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然而令人恶心的是,熊道在未来的日子里,还是可以继续放火啊!
怎么破在线等,急!
老爷们从昨日后晌一直吵吵到了今日,到现在都没吵出个结果来。
然后大家就听到了外间传来的惨嚎声。
“何事喧哗哼,不成体统!”
身为主人,徐瑾徐老爷第一时间走出大书房,站在檐下恼怒地喝到。
“徐老爷,祸事了,祸事了,那姓曹的把把船开到门前啦!”
徐瑾眨巴着眼,一下没反应过来。
和这几个一脸惶急的清客管事对视了几秒后,徐瑾一拍大腿,回头冲进屋里:“各位快随学生出去,外间出事了!”
于是一伙老爷们便在大批随从清客管事的陪同下,急急从徐家大宅冲了出去。
下一刻,大伙站在徐宅门前,张大着嘴,看到了正在下锚的观光舰队。
此刻的舰队,离着江岸只有250米左右的距离。而徐家大宅距离江岸,中间只隔了一道青石板路,所以双方都能清楚地看到彼此。
站在门前石阶上的老爷们,甚至能看到对面船楼顶上那一群正在指指点点的人物,其中身着二品大红官袍的曹总兵格外显眼。
仇人相见份外愉悦。
“我说,这帮人里哪个是徐老爷啊看上去都差不多嘛。”
愉悦说话的,是薛海元。此君正举着望远镜,挨个在分辨对面那几位老爷。薛海元原本是在福州城里开贸易行的,在搞商业的同时,兼顾一部分地下工作。
随着穿越众的摊子越铺越大,之前那种在明国城市里“一明一暗”的布局方式就搞不下去了。
毕竟搞情报的穿越众就那么几苗人,其余那帮老爷,看谍战片时都热血沸腾,但是真要让他们去环境坑脏,经常要给人磕头的“敌占区”,一个个又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所以这次曹总兵北上,情报局就开始执行“一人一城”的试点了:薛海元作为新上任的北京站的负责人,不但要管理当地情报部门,还要管理明面上的商业事物,手下全部是明人,不会再有穿越众拨给他了。
听到薛海元的问话后,
第414节 私人恩怨
“咚咚咚咚”
历史上昙花一现,生不逢时的粟色火药,这一刻发挥了它燃烧缓慢的优点,在最契合这种火药的长管重炮炮膛中平稳爆燃,将超过10公斤重的圆形铁球推出了炮膛。
32记强劲有力的巨响依次响起,像重锤一样砸在了人们心中;随之而来的,是一股股从炮管里喷射出的浓烟和火光。
不到300米的射击距离,弹道几乎是以直线方式运行。下一刻,32枚铁球狠狠砸进了徐宅。
连片的“轰隆”声随之响起。
徐宅外墙首先遭了殃。用青砖米汁浇筑的古朴墙体完全不能阻挡炮弹,爆出大股灰尘和轰响的同时,墙体或者倒塌,或者被一穿而过。
涂着整扇绿漆,钉着黄铜门钉,代表着主家显赫门楣的徐宅大门,第一时间遭受到了饱和打击。
漫天飞起的瓦片木块中,门檐炸裂,梁柱断折,两扇从不开启的大门首先轰然倒塌,露出了门后富贵堂皇的缙绅人家。
第一轮炮击过后,舰队和徐宅之间就再没有阻碍物了,吃瓜群众早已连滚带爬,哭爹喊娘地退散一空。
紧接着就是第二轮炮击。
依旧是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依旧是排炮那漂亮的,连续喷射的白烟和火光,站在县城城墙上的官民,此刻全部张大了嘴,被眼前华丽的视觉+声光效果震撼得呆若木鸡。
在第二轮炮击中主要倒霉的是徐府前院。由于外墙和大门,轿厅等处在第一轮炮击中被砸开砸塌,所以这轮炮弹就穿过了上述地带,砸入前庭。
前庭里的建筑自然也是抗不住的。一通炮弹过后,大堂多处墙壁出现了大洞,摆放着太师椅,大花瓶,墙壁上挂着名画的议事场所下一刻就被砸成了车祸现场,明晃晃的大洞和屋顶掉下来的檩椽碎瓦将所有陈设都毁坏一空。
仿佛过去了很久,又仿佛过去了一瞬,第三轮炮击接踵而至。
这次的炮击,大约是炮口上调了一点的原因,炮弹径直打入了中庭。
这之后是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
波澜壮阔的炮击行动一共持续了整整十轮,将总共35吨重的炮弹倾泻进了徐府。
要不说海军是吃钱大户呢,35吨精铁炮弹,就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全部打了出去,这和送礼也没什么区别了。
