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王斗看着眼前忐忑不安的王朴,还有他身后战战兢兢全身发抖的王氏商人们,他本来要寻王朴商议,他自己找上门来了,也好,就给王朴,他身后的王氏家族一个选择吧。
听那王家老叔公口齿不清的诉说晋商等阴谋之事,他打断他的话:“便是范、王、亢、翟、梁、黄、渠诸家散布谣言,阴私对付我东路之事?此事本伯早己知晓!本伯还知道,他们印制假粮票、焚烧抵制我东路商货,还意图到东路挤兑我粮票。”
他冷笑道:“哼,他们真是不知死活!”
那老叔公一愣,随后与王朴等人心中冰寒,原来此事早在忠勇伯掌握之中,可笑众人蝇营狗芶,蒙在鼓里,他却早就洞若观火,还好前来反正投诚,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血淋淋的屠刀了。好看的小说首发
王朴陪着笑脸道:“都是下人无知,请忠勇伯念在小弟追随血战的份上,放他们一马吧,他们也己幡然醒悟……”
这时钟调阳进来禀报,言洪督有请,王斗点了点头,对王朴说道:“王帅不必如此,我早视你如兄弟,骨肉同胞一般,自然会念你这份交情。”
他看着那些王氏商人,淡淡道:“两条路给你们选择,顺之,生,逆之,死……”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初十日,经过十余日的拖延,各镇十数万大军,再次向京师起程。
对这个结果,京师上下,不约而同松了口气,此事能如此顺利解决,再好不过。而在昨日,王斗,杨国柱等人集体上表请罪,也给了皇帝与朝廷颜面与台阶下,崇祯帝迫不及待,下旨让王斗等进京封赏,流贼之事,不能再拖延了。
大军浩浩荡荡,同时又白幡如林,一路为战死的五位大将哀挽。
此时京师百姓已经倾巢出动,他们围在官道两旁,看着祖大寿,马科,李辅明等人棺木,很多人都流下泪来,还有密密麻麻的伤员,大部分拄着拐杖,在寒风中艰难地行走。
看着这些为国血战的将兵们,京师百姓的心,再一次触动,大战如此惨烈,可恨的奸臣言官们,还要在京中散布谣言,污蔑将士,怪不得忠勇伯等人愤怒。
很多人的内心,都倾向于王斗诸人这方。
而且边军鼓噪这段时间,军纪森严,不掳获,不杀人,不劫掠地方,与往日变乱大相径庭,也事实证明了,忠勇伯,忠贞伯等人一颗滚烫的,忠诚的为国之心,没有这颗心,如何约束愤怒的将士?
虽然寒冷,不过今日天气很好,只偶尔一些细小的雪花飘下。
巳时,大军离朝阳门不远,以内阁首辅周延儒为首,内阁所有大员,礼部尚书傅淑训小兵部尚书陈新甲,还有新任的吏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尚书倪元璐等人,都在迎接之列。
六部大位不可或缺,阁员不可缺,二者如愿以偿,进入了内阁。
