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等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以寇恂为首的五千郡军终于抵达温县。
由于黑夜不宜攻城,苏茂和贾强率领的洛阳军虽是先一步抵达温县,但并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在做休整。
等到天色逐渐放亮,洛阳军正准备强攻温县的时候,寇恂率兵及时赶到。
双方的兵马,于温城城外相遇。这是典型的狭路相逢,双方都没有多余的废话可说,照面就打到了一处。
寇恂这边的郡军,说是五千人,实际上,真正的可战之兵,就三千郡军而已,临时征召来的两千壮丁,派不上太大用场。
反观洛阳军这边,那可是从三十万大军当中挑出的五万精锐,双方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力,都无法相提并论。
这时候,寇恂表现出了他果敢的一面,即便明知不敌,但也要坚持打这一仗。
打,还可以暂时拖住敌军,为己方的援军争取时间,不打,温县必失,河内门户大开,届时,洛阳军可源源不断的进入河内,己方再无力做出任何的抵抗。
双方打到一起,优劣太明显了,洛阳军步步推进,反观河内郡军,则被逼得节节败退。
这时,温县县令率领一千多县兵,从温城城内冲杀出来,与郡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强敌。
其实,就五万洛阳军的实力而言,多他们这一千来敌不算多,少他们这一千来敌也不算少,有没有他们这一千来人,根本无所谓。
看到温县的一千多县兵都冲出城来,增援郡军,苏茂和贾强都差点被气乐了。
贾强抬起马鞭,先是指指郡军,再指指另一边的县兵,说道:“将军,他
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
寇恂并不是以统兵打仗而擅长,治理政务才是他的强项,不过在这场河内之战中,寇恂表现出了他机智敏锐的一面。
当冯异率领援军赶到的时候,寇恂第一时间就喊出是刘秀率兵来援。
他在战场上故意放出的这个假消息,令河内军士气大涨,反而让洛阳军士气跌入谷底。此消彼长之下,寇恂和冯异硬是以劣势的兵力,大败五万洛阳军精锐。
洛阳军兵败后,苏茂和贾强率领不足一万的残部,仓皇逃回河南。可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寇恂和冯异竟然率领着河内兵,也渡过黄河,追杀进河南。
被迫无奈之下,苏茂和贾强只能硬着头皮,带着麾下的残部,在河南境内又与寇恂和冯异展开一场交锋。
毫无意外,这场交战,依旧是以洛阳军的大败而告终,就连贾强,也战死于乱军当中。
苏茂几乎是光杆司令一个人逃回的洛阳。
寇恂和冯异率领河内军,继续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洛阳城。战败的苏茂,现在算是彻底被寇恂、冯异吓破了胆,即便是朱鲔和李轶等人也都慌了。
洛阳城门紧闭,朱鲔和李轶等人避不出战。现在,战场上的局势很诡异。
寇恂和冯异这边,满打满算,也就两万兵马,反观洛阳城内,有大军二十多万,但就是这两万兵马,却把洛阳城内的二十多万大军,吓得无一人敢出城迎战。
苏茂败退回来后的解释是,刘秀突然率领主力大军,从北方退回到河内,己方是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才有此一败。
朱鲔和李轶都认为现在城外的两万多敌军,只是个幌子而已,敌方真正的杀手锏,是刘秀所率领的主力大军。
现在他们只不过是躲藏在暗处没出来罢了。出于这方面的顾虑,朱鲔和李轶等人皆不敢出城迎战。
寇恂和冯异率领着兵马,在洛阳城外足足绕了三圈,而后,两人才趾高气扬的率领兵马,回撤河内。
经此一战,洛阳是彻底被打怕了,朱鲔和李轶对河内也再无想法,更不敢再派兵去偷袭河内。朱鲔和李轶对河内没想法了,可现在,冯异反而对朱鲔、李轶开始有很多的想法。朱鲔和李轶,并没有表面和睦。朱鲔是大司马,而李轶是舞阳王,他俩共同镇守河南,
掌管着洛阳二十多万大军,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微妙的关系,谁该听说谁的。
论官职,那一定是朱鲔更高,毕竟是大司马,可是论爵位,李轶更高,他是堂堂的王公。官职高的,爵位低,而爵位高的,官职低。
加上朱鲔和李轶都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人,通过这些方面,冯异判断,朱鲔和李轶之间,充其量是表面和睦,实际上定然是矛盾重重。
意识到这一点,冯异给李轶偷偷写了一封书信。这封书信的内容很长。书信开头,冯异讲了好几个典故,像微子弃殷商而入周,像项伯背叛项羽而投靠刘邦,像王勃拥立代王而废黜少帝,像霍光尊崇孝宣而废刘贺。他
