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谁信啊!一转眼就说出去,我说胡大嘴巴,你就不能不这样好打听事吗?”王学谦嗔怒道,其实他是转移话题。
胡适不想去浙江,他已经看出来了,既然如此,还是不让他知道国立浙江大学的校长何许人也,是为胡适好,也是为王学谦好。
见胡适一副依依不饶的样子,王庚在一边站的笔直,像是一个孔武有力的保镖似的,其实他是彻底无语了。但是陆小曼却噗嗤笑了出来,溪水般的声音,透着清脆和纯净的味道。
陆小曼这一笑不要紧,胡适却像是回过味来了,转过脑袋询问:“子高,你还没说校长人选是谁?镇得住场面吗?你要知道,一所大学的好坏,校长可是关键。”
胡适颇有为王学谦着想的味道,让王学谦心中有些不落忍。轻声道:“大概其,没多大的问题!”
“什么叫大概其?说说是谁,我认识吗?放心吧,都去当校长了,我也不和你抢人,就当给你免费参谋。”胡适拍着胸脯,大包大揽道。
“其实,你不知道也好!”王学谦的语气有些似是而非的掩饰,顿时让胡适警觉起来。
“不会是北大中文系的人吧?”
王学谦笑道:“适之,你果然是聪明绝顶,一猜就猜中了。”
“是谁!”胡适咬着牙恶狠狠的盯着王学谦。
“辜鸿铭。”
突然,胡适面如土色,愣了大概有十几秒的样子,捶足顿胸的大喊起来:“都说防火、防盗、防子高,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是引狼入室呢?”在民国初年,能够成为国学大师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王国维有名气,有学问,北大年年去请,老头就是不乐意;章太炎也是一个,可他要是来燕京,燕京的达官贵人们就会怀疑,这位是南方来的卧底,可疑的很!自然,也不可能出来任教。
还有一个辜鸿铭,抵得上北大的中文系的半壁江山,还让王学谦给挖走了。要是之前,胡适绝对没有意见,辜鸿铭走了,听他的课的人就多了。毕竟胡适再眼中无人,也知道在学问上,比不上辜鸿铭。就是比文凭,他也要被辜鸿铭甩开十条马路。十三个博士文凭,都是欧洲的一流大学,而胡适呢?博士文凭还在导师的书桌下压着呢?什么时候能得到,要看杜威他老人家的心情。一个是‘妖孽’级的学霸,和他这种‘普通’学霸根本就不在层次上。可是在放假前,蔡元培找到他,让他担任中文系主任,眼巴巴的等到开学的时候,他也算是校领导了,可是手下最重要的大将被人挖走了,他能高兴的起来吗?
王学谦尴尬的咳嗽一声,提醒道:“适之,别乱说,大家都看着你呢!”未完待续。。
大世争锋 第837章 【男人需要仰慕!】
热门推荐:
“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张彭春走了过来,相比在曼哈顿见到的时候,张彭春的脸色好了很多。~一如既往的笑呵呵的,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大学教授,而是一个迎来送往的旅馆掌柜。
留美同学会,曼哈顿旅店大掌柜的名头不是乱说的。
“仲述,你来的正好。你来评评理,子高竟然来北大挖人,还不通知我!”胡适的语气透着一种被好友出卖的落寞和伤感。
张彭春笑呵呵的说:“大学教授,都是应聘求职,去哪里,你胡适之就不要强求了。该明儿,你要是在北大呆腻了,来哥哥这里,系主任的位置给你留着。”
胡适瞪着不大的眼珠子,似乎想不明白,一向老实忠厚的张彭春,怎么也变了?
变得和王学谦几乎是一副嘴脸,难不成,他们才是真正的好‘基友’?
胡适仰天长叹,一副落寞无比的样子,其实他心里也真没放在心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在北大当教授当然好,可要是让他到一所大学担任校长?连胡适自己都忍不住怀疑,自己能否经得住诱惑。
甚至心里头想着想着,他就觉得亏得慌,好不容易压下心头的失落,这才看到被冷落的陆小曼,静静的睁着好看的眸子,不经意间,就让人有种不容亵渎的端庄和宁静。
她原以为,像王学谦这个圈子里的人,会和顾维钧那样。
其实不然,文化圈和官场有着截然不同的气氛,要会说外交宴会上的奢华和绚丽,让她获得了少女最大的满足的话。在南沿河的欧美同学会所内,她才感受到了,她等待了许久,却一直没有等来的生活。
一群绝顶聪明的人。却一个个玩世不恭的样子,喧闹中,却带着一种友谊的凝练。
而不是官场的那种冷冰冰的笑容,虚假,让人作呕。
陆小曼正在想着,如何能够融入这个圈子的时候,却听到胡适在边上嘀嘀咕咕的:“陆小姐,你可要和他们保持距离,不然被他们卖了,都还在给他们数钱呢?”