而大明祖制,浙人不得官户部,倪元璐为浙人,本来是不可能在户部任职,更不用说成为户部尚书,只是眼前大明财政实在糟糕,为了改变这个严峻的问题,崇祯皇帝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王斗等人,各镇将官到达,不约而同的,周延儒诸人,都不提先前不愉快之事,只对出征将士嘘寒问暖,同时来到李辅明等人棺木前,个个扶棺大恸,他们悲切的神情,更引起一片大哭。
依大明礼制,还有崇祯帝与内阁的商议,将在都城外建祠以祀,对那些已尽臣节、殉死社稷将官的表彰,介时崇祯帝还将亲临祭奠,以昭忠烈,劝告忠臣。
事先,鸿胪寺与礼部的官员,己与统军总督洪承畴,忠勇伯王斗等人通过气,商议好此次进京封赏的流程,首先是献俘,然后封赏,宣捷,祭祀等一系列流程。
留下太常寺官员忙活,随着内阁阁老们,各镇大军,精选一些兵将,从朝阳门浩浩荡荡进京,夸功游行,他们拉着一车一车的鞑子人头,还有大批量的俘虏,内中,有石廷柱,一些朝鲜国副、参将等重量级官将在。
更有一车一车缴获的满蒙八旗盔甲、旗号,他们一些较为完整的军官尸体等,特别豪格的尸体,用大车木架高高竖起,所过之处,引起一片片惊呼。好看的小说首发
大军从朝阳门大街进去,所经坊铺,皆是人山人海,连两边的屋顶上,都是密密麻麻站满人,震天的欢呼一阵接一阵,杨国柱泪流满面,此情此景,便是为大明血战殉国,一切也是值得的。
行走在大街上的,还有各镇众多的伤兵们,与城外百姓一样,看到这些为国奋战的伤员,他们艰难的举止,很多围观百姓,又是不可控制的流下泪来
依献俘礼制,早在前一日,内官己设御座于午门楼前正中,此时锦衣卫,也设仪仗于午门之前御道之东西,教坊司陈大乐于御道之南东西北向,还有鸿胪寺,设赞礼二人于午门之前、东西相向。
最后,文武百官,皆具朝服诣立午门下方两侧!还有京畿各坊厢里老人,也一同参行庆贺礼。
到达皇城外,游行大军己然停止,只余献俘将校,在刑部献俘官指引下,进入午门前方御道,依露布官们引导,文武官东西序立,然后那些俘虏们,被黑压压押解进去。
午时,钟鼓大作,乐声齐鸣,在鸿胪寺官员跪奏下崇祯帝身着常服,乘着御舆到达午门楼之上,鸣鞭讫
乐止,崇祯帝往下看去一眼就看到午门下方的王斗等人,他眼中闪过复杂的神情。
再看过去,大批的汉军与朝鲜军俘虏,正于献俘位置跪满
为首的,便是神情憔悴,又惴惴不安的石廷柱等人,此时,刑部官员己诣楼前中道跪奏伺旨,云某官以某处所俘献询问上意,是否以付刑官,是否释罪释缚等。
崇祯帝眼睛盯到石廷柱等人脸上,眼中闪过厌恶的神情再看向那些朝鲜兵官将,神情略为一缓!他略一沉吟,喝道:“石廷柱人等汉军所俘,忘国负恩,罪无可恕,石廷柱立时押解街市,凌迟处死余者皆斩,以儆效龙!”
“各朝鲜所俘,上国宽容厚恩,所获俘囚,咸赦其罪,望尔藩国归诚无贰,忠勤夙着,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石廷柱惊讶地抬起头,没想到大明皇帝对自己处置如此之重,他猛然发出声嘶力竭地的哭喊:“陛下饶命!”
