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第四百八十四章 灭贼方针
    吴汉和耿弇的幽州之行,不仅杀掉了幽州牧苗曾,还顺带着杀掉了韦顺和蔡充这两位太守,幽州诸郡震惊的同时,都纷纷派出本郡的幽州兵马,去往蓟城云集。

    一时间,蓟城聚集的兵马激增。

    这里原本只有苗曾麾下的两万兵马,可仅仅十日之内,蓟城便聚集起上万之众的幽州突骑,另有幽州步兵万余人,全部的兵力加到一起,接近五万兵马。这么多的兵马都归吴汉一个人指挥,而且其中还包括了上万的幽州突骑,这样的军力阵容,实在太可怕了,邯郸的武将、谋臣们纷纷向刘秀进谏,吴汉手握重兵,只怕其

    心生变。人性本来就是如此。当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对你忠心耿耿,一心一意,可一旦让他掌握到权力,品尝到权力的甜头,他便想要得到更多,而这个时候,你反而

    成为了他的绊脚石,欲除之而后快。

    对于部下们的进谏,刘秀都是一笑置之,被部下们劝得心烦了,刘秀摇头说道:“子颜为人,我心自知。”

    吴汉的性子,颇像是一匹野马,他若对你不服,你再怎么拉拢他也没用,可他若是对你服气了,你根本不用刻意去讨好,他自然会对你忠贞不二。

    不得不说,刘秀识人的本事是非常厉害的。对于吴汉,他给予了极大的信任。

    事实上,刘秀对吴汉的认知一点都没错,吴汉这一生,大半辈子都是在征战沙场,握手重兵,位高权重。

    死在他手里的敌人、无辜者,不知有多少,可谓是战功赫赫,于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出其左右。

    但他对刘秀,从未生出过二心,哪怕是吴汉到了晚年,临过世的前一年,他还在为刘秀征战,指挥着大军,屠杀刘秀的敌人们!

    吴汉和耿弇召集到幽州兵马,而后率领着大军,起程南下,直奔邯郸。

    这个时候,刘秀身边又有人提出建议,赶紧换帅,让邓禹或者贾复等刘秀的心腹之人,奔赴吴汉军,替换下吴汉。

    谁知道吴汉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在他率领幽州精兵,直奔邯郸,倘若心怀叵测,可就大事不妙了。刘秀听后,回复的还是那句话:“子颜为人,我心自知。”

    当吴汉和耿弇率领着大军,抵达邯郸的时候,刘秀非但没有做出任何的提防,反而还主动出城相迎。

    看到迎出城来的刘秀,吴汉除了高兴,没有感觉到别的什么,耿弇却是心中感慨,主公对自己和吴汉,当真是做到了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刘秀所表现出来的信任,让耿弇更加坚定追随刘秀的决心。他催马上前,到了刘秀近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插手施礼,说道:“末将耿弇,拜见大王!”

    吴汉紧随其后,也来到刘秀面前,跪地施礼,喜笑颜开地说道:“末将吴汉,幸不辱大王使命,征来幽州兵马四万余众。”

    刘秀神情激动地把吴汉和耿弇二人从地上拉起,而后他紧紧握住两人的手,动容道:“子颜、伯昭,一路辛苦了!”

    耿弇一本正经地说道:“为大王做事,末将不觉辛苦。”

    吴汉则是乐呵呵地说道:“大王,苗曾小儿,竟敢不听大王令,现已被末将斩下首级,苗曾麾下的兵马,也全部被末将接收过来!”

    其实,耿弇先前对刘秀的分析没错,在刘秀决定派出吴汉和耿弇北上幽州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打算再留苗曾、韦顺、蔡充三人的活口。

    虽说杀掉他们三人,有可能导致自己和刘玄提前撕破脸,但是这三人的存在对他的威胁实在太大,已经大到在拔他的根,在动摇他的根基。

    倘若再留这三人活命,后果之严重,将不堪设想,甚至整个幽州都会被刘玄掌控。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他在河北的东山再起,只怕还没跳起来,就先被人家一巴掌拍下去了。

    对于吴汉杀苗曾,耿弇杀韦顺、蔡充这两件事,刘秀没有做出直接的表态,既没有说做的好,也没说做的不好,但刘秀对吴汉和耿弇热情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他的心思。

    刘秀笑道:“子颜和伯昭都辛苦了,我已在王宫设宴,走,我们回王宫吃酒!”

    说完话,刘秀拉着吴汉和耿弇,同乘一车,回往王宫。

    吴汉和耿弇从幽州带回来接近五万之众的大军,其中还有一万的幽州突骑,这可不是件小事,刘秀麾下的主要将领和官员,基本都有出席宴会。

    众人在大殿中开怀畅饮,刘秀还难得的令人请来歌舞伎助兴。

    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汉向手下的一名亲兵低声说了几句。那名亲兵答应一声,快步跑出大殿。

    时间不长,外面来了十多名兵卒,合力抬着两口大箱子,搬入大殿里。刘秀见状,不解地问吴汉和耿弇道:“子颜、伯昭,这是何物”

    吴汉向刘秀拱手说道:“大王,这是末将所征兵马之名册,现全部献于大王!”