“我不会跟你学的。”
胡适一愣。
他发现。眼前的这个小美女,也不像他理解的大家闺秀的样子。带着一种反叛,却说不上来的性格。
其实胡适也是出身官宦家庭,只是他出生没多久,他老爹就去世了。而他又不是原配夫人的孩子,本来就不多的遗产,让几个兄长瓜分干净了。之后的十几年里,母子两人艰难度日。
对于官宦小姐的印象,也渐渐的单薄了。主要是。他还没长大,家道已经落魄的不成样子的母亲,就怕他今后娶不上媳妇,给他说了一个同乡的女子。江东秀。
只是胡母的选儿媳妇的眼光,还是老眼光。出门求学的胡适越来越无法想象,在老家还有一个未过门的妻子,缠着小脚。目不识丁,是什么样的一种景象。无奈之下,他不得不用退婚来未必。最后双方都退一步,当年他未过门的妻子终于上学了,但只是简短的上了一个小学,总共也就两三年的样子。
那种从小娇生惯养,却有着良好家教,识文断字的官宦小姐是什么样子,胡适也想不出来。
等到他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他接触的官宦小姐……基本上都已经是人家的妻子了。
等到有一个人的出现,顿时让他惊为天人,终于让他明白,官宦小姐的超人一等,必然是有着一定道理的。只是那个女孩他也不经常接触,不过今天是张彭春排戏的日子,应该会来。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位正主没来,却来了一个更高级的……
天地良心,胡适敢拍着胸脯保证,他真的没有坏心眼。只是好奇,好奇在那种良好教育下的女子,是怎么生活的。不过就这点好奇,也被陆小曼谨慎的提防给击碎了。
胡适摸着鼻子,有些尴尬的说道:“陆小姐,其实我想告诉你,今天是我们排练新戏的日子,等会儿应该还有人来。”
“新戏?是折子戏吗?”
说到舞台话剧,在二十年代初,绝对是一个新名词。这种起源于欧洲的戏剧表现形式,拥有更贴近于生活的舞台表现力,在传入民国之后,一下子被知识分子阶层所接纳,并疯狂的喜爱。
南沿河的欧美同乡会,一方面是留学生聚会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舞台,只有他们之间的人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个时代最新潮的戏剧。而不同于街面上的京剧,虽说是民族精华,是国粹。但过于拖沓的剧情,夸张的表演,已经无法满足进步青年的文化生活要求了。
胡适指着张彭春的大圆脸,不怀好意的介绍道:“看到那张鞋拔子脸了吗?张彭春,别看长的不怎么样,但是肚子里有货,是京城最好的戏剧家。自己写,也翻译法国的喜剧,他最喜欢易卜生的戏剧,富含哲理,发扬人性的觉醒……”
“今天排练什么剧目?”
陆小曼打断胡适的喋喋不休,炫耀知识和见闻,恐怕是他这个年纪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原本胡适以为,易卜生这等剧作家,在国内知道的也仅存于像他们这样的群体。能够看懂原文的更是少之又少,连胡适张彭春也只能一知半解的看原版的丹麦文易卜生戏剧集。
但是易卜生毕竟是大师,他的著作被翻译成数种文字,在欧洲广为流传。看英文和法语的翻译本,对他们来说,就一点难度都没有了。原本,他以为陆小曼的年纪不大,即便在上流社会拥有非常光耀的名气,但也不会接触这类戏剧。
有心卖弄一下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介绍易卜生的生平事迹,然后通过文化的角度,诠释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是如何勇敢的面对世俗的眼光……
正当胡适循序渐进的说道兴头之处,却被陆小曼劈头盖脸的扑了一盆冷水。今天排练的是什么剧目?显然陆小曼是听说过易卜生的,而且应该看过不少易卜生的戏剧,不然也不会这样问。
可问题是,民国早期,想要看易卜生的作品,最起码也是英文的,或者是法语,德语……好吧,胡适再一次被打击到了,当然最受打击的还是王学谦给他带来的。
“《玩偶之家》。”
“谁演海尔茂?”
