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前面已经提到,彻底打败纽兰联邦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在大战爆发前,特别是大萧条到来后,帝国高层每年都组织陆军与海军进行战略级别的兵棋推演,其实就是想找到一条万全之策,依靠有限的投入,在有限的时间内彻底击败纽兰联邦。

    虽然推演的结果都是不离十,但是这些推演对帝国的总体战略产生了巨大,而且是决定性的影响。

    最有代表性的,是让帝国高层加强了跟迢曼帝国的往来,再一次把迢曼帝国当成不可或缺的盟友。

    原因也很简单,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就算帝国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甚至通过军事占领来吞并纽兰联邦,也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完全是得不偿失,并且因此丧失称霸全球的机会。

    在一次推演中,帝国甚至因为对纽兰联邦实施军事占领爆发内乱,最终在大规模内战中分崩离析。

    虽然只是推演,但是绝不是危言耸听。

    付出巨大代价,去打一场就算赢了都毫无意义,更别说有好处可捞的战争,帝国的军民肯定不会答应。

    显然,有盟友的话,就不一样了。

    更加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同时从两个方向,甚至是三个方向发动进攻,攻打纽兰本土的难度就会降低许多。

    按照推演,在某些情况之下,甚至能够逼迫纽兰联邦无条件投降。

    只是,不管怎么打,关键都在迢曼帝国那。

    放眼全球,能够跟梁夏帝国合作,而且实力足够强大的,也就只剩下迢曼帝国。

    此外,在迢曼帝国取得西大陆的霸权之后,也就能从夕落洋东岸出发,借助布兰王国与雪岛,以及其他的岛屿为跳板进军孤大陆,攻打纽兰联邦东海岸地区,比如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至于兵力,显然不是太大的问题。

    以迢曼帝国的实力,在扫荡了西大陆,击败洛克共和国、骆沙联邦与布兰王国等实力强大的夙敌之后,完全能够动员1000万左右的兵力攻打纽兰联邦。如果像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这样的仆从国足够的给力,哪怕只负责后勤保障,也能让迢曼帝国把更多的兵力用于正面进攻。

    至于迢曼帝国所欠缺的东西,比如投送兵力与运送物资的战舰与货轮,梁夏帝国都能够提供。

    此外,在战胜布兰王国之后,不但能控制布兰王国的造船厂,后续还能夺得布兰王国的舰队。

    这样一来,迢曼帝国或许能独当一面。

    除此之外,迢曼帝国在孤大陆地区的影响力也有十分巨大的价值。

    迢曼帝国跟纽兰联邦南面的墨西哥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或许能够说服墨西哥参战。

    要说的话,在拉丁语系的西方国家中,迢曼帝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梁夏帝国,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打到现在,让罗利王国与忒尔共和国等实力不算太弱的国家参战,几乎都是迢曼帝国的功劳。

    如果能够让墨西哥参战,也就等于开辟了第三条针对纽兰联邦的战线。

    关键还有,墨西哥也是两洋国家,因此帝队可以在墨西哥西海岸登陆,避免了强攻纽兰本土。

    如果能够在墨西哥上岸,再北上攻打纽兰本土,作战难度会降低许多。

    当然,还有墨西哥的港口与机场。

    总而言之,真要能够说服墨西哥的话,那也肯定是迢曼帝国,而不是梁夏帝国。

    此外,斯班王国在南孤大陆仍然有一些影响力,至少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比如同样在纽兰的南面,跟佛罗里达半岛隔海相望的古巴岛,哪怕早已经不是斯班王国的殖民地,说的也是斯班语。




第598章 矛盾的根源
    如果能与迢曼帝国联手围攻纽兰联邦,自然是再好不过。

    只是,这里面存在很多在白止战看来并不成立,或者说无需担心,在政治家眼里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利害关系最为突出,也是最受关切的问题,其实是战后跟迢曼帝国的关系。

    换种方式来说,在费尽全部利器击败了纽兰联邦等传统敌国之后,迢曼帝国会不会成为新的对手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这场大战中取得的胜利就将黯然失色。

    说得更加直接一点,迢曼帝国同样是西方国家,只不过是后起的工业强国,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向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这些老牌帝国发起挑战,也才跟同样是后起工业强国的梁夏帝国走到一起。

    此外,纽兰联邦也是新兴工业国。

    在上次大战爆发前,纽兰联邦跟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在同一条战线上,共同挑战与反对传统列强,试图通过打破老牌帝国建立起来的,通过殖民统治获取利益的世界秩序,以获取与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

