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见状,张吉更是一脸的轻蔑,对于这些不知死活的乡巴佬,嗤之以鼻,完全不放在眼里。他喝令左右,斩杀全部的反贼,每取一贼首级者,皆可领百钱。

    听闻他的命令,下面那两千多王郎军将士们,眼珠子都闪烁着金光,人们大喊大叫着,兜着村民们的屁股追了出去。

    张吉本人更是一马当先,骑着战马,跑在最前面。村民们的两条腿,又哪能快得过战马的四条腿很快,张吉便追上一名人高马大的村民。

    他抬起手中的长枪,对准这名村民的后心,狠狠刺出一枪。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名村民身子突然向旁翻滚,不可思议的躲避开他这势在必得的一枪。

    张吉勃然大怒,勒停战马,拨转马头,又反杀了回来。

    那名魁梧村民快速从怀中掏出两大把沙土,双手向外一扬,沙土全洒在张吉的脸上,后者两眼进了沙子,也不顾上去杀村民了,单手提枪,另只手连连揉着眼睛。

    过了好一会,他才算恢复视力,同时还吐出两口沙子。

    他定睛再看,那名魁梧村民已然跑出好远,人都已经到了树林的边缘。这时候,后面的兵卒也追了上来,人们皆是一脸关切地问道:“将军没事吧”

    作为堂堂的偏将军,在战场上竟被一个乡巴佬用沙土迷了眼睛,张吉气得脸红脖子粗,咬牙切齿地吼道:“宵小鼠辈,今日本将必将此贼碎尸万段!”

    说着话,他向前一挥抢,大声喊喝道:“给我追!一个也不许放跑!”

    以张吉为首的王郎军,一路追杀落荒而逃的村民,全部涌入城西的那片林子里。

    现在是冬天,林中的树木早已枯萎,没有树叶,只剩下一根根光秃秃的树干,只不过林子里的树木密集,积雪也多,这大大影响了人们的速度。

    张吉也不得不从马上下来,蹚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向前追赶着。随着王郎军越来越深入密林,发现己方非但未能追上那些村民,反而双方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你们没吃饱饭吗都给我加把劲,今天倘若让反贼跑了,回去之后,都没有晚饭吃!”张吉气急败坏地咆哮道。

    又追了一会,再往前看,已经连村民的背影都看不到了,目光所及之处,除了树木就是皑皑的白雪。

    这时候,张吉猛然倒吸口凉气,区区一群村民,乌合之众,怎么能跑得这么快己方将士使出了全力,非但没能追上对方,反而还被对方给甩没影了

    不对!这些人不可能是普通的村民!

    张吉脑中灵光一闪,意识到不好,他急忙停下脚步,同时高高举起手中的长枪,对四周的将士们大声喝道:“等等!都停下来!不要再追了!”

    附近有兵卒愤愤不平地说道:“将军,反贼还没有跑得太远……”

    话音未落,张吉摆摆手,说道:“别说话!”制止住手下人的话音,张吉眯缝着眼睛,缓缓扫视四周。

    偌大的树林,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没有麻雀,没有鸟叫,什么声音都没有。

    张吉眼眸闪烁了一下,急声说道:“不对!回撤!全军立刻撤回贳城!”

    王郎手下的将领,很多都是江湖中人出身,他们领兵打仗的本事或许不行,但江湖经验都十分丰富,埋伏、暗算这些手段,他们个个用的得心应手。

    此时的张吉感觉林中的情况不对劲,第一时间下令,让手下的军兵后队变前队,赶快撤出林子。

    也就在王郎军打算原路返回的时候,突然间,就听林子的深处传出一阵阵的喊杀声,紧接着,一大群手持利刃的村民从林子的深处冲杀出来。

    在其后面,还跟着许多穿着盔甲的军兵。

    此情此景,在王郎军将士脸色同是大变,张吉暗暗咬牙,林中果然有埋伏!这些村民也果然不简单!他急声喝道:“撤退!全军撤退!”

    刚才王郎军是兜着村民们的屁股进行追杀,现在的情况一下子翻转了过来,变成村民们兜着王郎军的屁股进行追杀。

    在王郎军着急忙慌往林子外面跑的时候,村民们也如影随形地追杀了上来,双方接触到一起,立刻打成了一团。

    张吉不管别人,边往回跑,边大声叫喊道:“撤退!全体撤退!”

    于林中设伏的刘秀,也没想到张吉竟然如此机警,没有完全钻进他们布置好的包围圈里就先行撤退了。

    不得已,他们只能放弃原定的伏击地点,从林子深处追杀出来。

    这无疑是大大影响了

    刘秀的作战计划,但事到如今,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能多杀几人就多杀几人吧。

    刘秀手提着赤霄剑,三步并成两步,追至一名王郎军兵卒的背后,一剑刺了出去。

    噗!这名兵卒闪躲不及,被这一剑穿透后心,扑倒在地。前面的一名兵卒猛然扭转回身,对准刘秀的面门,抬手就是一记弩箭。

    刘秀从尸体身上拔出赤霄剑,向外一挥,随着当啷一声脆响,弩箭被弹开,刘秀箭步蹿到那名兵卒的近前,一剑横扫过去。

    那名兵卒下意识地举起弩机格挡。木制的弩机,在赤霄剑的锋芒下,和纸糊的一般。

    咔嚓!弩机断成两截,连带着,兵卒的喉咙也被撕开,后者脖颈窜血,倒退两步,仰面而倒。刘秀一甩手中剑




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回路转
    贳城原本已关闭的城门竟然不可思议的打开了,之后更有大群的王郎军从城门内蜂拥而出。

