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虽然帝国海军也有后条约型重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项目,但是海军上下早知道,能够压制重巡洋舰的肯定不是重巡洋舰,而是配备口径更大的主炮,航速也更快,装甲更厚实的大型巡洋舰。
要说的话,其实就是新时代的战列巡洋舰。
不同的是,大型巡洋舰针对的是重巡洋舰,并不要求具备能够跟快速战列舰并肩作战的能力,也就是不要求能对付快速战列舰的火力,把原本用在火力上的吨位用
第607章 取舍的结果
大战爆发之后,帝国海军对战舰的建造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整,第一个放弃的就是大型巡洋舰。
不是大型巡洋舰无法满足海军提出的战术指标,而是快速战列舰的表现太抢眼。
只是在守望海峡的那场海战,就足够让帝国海军坚定对快速战列舰的立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战列舰的400毫米舰炮依然有用武之地,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暂时还无法取代。
大型巡洋舰的主炮
如果守望者海峡西边的是2艘大型巡洋舰,哪怕配备的300毫米主炮,并非两艘火力凶猛的“旭海”级快速战列舰,别说击沉2艘“大门”级,恐怕早就被常驻舰队的第一主力分队给揍趴下了。
在这个背景下,帝国海军才启动了“南珠海”级的建造计划,准确说是进行了调整。
按照战前规划,在完成2艘“旭海”级的建造工作之后,将建造2艘只在细节上做了改进与调整的“浊海”级。海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通过这种小批量的建造方式,摸清楚快速战列舰的性能特点,以及实际的战术用途,确保能在大战爆发之后立即动工建造更强大的后条约型快速战列舰。
结果大战提前1年爆发,帝国海军的战前部署全都化为泡影。
此外,“旭海”级通过实战证明,其性能已经足够强大,而且很多在战前设想的战术确实具有很高的价值。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夜间依靠雷达搜索目标,并且为舰炮提供火控参数。
关键还有,在大战初期,帝国海军最需要的是航母,不是快速战列舰!
实战同样证明,快速战列舰的损失率远远低于航母,而且战备完好率远在航母之上。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用一比一的建造快速战列舰。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紧急做出调整,取消了2艘“浊海”级的建造项目,将其并入了下一代快速战列舰,也就是“南珠海”级里面,而且把首批建造数量,由最初计划的2艘提高到4艘。
只是,在做这个调整的时候,帝国海军显然没有意识到,会产生两个关键影响。
首先就是,同时建造4艘快速战列舰,需要占用更多的船台。帝国海军在战争初期显然不可能把宝贵的船台时间用来建造快速战列舰,也就必然会推迟开工时间,优先保证航母的建造工作。
其次就是,在大战初期,因为战况十分的激烈,快速战列舰的完好率高不到哪里去,特别是需要派遣快速战列舰执行护航之外的任务,所以需要一种能够顶替快速战列舰,专职掩护航母的大型战舰。
显然,大型巡洋舰项目由此复活。
其实,这跟前面提到的因素有关。
在实战中,掩护航母的大型战舰的损失率,以及战备完好率都在航母之上,因此护航战舰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
关键就在这个“适当”上面。
没人知道,在下一场海战中,会有多少艘护航战舰战沉或者受损,也就无法提前决定护航战舰的建造数量。
那么,就只能在造价上做文章了。
简单的说,就是建造一些价格低廉的护航战舰,确保在快速战列舰顶不上,或者说不够用的时候,能够顶上去。
正是如此,大型巡洋舰项目重新上马。
直到这个时候,帝国海军内部仍然存在着反对声音。
关键就是,此“大型巡洋舰”非彼“大型巡洋舰”,战前与战后的两种大型巡洋舰根本就不是同一种战舰。。
做出调整之后,大型巡洋舰不再是“巡洋舰杀手”,而是成了“航母保镖”。
