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喝走报信的兵卒队长,李晔又对周围的将士大声喊道:“把城头上的滚木、礌石、火油都运过来,毁掉敌军的攻城车!立刻毁掉敌军的攻城车!”

    在李晔的指挥下,城门洞上方砸落下来的滚木、礌石更多了,很快,汉军的这一辆攻城车也被砸损。

    在附近的盖延咬了咬牙关,怒声说道:“调集弓箭手,将城头上的敌军给我压住!箭楼!攻城车!继续给我顶上去!”

    李晔命令手下将士,将大量的滚木、礌石、火油囤积在城门上方。盖延这边,命令手下将士,将更多的箭楼和攻城车顶上来。

    最先移动过来的是两辆箭楼。箭楼虽移动缓慢,但守军想阻止箭楼的移动,也很困难。

    一支支的火箭从城头上射出来,钉在箭楼上,箭楼平台上的兵卒们将一桶桶的水浇下去,熄灭火箭上的火焰。

    两辆移动过来的箭楼,没过多久的工夫,便已如同刺猬一般,从上到下,插满了箭矢。

    等到箭楼距离城墙只有十数米远的时候,城头上箭如雨下,拉着箭楼的汉军兵卒被射倒一片。

    但倒下一批汉军,涌上来更多的汉军,有些汉军接过绳索,继续拉扯箭楼行进,有些兵卒则是高举着盾牌,组成盾阵,帮着同伴格挡城头上飞射下来的箭矢。

    同一时间,城下的汉军弓手们也不停的将箭矢射向城头,城头上的守军时不时地有人中箭倒地。

    就在这般的拉锯战中,箭楼终于到了城墙近前。箭楼顶端的普通兵卒顺着梯子爬下去,弓手们则顺着梯子爬上来。

    交换完位置后,平台上的弓手们齐齐站起身形,一并向城头上放箭。汉军的箭楼,比城墙还要高出一截,站于平台上的汉军弓手们,完全是居高临下的放箭。

    顷刻之间,城头的惨叫声一片,有一排守军弓手被箭矢射中,仰面而倒。

    当守军弓手展开还击的时候,汉军弓手们已经蹲了下来,守军的箭阵全部射在平台的栏杆上。

    等敌军箭阵过后,已然重新捻弓搭箭的汉军弓手再次齐齐起身,继续向城头上的敌军放箭。

    看到己方的箭楼已极大限度的压制住了敌军,盖延下令,调集更多的箭楼过来,在对敌军继续保持压制的同时,以攻城车全力撞击城门。

    在箭楼的威胁下,守军再想顺利抛出滚木、礌石、火油来摧毁汉军的攻城车,已然没那么容易了。

    许多守军兵卒都是抱着滚木、礌石、火油,刚走到箭垛前,还没来得及将其投掷出去,便被箭楼上飞射下来的箭矢射个正着。

    战场,永远都不是一个人的战争,而是成千上万的将士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的博弈。汉军在攻城时,将各兵种的配合发挥到了极致。

    箭楼压制、弓手阵地压制、步兵云梯攀爬、骑兵游走放箭,各种各样的配合,联合作战,完全融合到了一起。

    攻城的汉军,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压制住城头的守军,给己方的攻城车创造撞破城门的时间。

    轰隆!轰隆!轰隆!

    攻城车巨大的击锤,一下接着一下的猛烈撞击城门,每一下的撞击,都能看到城门洞内石屑滑落,简直像水流一般。

    咔嚓!

    也不知道撞击了多少下,随着一声巨大的脆响声,城门闩再支撑不住,发生断裂,顶在城门后面的董宪军兵卒,纷纷尖叫出声,在强大的撞击力下,人们向后倒下一片。

    原本严实合缝的城门,也随之被震开一条缝隙。看到城门开了一条缝,城外的汉军士气高涨,眼珠子都红了,蜂拥往前拥挤。

    为攻破城门立下大功的那辆攻城车,被蜂拥而来的将士们推翻到一旁,人们挤在城门前,死命的将城门向里推。

    城门洞里的董宪军兵卒,纷纷从地上爬起,拥堵在城门后,死命的把城门重新关闭。双方将士,无不使出吃奶的力气,挤压着城门。

    顺着城门缝隙,一根根的长矛、长戟刺出来,城门后的兵卒首当其中,连连惨叫。

    有些兵卒都被刺成了马蜂窝,但尸体还是站立着的,巨大的拥挤力让他们的尸体倒都倒不下去。

    盖延大步流星地冲入己方将士当中,边往前拥挤,边嘶吼道:“兄弟们再加把劲,给城门给我挤开!”

