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刘秀看眼王元,说道:“此事,以后再说吧!冯将军有大才!”言下之意,以冯异的才干,固然有错,也是可以容忍和原谅的。
王元闻言,立刻紧锁眉头,意味深长地说道:“亡国之君都很有才!夏桀有才,商纣亦有才!”
他此话一出,在场的大臣们无不变色,有些大臣都不知觉地张大了嘴巴,满脸的惊恐之色。
刘秀勃然大怒,王元以夏桀商纣为例,他是把自己比成夏桀商纣,还是把冯异比成夏桀商纣刘秀气得肝都疼,怒声说道:“简直一派胡言!”
王元可不认识自己说错了话,他是谏议大夫,皇帝有错,他就得挑错,如果他因此惹恼的皇帝,被皇帝杀了,那也可以青史留名。
古往今来,言官都有这个毛病,就是不怕死,如果真被皇帝处死了,那好像是完成了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到了明朝时,这种风气达到了鼎盛。
刘秀当然不会因为王元的举例不当而杀他,不过心中也着实是厌烦。他皱着眉头说道:“此事,我会仔细斟酌的。”
虽说王元当众指出刘秀不惩冯异有错,但刘秀终究还是没听王元的。
三辅地区并不太平,公孙述在蜀地蠢蠢欲动,时不时的出兵袭扰三辅,北方的隗嚣对于朝廷的调令置若罔闻,一直在积攒实力。
这一南一北,都是三辅乃至洛阳的心腹之患,这个时候,刘秀不可能把冯异从长安调回洛阳。
洛阳这边对于公孙述没什么感觉,毕竟相隔太远,若说有感觉,也就是前段时间,公孙述发起了舆论战,散播对刘秀不利的谶语书籍,最后也被刘秀成功化解了,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
但长安不一样,三辅地区遍布着公孙述的暗桩和眼线,一些地方官员也早被公孙述暗中收买,为公孙述办事。
像被处死的长安令,冯异早就查出他与公孙述的人往来频繁,冯异一直不动声色,不过长安令扣押军粮这件事可是触碰到了冯异的底线,军中无粮,那还了得
将士们可以不领军饷,可以没钱花,但绝不能吃不饱饭,这可是会引起将士哗变的大事。长安令踩过这条红线,冯异还岂能容他
长安百姓都以咸阳王称呼冯异,这也是公孙述的人暗中蛊惑的结果。其实对于公孙述而言,最大的威胁不是洛阳,洛阳的兵马一时半刻也打不到蜀地,北方的隗嚣也不是威胁,隗嚣没有蠢到为刘秀和自己拼命的地步,他最大的威胁就是冯异。冯异麾下有十万征西军,这支征西军,先后经历过征战刘玄、征战赤眉、剿灭邓奉等等一系列的战争,经验丰富,骁勇善战,征西军在三辅,不仅将三辅守得固若金汤,而且对蜀地构成最直接的威胁。
征西军的战力再怎么强悍,如果没有一名优秀的主将,也不足为虑。
要命的是,征西军的主将是冯异,这位汉军大将不好钱,不好女色,淡泊名利,治军、打仗还厉害得很,对于公孙述而言,冯异俨然已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除掉冯异,或者说为了把冯异弄走,公孙述这边没少煞费苦心。
可是冯异在征西军的地位一直稳固,难以动摇,就连冯异私自处死长安令,而且还被三辅百姓称呼为咸阳王,都未能惹恼刘秀,未被刘秀调走,这让公孙述一筹莫展。
蜀地,成都,皇宫。
公孙述找来陌鄢,私下里商议三辅之事。他背着手,眉头紧锁,在大殿里来回踱步,愁眉不展地说道:“朕已经按照先生的意思去做了,让长安令扣留军粮,还挑动三辅百姓称呼冯异为咸阳王,结果,洛阳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驻守在三辅的冯异,那就是一头拦路虎,只要有冯异在,他想出兵占领三辅,简直难如登天。
陌鄢看眼公孙述,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刘秀与冯异交情莫逆,早些年间,冯异还曾救过刘秀的命,刘秀对冯异的信任,要远超旁人。前段时间,洛阳的谏议大夫王元,还当朝指责刘秀对冯异不作为。”
公孙述摊着双手说道:“可刘秀终究还是没把冯异从长安调走啊!”
陌鄢点点头,这件事,确实比他当初设想的要棘手。陌鄢眼珠转了转,淡然一笑,说道:“陛下以为,刘秀对冯异真的能做到万分信任,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吗”
公孙述一怔,眨眨眼睛,仔细想了想。如果自己麾下的一名大将统帅十万将士,驻扎在千里之外,即便是自己的心腹,也很难做到百分百的信赖。
他缓缓摇头,说道:“应该不会。”
“既然不会,而刘秀现在还没有把冯异调走,这只能说明一件事。”
“什么事”
“我们做得还不够。”
“还不够”公孙述诧异地说道:“冯异私自处斩地方县令,三辅百姓都称呼他为咸阳王,这还不够”
陌鄢幽幽说道:“起码没有直接伤到刘秀。”
“要如何才能直接伤到刘秀”公孙述一脸不解地问道。
 
第八百六十三章 谏官出场
听了阴丽华这番话,刘秀心情舒缓了不少。见刘秀的眉头舒展开,阴丽华一笑,说道:“臣妾去为陛下做些点心吧!”