所有的汉军俘虏,也一同哭求,只有那些朝鲜俘虏喜出望外,个个高呼:“多谢天朝陛下。”
王斗心中暗暗摇头,皇帝对这些朝鲜俘虏竟如此宽容,他记得万历年间俘虏数千日军俘虏,全部斩首于市,甚至还有许多日军将官被腰斩凌迟的,那也是日后数百年,倭寇不敢再犯中国的重要原因。
好在俘虏朝鲜兵二干多人,连同金自点一起,大部分被自己杀了,还有很多将带往东路,在矿山中服役,这些押来献俘的,内中大部罪恶不大,否则全部献俘释放,他都不知该如何向血战将士交待。
在石廷柱等人哭叫中,刑官将他们押解出去,所获朝鲜俘囚,释去捆绑后,依大明礼制叩头谢恩,然后被带出午门,他们中大部,有可能成为京师与各镇,鞑军鞑官一部。
文武百官唱排班,致词官跪道致词,贺讫,乐声大作,众人五拜三叩头,最后平身乐止,鸿胪寺跪奏礼毕,乐兴,崇祯帝驾退,献俘仪式,到此结束。
当日,京师百姓的乐趣,就是观看石廷柱被剐,还有那些汉军被斩首,又有五城兵马司的弓兵,将近万颗满蒙鞑子首级,在朝阳门外叠成京观,对应大明死难将士将要搭成的祭坛。
万颗首级,何等庞大,叠之后直有高耸入云之势,也为了宣扬武力,震慑敌虏之意。
不过豪格等人的脑袋,因为要在宣捷时,遣官荐告郊庙时候使用,所以没有叠在这里。
京师百姓,可以欢天喜地的庆贺围观,不过对崇祯帝与内阁六部大臣来说,时间紧迫,所以紧接献俘仪式后,当日下午,再次举行论功行赏仪式。
在边军鼓噪的压力下,内阁与内部官员,办事前所未有的快速,前所未有的同心协力,短短时间内,就将王斗等人的封赏拟定清楚。好看的小说首发
大将封赏,自然不能放在午门,而是设于前奉天殿,此时的皇极殿中,如先前午门一样,内使己将御座香案陈设,以尚宝司设宝案于殿上正中,侍仪司设诏书案于宝案之前,设诘命案于丹陛正中之北。
又有皇太子请王侍立大殿上之东北,承制官承制位于殿上之东,宣制位于丹陛诘命案之北,还有吏部尚、礼部尚书等位于殿上之东南,兵部尚书位于殿上之西南。
此外有文武官员侍立丹摒之北,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侍仪司官等位于殿上之东,悬刀武官位于殿上之西,等等,仪容盛大,彰显封荣之誉……
在宫殿台阶下方,空地西南,洪承畴、王斗、杨国柱、王朴、王廷臣、鹿通、吴三桂等人,异位重行,序立丹摒之下,每人身后,还各有一个小太监,个个捧着红木金丝托盘,这是封赏时,为各受赏官捧托诘命礼物之用。
寒风中,王斗静静在台阶下站着,等待皇帝到来,他身旁人等,个个则激动得难以自胜。
忽然王斗听到背后有人吸鼻涕的声音,他回头一看,却见背后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小太监。
他圆脸白肤,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手中捧着托盘,可能是天气冷了,那鼻水不断往下流,他又不敢去擦,只得不住将流下的鼻水往上吸。
见王斗看来,他露出一个尴尬的笑容,神情颇为的谦恭温顺。
不过看向王斗时,他神情又颇有激动之意,他轻声细语道:“奴婢王德胜,跟在王承恩王公公身边做事,忠勇伯称小的小德子便可,忠勇伯,奴婢很仰慕你……”(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36章 永宁侯(下)
王斗掏出自己的帕绢,递给王德胜:“鼻水都要流下来了,擦擦吧。”
王德胜颇为感动,又偷偷顾盼左右,低声细语道:“还是不要啦,被纠仪官到,怕要被弹劾殿前失仪,这会影响到忠勇伯的。”
王斗微笑道:“无妨,擦吧。”
