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然而陆水终究是没有接锅,而是态度和缓地将锅甩了出去:“这些粮麦总数是不少的,尽够两千银子,就是粮种杂旧了些。至于说缘由嘛,我等位卑,也只是听喝的,想来各中缘由曹将军是知道的”
“哼,自然清楚。”白帐房又冷笑了一声:“也罢,两千两银子的马料,算是两清。可总数要是有什么克扣,那就莫怪我家将军行军法了!”
“不敢不敢,十足够数!”陆水这时心下一凛:按道理说,平日里不管给哪路兵马发粮草,按规矩七扣八折总是有的。然而今天这笔粮秣,不论质量如何,按照行价来说,总数却是够的。
这说明什么陆水心道:孔大人也不敢过份
下一刻,瞬间将今日所见所闻都在脑中闪电般过了一遍的陆水福至心灵,做出了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一个动作。
只见他拱拱手,脸上挂了些不满的表情:“唉,不瞒白兄说,此事我家大人委实有些过了。都是要上阵的将士,连口好饭都没有,唉!”
“哦”白帐房听陆水如此说,眉毛一挑,来了点兴趣。
陆水接下来却是一笑,然后伸出了两根手指:“在下手上有两千斤上好精面,都是今岁的新麦。若是曹将军有意的话,在下愿以市价九成出手。”
白帐房听到这里,背着手饶有兴趣地打量了陆水几眼,然后似笑非笑地问道:“大约也是官库里的军需”
“嘿嘿,白兄是明白人。”陆水干笑一声后又说道:“此事还请白兄不要声张。在下官职低微,也只有两千斤可以调用。”
第419节 展布
坐在简陋接待室里的两位,就是未来的北京站站长薛海元和现任的天津站站长姚建设。
姚建设同志最早的本行是电路设计,他是情报局靠着“内部挖潜”忽悠到情报战线的最后一个穿越者......
毕竟从去年开始,曹皇帝就已经不往新世界“请”人了,所以情报局现在是屡战屡败,忽悠来忽悠去,绝大部分身骄肉贵的老爷们都不愿去当狗特务。
于是最后一位情报人姚建设,一出山就被分配到了天津这个重要地点。
好在十七世纪的情报工作难度很低,从之前那些情报站的经验来看,其实主持工作的穿越者并不需要冒什么风险和压力,难度和后世的分公司没什么区别。
所以姚建设这次就和老鸟薛海元一同来了京津两家离得近,万一有情况,互相支援起来也方便。
而今天出面接见各路前来拜访的人马,则是两位站长第一次在京津地带公开露面。
由于人手紧缺,所以按照最新的指导原则,今后的情报站站长都将会有官方的公开身份,以便实施“一人一城”的战略。之前那种一明一暗的布局方式将会被淘汰。
所以明人小吏陆水在屋里见到的两位站长,此刻已经穿上了低级文官袍服,头衔也成了“总兵衙门经历司经历”。
经历司,是负责管理往来文移之事的低级文官单位。这个单位主要用于对接上级部门的文书和执行,在明代相当广泛,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育局办公室等等。
总之,明代几乎大部分衙门都会设立下属的经历司。这样一来,经历司的“经历”,也就和后世的“主任”这个头衔一样,会随着上级衙门的级别不同而变幻莫测。
譬如五军都督府经历司,就是正五品单位;而顺天府经历司,就只有区区从七品。
所以根据这个特性,既不起眼,又什么事都能搀和一手的经历司经历,就成了两位站长明面上最好的掩饰身份了。
另外,这个职务任命起来也很方便:总兵府经历司是七品衙门,算是曹将军自己招募的半独立属官,只需要给巡抚衙门报备一声就可以,不需要经过吏部。
今天天津本地的土著在校场见到的接待员,就是两位总兵府任命的经历了。
陆水进屋后,两位在北人眼里依旧显得高大白净的经历先是简单和他寒暄了两句。接下来,和蔼可亲的薛经历和姚经历两人,便操着一口古怪的“南方话”,和陆水聊起了“家常”。
陆水知道这是在“盘底”,于是他赶紧将自家情况简单介绍了几句,然后适当表示了一番对将军大人的“仰慕”之意他知道外面还有一票大佬在等着,谈话很快就会结束,所以必须抓紧时间把“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果然,五分钟后,双方初次接触就完事了。陆水在得到一个“好朋友要常走动,互相照应”的许诺后,高高兴兴地出了屋子。
而两位经历则摆弄了一下桌上的录音机,笑着对陆水这个聪明小吏评价两句后,对守卫说道:“请下一位”。
......................
