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最终的测试结果是,在海军理想的2000米炮击距离内,炮击有效穿透率并不高,只有60;直到测试双方的距离拉近到1000米,甚至是800米距离后,18磅炮才能有效穿透对方船壳。
这个结果海军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帝国海军目前走得是精兵路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冲突中,一艘主力战舰很可能要遭遇优势数量的西洋战舰围攻。在这种局面下,火力的重要性就被大大提升了战舰必须要迅速令敌人失去作战效能才可以。
虽说历史上在东亚这边,殖民者并没有布置类似“海上君王号”,“胜利号”那样的一级战列舰,但是现在既然有了一个巨大的变数穿越众,那谁也不敢保证未来的历史走向。
所以海军必须料敌从宽,从一开始就将敌人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战斗力都计算进去。
这样一来,18磅炮的方案最终就被pass掉了,24磅炮随即闪亮登场。
付出了巨大的总重代价后,新战舰的武器系统终于令海军感到满意了2000米距离内,24磅海军长炮可以穿透这个位面任何一艘风帆舰。
最重要的武器系统确定后,“海军1629年验证型主力舰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由于年初的风向不大妙,军队被告知要忍耐,所以当时海军在无奈下放弃了“小步快跑”的多艘验证舰蓝图,把有限的资源都投入到了这艘验证舰身上。
这就导致了原本设计为800吨的验证舰被拉皮,一夜间开始大跃进,被硬性增加到了1200吨。
这个数字对于一直以来都操作着500吨以下战斗舰艇的海军来说,还是有一些挑战性的。
问题的难点倒不在于驾驶,而是在于设计。
关于驾驶行船方面,现在的海军已经非常熟悉风帆船和机帆船的操作了,在这方面海军有充足的经验和人手,放大的机帆船并不是难题。
真正的难题在于设计。
如果按照原本800吨计划来搞的话,那么船厂的几位穿越众还是有信心将有光级拉皮,照葫芦画瓢,自行搞定新舰。
但是一夜间将新舰放大到1200吨,火炮改成24磅后,船厂那几位就缩了卵。要知道任何机械一旦放大到某种程度,那么必定会冒出各种问题,这就不是几个非专业设计员能搞定的了。
最后还是按照老办法,海军将新舰的各项参数要求交给了曹皇帝,然后由皇帝回后世找设计公司,先设计,再用大型电脑模拟海况找问题,最后出图。
所以海军最终得到的,就是一个硬盘。
按照硬盘里那成t的图纸开工后,海军整整等了八个多月,这艘计划中要被命名为“镇蛮号”的验证舰才得以开始了海试。
而这个时间点,已经是曹将军从广东返回,准备勤王事宜的节骨眼上了,所以镇蛮号的海试计划安排得很紧凑,最终险险赶上了这次来上海港的任务。
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维持帝国霸权的核心武力,镇蛮号在首次正式出航之前,得到了一个简短的命名仪式。帝国皇帝曹川当时莅临了镇蛮号,并在船头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而镇蛮号也没有令穿越众失望。无论它威武的外观,还是强大的战斗力,这艘战舰都符合了大众的“社会期待值”,成为了新一代的镇国利器。
由于十七世纪无需考虑低能见度,隐身反雷达这些问题,所以这个时代无论是陆地军官还是海上战舰,外观都是极其张扬,以备在混乱的战场上被自己人看到。
镇蛮号也不能免俗蓝金两色的船体涂装,再配上洁白的三桅风帆,不但令整艘船的颜值爆表,而且辨识度极高,只要看过一眼,就没人能忘记这样一艘修长漂亮的战舰。
说到修长,来自后世的设计,自然不会将穿越众的战舰设计成十七世纪那种低长宽比的粗短外型。
事实上包括小型护卫舰在内,穿越众的战舰一惯都是走大长宽比的路子——优秀的设计和先进的船体结构,保证了船体的横摇被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
整艘镇蛮号标准排水量为1200吨,满载排水量为1680吨。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同期英国佬的海上君王号战列舰。
虽说
第412节 观光
旅明正文卷第412节观光当王游击发现远方码头上那些黑色小点的一刻,头上冷汗便冒了出来。他现在满心的后悔,今晨之前还在想的那些美事,随着小黑点的越聚越多统统消散了。
“把人都从屋里赶出来,列阵,列阵!”
