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刘秀和谢躬在邯郸的这场交锋,因为刘玄的插手,让谢躬笑到了最后。
谢躬也顺理成章的任命了赵国郡太守,以及邯郸令。当然,赵国太守和邯郸令,都是他的心腹之人。刘玄对河北的干预还不算完,没过几天,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入邯郸,刘玄任命苗曾为幽州牧,任命韦顺为上谷太守,任命蔡充为渔阳太守,这一连串的任命,让幽州的
 
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
刘秀让铫期掌管情报,也只是权宜之计。要论武力,铫期能勇冠三军,要论才智,铫期能统帅千军万马,让像铫期这样的大将只做情报工作,也着实是屈才了。
铫期看到虎牙大将军的印绶,内心激动不已。
让他搞情报,别说刘秀觉得屈才,即便是铫期自己也做得不是很开心,他也想象吴汉、贾复、马武那样,去驰骋沙场。
他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主公终于肯让他统兵打仗了。他向前叩首,振声说道:“末将谢大王隆恩!”
刘秀摆了摆手,示意铫期起身,然后柔声说道:“此次,次况与子翼,共同领兵,征讨流窜进魏郡之贼军,征战杀敌,次况可为先,制敌之策,次况可多向子翼请教。”
在刘秀的眼中,寇恂是位奇才,无论治政还是征战,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在谋略上,有过人之处。
铫期面色一正,说道:“末将谨记大王教诲!”
他们正说着话,邓禹、吴汉、贾复、耿弇等人一同进宫求见。刘秀闻言乐了,说道:“大家都来了。”说着话,他对龙渊说道:“让仆人多备些茶点!”
龙渊应了一声,快步走了出去。
没过多久,邓禹等人走进书房。见到寇恂、铫期、朱祐也在,众人先是一怔,而后纷纷向刘秀拱手施礼,齐声说道:“大王!”
刘秀向众人摆手,说道:“诸位都请坐。”
“谢大王!”
刚坐下,吴汉便开口说道:“大王,末将听闻,刘玄已任命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且三人都已北上,不日即可抵达幽州赴任!”
刘秀点了点头,说道:“确有此事!”吴汉猛然一拍桌案,随着啪的一声巨响,在场的众人都吓了一跳,包括刘秀在内。吴汉也觉得自己失态,反应有些过火了,下意识地抚了抚桌面,对刘秀说道:“大王,刘
玄欺人太甚,步步紧逼,是不想给我们活路!”
耿弇接话道:“上谷、渔阳,乃大王在幽州之根基,绝不能让二郡落入韦顺、蔡充的手里!”
邓禹眉头紧锁,说道:“天子已下诏,苗曾、韦顺、蔡充业已走马上任,我等又能如此奈何”
吴汉眼中杀机顿现,狠声说道:“大王,以末将之见,可将苗曾、韦顺、蔡充三人全部杀掉!”
邓禹接话道:“倘若如此,就是公然与朝廷决裂,弄不好,立刻就会招惹来朝廷的大军!”
吴汉说道:“怕什么河北是我们的地盘,刘玄倘若真敢派兵来征讨,我等就在河北,杀他个片甲不留!”
一直沉默未语的刘秀,向众人摆摆手,说道:“此事,容我再斟酌斟酌。”稍顿,他说道:“目前,对我们最大的威胁,还不是朝廷那边,而是河北的贼军。”说着话,他向龙渊扬下头。后者取出一张牛皮地图,挂在墙上。这是一张河北的地图,包括冀州和幽州,绘制的谈不上精细,反而十分粗糙,但在当时,能有这么一张地
图,已经很不容易。刘秀站起身形,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地图上指了指,说道:“五校军流窜进上谷郡,围攻郡城沮阳,虽被耿太守和耿将军父子二人击败,但主力尚存,现从上谷南下,逃入冀州的常山、中山二郡,四处袭扰,搅得民不聊生;青犊军从河内流窜直魏郡,烧杀抢掠,现魏郡之百姓,已大批北逃,至邯郸避难;铜马军,正从清河郡向巨鹿郡流窜
,同样是烧杀抢掠,郡府束手无策。”说到这里,他停顿住,环视在场众人,说到:“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尤来、高湖、重连、大彤、上江等等的贼军。只要河北境内之贼军,一日没有平定,我们就没有本钱,
也没有实力去和朝廷一决高下。张晔之乱,可为前车之鉴!”