跑来“勤王”的曹镇兵马,就这样开始了所谓的“休整”。
没用三天时间,天津卫的文武官员就看傻眼了:曹总兵自打窝进老校场后,不见他操练士卒,反而大肆会见宾客,往来商贾,把一场神圣的“勤王之行”,硬生生做成了充满铜臭味道的商旅之行。
......这个时候,曹总兵的背景也彻底在天津卫被吹爆了,是个人都知道他有钱。
如此一来,曹大人就不可避免地吸引了土著目光,尤其是天津卫本地的文武官员。
实在是这位南方总兵太过古怪了穿越众每到一地,那些看上去貌似是“白撒银子”的行为,总能令土著感到不可思议。
不论是大校场的修缮,还是烂泥洼的填垫工程,这些在官员眼中纯粹就是作死:你姓曹的是客军,又不能在天津常驻,花如此巨量的银钱修缮驻地,这不就是脑残吗
天底下愿意掏自家腰包给别镇修缮兵营的总兵,大约也就是这位不差钱的曹傻子了!
然而穿越众依旧我行我素,看上去一副要将傻事进行到底的姿态:在冬季寒冷的工地上,曹傻子不惜购买大量煤炭,雇佣大批工人,彻夜不停,花费着比夏日高昂数倍的代价在拼命赶工。
官员们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曹傻子雇佣的,很多都是流民。
天津卫有没有流民当然有,而且还是大批量的临时性流民。
自从八旗大军南下后,京圜地区就有无数明人开始拖家带口南下避难。而天津作为漕运枢纽,既有便利的运河,又囤积着大批粮食物资,富人遍地,所以毫无疑问,这里就成了流民避难的第一站。
那还等什么某势力在穿越三年后,现在已经把这个套路玩到精熟了。
第一步,雇佣大批流民干活。
第二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给叫花子们展示什么叫财大气粗,救苦救难,待人以诚。
第三步,甄别忽悠,打包装船运走。
靠着这一套日渐熟悉的流程,现在帝国正在大明沿海的多个城市吸纳土著,效果显著。
而这一次当北上几位穿越众见到大批北方流民时,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丰富老家的人口来源是刻不容缓的,大批北方移民的到来,会令“国内”南方人居高不下的局
第420节 白酒业
如果是后世人看到这些长方形,涂着军绿色油漆的铁皮盒子,大致肯定能猜到里面装得是什么汽油,润滑油,橄榄油无非是这些玩意。汽修店的橱窗和很多人的汽车后厢都有这玩意。
今天在校场上打开的这些铁盒,材料是马口铁,里面装得则是酒。
白酒这种东西,由于要耗费主粮,所以在帝国“本土”是不生产的。前文说过,台南已经开辟了葡萄种植园,上层人士正在大力推广葡萄酒。
而一直以来针对明国的白酒贸易方式,则是由窑区负责玻璃酒瓶,由杭州站在漕粮富集的杭州本地,用酿酒设备生产白酒。
这种贸易方式很成功。
漂亮的玻璃酒瓶,纯色透明的酒液,醇和浓香的口感,以及特意针对士绅阶层调配出的三十五度酒精含量,令大明的富人们趋之若鹜,买都买不到。
要知道文人喝酒和苦哈哈不一样。文人讲究慢上头,要酝酿,要微熏,要诗酒唱和,最后发起骚来还要挥毫泼墨,所以士大夫喝酒,度数不能高。
精准的市场定位,令“百年糊涂”和“舍得”这两个充满了意境的高档白酒品牌,很快在缙绅阶层中打响了名声。要不是因为原材料不足,这一桩白酒生意的总利润,肯定是要在诸多工业品中名列前茅的看看后世的茅台就知道了。
而这一次被舰队带到天津的马口铁桶白酒,则是商业部门针对北方的贸易环境,专门策划的一个试水商业项目。
首先,由于天津太远,运费高昂,所以指导思想就是尽可能将一些不便运输的商品立足于本地生产,这其中利润最大的当然是白酒了。
其次,天津是漕粮的接收方,在这边酿酒,酒坊吸纳到的粮食不会影响南边的收购,所以穿越众在这边开办的企业,尽可以敞开来酿酒。
这样一来,产量更大的中低档白酒方案就进入了计划。
那么最适合用来和北方游牧民族贸易,兼顾中层和底层人民需求的酒是什么
毫无疑问二锅头。
今天在校场上这些马口铁小桶里的,就是标准的五十五度二锅头酒。
看到这一堆亮闪闪的铁盒后,站在校场上的围观群众面面相觑,不晓得葫芦里卖得什么药,难不成里面是碎银子
而这时负责签订商业合同的两位“经历”闪亮登场了。
命人拿来瓷碗,给在场的马贩子,马夫,以及所有来帮忙的护卫,包括小吏陆水和他的手下都发了碗后,薛姚二位经历便笑呵呵地提起铁桶,拧开盖子,将里面清冽的液体倒进了人们手中的瓷碗里。
一瞬间,浓烈的酒香开始在校场中飘荡。
下一刻,搞清楚状况的人们,纷纷在笑声中开始痛饮起来。
历史上二锅头真正被创造出来,那还要等到康熙年间了。而今天穿越众拿出来的,则是用后世设备和工艺生产出的标准型二锅头。
看似清泉一样的酒液入口后,却像一条火线般滑入腹中,然后浑身便开始发暖。稍后酒劲上来,脑袋也开始微微发晕。这种如尖刀烈火般的感觉,再配合上浑身燃起的热劲,顿时令这些常年在口外寒风中行路的汉子们涨红着脸,翘起了大拇指“好酒!好酒!”