举的这些例子,想要说明的只有一条,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为人臣子,理当顺应天道,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而现在呢刘玄昏庸,朝纲混乱,奸臣当道,贤臣被诛,赤眉更是来势汹汹,已经打到了长安近郊,这样的一个皇帝,你还要拼死去保着他吗
如果刘玄还可救,如果更始朝廷还可力挽狂澜,你李轶又何至于受限于洛阳,偏居一隅
当务之急,你应效仿古代先贤,效仿微子,效仿项伯,弃暗投明。当今天下,汉室微弱,异姓突起,唯一能光复汉室,中兴汉室者,唯有萧王一人。
现萧王经营河北,平定叛乱,复兴百业,豪杰英雄,纷纷来投,天下百姓,无不风靡。
萧王之势,如日中天,已然势不可挡。倘若你还要死保着刘玄,死守着洛阳,等到我军猛将兵临城下之时,你悔之晚矣!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生,一条死。弃暗投明,归顺萧王,你便是当世之功臣,前途无量;死保刘玄,死忠更始,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冯异的这封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既和李轶谈当初共同反莽的同袍之情,也对他现在的所作所为,给予了威胁和警告。
这封书信,有顺利传到李轶的手里,李轶把书信从头到尾地看罢了一遍,倒吸口凉气,同时也是惊出一身的冷汗。
刘玄要不行了,这一点,李轶能看得出来,刘秀在河北风生水起,如日中天,他更能看得出来,他思前想后,觉得冯异在信中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让他投降刘秀,他心中也充满了顾虑。很简单,当年害死刘縯的幕后真凶里,便有他李轶一个。他和刘秀之间,可是有杀兄之仇。
如果刘縯和刘秀的关系一般,那倒还好说,可问题是,刘縯和刘秀的关系很好,兄弟之情极深,自己作为杀害他大哥的元凶之一,刘秀能放过自己吗
仔细想了想,李轶暗暗摇头,只怕,刘秀未必会放过自己这个罪魁祸首啊!
李轶给冯异写了一封回信。他的这封回信,写得十分客气。书信的开头就是和冯异拉交情。
当年,他们都是最先加入柱天都部的元老,一同反莽,一同并肩作战,多少次的出生入死,多少次的流血流汗,终于奠定了今日之基业。
现如今呢,我奉命镇守洛阳,而公孙你则是奉命镇守孟津。
洛阳、孟津,皆为中原重要之关隘,你我两人,倘若能精诚合作,共同谋划,不仅可自保,倘若有贼军来犯,战,必可胜!
在书信的最后,李轶终于说出了他想说的重点,希望冯异能把他这番话转告刘秀,也请刘秀相信他,他一直志在匡扶汉室,他的初心,始终未曾变过,现在亦然。
李轶的这封书信,写得很有水平,他并没有明确说明自己愿意归顺刘秀,而是说自
第五百二十九章 长安惊变
己方已相继平定青犊、铜马、高湖、重连、五校、尤来、大枪、五幡等多支起义军,大大打击了河北起义军的气焰,河北的局势也逐渐趋于稳定,这个时候,刘秀麾下的
众将再次开始了有组织的劝进。刘秀若不称帝,他们别说去谋取天下,即便是占据河北,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只有刘秀称帝,贵为了天子,那么从此以后,刘秀说谁是贼,谁就是贼,刘秀指到哪,他
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打到哪。
可要命的是,刘秀一直对称帝之事十分排斥,起码到目前为止,刘秀完全没表现出来准备称帝的野心,也没有做任何这方面的准备,这让下面的众人,无不是心急如范。
以前指望朱祐劝进,屡次无果,这次他们换了代表,让马武带头来劝进,结果依旧无果,被刘秀从营帐里打发了出来。
此事过后,以刘秀为首的汉军继续南下,由幽州进入冀州的中山。到了中山郡境内,汉军众将再次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劝进。
众将一同来到刘秀的营帐里。看到进来这么大的一群人,刘秀一怔,不解地环视众人。吴汉跨前一步,大声说道:“王莽篡位,汉统中断,纲常败坏,贼寇遍地,豪杰愤怒,百姓蒙难!大王先战昆阳,王莽败,后战邯郸,王郎败,北方州郡,因大王之武功,得以平定。今天下三分,大王得其二,跨州据土,甲士百万。论武力,何人能出大王之左右论文德,何人能与大王相提并论我等皆听说帝位不能久空,天命不可违背
,还望大王顺应天命,为国家着想,为天下百姓着想!”
说完话,吴汉一甩征袍,屈膝跪地,向前叩首。
“子颜请起……”
刘秀正要上前去搀扶吴汉,后面的耿弇、岑彭、朱祐、铫期、马武诸将,纷纷跪地叩首,齐声说道:“还请大王顺应天命,为国着想,为天下黎民着想!”