胡适吃惊的,惊恐的目光下,透着一种彷徨不安的慌乱,就像是一群玩‘非主流’的行为艺术家,突然在街头发现,原来他们乐此不疲的精神食粮,竟然被比他们小一茬的‘熊孩子’玩烂了。
“你看过原著?”
胡适忽然开口之后,才发现自己这样问,似乎不太妥当,语气中透着太多的不信任和质疑,这违背了他绅士的形象。更要命的是,《玩偶之家》是演绎一个‘道德渣男’和勇于担当的新女性之间的生活片段,而胡适悲哀的发现,他是今天的男主角。
这让他的光辉形象,顿时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质疑。
胡适喜欢玩,也喜欢热闹。在戏剧中扮演角色,就像是听京剧的人,忍不住上台和角同台演绎一样,是另一种投入的表现。他甚至想起了自己的学弟,也是王学谦的学弟,徐志摩。这位比他还喜欢玩,要是在燕京的话,‘渣男海尔茂’非他莫属。
虽说,这样想自己的朋友,非常不厚道。
有种很奇怪的感觉,让胡适开始理解了当初母亲为何如此坚持他和江东秀的婚约,甚至不惜和他决裂,也在所不惜。要知道,他可是母亲身边唯一的孩子。
仰慕,男人需要仰慕。
在平时,胡适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在家里的时候,感觉妻子那种质朴的眼神中,透着的神采,让他生活灰暗的颓废。但是现在他明白了,相比聪明的女人,尤其是‘自以为是’的官宦小姐,名媛,他的妻子可爱一万倍。
太伤自尊了!
但‘死道友,不死贫道’,是胡适此时此刻的心声,不过他眼神瞄到了王学谦的身上,不过连他措辞的机会都没有,陆小曼见胡适的面色古怪,随即促狭的笑道:“你演海尔茂?”
胡适觉得自己今天就是一个悲剧,一上来,就获得了一个让他压力倍增的消息,中文系教授,辜鸿铭跳槽了。还恰恰是他升任中文系主任的时候,要知道不少学生报考北大中文系和哲学系,都是因为辜鸿铭教授的缘故。新学期开学,学生们发现他们喜爱的辜教授跳槽了,会不会把气撒在他身上?
紧接着,想到和名满京城的名媛,陆小曼。好心给她介绍一下欧洲戏剧,却被鄙视了。实际上他是想要显摆,只是显摆不成,反而被无声的嘲讽了。
最后,他为什么要争着演海尔茂,这个戏剧中的渣男?
以至于人品受到质疑。
想到这里,胡适的心里下了一个决定,今天绝对不排《玩偶之家》,除非演的是喜剧,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那一种。
不然他就不干,罢工!(未完待续。。)r527
大世争锋 第838章 【兄弟,你立场有问题!】
“老师,你懂得真多!”
“教授,您去过的地方可真多!”
“先生,你好厉害!”
“老板,你真勇猛……”
……
就算一个男人知道自己一无是处,但是听到上述的话,自信心油然而生的充斥着瘦小的躯干。【】.胡适可不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他是一个诗人,一个小说家,一个评论家,一个耍嘴皮子的……
在文人的眼中,戏剧虽也有教导民众,启迪民智的作用,揭露了社会的丑恶,升华了高尚的灵魂。但在文人眼中,戏剧、小说终究没有诗歌的影响力大。
诗歌,是唯一能够和人类灵魂共鸣的句子。
凝练的字里行间,寥寥几十字,或许就能概括一个人的一生。这是诗歌给人带来的力量。
恰巧,胡适的身份还是一个诗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倡导者,胡适的身份很多,涉及的方面也五花八门,不过大部分都湮灭在群星璀璨之中,诗人的身份就是其中之一。很多时候,这都是让他引以为傲的特长,当然面对外行人的时候,这个特长就尤为明显。咳嗽一声,胡适挺起胸膛道:“或许你还不知道,我们这里,大部分人都是诗人!”
王学谦是不写诗的,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贬低了他人。
陆小曼眯起眼睛,有些不解的看了一眼胡适,有些好奇,这家伙怎么这么喜欢黏人?处于礼貌,她这才问了一句:“是吗?不知道那本诗集是您的佳作?”
