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还是那句话,绿林系之所以那么的肆无忌惮,皆因他们手里有兵权。双方激战了一天,最后皇宫侍卫寡不敌众,被绿林系的军队击败。
刘玄自知大难临头,哪里还敢继续待在皇宫里,携带着他的成群妻妾,以及皇宫内的金银珠宝,乘坐百余辆马车,由长安的东城门逃了出去,直奔新丰而去。
新丰有赵萌率兵驻守,现在刘玄已经指望不上别人了,只能去投奔赵萌。
刘玄跑了,廖湛、张卬、胡殷指挥着麾下的兵马,对长安百姓展开了洗劫。这些军兵,比土匪还土匪,见什么抢什么,只要百姓们稍有反抗,拔剑就杀。
另外,廖湛、张卬、胡殷等人还令手下将士,于长安各处张贴告示,声称刘玄不配为大汉天子,他们是顺应天意,废黜天子,另立新君。
这个消息传到河北刘秀的耳朵里,让刘秀大喜过望。刘秀早就算准了刘玄和绿林系难以长久,两者之间,必有大乱,只是没想到,这场大乱来得如此之快。
既然廖湛等人造反,罢黜了天子,那么现在更始朝廷就是没有天子,这对于刘秀而言,可是天赐良机。
如果这个时候他在河北称帝,那就不算造反,而是在接替刘玄,继续延续汉室江山罢了。
这时候,以刘秀为首的汉军刚好走到了常山郡的鄗城。刘秀军刚刚抵达鄗城,正在城外扎营休整,便有一位刘秀的同窗求见。
求见刘秀的这位,是刘秀上太学时的同窗,名叫强华。
强华和刘秀的关系很好,两人上太学的时候,不仅是同窗,而且还是同住一室,所以两人既是同学,也是室友。
得知老同学前来拜见自己,刘秀非常高兴,亲自出账,迎接强华。强华与刘秀年纪相仿,其貌不扬,但家里的条件不错,是富贵人家出身。
两人见面后,刘秀哈哈大笑,说道:“子瑞,我们多少年没见了……”
刘秀的开场白都没说完,强华突然屈膝跪地,向前叩首施大礼。
见状,刘秀吓了一跳。就算自己现在是萧王,但以他二人同窗好友的关系,见面后,也不必施如此大礼吧!
他正要上前搀扶,强华大声唱吟道:“草民强华,拜见陛下!”
此话一出,刘秀震惊,在场的吴汉、耿弇、岑彭诸将,也都露出诧异之色。
刘秀稍愣片刻,急忙上前,把强华从地上拉起,正色说道:“子瑞慎言,我现在只是萧王,而非天子!”
强华起身后,从袖口中抽出一卷竹简,高高举起,说道:“陛下,草民手里有天下奇书《赤伏符》!”
《赤伏符》的名气很大,人人都知道这是一本预言书,但里面具体是什么内容,知道的人,屈指可数。
刘秀惊讶地看着他,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强华也不管刘秀是什么反应,展开竹简,大声唱吟道:“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看着强华手中的《赤伏符》,听着强华唱吟出《赤伏符》中的谶语,在场的众人,无论是文官、武将,还是普通的兵卒,人们瞠目结舌,紧接着齐齐跪地,异口同声道:“
臣等(小人)拜见陛下!”
刘秀环视在场跪倒一片的众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了。他拉住强华的胳膊,说道:“子瑞,这种事为何要在外面说,我们入帐说话!”
他硬拉着强华走进营帐里,不过强华刚才的唱吟,可是很多兵卒都听得清清楚楚,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似的,迅速在汉军大营里传开。
将士们在私下里议论纷纷,都在讨论《赤伏符》中关于刘秀的谶语
。
‘刘秀发兵捕不道’,这句很容易理解,刘秀举兵,讨伐无道之人。‘四夷云集龙斗野’,这句也容易理解,四方各族的豪杰云集到一处,像群龙于荒野中战斗。
‘四七之际火为主’,这句隐含的内容比较多,其中还涉及到了五德始终说。
四七二十八。从刘邦称帝,开创大汉皇朝(公元前202年),从现在(公元25年),刚好是二百二十八年,这对应了四七之际。
中国的朝代,讲究的是五德。五德始终学说,是由战国时期的阴阳大家邹衍提出来的。
五德始终说,讲的是五行相克,对应的是土木金火水。
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虞朝,由黄帝开创,对应的是土德。
木
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顶帝位
汉军将士们高兴,因为预言书上写了,大王是天子。自己追随的人是天子,他们又哪能不高兴
鄗城的百姓高兴,也是听说了《赤伏符》中的谶语。鄗城即将出天子了,以后鄗城一带,将会享受很多利民的政策,像减免税赋之类。
冯异现在还不清楚这些,他在汉军大营的中军帐,见到刘秀。见面后,冯异立刻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末将拜见大王!末将知罪!”