简单的说,除非是跟掩护航母有关的,其他任何性能都可以降低,甚至是舍去。
在最初的设计版本当中,帝国海军为大型巡洋舰配备的200毫米舰炮,数量都是重巡洋舰的标准配置,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因此除了因为排水量更大,在高海况下的射击稳定性更好一些之外,主炮火力并没有超过重巡洋舰,反到因为舰体大,被单面积大,在对战中反而占不到便宜。
正是
第608章 标新立异
用大型巡洋舰替代快速战列舰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最大的好处,其实是在不增加开支的情况下,能够增加一艘主力防空舰。
实战早就证明,只用1艘快速战列舰,无法为航母提供全防卫的防空掩护。
关键就是,在高强度的海空大战当中,没人能够准确预测敌机的到来方向,也就无法保证防空战舰始终呆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纽兰联邦参战后进行的几场海战,几乎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敌机来袭的时候,防空战舰没有处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因此没办法为航母提供最全面掩护。在某些时候,甚至无法为航母提供掩护。
为此,帝国海军才在航母战斗群里面编入加强了防空火力的重巡洋舰,还专门建造了以防空为主的远洋巡洋舰。
在实战中,依然以快速战列舰为支柱,重巡洋舰与远洋巡洋舰只负责补缺,承当次要方向的防空任务。
至于效果,也就是聊胜于无。
实战早已证明,在舰队防空作战当中,像重巡洋舰与远洋巡洋舰,更加适合在外围执行防空警戒任务。
因为确实没法准确判断出敌机的来袭方向,所以在绝大部分时候,做为防空支柱的快速战列舰都无法获得表现机会。
当然,这也跟越来越完善的攻击战术有关。
拿帝国海军舰载航空兵来说,发起攻击的时候,肯定会安排几架舰载机到编队前方执行搜寻任务,等到发起攻击的时候,这些舰载机负责战术指挥,其主要任务就是寻找敌舰队的防空漏洞。
在获得有效指挥的情况之下,攻击机群能够从敌舰队防空网最薄弱的方向发起攻击。
因为战舰的航速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过飞机,所以进行防空作战的时候,很难跟上敌机的节奏。
显然,有2艘主力防空舰就不一样了。
帝国海军早做过类似的测试,也就是用2艘快速战列舰掩护1艘航母。
演习证明,在2艘防空战舰的掩护下,航母的生存率能够提高一个数量级,在协同作战的时候也更加方便。
可惜的是,这样的“豪华套餐”,帝国海军根本就享用不起。
快速战列舰的造价本身就超过了舰队航母,还用2艘快速战列舰掩护1艘航母,不是在开玩笑吗
显然,大型巡洋舰恰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大型巡洋舰的数量还不够多,所以在新的编制体系里面,依然要由快速战列舰充当防空支柱,大型巡洋舰取代的重巡洋舰或者远洋巡洋舰,为航母提供掩护的依然是3艘防空战舰。
当然,这么安排也是为了便于临时抽调快速战列舰组成突击编队。
等大型巡洋舰的数量足够多,就可以由大型巡洋舰担任防空支柱,从而把快速战列舰从护航任务当中解脱出来。
只是,这依然无法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航母特混舰队的编制越来越臃肿,护航战舰的数量持续增长,反到是航母本身的战斗力没有显著提升。
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帝国海军坚持建造大型航母的关键所在。
在一支航母战斗群里面,通常有3艘防空战舰,4艘通用战舰与 4艘反潜战舰,此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编入舰队油船或者快速战斗支援舰,各类战斗舰船超过10艘,有的时候甚至达到15艘。
这么多的战舰,也就只是为1艘航母,准确说是为1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里面的几十架舰载机服务。
显然,太过奢侈了!
