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之所以大沽口这样出名,大抵还是因为清末和英法联军那一场战斗所至。然而在明朝时,大沽口其实就已经是海防要地了“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京津门户,海陆咽喉”。
虽说没有清末那么大规模的炮位,但是在明朝,大沽口同样有架设了火炮的墩台和驻兵。
于是此刻爬在大沽口墩台上的守备把总钱老四,有点头皮发麻。
夹杂着浑黄泥沙的海河河水,在入海口和冬季蓝绿『色』的海水相撞,使得海面一片浑浊,颜『色』黑黄。
就在黑黄的海面上,一片冒着黑烟的大船已经布满了河口。这些怪船中有挂着白帆的,也有挂着中式硬帆的,而无一例外的是,所有船只都在冒着或浓或淡的黑烟。
尽管这段时间里,钱把总已经多次见过这种冒着黑烟的怪船。但是今天一早当他看到如此多的黑烟船布满海面时,还是禁不住有一种恐惧和压抑的感觉。
“还好是自家兵马,这伙南人凭地古怪。”伴随着钱把总喃喃自语声的,是海船的接近:北上舰队已经全体整理好了队伍,在先期到达的“监视”号带领下,呈一字型列队缓缓进入了海河口。
..........................
一个半月前的一天,监视号就像今天一样,在清晨出现在了海河扣。
当时的钱把总,可是立即下令点燃了狼烟:天津卫自建成以来从没有见过西式软帆船,土生土长的钱把总自然不会把怪船当作自己人。
当时满清刚刚围城,和京城近在咫尺的天津卫上下文武早已是一日三惊,神经绷紧到了极点。
所以看到接力传来的狼烟后,阖城大惊,内外商民狼奔豕突,场面混『乱』不堪。然后水营主力就在总兵王洪亲自率领下,气势汹汹地杀将出来,沿海河而下,准备会一会鞑子的水军。
导致水营如此勇猛的原因是:作为集兵供晌的桥头堡,天津将士很清楚鞑子水军不成气候,纯粹就是鸡饲料,所以这才杀将出来。
然后等王总兵赶到大沽口,看到挂着白帆,悠悠远游的监视号后,全体傻眼了。
而看到正主后,监视号这才划出小船,派出使者,带着文书见到了王洪。
当王洪看完一堆从福建巡抚衙门发来的公文信件后,不由得指着信使跳脚大骂,就差把这服饰怪异的短『毛』海贼推出去斩了——妈的老子『尿』都吓出来了你给我看这个你知不知道这种行为给津门人民带来了多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然而当天这场乌龙,还真不能怪监视号。
早在监视号去福州领了文书出发的时候,就另有八百里加急公文去了京城兵部。其上已经说明了这边不日会有船北上天津,请兵部转发天津卫,这是正规流程。
然而没想到的是,当公文到京城的时候,由于鞑子正在城下激战,所以九门已关。这样一来,公文拖了好久才找到机会从城下吊了上去。
至于说什么转发回执之类的,这个就真没有了。最近一段时间联系天下各地的军情文书发帖量暴增,偏偏京师的讯息渠道又时断时续,所以像福建发来的这种低等级文书,就被活生生压在了兵部,直到监视号来到大沽口那天,兵部都没有派人去天津通知......
于是乎,监视号原本以为会等来个管事的,结果没曾想天津总兵亲自带着大批船只杀了出来......
解释清楚乌龙后,王总兵也发完了火,于是双方正式接上了头,监视号随队回了天津城。
不想到了天津城后,监视号就地补充过煤水食物,两天后居然又出航了,留下的交待是出海侦查鞑情......
这一下又把总兵大人给气着了。
然而监视号是勤王的客军,从理论上说,这条船是不归天津总兵和巡抚衙门管辖的——兵部负责指挥京城保卫战的大员才是监视号的正管。
这里就凸显出了明代不重视海军的弊端:像北上舰队这种从海上来的援军,困在京城的总指挥,或者崇祯本人,实际上是没办法直接指挥的。也就是说,曹总兵未来上岸后,完全可以用“军令不通”这个理由赖在天津不走,偏偏天津本地还奈何不了这帮人。
当然了,这也就是穿越众的兵马。
正常来讲,由于粮秣后勤都需要本地供应,所以客军无论做什么,都是要看本地官员脸『色』的,不可能那么嚣张。
但是监视号就这么嚣张了:成箱的曹大头扔出来后,各种上好的煤炭糯米果蔬肉食都被本地商人源源不断地送到了船上,这其中的糯米还是专供皇室勋戚的太仓“白粮”......这又从哪里说理去。
所以尽管总兵大人不爽,但是在土豪面前,也没人在乎他那点脾气了。
于是监视号就这样三天出海两天休整,将天津卫当成了旅馆。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包括渤海湾乃至大连朝鲜沿海等等海域,统统都被监视号跑了一遍。
而到了1月5号,监视号则破天荒再没有出海,一边留在天津休整,一边通报各衙门:福建的勤王舰队即将到埠,这次不要再搞乌龙。
到了9号这一天,监视号便带着几艘明军哨船出海等待,至10日晨,在大沽口的墩台上,钱把总便看到了北上舰队。
看到和监视号一模一样的几艘战舰后,钱把总这一次学乖了,老老实实没点狼烟。然后一通联络交流后,北上舰队便在监视号和几艘明船的带领下,缓缓驶进海河,直奔天津卫。
............