    “杀——”挤成一团的汉军将士齐齐呐喊,人们一同发力,在城门内连连的惨叫声中,城门的缝隙一点点的变大。

    这一点点敞开的城门,让汉军将士仿佛看到了越来越近的胜利曙光,人们更是卯足浑身的力气,向里挤压。

    终于,城门洞里的董宪军承受不住城外传来的排山倒海般的力道,人们在原地站立不住,连连后退。巨大的城门也随之应声而开。

    “杀啊!”随着城门完全打开,城外的汉军将士如同出笼的猛虎,吼叫着杀入城门洞内。

    最先冲上来的兵卒被对方的长矛、长戟乃至弓箭、弩箭穿成刺猬,颓然倒地,但后面的汉军已如潮水一般蜂拥而来。

    盾牌与盾牌的碰撞,盔甲与盔甲的碰撞,在城门洞内响成了一片。

    盖延手持偃月刀,也率先杀入城门洞里。这里到处都是人,人挨着人,人挤着人,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盖延的偃月刀也施展不开。

    他端起长刀,大吼一声,全力向前刺出,长刀插入敌军的人群里,刀锋贯穿一名敌军的胸膛,而后去势不减,又穿透第二人。

    同一时间,有数




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宪覆灭
    听闻面前的这员大将就是素有武瘟神之称的马武,佼强暗暗咧嘴,心凉半截,难怪此人的武艺如此了得,原来他就是马武马子张!就在佼强心惊不已的时候,又有一队骑

    兵冲杀过来,这队骑兵为首的一位,也是一员汉将,手持一把大铁锤,脸上、身上都是血迹斑斑。着急忙慌赶过来的这位,正是王霸。

    看到马武对上一名敌军将领,王霸也不管对方是谁,催马来到佼强近前,双手抡起锤子,对准佼强的脑袋,恶狠狠砸了下去。

    佼强都来不及说话,急忙横刀向上招架。

    当啷!随着一声巨响,佼强被震得险些从战马上栽下去,双臂无力地下垂,握住刀杆的手都在哆嗦个不停。还没等他缓过这口气,王霸又是一锤,横扫他的腰身。

    佼强不敢抵挡,也无力做出抵挡,他身子向旁一偏,直接从战马上扑了出去,噗通一声摔在地上。

    王霸嘿嘿一笑,提马上前,到了佼强近前,手中锤子抡起,作势要继续砸下去。

    马武抢先上前,用九耳八环刀挡住王霸的锤子,皱着眉头说道:“他是我的!”

    事情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吧,这名敌将明明在和自己交手,王霸倒好,上来就横插一杠,还要把敌将的人头抢走,马武哪肯让他。

    王霸理所应当地说道:“谁杀的,就算谁的!”

    马武鼻子都快气歪了,怒声呵斥道:“滚!”

    王霸针锋相对地说道:“你倒是给老子滚一个看看!”

    马武怒极而笑,说道:“小王八,我看你又是皮痒了!”

    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快忘了坐在地上的佼强。此时的佼强只有一个感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他扬起头,看看一边的马武,又瞅瞅另一边的王霸,颤声说道:“在……在下佼强,愿意……愿意向两位将军投降……”

    说完话,他把手中刀扔到一旁,耷拉下脑袋。

    听完他的话,互不相让的马武和王霸几乎同时发出啧的一声,似乎对于佼强的投降,自己没能及时摘下他的脑袋感觉很不满。佼强苦笑,想他佼强,自打跟随刘永起兵反莽以来,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窝囊气。不过没办法,他无论是对阵马武,还是对阵王霸,都不是人家的对手,何况现在他还是

    对阵马武、王霸两个人。

    在自知已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佼强倒也识时务,很果断的向马武和王霸缴械投降。

    他带来的那些手下,见主将都投降了,他们更不愿意以死相博,纷纷放下武器,一并向汉军投降。

    南城,得知汉军攻破西城,而城内的佼强业已向汉军投降的消息后,董宪呆若木鸡,久久没回过神来。

    周围的众将纷纷围上前来,急声说道:“大王,现在敌军已经破城,我军……我军是战是撤”

    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追问下,董宪终于反应过来,他手扶着额头,沉吟片刻,从牙缝中挤出一个字:“撤!”

    只不过现在董宪想撤离昌虑,已不是那么容易的,西城已被攻破,南城、北城、东城的城外都有汉军,董宪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向东撤离。

    汉军已经破城,而驻守在城内的佼强几乎没做出什么抵抗就率部缴械投降了,这导致汉军畅通无阻的杀入城中,昌虑城内,业已乱成一团。在消息传递不便的情况下,董宪只带着一部分心腹将士,向东城外突围。进攻昌虑东城的正是王梁,突围的董宪军和王梁军在城外碰了个正着,双方没有多余的废话,立

    刻厮杀到了一起。这一战,王梁军兵力虽少,但却是士气如虹,董宪军兵力虽多,但已毫无斗志,一场厮杀打下来,董宪军被杀者不计其数,最终跟随董宪侥幸逃脱的只有数千人,其中包