“好!”刘秀含笑点点头。
阴丽华出去后,刘秀又看了会刘阳,这才转身出了房间。到了外面的大殿里,他向殿门那边招了招手,张昆走了进来,躬身施礼,说道:“陛下!”
“张昆,你去把御使弹劾公孙的奏疏找出来,派人送往长安,交到公孙的手里。”刘秀说道。
张昆听完,点头应了一声,而后,他不解地问道:“陛下没有给冯将军的书信吗”
“并不需要,你只管派人送去奏疏就好!”
“是!陛下!奴婢明白了。”张昆躬了躬身形,转身走了出去。
以刘秀和冯异之间的关系,有些话也不用说得太直白,他只需把御使的弹劾奏疏送到冯异手里,冯异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
等张昆走后,刘秀在席子上坐了下来,看到一旁有阴丽华的刺绣,他随手拿起。
阴丽华绣的是一匹白色的骏马,不过没有绣完,旁边绣着一行小字: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句诗,大致的意思是白色的马儿在山谷中吃草,那人如玉一般的美好。
对于古人来说,《诗经》中的许多诗词就如同童话故事一般,令人向往。
刘秀看罢,笑了笑,他觉得在这匹骏马旁可以再加上一个人,就是他。
他正欣赏着阴丽华的刺绣,有侍女走了过来,将一杯茶水放在刘秀面前,轻声细语地说道:“陛下请用茶。”
刘秀抬头一看,端送茶水的宫女是洛幽。刘秀对洛幽没什么印象,能记住她这个人,是因为她曾救过丽华。
不过当时洛幽的模样很惨,鼻青脸肿,面部也浮肿,整个人快瘦成皮包骨。
现在洛幽的模样简直像是从里到外都蜕变了一样,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即便美貌不如阴丽华,但也相去不远,起码要在郭圣通、许汐泠、溪澈影之上。
刘秀有个毛病,一直都对形象好的人有天生好感,无论对方是男是女。他乐呵呵地看着洛幽,笑问道:“洛幽,转到西宫之后,你过得如何”
洛幽毕恭毕敬地躬身说道:“贵人对婢子照顾有加,贵人对婢子的恩情,婢子铭记在心!”
刘秀满意地点点头,拿起茶杯,低头闻了闻,问道:“这是什么茶”
洛幽说道:“是婢子制的花茶,贵人很喜欢喝。”稍顿,她又小心翼翼地说道:“如果陛下不喜欢喝花茶,婢子这就去为陛下换一杯!”
“不必了。”刘秀笑道:“丽华喜欢的,我都喜欢。”说着话,他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水,味道偏甜,这的确是丽华会喜欢的口味。
刘秀拿起阴丽华的刺绣,问道:“洛幽,你看贵人绣得如何”
洛幽正色说道:“贵人绣工超群,绣作精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打眼一看就会心生喜欢!”
刘秀听后,哈哈大笑。阴丽华还真不是以绣工见长的,不过这个洛幽倒是很会说奉承话。
他正要把洛幽打发下去,后者又开口说道:“通过贵人的绣作,也能看得出来,贵人希望陛下能多来西宫。”
“哦”刘秀闻言来了兴趣,扬起眉毛,问道:“你为何这么说”
洛幽说道:“贵人绣的是《诗经小雅白驹》,这首诗词所表达的,就是主人对客人的挽留。”
她说得没错,《诗经小雅白驹》的确是有这层的意思。这首诗的大意是,客人到访,主人格外高兴。挽留客人,让大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更长一些。
客人是位才华横溢的君子,胸怀大志,奈何生逢乱世,一身的才华无从施展,只想去隐居山林。
听了洛幽的解释,刘秀眼眸一闪,放下刺绣,兴趣十足地问道:“你以前读过书”
在当时,普通人家的女子是不读书的,也没有那个闲钱去让女子读书。洛幽能娓娓道来诗经中的白驹,这让刘秀对她生出几分好奇。
洛幽颔首说道:“婢子之所以会知道这些,都是贵人教的!贵人说,婢子不能一辈子都待在皇宫里,以后早晚有一天要出宫嫁人,现在多看些书,多识些字,总是好的。”
刘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丽华不仅心善,而且是心细啊!这时候,阴丽华从外面走了进来,含笑说道:“陛下尝尝臣妾做的糕点!”
他眼睛一亮,立刻站起身形,走到阴丽华近前,接过盘子,拿起一块糕点,咬了一大口。阴丽华问道:“陛下觉得味道怎么样”
刘秀将口中的糕点咽下,笑道:“丽华现在的手艺,已经不次于御厨了!”
