本土,更别说去帝都了。
特别是李云翔,已经在梵炎洋那边呆了大半年。
显然,陆军司令部当初派廉旭升统帅部队远征夕梵运河,也就是找个借口,让他避开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至于李云翔嘛,显然是靠自己的关系摸清楚了局势,提前离开了帝都。
别看李云翔现在依然是陆军将领,但是在明确,等大战结束,以陆航战略航空兵为基础组建空军之后,陆军司令部不再把李云翔,以及陆航战略航空兵的官兵当自己人看,没有给予同等的对待。
不管怎样,两人都完美的避开了发生在帝都的那场风暴,成功让自己成为在外将领。
显然,只要大战还没有结束,他们就不用担心遭到暗算。
“你能做的也就是勇往直前。”
“赵老哥……”
“我说错了吗”
白止战很无语,不过没有跟赵禹顶嘴。
“你来找我是想早一点带着舰队出征,因为只要你留在国内,哪怕你不找麻烦,麻烦都会来找你。”
白止战忍不住苦笑起来,赵禹这话说得很直接,道理却没错。
“不管怎么样,做好自己就行了。只不过,你也没白跑一躺。”
“有好消息吗”
“第二批的前4艘,有望在第一季度正式编入战斗序列,搭配建造的4艘大型巡洋舰也能够同步服役。至于后4艘大型航母,以及后来追加的4艘大型巡洋舰也许要等到第四季度才能完成。造船厂早就进入战时动员状态,所以就算材料与工人什么的都不缺,也无法加快建造速度。”
“小型航母呢”
“按计划建造。”
白止战愣了下,因为赵禹说这番话的时候,语气有很明显的变化。
“我们已经收到确切的消息,纽兰联邦已经开工建造一种全新的舰队航母,更像是大型化的小型航母。”
“啥”
“这种大型化小型航母,或者说准舰队航母其实并不差,战斗力还在战前建造的那些条约型舰队航母之上。关键是,通过降低次要的性能指标,有效降低了建造成本,缩短了建造周期。”
“有多短”
&n
第606章 反复犹豫
来到造船厂后,赵禹先给杨翰林打了电话,得知王开元去了外地,要过两天才回来。
白止战也没有闲着,在船厂安排的接待人员陪同下,去参观了那几艘已经进入到舾装阶段的主力战舰。
至于赵禹,他是大忙人,只是由他直接负责的战舰,就有好几种处于设计阶段,得尽快完成,好在造船厂的船台空出来之后动工,不然就要耽搁几个月,因此不可能专职充当白止战的向导。
让白止战感兴趣的,并不是第二批“行省”级大型航母,是配套的大型巡洋舰。
在对待大型巡洋舰的态度上,帝国海军一直很矛盾,或者说反复了好几次。
最初,包括白止战在内,众多海军将领都觉得有必要建造大型巡洋舰,即快速战列舰实在太贵了,如果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跟舰队航母配套建造,必然会挤占大量经费,从而导致航母的数量减少。
用造价低得多的大型巡洋舰替换,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设计的时候,准确说是在项目审核阶段,帝国海军才发现,大型巡洋舰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好。
关键就是,造价并没有低到能够替换快速战列舰的程度。
原因也很简单,大型巡洋舰的动力系统并没有缩水,采购价格根本就降不下来,而配套的主炮因为是重新设计,加上采购数量不会多到哪里去,以及配套弹药得单独购买,实际造价也不低。
在一艘战舰上,动力系统与武器系统是占比最高的两个部分。
拿快速战列舰来说,动力系统大概占到造价的四分之一,武器系统占五分之一,两者相加差不多就一半了。
相反,像装甲这些,反到没那么昂贵,毕竟帝国的钢铁产能一直处于过剩状态。
动力系统没有缩水,关键在于海军提出的战术指标,也就是需要拥有超过,至少是与重巡洋舰持平的航速。
大型巡洋舰对动力系统的要求已经超过快速战列舰。
要说的话,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帝国海军在大战爆发之前设计与建造的快速战列舰,其速度指标,都是按照为航母护航来设定的。
拿“旭海”级来说,最低要求30节,最高才32节。
在进入到建造阶段之后,因为经费的问题,海军还做了妥协。
只要求以最快速度持续航行4个小时,因此可以提高动力系统的安全荣誉,通过超负荷运转达到最快航速。
如此一来,就能够把动力系统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降低一些,从而大幅度降低造价。
这也没啥好奇怪的,那是在大战爆发之前。
别说是快速战列舰,即便是更重要的舰队航母,也必须量入为出。拿不到经费,或者是经费不够,再好的战舰也只能留在设计图纸上。更何况,在“旭海”级之前还有4艘升格来的快速战列舰。
显然,这个办法在大型巡洋舰上根本就行不通。
一场空袭,最多就持续几个小时,而一场在远洋上进行的追逐战,往往要持续数日。
大型巡洋舰在设计之初,其实是为了压制重巡洋舰,在远洋歼灭重巡洋舰,不是专职为航母提供掩护。
在大战爆发前,包括帝国海军在内的,各列强海军都已启动后条约型重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狭夷海军仅建造2艘的“利艮”级,以及纽兰海军大批量建造的“巴尔的摩”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