王德乔已经判断出了那些黑点大概率会是援兵,所以他现在第一要务就是把部队先集结起来。至于这之后怎么办只能随机应变了。
就在大批官兵匆忙从商业区那些宅院里跑出来列队时,远方那些小黑点也像蚁群一样,开始缓缓往这边移动了。
待到王游击在亲兵伺候下着完甲,跨上马,他已经能看清黑点的真面目了一些穿着绿袄,拿着火铳的精壮士兵,抑或是海盗
这伙人数量不多,撑破天500人,只有官军的三分之一。
来人衣着怪异。无甲,统穿着一件连身绿袄,胸前有两排铜扣闪闪发亮。这伙人足下踏着黑靴,头戴奇怪帽子方方正正,貌似是棉布所制,额头和两耳都缝着一块毛皮,正中还镶着一块圆铁片。
活在十七世纪的王游击虽说看不懂军大衣和雷apap锋帽,但是来者是精锐他是能看懂的缓缓逼过来的这些海盗,面对1500名官兵时不但毫无惧色,而且满脸都是兴奋的表情。
“这怕不是那位爷的家丁”
王游击的猜测虽不中,亦不远——来的这一营兵,正是穿越众组建的第一只部队近卫营。
下一刻,用“雁行阵”缓缓逼过来的大批士兵,将已经列好阵的官兵包围了起来。
是的,就是包围。500名士兵用一条单薄不成阵型的细线,将1500名官兵围了起来。
看着站在在300步外大摇大摆举着枪的绿袄兵,王游击知道,再不做点什么的话,他就要全军覆没了。深知那些快铳威力的他,不认为自己这些聚成团,脸色煞白的手下能挺过几轮排枪。
于是乎,口才好的王亲兵又一次举着小白旗越众而出了“列位袍泽,船上弟兄,误会,误会。”
没过多久,苦着脸的王亲兵回来了“大人,曹总兵要见你!”
王德乔头上的冷汗又一次冒了出来。
现在的情况是,他如果不答应的话,那对面肯定就要开枪,然后自己兵败如山倒,溃兵四散劫掠,江南震动,回去后自家被革职拿问,砍头抄家那都是应有之意。
那么他如果去见那位曹总兵呢带兵围攻总兵大人的产业,到时候又如何解释这位可是招安来的,大约也不会那么讲究朝廷规矩,当场砍了自个脑袋怎么办
随着王游击头上一滴滴的汗水留下来,随着时间一秒秒过去,场上的气氛愈加凝重。而王游击身后的那1500名官兵,这时已经开始些微的骚动。
“罢了,老子要是被砍了脑袋,你等且收好兵马,回去告诉参将大人,替老子安顿好家小!”
最终,在抄家砍头和单纯砍头之间衡量清楚利弊后,心一横的王游击甩下头盔,卸下甲胄,给身边的千总交待一声后,便带着两个亲信,缓缓走向了对面的绿袄兵。
不久后,被送上一条小船的王游击,很快驶到了那艘巨大的蓝金色楼船身边。
还离着大舰老远时,王德乔同志看到了高高挂在桅杆上的三面牙纛。
正中最大的一面上绣着四个大金字“奉旨勤王。”
左边那面上字比较多“镇国将军上轻车都尉署都指挥同知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副总兵”
右边一面上独独一个斗大的“曹”字。
站在小船船头,王德乔满嘴苦涩自己真真是被那伙劣绅坑了,谁说姓曹的手短,伸不到江南来的这不人家路过就来收拾自己了吗
怀着满心的郁闷,王德乔抓着一面晃晃悠悠的软梯,登上了大楼船。
楼船甲板上非常干净,没有太多零七碎八的东西。就连惯常在西式软帆船上见到的密集支索也没有——镇蛮号的桅杆是进口的钢制空心套管,结构强度和后世的舰艇一样,根本不需要支索来辅助稳固帆装。
这样一来,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块就节省出来了。再加上没有布置火炮,所以顶层甲板就显得宽敞通透,整洁大气。
上得船后,王游击随即就被同样穿着大袄,只不过服色为蓝的士兵押去了船头。
宽阔的船头上,一位三十多岁,身穿大红官袍的“年轻”大员,此刻正坐在官帽椅上,身边围满了文臣武将,脚下跪着一个明军打扮的人。
王德乔一看那身大红官袍,就知道这是正主了。而那位跪着的军校模样的人,不巧他也认识,还是个熟人崇明千总于富贵。
身为镇守崇明岛的实权千总,盘踞在崇明水营,手下有500兵丁的于富贵,等于是大明设置在长江口的第一道防线,预警的职责非常重要。
所以日夜派人在望台上观测的于富贵,今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有巨舰叩关的消息。说实话,当于富贵跑上望台的第一眼,尿都吓出来了——这要是海盗,他老人家今天势必要精忠报国。
好在派去联络的哨船很快就带来了消息来得是自己人,是个劳什子总兵。这之后于富贵便战战兢兢地换上官袍,前来探听虚实。
好在对于官小职卑的于富贵来说,今天这趟并不是坏事。
当王游击看到老熟人的一刻,曹总兵正在对跪在面前的于千总温言解释“本官这一趟是顺路来看看家业,于千总如实通报给沿江诸位大人就好,不必惊慌。嗯,大军盘桓几日就走,无需地方支应,各地军民尽可安居。”
“末将晓得了,这就回去派人沿江传信。”
“嗯,那就辛苦于千总了。”曹总兵这时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来人啊,看赏。”
下一刻,一根用红纸包着的曹大头“银元棍”和一个装着指甲刀打火机的男士礼品盒,就被塞到了于千总手中。
“谢镇台大人赏,末将恭祝大人今趟上京旗开得胜,封公封侯!”