张晔的作乱,虽然没有引发多么严重的后果,但也为刘秀敲响了警钟。刘玄为了达成目的,可以向贼军妥协,甚至可以向匈奴人妥协,己方现在若是和刘玄撕破脸,刘玄一定会利用河北境内的贼军,为他所用,到时己方内忧外患,局面将十
分不利。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皆沉默不语,就连好战的吴汉,也是低垂下头,陷入沉思。
刘秀正色说道:“当务之急,我军当尽快平定河北境内之贼军,以消我方的后顾之忧!”闻言,众人互相看看,心中皆禁不住暗叹口气。要想彻底歼灭河北的贼军,谈何容易,铜马、尤其、青犊、五校、高湖、重连等等,甚至连赤眉军都有一部分在河北流窜
,杂七杂八的贼军加到一起,数百万之众,己方的十多万兵马,想要平定这么多的贼军,不得打到猴年马月去啊
寇恂正色说道:“我以为,大王言之有理,贼军之害,远胜朝廷,贼军一日不平,我方无一日安宁。”邓禹慢悠悠地说道:“河北之所以出现如此众多之贼军,皆因当年王莽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艰辛困苦,为了生存,别无选择,只能揭竿而起,但现在不一样,大
王坐镇河北,施德政,兴百业,河北百姓,渐渐安居乐业,当下之贼军,已渐失人心,逐步势衰,贼军看似人多势众,实则,并不难平定。”
他这番话,让在场众人眼睛同是一亮,心中也重新燃起希望。
仔细想想,邓禹说的不是没道理,有安稳太平的日子可过,谁还愿意落草为寇谁还愿意过刀口舔血,朝不保夕的生活刘秀抚掌而笑,向邓禹和寇恂点了点头,说道:“子翼说到贼军之危害,仲华说到平定贼军之根本!贼军看似势强,远胜于我方,实则,我方为顺应天道,贼军为逆势而行
!得天道者,自然得民心,凡能得民心者,天下亦垂手可得!”
第四百八十章 爱才之心
听闻刘秀准许自己去往幽州征兵,吴汉和耿弇大喜,两人齐齐插手施礼,异口同声道:“末将必不辱使命!”
刘秀看了他二人一眼,意味深长地提醒道:“多加小心,切不可莽撞行事,如遇阻力,需三思而行。”
吴汉和耿弇说道:“谢主公提醒!”
离开王宫,两人在去往军营的路上,吴汉笑得别有深意,问道:“伯昭,你回到上谷,见到韦顺和蔡充,倘若两人执意不给借兵,你当如何”
耿弇没有直接回答吴汉的问题,反问道:“倘若子颜到了蓟县,见到苗曾,而苗曾也不肯借兵,子颜又当如何”吴汉与耿弇对视了片刻,嘴角勾起,噗嗤一声笑了,用手指头点了点耿弇,而后,他目现精光,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此行蓟县,就没打算再留苗曾的活口,无论他是肯借
兵,还是不肯借兵。”
听闻这话,耿弇嘴角抽了抽,随即仰面而笑。笑了一会,他说道:“弇也正有此意!”
“哈哈!”吴汉大笑,说道:“不谋而合,你我当去喝上一杯!”
耿弇轻轻叹口气,说道:“只是,如此行事,怕会引来大王的不满啊!”