看着跪下一片的众将,刘秀轻轻叹了口气。这个时候,要说刘秀一点没有称帝的野心,那是不可能的,可是,称帝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到方方面面。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走上这条路,就再也无法回头了。很多人原本都可以活得好好的,皆因贸然称帝,最后身败名裂,一命呜呼。
汝南的刘圣,因为称帝而被杀,河北的王郎,因称帝而被杀,汉室遗孤孺子婴,亦因称帝而被杀。
当今天下,时不时就冒出个皇帝,然后成为众矢之的,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有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刘秀不能不慎重考虑。刘秀做事,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现在要他称帝,他总觉得欠缺了点什么,心中很是没底。
他幽幽说道:“诸位都起来吧!现今河北,贼寇未定,刘玄、赤眉,皆对河北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际,又何必匆匆称帝此事,以后再议!”跪地叩首的耿纯,猛然抬起头来,大声说道:“天下士大夫,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千里迢迢,追随大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游走于刀剑之间,未曾有过怨言,只盼能攀龙附凤,一展雄心抱负!现,大业初定,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大王这边,大王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肯称帝,岂不让士大夫们都寒了心,认为自己即便留在大王身边也
毫无建树。末将担心,一旦让士大夫们心生去意,将来难以再聚。大王,万万不可错失眼下之良机啊!”
吴汉抬头,说道:“末将附议!”
耿弇等人也都纷纷抬头看向刘秀,齐声说道:“伯山言之甚善,末将附议!”
刘植直接改口说道:“微臣附议!”
刘秀做事,向来果决,只有在称帝这件事上,显得犹豫不决。
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直接关系到他麾下数十万将士们的生死,他不能不慎重,不能不把所有的后果都考虑清楚。
他沉默许久,幽幽说道:“好了,你们心中所想,我都知道了,现在,让我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纷纷无奈地摇头,退出刘秀的营帐。
到了外面,众人纷纷聚集到吴汉的周围,七嘴八舌地说道:“直到现在,大王还是无法下定决心,真不知道大王在顾虑什么。”马武说道:“河北贼军,现已元气大伤,不足为虑,而刘玄和赤眉,又打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北顾,大王现坐拥幽州、冀州、河内,试问天下,何人能有大王之天象、人
事”
景丹若有所思地说道:“我想,大王不是不想称帝,只是现在还缺少一个契机!”
“什么契机”众人纷纷不解地看向景丹。
景丹苦笑着耸耸肩,说道:“至于缺少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这恐怕只有大王心里清楚。”
刘秀是刘玄授封的萧王,是更始朝廷的司隶校尉,是奉刘玄的命令,行大司马事,巡抚河北。
他若在河北称帝,就等于是背叛了朝廷,背叛了刘玄。那他刘秀,岂不成了恩将仇报、卑鄙无耻的小人
刘秀与古往今来的枭雄有一处很大的不同。
有些枭雄,更在乎实的,而不太在乎虚的,像后世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我只要牢牢控制住了权力即可,至于别人怎么说我,我完全不在乎。
而有些枭雄,更在乎虚的,不太在乎实的。像项羽,明明可以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这个最大的威胁,但为了自己的好名声,他偏偏没有这么做。刘秀与项羽、曹操这些枭雄都不一样,他是既要实的,也要虚的,我既想要得到天下,也要一个好名声,我既要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也要得到天下人的敬仰,我是
想鱼肉与熊掌兼得。
实的权势、虚的名声,为什么那么多旷烁古今的英雄豪杰只能两者选其一难道他们不想两者兼得吗不是不想,
第五百三十章 宫廷政变
刘玄知道了申屠建、廖湛、张卬、胡殷、隗嚣五人密谋挟持自己,决定先下手为强,出其不意的把这五人一并除掉。
结果他的诏书送出去,来了四人,只有隗嚣没来。
在刘玄等隗嚣的时候,廖湛、张卬、胡殷意识到事情不妙,急忙逃出皇宫,五个人,最后只剩下申屠建一人还待在偏殿里傻等着。
等到刘玄来到偏殿的时候,举目一瞧,发现廖湛、张卬、胡殷三人都已不见了踪影。
一问才知,原来三人早已跑出了皇宫。即便还剩下申屠建一人,那么聊胜于无。
刘玄当即下令,将申屠建拿下,就地正法。皇宫侍卫都不给申屠建说话的机会,一拥而上,将申屠建当场拿下,拉到大殿的外面,一刀斩下了申屠建的脑袋。
申屠建,这位绿林军的元老之一,也是绿林军的领袖之一,与王匡、王凤、陈牧、廖湛等人合谋,推刘玄称帝,最终,申屠建自己反而还死在了刘玄的手里。
刘玄杀了申屠建,震惊朝野,也大大触碰到了绿林系的底线。
先前跑路的廖湛、张卬、胡殷三人,立刻领兵,向皇宫发动了进攻。刘玄早就做了相应的准备,让皇宫侍卫关闭宫门,严守皇宫。
廖湛、张卬、胡殷率兵进攻,由于皇宫城防坚固,易守难攻,短时间内难以攻克,三人气急败坏的命令手下,焚烧宫门。
随着皇宫大门被焚毁,以廖湛等人为首的大队人马冲入皇宫,与刘玄手下的侍卫,于皇宫内展开一场恶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