“哈哈,那就多谢于千总吉言了。”
没想到这位南方来的曹总兵如此讲究,拜见一趟还能捞到好处的于富贵于千总,这时咧着嘴从地上爬起来,笑呵呵抱着赏赐就准备打道回营。
然后他一抬头,就看见了老熟人王德乔王游击。
身为钱塘江口和长江口的两条看门狗,这二位平日里自然是经常有打交道的。所以当于千总看到王游击后,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他脸上瞬间浮现出一个淫荡的笑容于千总已经脑补出了一切王德乔这厮定是从钱塘一路跟过来的,怕是也想混些好处。
可怜没有微信和新闻播报的于千总,压根不知道江对岸的王游击这两天干了什么。所以他一边淫笑,一边还给一脸苦笑的老熟人挤了个眼色,然
第413节 炮打徐府
旅明正文卷第413节炮打徐府舰队到来那一刻,上海县城人山人海。
其实在舰队绕过陆家嘴之后,县城城墙上就已经有人在观望,顺带着街面上也有人在大喊,这一下全城都知道江面上来了怪船。
这之后从城厢开始,沿江便挤满了人。明人们兴奋地看着江面上百年难遇的奇景,潮水般的人头伴随着喧嚣声不停在江边涌动。
第一个感到不对劲的是上海知县陈昌允。陈知县是福建宁德人,去岁的新进士。
当陈知县闻讯赶上城楼后,江面上巨舰冒出的滚滚黑烟,令他首先联想到了狼烟。
其次,虽说昨天崇明岛有信使跑来通报了情况,但是信使并没说那位勤王总兵会率众入黄浦江何况是跑到上海县如此内陆的地段。
所以陈知县当即下令:关闭城门。
然而吃瓜群众可没有陈知县的危机感。
此刻的江面上,蓝天为底,白云为带,一串挂满了白帆的修长船只,在周围蚂蚁般的民船陪同下,正缓缓往县城这边驶来。其中那艘蓝金色的巨舰最为华丽,滚滚的黑烟更增添了一股神秘色彩,令观者目眩神迷。
很快,随着船队渐渐靠近城厢这边的河道,有那眼力好的,当即就念出了镇蛮号主桅上那三樽大纛上绣着的官衔文字。
明代的上海县,妥妥属于超级富裕地区,所以识字率肯定是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于是很快,吃瓜群众都搞清楚了来船的主人原来是闽粤那边的乡下总兵啊
虽说大部分上海人都搞不清楚“漳潮副总兵”的具体辖区在哪,但来得是乡下人这一点实锤没跑了。
就在吃瓜们议论纷纷的这一刻,人群中却有几位知情人士被吓尿了。这几位看热闹的都是地契联盟家的管事清客,搞清楚江面上来者身份后,反应过来的他们当即就往不远处的徐家大宅狂奔而去。
一伙人冲进宅子后,抓住门政的领子就喝问:“老爷们在哪里”
门政被吓傻了,老老实实地答道:“在大书房议事呢!”
然后几个报信的便一路大喊着往大书房跑去:“老爷,不好啦,姓曹的带兵杀过来啦!”
这个时候,地契联盟的老爷们正在书房里吵闹呢。出了这么大的事,除了那位黄老爷因为足疾发作没来之外,其余人都到齐了。
昨天姓曹的亲率勤王大军到港,导致王游击落荒而逃的消息,联盟不久后就收到了。
犹如被当头狠砸一棒,那一刻,老爷们惊骇得话都说不出了。
现在的问题是,当姓曹的上京后,这次联盟私下调兵的事肯定要被捅破天。即便大伙的后台在朝堂上硬抗过去,没有将案子搞成谋反大罪,但是领兵的游击丢官罢职是跑不了的。
事实上,姓曹的弹章很可能就在昨天就已经上京了。
这样一来,当一切公开化后,人们有了警惕,今后也不会有人做这种事了。而联盟的后台也不可能再次消耗政治资源为大伙擦屁股。谋反啊!谁的身子骨能硬扛两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