而接受了穿越众大礼的徐宅,此刻已成了残桓断壁的代名词。府内不但有多处楼宅厅堂倒塌,更多的是屋舍墙壁上露着的明晃晃大洞;再加上遍地屋瓦碎屑,破瓷烂椅,俨然一副末日之后的二次元惨景。
大战过后是寂静。
当炮口不再喷吐出烟雾,缓缓收进舷窗之后,涛涛的黄浦江上一片寂静,县城关厢一片寂静,包括城墙上同样是一片寂静,哪怕城门内外已经挤满了人。
原本还在拼命哭喊拥挤,哀求城门打开的人群也不闹腾了。所有人都在默默注视着那艘蓝色为底,身绘金线的巨舰,忐忑不安地期待着对方下一步的动作。
下一步做什么装完逼自然是跑路啊,还能干嘛
哗哗声中,锚链升起,泥浆被冲刷而下,黑色浓烟复起,风帆鼓胀,舰队缓缓掉头,在江面上划了一个大圈后,挥挥手,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就这样消失了留给上海县的,是320颗富含纪念意义的铁蛋。
当观光舰队退回到张苏港外的那一刻,本次行动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这次岸轰任务,是穿越众在规则范围内对江南地主阶级权威性的一次强力削弱。320颗铁球虽说没有伤人,但是其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已经完完全全展示在了敌人的心脏区域。
从今往后,无论是迂腐守旧的地主阶层,还是麻木不仁的底层农民,都会被今天这一场活生生的教育节目所触动。所有当天在县城内外的目击者,以及之后去残桓断壁参观的人,无法再对这股力量视而不见。
就像当年的鸦片战争一样,死水一潭的中古社会被硬生生用炮弹砸开,从而引起了人心和思想的巨变。这之后或许有人会变得更加顽固,更加守旧,但同样会有愿意睁眼看世界的人存在。
穿越众今天的所作所为,就是在撕破对手虚弱外壳的同时,
顺便砸下一根思想的钉子。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投资和暗示。等到未来,当天灾和一遍遍刷洗江南大地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想起今天这一幕,想起这股力量,从而迈上“寻求力量”的道路。
每多一个这样的人,守旧势力的基本盘就会缩小一分,直至社会变革的那一天,穿越众就会花费最小的代价搞定一切。
装完逼后舰队虽说迅速离开了作案现场,但那主要是为了消弭民众骚动,迅速平息事态,并不代表曹总兵就怕了谁。
所以曹总兵接下来就坐镇张苏港港务局大楼,开始等待一上门的问罪人。
头一个来得自然是崇明千总于富贵。得知曹大人炮打上海县城后,惊恐的于富贵先是以为曹海盗反了,在营中大喊吾命休矣。
紧接着打听到真相后,于千总还是被吓尿了:理论上那支舰队可是从自家防区跑去的上海县,这边还提前派人去传了信。现如今姓曹的做出这等骇人听
第415节 北上
曹总兵在炮轰徐宅后,说不得又在张苏港待了整整十天,才将所有首尾料理清除。
这中间从南京方面传来的压力是大头。毕竟南京统管南直隶,文武官宦有守土之责,出了这么大的事,不搞搞清楚是不行的。
而曹总兵这时候也只能尽力支应,争取将事态往“私人恩怨”这个方向引。
至于效果嘛,也就那样。像南京锦衣卫这种掺杂着公仇私恨,还杀了对方员工的衙门,穿越众也就不打算去攻关了。
至于其他那些,像镇守中官蒋添这里都比较好办。太监嘛,爱得无非就是财货,穿越众最不缺得就是钱和货了。另外,炮轰了缙绅的宅子,天天被文官膈应的蒋太监打心底里其实是点赞的,所以大家反而因此事交上了朋友。
至于本该做出最大反应的衙门:应天巡抚,由于老大曹文衡上京去勤王了,再加上那份调兵公文其中的猫腻,所以应天抚衙的问责力度反而是最小的。
就这样,曹总兵花了十天时间,才终于将方方面面都糊弄了过去。当然,各个衙门的弹章肯定已经发去京城了,这是必须要走的程序,谁也没办法。
然而这并没什么卵用。一切的攻讦,最终都将在战功面前被粉碎一空。
..........................
