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制药厂的厂长叫卫家仁。
没人知道他穿越前叫什么,貌似这货把假名字直接带到了新位面,好像条子要跨位面来抓他似的。
此人穿越前在药厂实验室上班,后来因为被准丈母娘逼迫房子和车子,所以他铤而走险,利用工厂原材料合成了一些芬太尼用快递往大洋对岸发快递。
后来芬太尼被国家列入管制后,这货反倒制药上了瘾,和白老师一样放飞自我,女朋友也不要了,跑到墨西哥去打算建立一个毒品帝国......然后他就穿越了。
穿越后卫家仁发现:世界颠倒了过来。
他可以随时随地制取任何化学品,没人会来抓他。然而他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钱赚——他已经是帝国制药的**oss了,将来生产伟哥就可以富甲全球,这很讽刺。
......
制药厂是董强除了医院外来得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但生产药品,还出品绷带之类的耗材。
现在最怕的就是这些耗材。事实上耐用器械,只要体积不大的反倒好办:一万个医用针头也用不了2立方米,直接进口一步到位,平时护士拿几个泡在医用酒精里重复使用就完事了,早期的医院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现在像医用酒精这些耗材的生产反倒成了大事。
董强来到药厂后,按照惯例先是隔着窗户看了一圈器材生产线:屋里都是无菌的,换衣服太麻烦。
这一组院落里有好几条生产线,工人们负责生产绷带,消毒棉球这些耗材。
草草转了一圈后,闻讯而来的卫家仁却给董强放了一个卫星:他最拿手的芬太尼家族中的枸橼酸芬太尼在新位面被合成出来了!
“真的!哈哈,这可太好啦!”董强闻讯大喜。
芬太尼这玩意吧,要不是美帝那帮瘾君子滥用坏了名声,其实是非常好的医用镇痛,麻醉剂。这种化学品的镇痛效率要比吗啡高80倍,起效快,而且副作用小。
一直以来医疗系统中都在渴望着吗啡或者芬太尼的自产。然而吗啡这玩意需要前置材料“罂粟”,考虑到某些令人不安的问题,所以当初大办公室就没有批准在“本土”种植罂粟的计划。
这样一来,就只能靠欧洲人从南亚那些国家进口鸦片来制作吗啡。这种渠道很不稳定,而且数量不多,所以董强很不满意。
那么缺乏镇痛剂怎么办呢忍着!医院是不可能大批进口镇痛剂消耗在无数患者身上的。
得亏现在是17世纪,这个时代的人压根就没有麻醉药的概念。所以缝针时他们忍着,补牙时他们忍着,包括截肢时,医院很多时候也只是把病人绑起来而已。
是的,就是这么粗犷。后世那些娇嫩的同志们见到这一幕估计都要吓晕了,可是人类在19世纪发明第一种麻醉剂氯仿之前,几千年就是这么忍过来的......
董强这一刻抬起头来幸福地望了望天。最近这段时间,由于大会临近,从各方面传导过来的压力和有关于胎儿体重的问题使得他心情一直不太好。
现在好了,卫家仁居然合成出了芬太尼!
一把抓住卫家仁的双肩,董强兴奋地问道:“能连续生产吗产量有多少”
卫家仁点点头:“这要看化工厂那边能不能连续供给原料了,只要原料跟上,我这边产量不是问题,起码孕妇生产和截肢这一类大手术能足量供应了。”
董强哈哈大笑起来:手术的疼痛度也是分级的,像孕妇分娩这种产生10级剧痛的临床行为,要是有了足够的镇痛剂,哪怕达不到后世“无痛分娩”的级别,只要能减轻一半的痛感,那也是了不得的进步了。
“好好,还得看你们毒品界的同志啊,活人无数!”董强由衷地感叹了一声。
“滚蛋吧!”卫家仁笑骂了一句。
董强心情愉快地离开了制药厂。
眼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一点点强大起来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镇痛剂的自产,让医疗系统的进口配额又降低了一些,这让他在大会议中的主动权又多了一点。
......