吴汉挑下眉毛,说道:“大王不会不满。”
“哦为何”耿弇不解地问道。
吴汉意味深长地说道:“你我提出去往幽州借兵,你认为大王为何要考虑那么久”
经他这么一说,耿弇也想起来了,当时大王的确是沉思了许久,久到耿弇以为大王心不在焉,没有听清楚自己二人说的话呢。他好奇地问道:“为何”
吴汉一笑,说道:“大王是在考虑苗曾、韦顺、蔡充三人,到底要不要杀,杀掉之后又会有何后果。”
“哦”
“当大王同意你我去往幽州的那一刻起,就表示大王已经下定决心,要置他三人于死地!”
耿弇诧异地看着吴汉,半晌没回过神来。
在他心目当中,吴汉虽不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但也是个冲动易怒的直性子,没想到,他对主公竟了解得如此透彻,或者说,他的心思竟然如此机敏。
“倘若真如子颜所言,那么,子颜可当真让弇刮目相看了!”耿弇忍不住感叹道。
“哈哈!”吴汉大笑两声,拍了拍耿弇的肩膀,说道:“走走走,我们去喝酒!”
刘秀心里想的,是不是真像吴汉说得那样,连吴汉自己都不清楚,这么说,只是为给耿弇吃一颗定心丸罢了。对于苗曾、韦顺、蔡充三人的事,吴汉曾特意去向邓禹请教过,请邓禹帮他分析,如果己方真杀了苗曾、韦顺、蔡充三人,会引发出什么样的后果刘玄会不会真的和主
公撕破脸,派兵来攻打河北。
邓禹给出的答复是,与主公撕破脸有可能,但刘玄直接出兵河北的可能性并不大。不是说长安距离河北太远,不宜用兵,而是长安现在已经混乱成一团。
目前的更始朝廷,刘玄几乎不太处理政务,朝堂上,完全是权臣赵萌当家做主。赵萌这个人,既心思歹毒,又心胸狭小,自私自利,于朝堂之上,一手遮天。
赵萌本身就已经算是个大祸害了,可更要命的是,他还不是更始朝廷里最大的祸害,还有一个派系,一大群人,比赵萌更能祸害人,那便是绿林系。
目前,绿林系依旧是更始朝廷里的最大派系,手握重兵,绿林系的人,都是草莽出身,哪里会治国安邦
以王匡、张卬等人为首的绿林系,祸乱三辅,暴行施虐,民不聊生。
为了赚得钱财,绿林系的人公然卖官,不管你是地主乡绅,还是贩夫走卒,哪怕是地位最卑贱的商户,只要有钱,就能在他们手里买个官当。
如果钱再多点,还能买个爵位。
更始朝廷在长安期间,长安甚至都流传出一首歌谣: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像中郎将、骑都尉,这都属于军中的梁柱,是构成一支军队的核心骨干,而关内侯虽然低于列侯,但也是有食邑领的。
可是这么重要的官职和爵位,在长安都已经烂大街了,可见当时卖官、卖爵之猖獗,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在更始朝廷的治下,只要有钱,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杀人、放火皆可用钱赎罪,官职、爵位皆可用钱购买。
朝廷已经腐烂到了这一步,简直比新莽朝廷更甚,长安、冯翊、扶风三辅的百姓,能不怨声载道吗!