王德胜再一下左右,闪电般从王斗手中接过帕绢,他一手擦鼻涕,另一只手托住沉重的红木金丝托盘,猎猎寒风中,托盘稳如泰山,纹丝不动,与他弱不禁风,瘦小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
王斗意味深长地了王德胜一眼,又回过头去。
身旁洪承畴、杨国柱、王朴、王廷臣等人都当没到,很多注意王斗这边的文武百官,赞礼典仪也当没到,殿前负责纠仪的各知班、宿卫镇抚、护卫将军等,很多人也当没到。
对于王斗,很多人己经不想招惹,至少不想明着招惹,而且那个王德胜,也是大太监王承恩身旁的心腹小太监,王承恩岂是好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个纠仪官板起脸想要过来,不过王斗双目如电,扫了他一眼,让他脚步一窒,顺势转了个圈,往一边走去了。
未时正点,鼓声响起,皇帝仪仗车辂来到,侍从班文武入迎车驾,击鼓三严,御用监官奏请皇帝于谨身殿衮冕,皇太子诸王,则于前奉天殿门,东耳房处具着冕服。
舍人引文武百官入就丹墀侍立,引受赏官入就丹墀序立。不久,教坊司乐声大作。皇帝御舆以出,鸣鞭升座,司晨引太子,永王、定王,自奉天门东门入,引百官入,引各受赏官入。
王斗进入皇极殿,目光一扫。就见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各立诰命礼物案之东,太子,永王、定王立于御座之侧,三个小娃娃好奇地着各封赏将官,特别将目光投在王斗身上。
对他们来说,王斗大名。可谓如雷贯耳。
又有文武百官密集,侍卫仪仗遍布,他是过大明会典的,眼前情景,与记忆中文字相吻合。
入就拜位,知班唱班齐。此时赞礼唱鞠躬,教坊司乐声大作。
“拜。”
乐声中,王斗与众人全部拜倒。
“兴。”
王斗又站赶来。
“拜……”
王斗再趴下去。
“兴……”
“拜。”
终于,王斗听到:“……平身。”
王斗有些头昏地站好。
不过很快的,赞礼又高唱道:“受赏官跪!”
王斗与受赏各官将皆跪。
这时乐止。那赞礼高唱:“行赏!”
他扫了自己玉笏一眼,高喝道:“有请受赏官第一人。忠勇伯,太子太保,镇朔将军王斗上前受封!”
此时教坊司奏起‘抚安四夷之曲’,宏大的乐章,有如从人的灵魂深处腾起:“小将军,大明君。定宇寰,圣恩宽,掌江山。东虏西戎,北狄南蛮。手高擎,宝贝盘,殿前欢。五云宫阙连霄汉,金光明照眼。玉沟金水声潺潺,頫囟观,趋跄。仪銮严肃百千般,威人心胆寒。吾皇万寿安,过门子,定宇寰,定宇寰。掌江山,抚百蛮,讴歌拜舞仰祝赞,万万年,帝业安!”
宏伟的乐章中,王斗起身,在万众瞩目下,由一舍人指引,来到诰命礼物案之前,正中对着的,便是崇祯帝的宝座。
而小太监王德胜,也跟在王斗身后,在王斗站定后,侍立于王斗的左后。
在崇祯帝与太子诸王,文武百官注目下,一个承制官出列。
曲乐中,他宣制道:“朕嘉忠勇伯王斗,为国建功,宜加爵赏,今授王斗宣府镇总兵官之职,策封永宁侯爵,食禄三千石,丹书铁券,世袭永封,望卿共承朕命,不负朕望。”
王斗心中一动,永宁侯?自己驻节东路,那是以东路永宁城作为食禄之地。
他逊谢道:“臣惶恐,臣才疏学浅,恐有负圣恩。”
崇祯帝道:“爱卿不必过谦,辽东之战,斩首万级,功勋卓著,该有此封。”
王斗再逊,崇祯帝再道,最后王斗拜道:“臣诚惶诚恐,谨受命。”
殿中文武大臣着这一切,眼中不无嫉妒。
崇祯朝起,初只策封了周奎为嘉定伯,当然,后来又策封王斗与杨国柱为忠勇伯与忠贞伯,现在王斗更封为永宁侯,还是世袭的,等会还有一大帮伯侯出现,唉,武人之势大兴,国朝之大不幸。