从药厂出来后,董强马不停蹄又去了赤崁大道。在乡政府旁边的一栋楼里,他将自己写出
第326节 会议(一)
办完两件大事后,董强又回到医院,开始完成年底前的最后一项工作:召集几个穿越者医生合写报告。
这是为大会准备的。
报告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医疗系统对于今年工作的总结,明年的规划以及最重要的进口物资申请表。
二是关于穿越者携带的微生物传染性的一份医学总结。
第一部分内容属于必填项,老生常谈,事实上在董强他们几个写报告的同时,其他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也都在写着同样的东西这玩意是要在大会上公开念的。
第二部分内容属于“命题作文”。
由于一部分穿越众认为自己来到17世界后就变成了“超级毒物”,随时在喷发着毒气和细菌相反的,另一部分穿越众又觉得自己变成了弱鸡,会随时死于野蛮的原始细菌嘴下,所以大办公室当初就委托了几位医生给大伙解释这个问题。
然而医生们也傻眼了啊他们又没来过17世纪,鬼知道中古细菌是什么根脚,传染性如何,和穿越众身上携带的“穿越菌”相比,害起人来哪家强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属于科研范畴了,需要在实验室中对双方的细菌进行培养,比对以及通过临床观察这些手段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后才能做出判断。
于是这事就暂且搁下来了。
现如今一年时间过去,日常负责管理大员岛上那所“干部诊所”的白树超大师,终于通过一系列实验和临床观察,对这个课题得出了结论,所以这次的报告也就加上了这部分内容。
总得来说,结果还是令人安心的。
微生物是不停随着环境进化的。在后世那个医术昌盛的环境下,在各种抗生素围剿中存活下来的病菌,进化速度是非常快的。
事实证明,这些病菌整体的进化方向是按照“盗贼”这条路线走的。
什么是“盗贼”路线呢:强化隐蔽性,强化潜伏期,强化耐药性。也就是说,穿越众身上携带的细菌,和它们在17世纪的老祖宗比起来,就像盗贼遇到狂战士一样,双方早已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
这两种病菌没有谁强谁弱这一说,因为它们生存的环境不一样,需要面对的敌人也不一样。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有了穿越者这种怪事,那么细菌换了环境后又会如何
事实上谁都没有好下场:盗贼细菌进入明人体内后,习惯了对付强横战士细菌的明人免疫系统,在病症发作的第一时间,就会将这些弱鸡消灭掉。
能活到成年的明人都是自然选择出的强人,盗贼细菌把资源都用在了潜伏技能上,发作起来威力自然就比不过老祖宗了。
而战士细菌在穿越众身上的效果同样不咋的:凶猛的愣头青发作起来是很猛,但是穿越众是什么人发作的越猛,这帮货就会越快去医院打针吃药其实来点磺胺就搞定了。
就像历史上磺胺,青霉素刚出来时的超神表现一样,古代细菌很快就会被消灭在穿越者体内。
总之,把狮子扔进海里和把鲨鱼扔在草原是一个道理:两个位面进化方向不同的细菌,离开各自熟悉的环境以后,在“陌生人种”的体内,都失去了原有的威力。
现在是最后一项了:把两种细菌放入同一个培养皿内。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把能量都用在潜伏和耐药性上的后世细菌,单纯从吞噬和争夺营养物资这方面来说,是肯定比不过老祖宗的盗贼无法和战士刚正面。
所以说,大家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要知道200多个穿越众在穿越之前,都是经过详细身体检查的,他们身体健康,并没有携带后世独有的传染病比如埃博拉和艾滋。
当这些穿越众来到大明后,他们其实尽可以放心大胆的走在明人中间,和明人接触普通的感冒病菌是不能把明人怎么样的。
以上就是白大师通过一年时间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之后的结论。
集合众人之力攒出来报告完成后,董强又润色修改一遍,最终几个医生都在上面签了字。
接下来就是等会议。
新历149年,旧历月22日,帝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议会开始。
这次既是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也是第一届贵族议会,所以还是很隆重的。大员岛同样施行了戒严,所有在n的穿越众都参加了会议,身在外地的一些人也通过电台和盘提前将自己的意见转告给了同僚。
会议的开办地点自然是建元殿。
眼下除过这里,再没有能容纳200多人的高档场所了。
尽管很多人认为应该修一座议会大厦,圆形的,很威严,就像罗马斗兽场那种,议员可以坐在里面居高临下,利用建筑物的回响来起哄发言人。
这个想法很好,不过在荒岛上建这玩意太不现实,怎么着也要去广州城之类的大都市吧
所以大伙最终还是在建元殿里坐了下来,摆出一副传统的左文右武式开会格局。
首先出场的自然是皇帝。全套行头,从背后暗门中缓步走出的曹川微笑着挥了挥手,示意已经全体起立的臣子们可以坐下了。