    听闻这话,在场众人的眼睛同是一亮。吴汉献出幽州兵马的花名册,就等于是把手中的大军全部上交了。

    担心吴汉会生出二心的人们,无不在心里长松口气,而统兵的将领们,则是看着那两口大箱子眼馋不已。

    幽州兵之所以善战,是因为幽州和匈奴长年征战,幽州将士基本全都是在与匈奴人不断的战斗中逐渐磨练出来的,哪怕是最底层的普通兵卒,战力都非常强悍。

    而幽州的突击骑兵,那更是名扬天下,让匈奴人都闻风丧胆。不久之前,耿舒率领幽州突骑,在代郡大破匈奴军,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己方多出这么一大批精锐的幽州兵马,哪个将领不想分上一杯羹,将其中的一部分纳入自己的麾下,当然了,最好是能分到一部分的幽州突骑。

    贾复老神在在地说道:“奔命军经常为兵源不足而犯愁,这次吴君征集到两万余众的幽州精锐,我奔命军的兵



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应机敏
    数日后,刘秀亲率的十万大军,和谢躬率领的五万兵马,一同离开邯郸,南下魏郡。

    从邯郸出发,南下二十余里,便可进入魏郡地界。

    魏郡乃冀州大郡,全郡共有近二十个县,地方大,人口也多,加上与河内接壤,气候、环境都与河内差不多,属产粮重地。

    魏郡,在战国时期,它是魏国。三国时期,曹操被封为魏王,其属地就是魏郡,曹操定魏郡的郡城邺城为国都,大名鼎鼎的铜雀台,便是建在魏郡的邺城。

    曹魏、魏国,其中的魏,就是由魏郡而来。

    天下未乱之际,魏郡百姓,安居乐业,因为粮产丰富的关系,人民生活可谓是富足。

    可天下大乱之后,魏郡便成了重灾区。恰恰因为百姓富足,今天这支起义军进来洗劫一次,明天那支起义军又进来洗劫一次,闹得魏郡百业尽废,民不聊生。

    百姓们生活不下去,要么直接投奔了起义军,要么干脆迁徙到别处避难,魏郡这一大片富饶的土地,日渐荒芜,十村九空。

    进入魏郡后,看着一座座被废弃的村庄,以及大片被荒废的田地,刘秀和谢躬的心里都是感慨万分。

    还是那句话,就内心而言,刘秀和谢躬都希望河北局势安定,百姓们能安居乐业。

    他们再往南走,便是梁期县。他们还没到梁期城,迎面先遭遇到一大批的梁期百姓。

    刘秀从马车里出来,举目向前望了望,而后迈步向前走去。龙渊、龙准、龙孛三人急忙跟上前来,低声提醒道:“大王,小心有诈!”

    “无碍。”刘秀摆了摆手。他分开己方将士的人群,走了出来,看着对面人数众多的百姓,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里为何如此慌张”

    刘秀并没有顶盔贯甲,身穿长袍,看起来文质彬彬,不过周围军兵对他的态度都很客气。

    有名百姓急声说道:“这位大人,我们都是梁期县的百姓,听说青犊军要打过来了,我们打算去往邯郸避难!”稍顿,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是从哪里来”

    “邯郸!”听闻刘秀的回话,百姓们同是一惊。不等人们继续发问,刘秀说道:“诸位不必惊慌,在下刘秀,此次率领大军进入魏郡,就是为平定贼军。”

    得知眼前这位儒雅的青年就是刘秀,在场的百姓们都惊呆了,还是刚才发问的那名百姓率先反应过来,连忙屈膝跪地,向前叩首,颤声说道:“草民……草民拜见萧王!”

    其余的百姓们也都纷纷跪地,齐声说道:“草民拜见萧王!”

    刘秀走上前去,将带头下跪的百姓搀扶起来,而后又向其它众人摆了摆手,说道:“大家快快请起!”

    等人们都相继起身,刘秀正色说道:“大家不必再去邯郸,今日,我部必剿灭来犯之贼!”

    闻言,百姓们无不是欢天喜地,乐得手舞足蹈,有些人都忍不住相拥而泣。别说在当时那个落后的年代,即便是现代,想拖家带口的搬离自己的家乡,去到外地生存,尚且很难做到,在当时,如果不是百姓们被逼得实在生活不下去了,人们绝不

    会拖家带口的迁徙到别处。

    现在得知萧王亲自率军来剿灭贼军,自己也不用去人生地不熟的邯郸避难了,人们能不高兴吗

    在激动过后,人们再次哗啦啦地跪倒一大片,齐声说道:“萧王请受我等一拜!”