而这时,新任吏部尚书郑三俊,将策封诰命取于手中,他的举止动作,与前任吏部尚书李日宣颇为相似,他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对王斗道:“永宁侯,恭喜了。”
将诰命授于王斗,王斗接过,交给身旁的小太监王德胜。
这时那赞礼又唱道:“有封,永宁侯正妻王谢氏,贤良淑德,可为侯夫人,其母王钟氏,可为太侯夫人,长子王争,荫锦衣卫指挥使。”
“有赏……”
“皇帝陛下赏永宁侯王斗,伞盖旌旗,侯爵仪仗……”
“赏赐冠服等物,纱帽一顶、金厢犀束带一条、常服罗一套、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一件……”
“赏赐,绿贴里一件、皮弁冠一副、七旒皁绉纱皮弁冠一顶,玉圭一枝,大红素皮弁服一件……”
“赏赐,金钩玉玎珰锦绶一件,红白素大带一条,丹矾红平罗销金夹包袱四条。”
“赏赐,黑绿花纻丝一疋、深青素纻丝一疋,白氁丝布十疋,白氁丝布十疋……”
除了侯爵仪仗,赏赐的珠玉、冠服。当场由年老体弱,举止动作颤巍巍的礼部尚书傅淑训。交于王斗,搞得他气喘吁吁,王斗接过礼部官捧出的礼物,一一交于身后的小太监王德胜。
着王斗得赏的礼物越堆越高,殿中文武,清一色的又不无羡慕嫉妒之意。
那赞礼叫了半天,最后终于道:“赏毕,永宁侯谢恩。”
他高唱道:“俯伏。”
王斗又趴下。
“兴……拜……兴……拜……兴……平身。”
王斗刚起来歇口气。那赞礼又唱道:“跪。”
他喊道:“山呼。”
王斗对着御座跪下,拜道:“万岁。”
“……山呼。”
王斗起身,再拜下:“万岁。”
“山呼。”
王斗再拜:“万万岁。”
“万万岁。”
殿中乐工军校齐声喝应。
“万万岁。”
殿中文武百官接着齐声喝应。
“万万岁。”
最后,是殿外的宿卫镇抚,护卫千户,大汉将军等齐声呼应。
教坊司乐声大作,那赞礼终于唱礼毕。又一个舍人出来,将王斗引回原地,一路上贺声如潮,小太监王德胜,紧跟在王斗之后,手中托盘。堆满礼物。
王斗回归原处,身旁人等向他来,他呼了一口气,对身旁杨国柱道:“好累,比大战一场还累。”
杨国柱脸上露出微笑:“再累也值得。”
不远的王朴也道:“不错不错。能封伯侯,累也值得。”
曹变蛟、王廷臣人等笑了笑。又神情期盼,唐通更是紧张得全身哆嗦,吴三桂也无往日之镇定,以洪承畴城府之深,都是心情忐忑不安,不知自己能封什么。
听赞礼又高喝道:“有请受赏官第二人,忠贞伯,太子太傅,镇北将军杨国柱上前受封!”
杨国柱立时满脸激动之意,在教坊司乐章中,他整整衣冠,大步向前……
乙酉日这天的策封,可谓规模浩大,不但王斗与杨国柱封为永宁侯与蓟北侯,余者各援兵大将皆有封赏,其中,王朴封为定兴伯,吴三桂封为平西伯,曹变蛟封为靖南伯,王廷臣封为宁南伯,刘肇基为东平伯,连唐通,都封为定西伯。
虽然除了王斗、杨国柱、王朴、吴三桂四人,余者皆为流爵,非世袭封爵,不过他们己经心满意足了。符应崇也得任总兵,总算与自己的把兄弟陈九皋平起平坐。
阵亡诸大将,祖大寿,马科,白广恩,左光先,李辅明等人,同样追封伯侯。
还有文官以洪承畴为首,辽东之事,他战绩明显,授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傅不说,同样封伯,是为南安伯,他老家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以老家地名命号,可谓意义重大。
而且大明自弘治年起,除了王守仁,余者封爵,不是皇族就是外戚,或是勋贵武将出身,以文官之身封伯,可谓难得一见。