这个场景就是日后“御前会议”的雏形:有关国是的重大场合,必须要有皇帝站台才算合法。
&n
第327节 会议(二)
“长江以北是明国的棉花产区,尤其是松江府及其附近地区。事实上整个长江三角洲,在明末的棉花种植面积已占十之**,衣被天下不是说说的,欧洲人都能买到,运去西亚和南美。”
正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是某个有志于跑去松江府开棉纱厂的专业人士。此君不用说“生前”肯定在纺织业干过,所以他针对市场分析得很专业。
“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熟练工人,在松江都能就地解决,这种条件其他地方是没有的。等咱们的机器一进去,很轻松就可以控制住上游的棉纱产业,然后往下游渗透。”
“我这里有不下二十款19世纪水平的纺织机图纸,蒸汽,电力,甚至是畜力都可以带动,只需要很少的进口零件,加上自产锅炉就可以工作。”
看到台下大部分人都在倾听,这位仁兄不禁为自己准备了很久的事业小小得意了一把。
到最后他下台前,还说了几句略带鼓动性质的话语:“眼下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们,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还穿着麻布和福建土布,这都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一旦咱们在上海滩建厂,那么台湾这边只需要等着穿成衣就行了。包括海军的船帆在内,我有信心在八个月内就让全体国民穿上工装夹克和牛仔裤,顺便再出口一些高档棉纺品给外国佬。”
“我的话完了。”
看到这位仁兄踌躇满志地走下台,早上还在大肆起哄吐槽那些不靠谱人士的霍雄和米硕两个,这次倒是没有捣乱,而是换上一副沉思的表情,坐在人堆里不吭声了。
下午上台的这些人,就不像早上那帮人可以随意轰下去了。因为到这时候,大部分上台人士都属于比较重要的第二产业,这些人手里有数据有计划,主张得也多是有关于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不是台下人装傻耍赖就能糊弄过去的。
包括棉纺计划在内,还有诸如造纸,瓷器,家俱,日化等等一批轻工业计划,也在下午剩余的时间里陆续被人提了出来。
这些计划里有去明国安营扎寨的,也有立足于本土,大肆爆出产品搞倾销的,总之,都是能赚钱赚人赚市场的成熟计划。
......
头天的会议结束后,第二天上台的就是真正重量级的行业了:军队,重工业以及第一产业。
军队是个笼统概念,这里面包括了陆海军,特战队,情报总局,以及警察和即将成立的“皇协军”司令部这些山头。
每个山头都派出了各自的发言人,在台上力陈本部门的重要性。各种武器装备,大炮巨舰就像不要钱一样从这帮人嘴里喷了出来,仿佛明天一早崇祯兄就会带着百万铁骑冲进台江一样。
军队代表过后,重工业这边念报告的反倒是只有一个人:邹国庆。
由于重工业各厂之间的关联性太强,必须要统筹规划,所以没有山头一说。工业党们在内部论坛上也早就开好了会,列出了明年的发展计划,现在就由邹阁老念一念就可以了。
看到稳坐钓鱼台的工业党,像台下的霍雄和米硕这种第一产业大户,也是止不住头顶冒凉气:工业这东西关联性太强了,设备或者不进口,要进口就必须将配套的耗材和配件生产设备一同搞定,这确实让人头痛。
而且在这方面他们还不好反对。譬如邹国庆要求的500吨级四柱油压机项目和某些专用机床——虽说这些设备可以用来造大炮,但人家报告里可是说用来提高拖拉机质量的。
就这样在纠结中,以梁乐天为首的第一产业集团陆续上台了。
尽管一直以来窑区工业基地都热火朝天,帝国的各项事业也都蒸蒸日上,但是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自登陆大员以来,占有进口物资最多的,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第一产业。
人们往往会忽视农林牧副渔这几样土了吧唧的行当,但是作为智商正常的穿越势力高层,从一开始就没有放松过对这方面的投入。
农业永远是一国最重要的根本,无农不稳不是说着玩的,高科技设备再多,大炮再猛,一旦饿了肚子,某势力治下的几十万草民瞬间就能露出獠牙,造了老爷们的反。
所以一直以来,进口物资对于第一产业的支持其实是最多的,总量超过了30%。这里面不但包括良种,实验室,种牛,这还体现在了工业方面:早期的拖拉机就是硬生生揠苗助长出来的,当时包括煤气发动机在内的很多零部件,都是大办公室蛮横地靠进口物资撑起来的。
这种做法的影响是深远的,导致现在工业党想要进口点设备,都要想方设法和农业联系起来。
......
一脸微笑的农业大臣梁乐天稳步走上了台,毫不在意台下那些乐色忧心忡忡的眼神。
果不其然,身为最终boss,梁乐天第一个计划就引燃了全场:垦丁50亩橡胶种苗+500亩橡胶种子计划。
垦丁在台湾最南角,是本岛唯一具有热带气候特征的地方。
农业部的规划是:首先进口一批2岁——3岁龄的橡胶种苗,这些低矮的苗木会被移植在垦丁新修的暖气大棚中,这个数量不能低于50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