如果舰载机不够多,或者说战斗力不够强,让这么多的战舰在跟着航母打酱油,那就太不划算了。
正是如此,只要有机会,舰队指挥官就会把护航战舰派去执行其他的任务。
当然,这也意味着,航母是越大越好,因为只有航母足够大,搭载的舰载机足够多,才能够体现出护航的价值。
不管怎样,掩护一艘大型航母与掩护一艘小型航母,在战术上并无多大的区别。
可问题是,航母不可能无限制的放大。
&
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
白止战在参观“淮河”级的时候,造船厂的技术员重点介绍了无线电近炸炮弹。
为了测试这种新式弹药,帝国海军早就把1艘配备有130毫米与80毫米高射炮的远洋巡洋舰改成试验舰,主要就是对配备的高射炮进行必要改装,使其能够直接使用无线电近炸炮弹。
至于测试目标,也就是一些遥控飞机。
结果表明,无线电近炸炮弹的主要价值体现在远程拦截当中。
简单的说,当交战距离在5到15千米之间的时候,无线电近炸炮弹能更加有效的拦截来袭敌机。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其实逼迫敌机在进入攻击距离之前散开,从而无法有组织的对航母发起攻击。
仅此一点,就足够让无线电近炸炮弹获得海军青睐。
根据帝国海军做的统计,在此之前的战斗当中,航母遭到的打击,几乎全都来自集群式攻击。
换句话说,单独发起突击的敌机对航母构成的威胁微乎其微。
此外,拦截一架敌机肯定比拦截一群敌机容易得多。
当交战距离缩短到5千米的时候,130毫米高射炮因为射速不够,导致作战效率大幅度降低,哪怕使用无线电近炸炮弹,命中率也不太高。因为装填程序更复杂,所以反到会降低作战效率。
当交战距离缩短到3千米的时候,80毫米高射炮使用无线电近炸炮弹的效果也会明显降低。
也就是说,对付逼近的敌机,依然得靠40毫米与20毫米机关炮,通过密集弹幕来杀伤敌机。
正是如此,在大型巡洋舰上,80毫米高射炮取代了130毫米高射炮。
准确的说,是替代。
因为舰队官兵强烈反对,所以在建造当中,临时对设计方案做了修改,保留4座双联装130毫米副炮,准确说是高平两用炮。
只是,80毫米高射炮的数量增加到32门,也就是16座双联装炮塔。
此外,40毫米机关炮也达到惊人的72门,总共18座4联装的炮位。
有趣的是,反到是20毫米机关炮的数量减少了一大半,仅保留22门,此外可以按需要增加4到8门。
这里,涉及到另外一种还没有正式装备的新式防空武器。
在实战中,帝国海军早发现,在近距离防空作战中,什么精度啊、威力啊,都没有射速重要。
绝大部分时候,其实是依靠弹幕拦截敌机。
关键只有一个:在激烈的战斗中,哪怕是最优秀的炮手也未免会紧张,而且反应速度未必跟得上。
绝大部分时候,炮手其实是概略瞄准,也就是在发现敌机后立即开火。
至于瞄准,那是在开火之后。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高射炮得有足够高的射速。
问题就在这里。
提高高射炮的射速,那可不是一般的困难。
像20毫米这样的小口径高射炮,还稍微好办一点,只要解决了供弹问题,再使用加重炮管,就能达到每分钟600发以上的射速,而且持续开火时间超过10秒,在实战中已经够用了。
只是,口径再大了一些的话,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的复杂。
比如广泛装备各国海军的40毫米高射炮,限制射速的,其实并不是炮管过热,是炮弹太重,供弹机构跟不上!
传统解决办法简单粗暴,也就是把几门高射炮并联安装,通过增加高射炮的数量来提高火力密度。
四联装已经是标准配备,布兰皇家海军甚至有八联装的版本!
只是,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就是,战舰上的空间非常的宝贵。
帝国海军的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占用的甲板面积,跟双联装80毫米高射炮差不多,相当于双联装130毫米高射炮的百分之七十,系统全重更达到了20吨,因此其使用范围与配备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
即便是快速战列舰,配备的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也在60门左右。
再多,不但没地方安装,还会导致战
第610章 一席之谈
两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不是白止战去找王开元,而是他来找的白止战。
要说的话,两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面了。
其实,白止战对王开元一直就是敬而远之,觉得像王开元这种搞情报工作的不那么容易相处。
不要说王开元,就连郑江明,白止战都有类似感觉。
此外,当初的跋窟之行,也让白止战觉得不能跟王开元走得太近。
不说别的,王开元是在为大皇子服务。
虽然在宪改后,帝国的政治格局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室成为帝国最高权力的象征,不再直接参与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但是这才短短几十年时间,帝国皇室的号召力依然很强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