阴丽华被刘秀的吹捧逗笑了,两人有说有笑地坐下来,你一口我一口的边吃边聊。见洛幽还待在旁边,雪莹上前,把洛幽拉起,然后退出大殿。到了大殿外,雪莹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对洛幽冷冰冰地说道:“洛幽,你要记住,你现在可是西宫的人,贵人对你那么好,倘若你胆敢做出对不起贵人的事,我第一个不
会放过你!”
洛幽去给刘秀上茶,这本身并没什么问题,但借着上茶之机,有意无意地勾引陛下,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对此,红笺也和雪莹站在一边。李秀娥见状,不满地皱起眉头,说道:“雪莹,你在瞎说什么洛幽只是和陛下说了几句话,怎么和对不起贵人扯上关系了”
雪莹没有理会打抱不平的李秀娥,只冷冷凝视着洛幽。洛幽低垂着头,小声说道:“婢子知错了。”
“哼!”雪莹重重地哼了一声,这才算作罢。
刘秀把御使弹劾冯异的奏疏,原封不动的派人送给了远在长安的冯异。冯异接到奏疏,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与此同时,他也惊出一身的冷
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计不成
刘秀沉吟了一会,反问道:“倘若调回冯将军,谁可任征西军主将”
王元回道:“此事当由陛下定夺!”
刘秀深吸口气,说道:“现朝中无人能接替冯将军!”说着话,他环视左右。目前朝中善战的将官,都在外征战,能堪以重任的,只有右将军邓禹和左将军贾复。
以前邓禹是征西军主将,后因作战不利,被冯异取代,现在不可能再把邓禹调回征西军,而贾复则缺乏统领大军作战的经验,也不适合担任征西军的主将。
王元说道:“陛下,既然冯将军犯了错,理应调回京师问责!”他的职责就是监督天子是否有做得不妥之处,至于谁可接任冯异,那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
刘秀看眼王元,说道:“此事,以后再说吧!冯将军有大才!”言下之意,以冯异的才干,固然有错,也是可以容忍和原谅的。
王元闻言,立刻紧锁眉头,意味深长地说道:“亡国之君都很有才!夏桀有才,商纣亦有才!”
他此话一出,在场的大臣们无不变色,有些大臣都不知觉地张大了嘴巴,满脸的惊恐之色。
刘秀勃然大怒,王元以夏桀商纣为例,他是把自己比成夏桀商纣,还是把冯异比成夏桀商纣刘秀气得肝都疼,怒声说道:“简直一派胡言!”
王元可不认识自己说错了话,他是谏议大夫,皇帝有错,他就得挑错,如果他因此惹恼的皇帝,被皇帝杀了,那也可以青史留名。
古往今来,言官都有这个毛病,就是不怕死,如果真被皇帝处死了,那好像是完成了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到了明朝时,这种风气达到了鼎盛。
刘秀当然不会因为王元的举例不当而杀他,不过心中也着实是厌烦。他皱着眉头说道:“此事,我会仔细斟酌的。”
虽说王元当众指出刘秀不惩冯异有错,但刘秀终究还是没听王元的。
三辅地区并不太平,公孙述在蜀地蠢蠢欲动,时不时的出兵袭扰三辅,北方的隗嚣对于朝廷的调令置若罔闻,一直在积攒实力。
这一南一北,都是三辅乃至洛阳的心腹之患,这个时候,刘秀不可能把冯异从长安调回洛阳。洛阳这边对于公孙述没什么感觉,毕竟相隔太远,若说有感觉,也就是前段时间,公孙述发起了舆论战,散播对刘秀不利的谶语书籍,最后也被刘秀成功化解了,并没有
掀起多大的波澜。
但长安不一样,三辅地区遍布着公孙述的暗桩和眼线,一些地方官员也早被公孙述暗中收买,为公孙述办事。
像被处死的长安令,冯异早就查出他与公孙述的人往来频繁,冯异一直不动声色,不过长安令扣押军粮这件事可是触碰到了冯异的底线,军中无粮,那还了得
将士们可以不领军饷,可以没钱花,但绝不能吃不饱饭,这可是会引起将士哗变的大事。长安令踩过这条红线,冯异还岂能容他长安百姓都以咸阳王称呼冯异,这也是公孙述的人暗中蛊惑的结果。其实对于公孙述而言,最大的威胁不是洛阳,洛阳的兵马一时半刻也打不到蜀地,北方的隗嚣也不是威胁,隗嚣没有蠢到为刘秀和自己拼命的地步,他最大的威胁就是冯异。冯异麾下有十万征西军,这支征西军,先后经历过征战刘玄、征战赤眉、剿灭邓奉等等一系列的
战争,经验丰富,骁勇善战,征西军在三辅,不仅将三辅守得固若金汤,而且对蜀地构成最直接的威胁。
征西军的战力再怎么强悍,如果没有一名优秀的主将,也不足为虑。
要命的是,征西军的主将是冯异,这位汉军大将不好钱,不好女色,淡泊名利,治军、打仗还厉害得很,对于公孙述而言,冯异俨然已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除掉冯异,或者说为了把冯异弄走,公孙述这边没少煞费苦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