所以洪承畴激动难言,他一边拼命咳嗽,一边大哭谢恩,他的身体,崇祯帝担忧不己,本来辽东事务暂了,洪承畴老成历练,办事实心,让他督师征剿流贼最好不过,只是他的身体,来是不行了……
封赏回到原处后,王斗向王朴,杨国柱,吴三桂等人,他们个个神情激动,脚步虚浮,有如在云雾之中。
他心中沉吟:“曹变蛟封为靖南伯,王廷臣封为宁南伯,来皇帝调曹变蛟与王廷臣南下之意很明显。”
当日封赏结束,余者各镇将官之功,兵部议赏再决,一系列流程中,还有宣捷与祭祀,对崇祯帝与内阁诸臣来说,这些都非紧迫之事,眼下一个重要的事情,便是各镇驻守职事,还有调哪些边军,前往中原剿灭流贼。
此时己到申时,皇帝下令大宴,宴中,王斗,杨国柱等人,收到的祝贺之声不断,崇祯帝与太子诸王,也是对王斗等人了又,到了九爵酒,教坊司奏九驾六龙之曲,光禄司官撤御案。
临走前,崇祯帝下了旨意,召内阁各臣,总督洪承畴,还有一干新封伯侯,西苑小宴说话。(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37章 新军之议
不久后,王斗等人换了便服,来到西苑翠华园处。
差不多半年之前,崇祯帝曾在这里宴请一干出征大将与监军,算算这个园林,王斗己经来过多次,不过吴三桂,唐通,曹变蛟,王廷臣,刘肇基诸人都是第一次前来,个个激动非常。
这个小宴与往日一样俭朴,不过众人心思显然没在这里,能参加这种帝家私宴,代表自己进入皇帝心目亲近核心,这个才最重要,加上新封伯侯,自吴三桂往下,个个无不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当然,看到如此简陋粗糙的饭菜,吴三桂,唐通等人无不惊讶,陛下竟如此勤俭,亏待自己,曹变蛟,王廷臣,刘肇基三人更眼圈一红,心中感慨痛惜。
场中气氛还是轻松的,崇祯帝含着笑,说了一些劝勉的话,众新晋勋贵都是应和,只有内阁等官员脸色不怎么好看,便是城府深不可测的内阁首辅周延儒,一样笑容勉强。
眼前一色,至少都是伯爵身份,依礼制,一品大员见了他们都要行拜礼,各人抛开阁员身份职位,尊贵皆是不如,再也不能如往日那样对他们呼来喝去。
还有,洪承畴以后也算勋贵,会否与他们这些文官一条心也难说。
这么多伯侯,以后又该如何应对?
有一点还好,这些新晋伯侯,都没有王斗那样的实力与心思与之实力略近的杨国柱,更只是一个纯粹的武将,只希望,这些人中以后不要出现第二个王斗了!
经过边军鼓噪之事,京中大员的脸皮己然被王斗扯光成为笑柄笑谈若个个再象他那些弯弯绕绕,文韬武略俱全,以后的大明天下还有文人说话的份?总不可能再来一个土木堡吧?
怀着这样的心思,各内阁与六部大员颇为沉默,宴中唯剩下各武将勋贵意气风发的声音,听他们爽朗的笑声更显刺耳。
好在,崇祯帝很快将话题转移开了,谈起辽东之事。
锦州大战结束,大明在辽东的危局得到缓解,不过外患仍在,清虏主力尚存,或许经过一段时日潜伏,他们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毕竟以辽东的气候土壤,鞑虏不劫掠,他们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辽东庞大的粮饷供应,或许仍不能停止,最多分出一部分,给蓟镇或山海关镇,大明财政,仍然吃紧。
最主要的,辽饷,内中牵扯的利益团体太多了,一个个强悍的利益集团,便若晋商与东林党那般存在,想动弹这内中利益的,一个个怎么死都不知道,除非有王斗那样的能力与强硬态度。
1...294295296297298...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