刘秀被冯异后面这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说愣了。他疑惑不解地看着冯异,问道:“公孙何罪之有”
冯异小心翼翼地说道:“大王,末将之所以与李轶互通书信,皆是想稳住洛阳,分化朱鲔和李轶,志在夺取河南。”
刘秀点点头,这件事,冯异不解释他也明白。
冯异见刘秀面色如常,似乎对此事没有很排斥,他暗暗松口气,说道:“大王,末将以为,李轶是可以争取过来的……”
他话音未落,刘秀打断道:“李季文其人,阴险狡诈,反复无常,难以与谋。”
见冯异呆呆地看着自己,刘秀又意味深长地说道:“公孙当把自己与李季文往来之书信,公布于河内各县,让各县县府都能引以为戒。”
冯异闻言,身子一震,不由自主地低垂下头,眉头紧锁。
把李轶的书信公开,那么李轶与己方私通的消息,必定会迅速传开。
这消息一旦传进朱鲔的耳朵里,朱鲔还能放过李轶吗李轶若死,己方在洛阳城内岂不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应
冯异沉默好一会,方小声提醒道:“大王要以大局为重啊!”在大局面前,私人恩怨应该先放到一旁。
刘秀面色不变地说道:“杀李季文,我就是在以大局为重!李季文,不足信,你若信他,将来必反受其害!”稍顿,他又幽幽说道:“信李季文,不如信朱鲔。”
李轶和朱鲔,都是杀害他大哥的元凶之一,不过相对而言,刘秀更恨李轶。很简单,李轶是背叛者,而朱鲔压根就不是和己方一伙的。
两相比较,卑鄙无耻的叛徒,自然远比光明正大的敌人可恶。
朱鲔在刘秀心里加分的地方还有一点,刘玄背弃祖训,大封异姓王,当时人人都接受了刘玄的封王,只有朱鲔拒绝了。
当时朱鲔的态度十分明确,高祖称帝,开创大汉基业时,就已经立下明文规定,汉制之下,不得有异姓王。
刘玄公然违背祖训,违背汉制,所以他不接受。朱鲔还真就不是故作姿态,也不是在故意谦让,刘玄称帝已经有两年多,可他一直未接受刘玄的封王。
日久见人心,朱鲔对汉制的坚持,让刘秀非常欣赏,即便是敌人,朱鲔身上也有能让他欣赏和佩服的地方。
而李轶呢刘秀甚至都不愿意提起李轶这个名字,直接称呼他为李季文。李轶二字对刘秀而言,代表的是羞辱,是他和大哥共同的耻辱。
甚至可以说刘秀对李轶的憎恨,都超过了刘玄。
刘秀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但眼中射出的寒光,却是让冯异心头一震,他再无二话,向前叩首,说道:“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
“嗯。”刘秀点了点头,而后,他含笑说道:“公孙,我在鄗城遇到了一位同窗好友,他叫强华,相见时,他送给我一本奇书。”
冯异好奇地问道:“不知是什么样的奇书”
“《赤伏符》!”
冯异吸气,急忙说道:“大王,据传,《赤伏符》中记录着各种谶语,其中不少都已应验。”
刘秀笑了笑,向一旁的龙渊点点头。后者双手捧着一卷竹简,来到冯异近前,递给他。
冯异双手把竹简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慢慢展开。很显然,这绝非原版的《赤伏符》,竹简很新,上面的字迹也清晰,丝毫没有古书的模糊。
定睛细看里面的内容,当冯异看到‘刘秀发兵捕不道’这句话时,脸上也不自觉地流露出喜色。
他正看着,刘秀清了清喉咙,说道:“公孙,昨晚我做了个梦,梦到自己乘坐着一条赤龙,一直飞到了天上,醒来之后,心中悸动不已啊。不知此梦是何意”
冯异变色,立刻离席,走到营帐中央,向刘秀跪地叩首,说道:“大王,这是天命所示,大王当为天子啊!”
刘秀皱着眉头问道:“此梦是有此意”
冯异正色道:“正是!何人能乘龙,只有真命天子!赤龙是火,火为汉,大王是大汉的真命天子!”“原来是这样。”刘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邓禹,是南阳系的代表,冯异,是颍川系的代表,邓禹和冯异都支持他称帝,起码说明了南阳系的文官武将和颍川系的文官武将
,都是支持他称帝的。
这让刘秀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喃喃说道:“难道,我真的该顺应天命,再进一步”冯异跪在刘秀面前,神情激动地说道:“大王早该在河北称帝了!对于称帝之事,大王一拖再拖,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这已让军中将士心生不满,甚至,很多人认为大王胸
无大志,不愿再继续辅佐大王。”刘秀站起身形,绕过桌案,走到冯异近前,把他从地上拉起,意味深长地说道:“公孙,我们一路走来,从南阳打到颍川,又从洛阳来到河北,历经多少苦难,有过多少次
的死里逃生,好不容易在河北创下基业,这又岂是秀一人之功倘若因秀一人之过错,而让河北基本毁于一旦,我……我又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和活着的弟兄们。”
冯异皱着眉头说道:“倘若大王迟迟不肯称帝,让众人与大王离心离德,那才是将河北基业毁于一旦哩!”