至于刘玄在做什么他也很忙,天天忙着在后宫与妇人们寻欢作乐。
邓禹判断长安不敢对河北发兵,他的依据就在这里。
现在,正因为更始朝廷手握重兵,三辅百姓才不敢揭竿而起,一旦更始朝廷把手中的大军派到河北,三辅必定生乱。
在听了邓禹的这番分析之后,吴汉心中算是有底了,他也因此下定了铲除苗曾、韦顺、蔡充三人的决心。
吴汉和耿弇是一同北上的,进入幽州地界后,两人便分头行事,吴汉去往蓟县,耿弇则去往上谷的郡城沮阳。
他二人离开邯郸后,刘秀主动去找谢躬,希望谢躬能给苗曾写一封书信,请苗曾派出幽州兵,协助己方,平定河北地区的贼军。听了刘秀的话,谢躬忍不住摇头苦笑,颇感无奈地说道:“萧王,实不相瞒,下官有给苗州牧写过数封书信,请苗州牧出兵平叛,奈何,苗州牧以初到幽州,诸事不通为由
,都回绝了。”
谢躬和苗曾的关系很一般,更确切的说,两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心结,以及竞争的关系。谢躬和苗曾都是绿林系出身,还都是受到刘玄的提拔,从最底层升上来的。
不过谢躬的仕途,始终比苗曾更加顺畅,也更得刘玄的欢心,后来还被刘玄提拔为尚书令,这着实让苗曾眼红不已。
&nb
第四百八十一章 严词拒绝
谢躬听闻刘秀的发问,面色一正,说道:“陛下刚刚入主长安,局势混乱,在所难免,假以时日,长安必享太平盛世。”
刘秀暗暗叹了口气,话锋一转,又问道:“谢尚书以为,邯郸比长安如何”
谢躬一笑,朗声说道:“长安乃天子脚下,邯郸只赵国旧都,赵地之郡治,又岂能与长安相提并论。”
他二人的对话,听起来像是闲谈,实则不然。刘秀的发问有玄机,谢躬的回答也同样有玄机。刘秀问长安的局势,实则是问刘玄治理天下的能力。谢躬回答天子入主长安不久,暗指刘玄刚刚称帝,处理政务,难免有所纰漏,这都可以理解,只要时间一长,刘玄自然会对各项政务得心应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刘秀拿长安和邯郸相比,实则是拿自己比刘玄。谢躬的回答是,你二人根本没有可比性。刘玄贵为天子,你只是诸王之一,又岂能相提并论
看得出来,刘秀的发问,是有招收谢躬之意,而谢躬直接拒绝了刘秀投来的橄榄枝,而且态度十分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谢躬死忠于刘玄,刘秀也无可奈何,他幽幽说道:“谢尚书,真吏也!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还望谢尚书不要意气用事,三思而行啊!”“哈哈!”谢躬仰面而笑,说道:“先贤们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可先贤们又说大丈夫当宁折不屈;先贤们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而先贤们又说一马不鞴双鞍,忠臣
不事二主。有时候,下官都糊涂了,不知到底哪些先贤说的是对,哪位先贤说得是错,萧王能否为下官解惑”
谢躬说这番话,带有戏谑之意,刘秀微微眯了眯眼睛,站起身形,向谢躬说道:“孤就不打扰谢尚书了,告辞。”
“下官送萧王!”谢躬也不挽留,随之起身,躬身施礼,跟在刘秀的身后,一并向外走去。
刘秀还没走出大厅的房门,从外面先走进来一位妇人。这位妇人面容清丽,貌美如花,气质清冷高雅,举手投足之间,透着端庄高贵之气。
两人一个往外走,一个往里进,刚好打了个照面,妇人先是一怔,而后急忙福身施礼,说道:“妾见过萧王!”
刘秀没见过这位妇人,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认识自己的。没等他发问,谢躬上前,含笑介绍道:“萧王,这位是内子。”
“原来是谢夫人。”刘秀听许汐泠提起过谢躬的夫人秦子婳,当时也没太往心里去,没想到,谢躬的这位夫人,竟然如此出众。
“妾听闻萧王来府内做客,特意让人备了茶水。萧王这是要走吗”
“嗯!孤与谢尚书的事已经谈完,就不在贵府多做叨扰了,告辞。谢尚书也请留步。”说完话,刘秀又看了一眼秦子婳,走出谢躬的府邸。
目送着刘秀上了马车,在侍卫们的护卫下走远,秦子婳小声问道:“夫君,萧王这次前来,所为何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