    括庞萌和刘纡。

    要知道董宪在昌虑城内可是有接近十五万的大军,昌虑一战,整整十五万人,几乎都被打光了。只此一战,刘秀等于是把董宪打入到永无翻身之地的深渊。

    昌虑之战,董宪军大败,佼强投降,苏茂北逃,前去投奔张步,董宪和庞萌、刘纡只带着数千残部逃脱。

    此战是刘秀这次御驾亲征的最后一场大战,经此一战,不仅奠定了东海郡的格局,也基本奠定了兖州、徐州的格局。

    此战过后,在整个山东地区,唯一还能与洛阳朝廷一较高下的势力,便只剩下张步。

    汉军取得昌虑大捷后,刘秀犒赏三军,不过吴汉并没有参加。

    吴汉已先行一步,带着一部分汉军去追击逃走的董宪残部。

    董宪、庞萌、刘纡等人,逃出昌虑后,便跑进了缯山,他们一行人,在缯山内东躲西藏,躲避汉军的追杀。

    足足过了一个来月,董宪的一部分残部听说董宪还活着,就在缯山境内,这部分残部来到缯山,费了牛就二虎之力,总算找到了董宪,把董宪接到郯城。

    吴汉听闻董宪到了郯城的消息,当即率领汉军追杀过来。双方于郯城又展开一场激战。

    仗打到这一步,董宪残部的兵力已所剩无几,面对如狼似虎的汉军,别说毫无还手之力,连招架之功都没有。

    还不到一天的工夫,吴汉便指挥汉军,攻破了郯城,大军入城之后,四处围剿董宪残部,乱战之中,刘纡被杀。

    董宪和庞萌再次侥幸逃脱,带着数百残部,逃离郯城,跑到了朐县。

    郯城之战,规模不大,不过此战当中,刘纡被杀,这也预示着刘永势力的彻底终结。

    刘永,和刘玄同时期的反莽豪强,刘玄称帝后,刘永被册封为梁王,定都睢阳。之后,刘永以睢阳为中心,扩张势力,并先后将董宪、张步等割据军阀收入麾下。

    这个时候的刘永,走到了他人生中最鼎盛的时期,控制着豫州、兖州、青州、徐州,整个山东地



第八百五十九章 权掌九州
    刘秀在亲自指挥了昌虑之战后,便离开了关东地区,返回洛阳。

    接下来的战事,他全权交给了吴汉。刘秀回到洛阳时,阴丽华已经生产完,为刘秀诞下一子,也就是刘秀的第四子,只是还未给孩子取名。

    这个孩子的模样,继承了父母身上的优点,婴儿肥的小脸圆乎乎的,很是可爱,浓眉毛,大眼睛,睫毛又长又往上翘,眨眼睛的时候,好像两只小扇子。

    刘秀看到阴丽华诞下的孩儿,立刻将其抱起,越看越喜欢,对阴丽华笑道:“丽华,孩子就取名为‘阳’吧!”

    阴丽华喃喃说道:“刘阳。”她含笑点点头,说道:“陛下的取名甚好。”

    刘秀看着怀中的婴儿,笑道:“阳儿!阳儿!哈哈!”刘秀大笑,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笑容感染到了襁褓中的婴儿,才几个月大的刘阳也咯咯地笑了起来。

    不得不说,刘秀的后宫是很会生孩子的,皇后郭圣通已为刘秀连续生下三个儿子,贵人阴丽华第一胎便为刘秀诞下一子。

    刘秀的后宫不大,但儿子却不少,现在已经有四子,另外还有一位小公主。

    这次出征,刘秀与溪澈影的关系改善了不少,平日里,刘秀也愿意去溪澈影那里坐一坐。

    与郭圣通、阴丽华、许汐泠不太一样,溪澈影对国务、军务这方面很感兴趣,也愿意就这方面的事务和刘秀讨论。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汉室的规矩,因为以前发生过吕后之乱,后世都有引以为戒,不过私下里聊一聊,讨论讨论还是可以的。

    其实做皇帝也很孤独,终日待在皇宫里,能说得上话的人没有几个。

    郭圣通、阴丽华、许汐泠对这些枯燥乏味的国务都没什么兴趣,难得溪澈影喜欢这些,刘秀也愿意和她随便讲一讲、聊一聊,顺便听听溪澈影的见解。

    刘秀回到洛阳没多久,对尚书台又进行了改制。尚书台依旧是挂在少府治下,而实际上,尚书台并不归少府管辖,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

    他把尚书台分为六曹,分别是三公曹、吏部曹、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每曹设尚书一人,合称六部尚书。

    尚书台的一把手是尚书令,尚书令下有尚书仆射一人,再下面,便是六部尚书,尚书令、尚书仆射加上六部尚书,这八位便是尚书台的核心人员,合称八座。

    尚书台的权利,全都集中在八座的手里,每逢有大事,八座联名上奏,与皇帝商议。

    除了八座外,尚书台还设有左丞、右丞各一人,侍郎三十六人,令史二十一人,这便是尚书台的主体。

    每日的早朝议事,那是大朝堂,而尚书台则是个小朝堂,刘秀的重要决议,越来越的都是在尚书台,和八座共同商议制定的。

    刘秀将国家大权集中在尚书台,也就等于是集中在他自己的手里,中国千百年来中央集权政府的雏形,也正是从刘秀这个时期开始生出的萌芽。

    尚书台的三公曹、吏部曹、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这六曹,其实就是后来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的雏形。

    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皇帝)参决,乃下三府(三公)。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便是刘秀的治政理念。
1...319320321322323...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