    不过看他们的模样,可不像是主动出城求战的,更像是被人从城内打出来的,一个个盔歪甲斜,狼狈不堪,许多人的脸上、身上还沾满了血迹。

    向城头上看,城头上也乱了套,守军不知道和一群什么人打成了一团。

    见此情景,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刘秀身上,王霸吞了唾沫,喃喃嘀咕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是王郎军在和我们用计”

    刘秀当机立断,说道:“不管是不是敌人的计谋,既然城门已开,我们就没有不打进去的道理!”

    为了能攻陷贳城,哪怕里面有敌军的陷阱,刘秀也愿意跳进去试一试。

    刘秀向前一挥赤霄剑,大声喊喝道:“弟兄们,随我入城杀敌!”说着话,他率先向前跑去。周围的将士们齐声呐喊,跟随着刘秀一并向前冲杀。

    仓皇出城的王郎军兵卒,很多人都是向刘秀这边跑过来的,双方逆向而行,很快便接触到了一起。一名最先和刘秀照面的兵卒二话不说,持矛便刺。

    刘秀侧身让过锋芒,从对方的身侧一闪而过,赤霄剑也顺势划开对方的小腹。刚越过这名兵卒,前面又跑来数人,其中一人手持佩剑,对准刘秀的头顶猛劈过来。

    他横剑向上招架,当啷,两把剑碰撞到一起,爆出一声脆响,不等对方收剑,刘秀向前近身,一拳打在对面的面门上,后者掩面,踉跄而退。

    身侧有长矛刺来,刘秀向下低身,让过锋芒,顺势搂抱住持剑兵卒的双腿,向上用力一顶,对方在刘秀的头顶上折了个翻,重重地率到刘秀身后。

    看都没回头看一眼,刘秀在地上仿佛弹簧似的,一跃而起,连人带剑,狠狠撞在一名兵卒身上,剑锋也顺势刺穿了对方的胸膛。

    乱战之中,刘秀不停地往前冲杀,有些王郎军兵卒死在他的剑下,有些兵卒则是被刘秀击倒,他所过的地方,尸体连同伤者,在地上躺了一长列。

    就在刘秀率领着麾下将士们,奋力向前冲杀的时候,从城内又跑出来一大群人。

    这些人没有穿戴军装和盔甲,一个个都是普通百姓的打扮,其中有一人高举起一颗血淋淋的断头,大声喊喝道:“张吉已死,首级在此,拒不缴械者,杀无赦!”

    此人的这一嗓子,再加上他手中高举的那颗断头,让战场上的王郎军兵卒一个个就如同泄了气的皮球,都蔫了。许多兵卒扔掉武器,跪伏在地,放弃了抵抗。

    那些还拿着武器的兵卒,也都是一脸的惊慌失措,目光慌乱,不知该如何是好。

    随着大批手持利刃的百姓从城内源源不断的涌出来,王郎军一面要面对这些百姓,一面又要面对刘秀军,腹背受敌。

    看自己已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有了,那些不肯投降的兵卒,也都纷纷放下了武器。

    手提着张吉断头的那名汉子,快步穿过王郎军兵卒的人群,来到中山郡军近前,环视一圈,问道:“请问大司马何在”

    刘秀边擦着赤霄剑上的血迹,边从人群中走出来。

    他先是打量此人一番。这人三十多岁的年纪,个头不高,体型消瘦,不过精气神却很足,一对不大的小眼睛铮亮铮亮的。

    看到他,刘秀的眼睛顿是一亮,问道:“可是伯山兄”

    这名干瘦的汉子寻声望去,瞧见刘秀,他身子一震,二话不说,放下张吉的人头,屈膝跪地,向前叩首,毕恭毕敬地说道:“小人耿纯,拜见大司马!”

    此人名叫耿纯,出自于巨鹿郡的名门望族耿家。刘秀和耿纯以前见过面。刘秀在邯郸住的时间不短,期间,冀州很多的名仕都有前来拜访,耿纯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耿纯看刘秀器宇不凡,礼贤下士,麾下的随从也都是懂礼节,守法度,那时耿纯便有投靠刘秀之心。不过后来刘秀北上,继续去招抚诸郡,他们也就分开了。

    再后来,王郎于邯郸称帝,以十万户悬赏刘秀的人头,耿纯对此愤愤不平,和他的同族兄弟耿、耿宿、耿植等人一商议,决定举全族投奔刘秀。

    耿家可是巨鹿郡的名门望族,更是巨鹿的大姓,耿纯带着宗族一同投奔刘秀,连亲戚带门客、家仆,上上下下加到一起,足有两千多人。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耿纯是带着棺材离家去寻刘秀。可是耿家上下这么多人,二千多口,未必人人都有耿纯这样的决心。