    在这几十年里,三个新兴工业强国分别发动或者参与了三次极具代表性的扩张战争。

    梁夏帝国就不用多说了,趁着骆沙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获得布兰王国、洛克共和国扶持的忒尔帝国痛揍了一顿,发动以夺取巨大陆腹地与极北地区为目的的战争,并一举成为东方霸主。

    至于迢曼帝国,则积极支持南玄地区的布尔人造反,削弱布兰王国的殖民统治,削弱其霸权地位。

    要说的话,动作最大的却是纽兰联邦。

    在迢曼帝国借布尔人打击布兰王国的时候,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纽兰联邦以莫须有的理由,发动针对斯班帝国的战争,夺走了斯班帝国在加勒比海与西东望洋的殖民地,并由此成为西半球的霸主。

    可见,在跟老牌帝国争夺利益的斗争当中,纽兰联邦的积极性丝毫不在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之下。

    最大区别,不过是挑选了日薄西山的斯班帝国。

    要是从新旧交替的立场出发,三个新兴工业强国是天然盟友。

    可惜的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了。

    很多人都认为,导致纽兰联邦在上次大战后期,以同盟集团成员身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迢曼海军在夕落洋上的无限制潜艇战,特别是在没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击沉了载有包括一百多名纽兰公民在内,总共有数千名乘客与船员的“露西”号邮轮,而且迢曼帝国并没有因此终止无限制潜艇战。

    显然,这不过是拿来宣传的说辞。

    在根本上,仍然是利益使然,而最关键的一点,跟迢曼帝国有关。

    迢曼帝国试图向西半球扩张,一直在暗中跟墨西哥等几个有一定实力,更加有野心的孤大陆国家接触。

    至于传说中的那封电报,其实是子虚乌有,或者说是纽兰当局编造出来的。

    关键就是,迢曼帝国根本不会向墨西哥做出归还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与新墨西哥州等地的承诺。

    按战后解密的资料,在纽兰联邦参战之前,协约集团追求的,都只是让其保持中立。

    只要纽兰联邦保持中立,协约集团就有望在新历77年取得胜利。

    那么,迢曼帝国有什么理由在离胜利只有几个月的时候,去撩拨纽兰联邦

    不过,借助墨西哥等孤大陆国家,增强对西半球的控制力度,削弱敌对国,本身就是迢曼帝国在上次大战中的基本战略。

    在制订这套战略的时候,迢曼当局并没想过纽兰联邦会成为敌人。

    严格说来,不是没考虑,而是没有认真的考虑。

    显然,正是迢曼帝国在西半球的扩张行为,才把纽兰联邦推入同盟集团的怀抱。

    在纽兰联邦参战前,梁夏帝国还在进行最后的努力,也就是秘密谈判,而且帝国当局已在原则上答应,纽兰联邦不需要加入协约集团,也不用出兵参战,只要是继续保持重力,都将在战后承认纽兰联邦为战胜国,接受其西半球霸主的身份,而且不会染指西半球事务,维护纽兰联邦的利益。

    以当时的情况,这个开价有非常巨大的诱惑力。

    &n



第599章 无法解决的矛盾
    白止战不是政治家,不过全程参与战略计划的制订工作,对帝国当局的规划有非常深入与全面的了解。

    在根本上,帝国当局对待迢曼帝国的态度,一直是不温不火。

    究其原因,就跟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有关。

    像前面提到的,薛远征往下,帝国高层早就认识到,绝对不能在击败了同盟集团的强敌之后,再出现一个新的对手。战后的世界,只能够容纳一个超级强权,不然取得的胜利就将黯然失色。

    如果没有能够取胜,自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只是,如果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么在战后唯一能对帝国构成威胁,或者说有能力在全球范围跟帝国竞争的,就只有迢曼帝国。

    也就是这一点,决定了帝国决策层对待迢曼帝国的态度。

    在合作的同时,得加强对迢曼帝国的限制,让迢曼帝国的实力不至于强大到能够成为超级强权的程度。

    最具代表性的,其实是跟海军有关的技术合作。

    在拖了2年多之后,帝国当局才做出让步,答应通过技术援助的方式帮助迢曼帝国建造舰队航母。

    以迢曼帝国的工业实力,肯定能建造航母。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的造船厂能够建造5万吨的战列舰,那么建造2万吨级的舰队航母肯定不在话下。