    “萧王万岁!”“萧王万岁——”

    这里要说一下,在汉代,万岁还不是皇帝的专用名词,而是一句很普通的祝福语,人人都可以用,比如哪家的老人过寿,前来道贺的人便可用‘万岁’来祝福。直至唐代,万岁才成为皇帝专用名词,所以在汉代的朝堂上,是听不到群臣一起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句话的,也没有三叩九拜之礼,对皇帝的称呼,更用不上‘万岁’这

    个词。

    刘秀和百姓们说话时,谢躬也赶了过来。得知怎么回事后,谢躬脸色难看,狠狠咬了咬牙,对刘秀怒声说道:“贼军胆大包天,竟然都洗劫到了梁期,他们下一步,是不是要直接攻打邯郸了他们眼中,可还有天

    子,可还有王法”

    见谢躬激动得脸色涨红,一副要吃人的样子,刘秀倒是没有他那么气恼,幽幽说道:“青犊军这是在报复。”

    谢躬一怔,不解地看着刘秀。

    刘秀说道:“上次我们出兵魏郡,让青犊军吃了不小的亏,这次他们再次流窜进魏郡,越发的肆无忌惮,就是在报复我们上一次出兵魏郡的事!”

    “岂有此理!这群贼子,皆该千刀万剐!”说着话,谢躬侧头喝道:“刘将军!”

    谢躬麾下大将刘庆,跨步上前,插手施礼,说道:“末将在!”

    “刘将军,你率领一万精兵,务必要将进犯梁期之贼军,全部歼灭,一个不留!”

    “末将遵命!”刘庆答应一声,飘身上马,去往本阵提兵。

    刘秀麾下的众将齐刷刷地看向他,只等着他下令出战。刘秀没有草率派兵,他看向龙渊,问道:“我方可有探报”

    龙渊摇摇头,说道:“前方的探子还没有回来。”

    刘秀点点头,对麾下众将说道:“传令全军,先原地休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现在他们只是听梁期逃亡的百姓说,有贼军要攻打梁期,具体是什么情况,贼军又有多少兵马,己方还一无所知,刘秀不敢也不愿意贸然动兵。

    刘秀军在原地休息,刘庆则率领着一万将士,直奔梁期而去。

    谢躬见状,暗暗皱眉,出兵之前,大家可是说好了的,一同来魏郡剿灭贼军,现在要和贼军打仗了,刘秀怎么又按兵不动了呢

    &nb



第四百八十七章 反制青犊
    很不幸,还真被刘秀一语成谶了。

    出现在梁期附近的三千多青犊军,确实只是诱饵,钦山之内,也确实被青犊军设下了埋伏。

    刘庆率领着一万兵马,追击落荒而逃的青犊军,见到前方逃窜的青犊军跑进了钦山,刘庆也有过犹豫,可转念一想,自己的背后可是有十多万大军呢。

    何况这次出兵魏郡,不仅大人亲自前来,连萧王都来了,这个时候,自己更得给大人长脸才是,绝不能让萧王看了笑话。

    出于这样的心理,刘庆没有多做考虑,率领着麾下的一万兵马,追进钦山。

    结果进来之后,没跑出多远,便发现周围伏兵四起,箭矢如蝗,手下的兵卒,成群成片的被射翻在地。

    刘庆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意识到自己中了敌人的埋伏,他心中虽怕,但表现得还算镇定。

    他当即指挥部下,龟缩成一团,列起盾阵,抵御敌军箭射的同时,整体阵营向钦山外移动。

    设下埋伏的青犊军,不下五万之众,见刘庆军打算突围出去,他们又哪里肯给他这个机会

    青犊军的主将指挥部下,对刘庆军的方阵展开了猛攻,接下来,双方展开了更加血腥的近身肉搏战。

    当刘秀和谢躬率领着部下赶到钦山的时候,设伏的青犊军开始撤退。

    随着围攻的青犊军全部撤离,再看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和伤者,原本一万之众的刘庆军,此时还能拿着武器站立着的,已不足三千人。

    就这么会儿的工夫,刘庆军打没了七千多人。战得满身血污,身上多处负伤,几乎脱力的刘庆,在麾下兵卒的搀扶下,走到谢躬近前。

    没开口说话之前,他先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颤声说道:“大人,是末将无能,中了敌军的埋伏……”

    谢躬上前,伸手把刘庆搀扶起来,关切地问道:“刘将军的伤势如何”

    “末将无碍,只是些皮外伤。”刘庆眼圈一红,水珠在眼眶中打转。

    谢躬点了点头,说道:“伤势无碍就好!”

    说着话,他目光旁移,看着满地的尸体,他心里把抓揉肠一般。谢躬是真没想到,己方才刚刚进入魏郡,就吃了这么大的一个败仗。

    他看向刘秀,脸色阴沉地说道:“萧王,贼军应该还没有跑远,我们要不要继续追击”

    刘秀能预判到那三千青犊军只是诱饵,现在,谢躬对于刘秀用兵的本事,也不得不由衷佩服。

    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要不要继续追击敌军,他也开始主动征询刘秀的意见。略微想了想,刘秀缓缓摇头,说道:“穷寇莫追。”说着话,他举目望了望四周的山林,继续道:“这么大的钦山,别说我军只有十多万人,就算有数十上百万,进入其中,
1...181182183184185...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