大明朝从野猪皮起事那年开始,一步步被人占了关外,反推进关内,这些年每况愈下,精兵良将大部覆灭,如今连京城都被八旗兵给围了。
在这种局面下,谁能给崇祯带来“真鞑”的脑袋,谁就是崇祯的爸爸——这个一点都不夸张。
不要以为“真鞑”的人头是那么好拿的。
到了天启,崇祯这个时间段,明军在经过一系列的军事失败后,已经丧失了和八旗军正面野战的能力和决心。此次满清入关,关宁大军宁可将八旗兵放到京城城下,然后再“依城而战”,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在这种局面下,拥有战场机动优势的八旗兵,即便是小败死了点人,也不会留给对手割脑袋的时间。更何况双方从头到尾都是八旗兵压着明军在打,明军根本没有打扫战场的机会。真正负责打扫战场的,从来都是包衣们。
至于那些明军将领们夸大其词的战报,那纯粹就是搞笑的。如果按照战报上的数字来算,满清全族早被灭了几百遍了。
真实的历史是:如果一个小校能得到三个真鞑的人头,那么他就可以升官一级。如果一个将领能得到十个真鞑人头,同样可以升官一级。
所以说,数人头这种原始的战功记录方式,在某些时间段还是相当管用的,因为道理很简单:人头是由文官来负责点验的。
这一条规矩,就将无数欺哄夸大的战报给统统戳穿——真正的鞑子人头,很容易就能和包衣们区分开来。
所以明军后期的那些将领,譬如左良玉之流,他们可以在剿灭流民时杀良冒功,但是一到了和鞑子干架的时候,把戏就使不出来了。
而这次曹总兵上京,就是憋着劲要给崇祯兄放一个卫星的!
真实的历史上,满清第一次入关,抢够了撤退之后,跟在屁股后边的明军战报,还是一惯的风格:大胜,收复,光复......总之,胜利天天有,就是没人头。
道理很简单:满清落在后方城市里的留守部队,势必是可以随时上马走人的蒙八旗和满八旗精锐,这种部队怎么可能被明军大队围歼砍了脑袋
那么现在变数出现了:当听惯了个位数,十位数脑袋战报的崇祯兄,突然看到曹总兵带来的百位数,甚至千位数的“真鞑”人头时,不光崇祯,满朝文武会是怎样的反应
所以说,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到那个时候,和江南缙绅争地打架这点烂事,根本就放不上台面。崇祯是绝对不会因此而责备曹忠臣的,他还指望着曹忠臣今后多杀点鞑子呢。
这也是曹总兵忽忽悠悠就把南京方面打发掉的根本原因:手中有大招,无惧宵小伎俩。
将各方势力都一一摆平后,曹总兵也就准备走人了。这个时候,除了先期坐运输船的200名士兵外,搭载了50名特战队员和装备的三艘机帆战舰已经准备就绪,只等曹总兵上船开拔。
在临走之前,曹总兵做得最后一件事就是:和地契联盟和解。
地契联盟作为一枚自己找死送上门的棋子,到后来也是被熊老爷硬生生赶鸭子上架,最终被曹总兵拿来立了威。
到这个时候,老爷们也就成了『药』渣,没什么利用价值了。所以曹总兵在接见了联盟中一名退休府尊后,当即表态:大家还是以和为贵。赔款什么的就算了,你们把那一匣子地契拿来,我这边看着给几个银子,此事就算是了了。
于是地契联盟只能含恨点头——不答应怎么办上海县城的那所宅子这些天俨然成了旅游热点,3.5吨的铁球已经赤『裸』『裸』将总兵大人的硬实力展现了出来。
所以地契联盟即便再不甘心,眼下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将仇恨埋在心底。
第416章 天津卫
;
天津,古称直沽。
元中期之后,还是一个大渔村的直沽寨被改名为海津镇,成为了当时的漕粮转运中心。
到了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这一去,朱棣便把侄子赶下台,抢到了龙椅。再之后,从燕王转职成永乐帝的朱棣,便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
作为北方的军事要地和交通枢纽,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很快便在永乐二年于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天津卫城就在后世的老城区。整个卫城周长九里,总面积1.64平方公里,东西宽,南北窄,状如算盘,也称算盘城。
卫城的格局一如传统的中国县城,当中有沟通南北东西的十字街,十字街交叉处建鼓楼。
卫城内,朝廷不但设置了各卫指挥使,各千户所,镇抚司,经历司,清军厅等军方衙署,还布置了兵备,通判,漕运,粮盐等一系列文官衙门。
虽说明朝廷不重视天津在海运方面的区位优势,但是仅仅凭借着四通八达的海河水系和南北大运河,天津就轻松成为了大明北方的漕运枢纽。
所以自自元中叶起,天津就是樯橹林立,庙宇众多,贾户繁多的商业大港。
..........................
1630年1月10,天津大沽口。这处后世耳熟能详的海河入海口,在今天一早,外海便有滚滚黑烟升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