    之前一直不肯向迢曼帝国提供建造航母的相关技术,因为海军具有扩张性。

    就算现在答应帮助迢曼帝国建造航母,那也是性能缩水的版本,比如没有配备大功率液压弹射器。

    此外,在以重型轰炸机为主的作战飞机上,其实也一样。

    迄今为止,帝国都没向迢曼帝国提供建造重型轰炸机的相关技术,特别是制造大型结构件的工艺。

    这种直接用在工业生产中的技术,主要就用来制造轰炸机的机身承力结构。

    对迢曼帝国的限制,不止是在技术上。

    在资源上,也一样。

    帝国派重兵攻占波沙湾,还通过控制基布要塞与亚历山大港,掌握了海运航线,其实就是在最重要的资源上做文章。

    当然,这些还不是全部。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帝国始终没有在巨大陆腹地战场上发起决定性的进攻,至少没有用上全部的力量,也与针对迢曼帝国的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往根本上讲,就是让迢曼帝国无法在面向骆沙联邦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无法在获得优势之后发动战略进攻,获得能取代波沙湾的石油产地。

    在西大陆东部,墨海西岸的罗马尼亚就有一座大型油田。

    虽然罗马尼亚油田的产量比不上跋窟,更比不上波沙湾,但是也不少,至少能让迢曼帝国的战争机器正常运转。

    也就是说,在拿下罗马尼亚之后,迢曼帝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会降低许多。

    有了足够多的石油,迢曼大军或许就能够在西大陆的东部战场上发动进攻,也就有可能打下跋窟!

    其实,在开战之后,准确说是在顶住了骆沙大军的进攻之后,迢曼军队就在努力向罗马尼亚挺进。先后发动的几次反击,都针对罗马尼亚油田。只可惜,骆沙联邦同样把重点放在这边。

    迄今为止,罗马尼亚都还在骆沙军队控制之下,而迢曼陆军还在几百千米之外!

    此外,在西大陆东部战场上,迢曼军队在总体上处于防御的位置,哪怕发动了几次反击也没改变总体态势。

    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主动权,在反击时投入的兵力不够,才导致反击行动无果而终。

    当然,这也跟多线作战有很大的关系。

    用廉旭升的话来说,在遭到敌人围攻的情况下,至少得在3条战线上作战,迢曼帝国能顶住,已经非常不错了。

    至于跟布兰王国的战斗,在本质上也一样。

    由帝国提供的援助,最多只是帮助迢曼空军顶住了战略轰炸,并且通过反击削弱了敌人的攻击力。

    对布兰王国的战略轰炸,一直在进行,也始终



第600章 斯班王国参战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舰队在科伦坡港停留了5天,除了让官兵就地休整之外,主要是对航母等大型战舰进行检修。

    来梵炎洋之前,因为局势非常的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所以第十一特混舰队的大部分战舰只做了基本的检查。

    此后在梵炎洋又连续参与几场大规模作战行动,还到陆心海执行战斗任务,包括大型航母在内的主要战舰,都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状态都比较糟糕,已经到了必须进行维护保养的时候。

    这也是第十二特混舰队没立即杀往墨海的关键原因之一。

    为此,海军才派几艘大型浮船坞去亚历山大港,而且以整编为名,给了刘向真几个月的时间。

    在科伦坡这边,5天肯定是远远不够。

    根据初步检查结果,第十一特混舰队的主力战舰都需要进行维修,而且最好在国内的造船厂进行。

    不是因为浮船坞不够大,而是欠缺必须要用到的设备与配件。

    此外,驻守科伦坡的海军工程部队也从来没有对大型航母进行过维修,之前主要是为护航战舰与运输船只服务。

    在到达狮泉城之后,白止战才收到最新的消息。

    斯班王国已经正式参战,准确说是在白止战他们离开科伦坡的第二天,签署了加入协约集团的盟约书。

    过了两天,也就是在第十一特混舰队到达狮泉城的当天,斯班王国才正式向同盟集团的所有国家宣战。

    此前几个小时,迢曼帝国采取空运的方式,向斯班王国的巴利阿里群岛运送了2个师的兵力,并且控制了当地的几座机场与港口,随后向当地部署了一批战斗机,加强在群岛上的军事存在。

    罗利海军派出以2艘快速战列舰为核心的舰队,掩护运送装备物资的船队,随迢曼大军开赴巴利阿里群岛。
1...184185186187188...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