观察完这些下苦人的反应后,薛海元和姚建设不由得对视一笑看来这二锅头古今同理,都是底层人民的最爱啊!
这些从铁桶里倒出的酒水,在事前检测时,包括透明度,酒精含量,香型,口感在内的指标,肯定是超过明人土酿的。而今天这些品酒人士的反应,也令销售者最后放下了心。
既然这样,那就开始做市场吧。于是在场的所有马倌儿和护卫人人得到了一桶样品这是拿回去给他们背后的老板品试的。
接下来便是销售。
情况很乐观,马贩子们研究一番后,当场做出了表态他们愿意将两百匹马的货款,全数用来换购这种“上等烈酒”。
对于马贩子来说,银钱其实用处不大。因为他们去口外蒙古买马时,基本都是易货贸易。那些养马的牧民最需要的是明人的各种日用品,酒,食盐,人家不要银子。
所以马贩们对二锅头很满意,他们一眼就给这种商品做出了定位摆在全羊席上,由蒙古的王公贵人们亲手倒给尊贵客人的高档烈酒。
高档的原因不但在于内涵,还在于外包装。
这种漂亮的铁盒“心思巧妙”,既能用手提,又可以堆叠,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不怕颠簸,远胜于被麻绳捆扎的酒坛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事后能用来装其他东西的马口铁桶,毫无疑问有着更高的附加值,这妥妥就是高档的代名词。
马贩子们当即和两位经历达成了交易。
不过交易虽说成功,但是想要提货,那还得等一段时间。因为今天在校场上亮出来的这些酒,只是随船而来的推广样品。
下一步,穿越众先要找人合伙,成
第421节 选拔
北方酒业集团的总股本是一百万两银子。
这一百万两中,由穿越众提供的技术和设备这两样核心竞争力,被硬生生估值六十万两。
也就是说,其余那几十家大小股东,分摊了四十万两股金。这一资本构成,充分体现了“科技就是生产力”这句话的正确『性』。
不过这方面无需在意。
旨在培养民族资本的穿越众,是支持这些原始资本家随时来收购大股东股份的。实际上穿越众很希望能早日看到这些人娴熟地掌控董事会,用运现代经营理念来管控公司。
公司成立后,最先运作的不是股东大会和董事局,而是财务部——这边需要紧急将一些股东拿来入股的非现金资源核算清楚。
所谓的非现金资源,其实就是一些工人和地皮。酒业集团成立的那一刻,天津南北运河,沿河有十三家酒坊就地停业清盘,被自家东主并入了集团。
如此大的一家资本巨兽,那运作起来当真是横冲直撞。
首先,经过一系列买卖交换后,包括那些酒坊在内的地皮都被并到一起,成为了公司集销售、办公和生产一体的厂区。
在开春地暖以后,这一条沿河的好地段就会拆迁,然后招募大批民工来建设正规厂房,民俗风情酒肆一条街和办公楼。
至于眼下,当然是抓紧开工了。客户和股东一个个都心急如焚,等着见识传说中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呢。
于是当初由十条运输船送来的货物中,最后一批隐藏物资也从仓库里被般了出来——酿酒设备和钣金机床。
酿酒设备很简单,无非是一些窑区自产的发酵罐,储酒罐和蒸馏铜管。这些简单的设备在后世早已烂大街了,小型家庭酿酒设备一套只要几千块钱。
当这些罐子和管子在一家最大的临时作坊里安装完毕后,明人股东便纷纷跑来看宝贝。
宝贝的卖相自然很酷:十余个闪着银亮金属光泽的大铁罐,还有那些连接的铜管和铁管,充斥着浓浓不明觉厉的神秘感。
接下来就是放料:高粱。
在这个时代,穿越众自然不可能造出大量的食用酒精来勾兑出商品酒。这种在后世被唾骂的技术链条,现在妥妥是繁复的天顶星科技。
所以在天津这种简陋的技术条件下,被『逼』无奈的原始纯粮酿造法,才是正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