第417节 落脚和撕逼
后世人常说: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这句话放在十七世纪同样管用:当曹总兵表态可以出租金后,一切就不是问题了。
几位和运河牵连比较深的中级官儿当即表态:只要出钱,那么离老校场不远的一片仓库区完全可以拨出来。这片仓库区设施完备,码头,围墙都有配置,定能满足曹总兵的需求。
坐在上首的瞿巡抚看到问题圆满解决后,也是满意地点点头,宣布那片仓库就暂时拨给曹总兵使用。
这也不能怪巡抚大人不给力。像他这种流官,对于盘根错节,背后有各种牵连的运河事务,通常是不『插』手的。这些百年来磨合好的运河“规则”,早已是金水生根,不是他一个主责管军的巡抚能轻易改动的。
再说了,他也犯不着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南方总兵去得罪那几个中级官儿——这帮人背后都是在河道上吃饭的各大势力,盐漕粮这几个字连皇上听了都要头痛,他老人家委实上不了桌面。
现在既然姓曹的愿意出银子,那么问题就等于是圆满解决,避免了冲突,何乐而不为
所以瞿巡抚快快乐乐地宣布进行下一个议题:粮饷补给。
结果下一个议题又开始撕『逼』了。
撕『逼』的原因在于,当曹总兵提出要支应一些粮草后,负责天津地方军务,整饬兵马、钱粮的兵备道佥事孔鹏,当即表态:“天津卫只拨五日粮草。五日之后,若是贵部还没有休整完,不妨自个去市面上购粮......反正曹总兵有银子。”
孔鹏打从一开始就看不惯这位彪呼呼的南方总兵。
原因很简单:别家的勤王兵马路过天津时,那都是急匆匆赶去京圜参加大会战的样子。而这位曹总兵倒好,下马之初,居然摆开架势要在天津卫安家过日子,这就让孔佥事不能忍了。
这里牵扯到的,是谁买单的原则问题。
孔鹏的言下之意是:曹氏这支兵马,计划在天津待的时间太长,这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费用不应该由这边来垫付。因为从理论上说,曹川这支客军,等于是兵部请来去京城助拳的。所以一切开销都应该由主家来负责报销,也就是兵部。
既然是客军,那么休整几天也就该去京城了。天津卫这边最多和其他勤王军一样,按规矩提供一点过路粮秣,也就尽到职责了。
而当曹总兵听到孔鹏这句话后,脸『色』不由得沉了下来。
在穿越众的计划中,这次北上,前期是要赖在天津不走,观望局势等着抄底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张冬东他们原本也没指望天津本地提供多少补给。
然而“只给五天粮草,反正曹总兵有银子”这种赤『裸』『裸』的吃大户作风,还是有点过份了。
这就像有钱人去单位上班。有钱人是可以把工资拿出来请大家花掉,这是人情。但不能因为人家有钱,就干脆不发工资吧
所以张冬东怒了。大概是之前监视号好心没要粮草,给这帮蠹虫错觉了。
“有银子也不是拿来补贴你衙门亏空的。”张冬东脸『色』一沉,当即翻脸:“五日粮草笑话!哪家的勤王兵马你敢只拨五日粮草莫不是看我南兵好欺”
孔佥事是四品文官,自然不鸟面前这外路来的劳什子副总兵,所以闻言当即反驳:“南兵日前去京城的南兵多了,也没见哪家畏缩不前,要躲在后路休整的。哼,如此怕建奴,不若回福建算了,天津卫养不起大爷。”
“敢克扣军需,偏帮鞑虏,我这一本参上去,你抗得起吗”
“呵呵,好大一顶帽子。曹总兵尽管上本,下官这里接着。”
“呦呵,还是块滚刀肉。那待本将缺粮时,可就纵兵自取了,我看你怎么接。”
.....张冬东这个文化人,虽说当初是被组织赶鸭子上架派去冒充曹皇帝的,但是这两年来天天接触官府大员,统管兵马,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张经理现在早就自带王霸光环了,一旦耍起横来,丘八味道十足。
“大胆,都住嘴!”
关键时刻,瞿巡抚终于反应过来,及时制止了这两人互喷。
讲真,包括堂上的一干文武在内,这会全都在目瞪口呆:没人能想到这二位居然就这么迅速地喷起来了,也没人能想到这位曹总兵脾气如此之大,口无遮拦,居然敢对四品文官如此无礼。
“如今正值国难,诸位都是同僚,朝廷正依为干城。尔等怎能如此不顾体面看看你们说得都是什么话!”