    担心在投奔刘秀的路上,宗亲们会生出二心,坏了大事,耿纯还特意安排自己的两位兄弟耿宿和耿植,偷偷折回家乡,把自家以及宗亲的房子都烧了,断掉退路。

    就这样,耿家两千余口,一路北上,来到了贳城。到了贳城,耿纯本打算在这里休息两日再上路,去往中山郡,投靠刘秀。

    可是没想到,他们还没来得及动身,城外突然发生了乱子,听说是有群农民在城外打着刘玄的旗帜,大喊反郎的口号。

    耿纯听闻此事,十分激动,他带着全族人,想出城去看看,如果可能的话,他想把这些农民都拉拢到自己这边,然后带着他们一同去往中山郡。

    不过耿纯等人正要出城的时候,张吉带着大队人马先到了,喝退了附近围观的百姓,领着大批的军兵杀出贳城。见此情景,耿纯心急如焚,便打算和官兵动手。

    耿、耿宿、耿植等兄弟拦住了他,现在城内的军兵数量太多,一旦交上手,他们非但占不到便宜,弄不好,全族上下,都得交代在贳城。

    在众人的劝阻下,耿纯压下心头的冲动,静观其变。结果张吉是带着两千多军兵杀出贳城,可回来时,只剩下数百人,而且个个丢盔弃甲,



第四百三十二章 祸乱本源
    刘秀也没有难为胡晟,向他摆了摆手,说道:“胡县令请起。”

    胡晟神情激动地向前叩首,颤声说道:“谢大司马不杀之恩!下官多谢大司马不杀之恩……”

    刘秀问道:“听说,王郎军的粮草都囤积在贳城,可有此事”

    胡晟连连点头,应道:“没错、没错!回禀大司马,严……严奉把五万石的粮食都屯放在了贳城!”

    刘秀说道:“胡县令带我去查看!”

    “是、是、是!”胡晟连声应着,亲自领路,带着刘秀一行人去往城内的粮仓。路上,贳城的许多百姓都走出家门,云集在街头看热闹。

    人们对刘秀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次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刘秀,百姓们都不愿意错过。刘秀比人们想象中要年轻的多,形象也好得多。

    在百姓的心目中,刘秀要么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要么是三十多岁、奎武有力的汉子。

    可事实上,刘秀只有二十多岁,文质彬彬,浑身的书卷气,而且也没有寻常官员的傲慢。

    这样的刘秀,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心生好感,许多百姓在路边大声呼喊道:“大司马!”见状,胡晟脸色一沉,怒声说道:“这些刁民……”他正要呵斥路边的百姓,刘秀向他摆摆手,勒停战马,向路边的人群拱手说道:“在下刘秀,今日在贳城,击杀王郎军,

    皆为光复汉室,诸位乡亲不必担心,我汉军军纪严明,对城中百姓绝不会侵犯秋毫,若有害群之马,诸位尽管向县府举报,一经查实,秀必严惩不贷!”

    刘秀的这番话,不必让周围的百姓们吃下一颗定心丸,对刘秀也更加敬爱。很快,便有百姓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大声喊道:“小人叩见大司马!”

    紧接着,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百姓屈膝跪地,齐声高呼:“小人叩见大司马!”放眼望去,街道两旁的人群,黑压压的跪倒一大片。胡晟在旁看得暗暗咋舌,很多官员出行,街道两旁的百姓也是跪地欢迎,但那可不是出于自愿的,而是被军兵强逼着

    下跪的。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刘秀没动一兵一卒,没有任何的言语恐吓,百姓们完全是自发的下跪施礼,通过这一点也能看出刘秀在民间的声望之高。

    刘秀见状,急忙跳下战马,将附近的几名百姓拉起来,可是现场这么多人,他不可能一一拉起,只能拱手施礼,说道:“诸位快快请起,如此大礼,秀实在受之有愧!”

    稍顿,他幽幽说道:“秀奉旨招抚河北,意在河北各郡,光复汉室,怎知王郎突然于邯郸造反,导致河北诸郡,战事连连,百姓深受其害,这皆是秀之过错!”

    其实王郎的称帝,和刘秀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若说有关系,也就是他当初没同意刘林决堤黄河的意见,从而导致刘林转而去支持王郎。

    现在刘秀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这非但没有让百姓怨恨他,反而更加敬佩刘秀的人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善谁恶,人们也都有自己的判断。

    “大司马礼贤下士,爱民如子,又岂是王郎之流能比!”

    “大司马不必自责,河北之乱,皆因王郎,与大司马又有何干系”

    听着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刘秀心中也很是激动。

    从县府到粮仓,路程并不远,可刘秀一行人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

    终于到了粮仓,胡晟忍不住长长松口气。

    这一路上,刘秀和百姓们太过接近,他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发生意外,倘若刘秀在城内有个三长两短,刘秀的那些手下将士,不把自己生撕了才怪!

    进入粮仓,举目一看,偌大的院子里,堆满粮食的草棚一座连着一座。
1...161162163164165...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