看刘秀还是有些犹豫不决,冯异再次屈膝跪地,大声说
第五百三十二章 我为天子
刘秀的称帝,既可以说仓促,也可以说不仓促。
说刘秀称帝仓促,是因为从他当众表示自己即将称帝,到实际称帝的那一天,只有五天的时间。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准备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所以称帝仪式的筹备必然十分紧张、仓促。
说刘秀的称帝不仓促,是因为他前期的准备做得太充足了。
刘秀在河北,先是击杀了称帝的王郎,确立了自己在河北的威信、声望和地位,之后他又杀了刘玄派来的幽州牧、冀州牧,使自己牢牢掌控住幽、冀二州。
这为他在河北的势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秀率军东征西讨,连续剿灭河北的各路起义军,平定四方,恢复民生,振兴百业,这为刘秀赢得了极高的民心。
基础有了,实力有了,民心也有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方面,刘秀全占了,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刘玄和绿林军的翻脸,又恰恰给了刘秀最需要的那股东风。
也直到这个时候,刘秀才抓住时机,选择称帝,能说他准备得不充分吗
刘秀的胃口向来很大,实际的权力,虚缈的名声,他统统都想要揣进自己的口袋里。
他的等待,他的忍耐,终于让他一次性的赢了个盘满钵满。刘秀并不是个机会主义者,但在称帝这件事上,刘秀的确选择了去做一次机会主义者。
刘秀即将在鄗城千秋亭称帝的消息,很快便在汉军军营传开,而后,消息又传出军营,传进鄗城城内。
鄗城百姓,家家都是张灯结彩,人们的脸上,无不是喜气洋洋。
其一,刘秀在河北的声望的确是高,很受百姓们的敬仰和爱戴,对于刘秀称帝,百姓们也都打心眼里支持。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鄗城出了天子,鄗城百姓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后可以享受到长年减免税赋的优惠政策,人们心里又怎能不高兴呢
得知此事的许多鄗城百姓,都自发的出城,来到汉军大营,送什么的都有,有粮的送粮,没粮没钱有力气的,则帮忙劈柴送柴火。
一时间,汉军将士应接不暇,百姓们送来的东西,收了一批又一批。
鄗城的大户们自然更不会闲着了,鄗城周围村镇的猪马牛羊基本都被他们买光了,然后成批成群的赶进汉军大营。天子登基,肯定是要祭祀的,要祭祀就一定要用到猪马牛羊等祭品,如果天子登基之时,祭祀仪式能用上自己送到猪马牛羊,那可就是光宗耀祖,值得炫耀一辈子,何况
,鄗城好不容易出了位天子,他们又哪能错过这个便利条件,自然是抓紧机会,加倍讨好,表现自己的忠诚。
猪马牛羊、粮食、布料、器皿、柴火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把汉军大营都快塞满了。
刘秀巡营的时候,看到一圈圈的猪马牛羊,一堆堆如山般的柴火垛,他啼笑皆非,问身边的朱祐道:“阿祐,这两天,我军大营收到东西未免也太多了吧”
朱祐无奈地摇摇头,抬手指了指,说道:“今日是这些,等到明天,还会更多。据说,鄗城的许多大户,都已派人去往元氏、真定买牲口和金银器皿了。”
刘秀皱了皱眉头,正色说道:“以后百姓们送来的东西,不要再收,如此劳民伤财,非我之本意。”
朱祐一本正经地说道:“大王收了百姓的东西,百姓们心里会欢欣鼓舞,大王若是不收,反而会让百姓们伤心难过,以为大王是看不上他们送来的贺礼。”
刘秀轻叹口气,说道:“早知这样,我就不定在五日后,而是定在三日后、两日后了。”
“五日内,搭建祭坛尚且很难,若是两三日,将士们恐怕连祭坛都搭建不好。”朱祐提醒道。
刘秀说一句,朱祐在旁顶一句,刘秀上下打量他一番,说道:“阿祐,你今日看起来很兴奋啊!”
朱祐喜笑颜开地说道:“大王即将称帝,祐与有荣焉,心里自然高兴!”
刘秀笑言道:“那就封你个高兴侯如何”
朱祐一听,笑容立刻僵住,连连摆手,苦着脸说道:“别别别!古往今来,哪有人被封为高兴侯的,大王可别开我玩笑了!”
见他一脸吃瘪的样子,刘秀哈哈大笑。刘秀和朱祐之间的趣事多着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