“下官知错......”
看到大佬发怒,曹总兵和孔佥事知道吵不起来了,只好行礼认错。
和总兵王洪对视一眼后,瞿巡抚不由得摇摇头:这位福建来的曹总兵满身的古怪,不好打交道,看来还是得自己出面断官司了。
想到这里,巡抚大人和气地扭头问道:“破空,你手下有多少兵马,要多少粮饷”
曹总兵想想后回道:“末将这趟来带了四百正兵,我欲在本地招募六百辅兵,还要买够两千匹马。”
说到这里,曹总兵伸出了三根手指:“也罢,我就吃些亏,拢共按两营兵算,支银三千两,一次结清,其余我自掏官囊便是。”
张冬东提出的这个标准很简单:所有人和马加起来只算一千兵额,那么人均月薪三两银子的话,就是三千两。
..
第418节 小吏陆水
傍晚,几辆板车慢悠悠地走在去老校场的土路上。打头的一辆上,一个二十七八,留着短须,方脸平眉的男子正斜靠在麻袋堆上,双手拢入袖中,低着头,蜷着脖子,忍耐着北方的寒风。
陆水是兵备道衙门的一员小吏。上午衙门里的老大孔老爷从水寨回来后,先是当堂大骂了一通丘八,然后便给属员下了令:给老校场送两千银子的“粮秣”。
听到“粮秣”这个词,再结合老大之前的态度,属员顿时心领神会。然后到了傍晚,准备好的“粮秣”,便由陆水这个小吏送了过来。
在寒风中晃晃悠悠走了小半个时辰后,坐在车辕上的陆水老远望见了破破烂烂的老校场。
然而令他在寒风中坐起身子的,则是旁边河道里停着的那几艘帆船。
这之前海河上已经时不时出现过一艘万众瞩目的帆船,如今大家也看惯了,再不会围观。而今天当陆水近距离看到一排这种高大,漂亮的软帆船后,还是不由得啧啧称奇。
随着车队继续往前,小吏的注意力被转移了他看到了一些不该出现在此地的人。
这些人陆水大部分都认识,都是大直沽一带的豪商管事。
这些身穿皮裘,带着小厮随从的管事,此刻正排着队,一脸恭敬地侯在老校场门前,个个手拿名帖,貌似都在侯见。
“谁人有这么大脸面”陆水这一刻震惊了。要知道这些管事帐房都是场面上的人物,平日里打交道得都是南来北往的豪客大商,像陆水这种根本就搭不上话。而今天这帮人都聚在老校场门前,这让小吏就很看不懂了。
心里犯着嘀咕的陆水,下一刻从马车上跳下来:到门前了。
看到车队后,老校场门前那些手持插着短剑的火铳,身穿绿袄的兵士走过来两个:“干什么的”
“送粮秣的。”
“等着。”
就在陆水等待的时间里,他看到了那些管事帐房恭恭敬敬地将名帖交给了校场门前两位师爷模样的人。
“遮莫是南人南货”在天津这个商业城市混了半辈子的陆水,这一刻咂摸出了点味道:“许是这两日漏了什么消息不成,回去后要好好打听打听这姓曹的!”
就在这时,在几个绿袄兵陪同下,一个身穿长袍,帐房模样的中年人从校场大门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队民。
中年人出来后,和陆水简单认识一下后,二话不说就命令开包检验。于是几辆大车上的麻袋都被卸下来了几袋。
“总数是多少”这中年人姓白,一口地道的官话,抓起麻袋里的粮食开始验看。。
陆水虽说是个小吏,但他可是明代衙门里的世袭吏员,说起来也是管军粮的地头蛇,位卑权大。所以他平时在给丘八们发粮米时,那都是很拽的。
然而刚才在营门口看到的那一幕,让陆水此刻莫名地态度好了许多:“白帐房,总数是三千六百担,豆麦各半。嗯,今日只运了一半过来,明日还需再运一回。”
白帐房听完后,没说话,先是验完了手中的那一把黑豆,又抓起麻袋里的麦子看了看。就这样挨个检查了一遍后,帐房拍去手上的灰尘,然后检查起陆水递过来的文书和单据。
看完文书后,他这才冷笑着对陆水说道:“全是二年上的陈麦,杂有荞麦。麸皮没有去不说,黑豆居然还占了半数。大约天津卫的军汉,平日里都吃黑豆过活”
说到这里,白帐房恶毒地笑了起来:“北人日子横是辛苦嘿嘿,在我家将军辖地,劣米和黑豆都是拿来喂畜生的!”
陆水心下不由得撇了撇嘴:南蛮子矫情。
今天这些豆麦不但是陈粮,而且麦子没有去皮,黑豆也送来不少,是有点羞辱的味道在里面。然而为什么这么做,陆水认为,南兵心里应该是有点逼数的你家老大和我家老大都吵成那样了,还指望吃白面不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