“《尝试集》。”
新诗从民国五年开始,在燕京流行,一开始是刊登在《新青年》上的副刊,没有单独的专栏。后来写的人逐渐多了,渐渐的,有的人的作品在数量上已经可以单独刊印单行本了。
或许后世大部分都不知道。胡适的诗集,是新诗第一本诗集,是创纪元的开始。
按理说,第一,是很容易被记住的,看着胡适紧张的样子,陆小曼倒是有些不忍心了,可是她也没必要为了敷衍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胡适,说些违心的话,她是来散心的。散心的人。最怕耳边有人喋喋不休的炫耀着自己的过去,哪怕这些真的是别人眼中了不起的成就,也会让人心烦。
当然,在陆定夫妇的心中,陆小曼是带着使命而来的。
虽然胡适看上去温文尔雅,举手投足之间,带着一种学者气息,儒雅长者的味道很浓。
不过看在陆小曼的眼中,比她大了十来岁的胡适。是邻家大叔。
很不受待见的那种……
心中犹豫了一下,陆小曼还是决定委婉的甩掉这个黏人的家伙,口气平淡,说不出欣喜。还是冷淡的语气,让人很难从对方说话的语调中,听到对方的心情:“新诗,家里不让读。”
“这样啊!”
胡适像是被戳破了皮球。一股气卸掉之后,就剩下了松松垮垮的轮廓。
不过,陆小曼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加了一句话,这句话,让胡适顿时有种掩面而逃的伤痛。
“补过我看到过《女神》,在我们学校是**,补过很多同学都很喜欢。”
没有看过**的学生,不是进步学生。梳着进步女学生头的陆小曼当然为了表示一下立场,或者说,为了缓和一下彼此之间的敌对阵营,才补充的话,顿时让胡适有种要撞墙的冲动。
《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
自从这本诗集出现之后,连他的学生都不待见他写的诗了,《尝试集》作为第一本民国新诗单行本,一直以来,享受着第一的荣耀,没想到,长江后浪拍前浪,直接把他的‘珍宝’,灵魂之感悟,一下子拍死在了沙滩上。
这种怨念,就像是一个评论家对一个书法家说,你的字最俗在骨。
这等恶毒的话,也只有文人之间的骂战才能说得出来。字如其人,说人家的字风骨俗气,并不是说别人的字不好,而是说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
“你是子高请来的救兵?”
陆小曼茫然的摇了摇头,表示不理解。
悻悻然的来到张彭春的面前,胡适兴致不高的样子,让张彭春也有些纳闷:“怎么了适之?你不是最喜欢和小女生闲聊的吗?”
一句话,就说明了胡适的一个弊病,或者说一种心态。当然没有那种龌龊的想法,就是喜欢在年轻貌美的女子面前争表现,好衬托出他高大伟岸的身躯之类的做法,虽不雅,但大家都知道,这是胡适的一个小毛病,这个人是‘有贼心没贼胆的’,闹不出什么道德丑闻来,也就随他去了。
不过,张彭春不知道胡适竟然在一个小女生面前连连吃瘪,以至于自信心受挫。
硬是挤开了边上的一个人,胡适也不管是谁喝过的茶杯,大口的灌了一肚子凉茶,这才哀叹道:“出师不利!”
仅仅一句话,就隐含了无数的深意。
张彭春心知肚明,不过他也是泥菩萨过江,胡适这个朋友倒霉,他的日子也不太好过,王学谦和他面对面,直截了当的来要账了!
早就没有心情估计胡适的感受,不过调侃几句,转移一下王学谦的注意力还是可以的。张彭春笑着拍着胡适的肩膀,一副大哥模样,当然他的年纪确实比胡适和王学谦大,不看年纪的话,看长相……他们简直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老气横秋的张彭春,大包大揽的替胡适撑腰道:“哥哥给你找会场子来!”
“你不行!”
胡适目光呆滞的看着茶杯,头也不抬的就判定张彭春无法用学识折服陆小曼这样的女生。对于见过世面,家教良好,他们除了多读了几年书,没什么别的地方可以炫耀的。
可张彭春就不信这个邪了,他急于摆脱王学谦的纠缠,当然是要一挺胡适到底。
“放心把!哥哥也是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堂堂教授。”其实张彭春说这些话是很没底的。因为胡适既然败下阵来了,他去,估计也不见得比胡适能够坚持更多的时间。
“我说了,你不行。”
接连被兄弟看不起,张彭春这北方汉子的脾气,受不得激,几句话下来,顿时恼了,怒其不争道:“你都和她说什么了,就知道我不行!”
“诗歌!”
“新诗?”
张彭春试探的询问道。说话的语气弱了一些,没办法,这方面他不擅长,倒不是真的不擅长,平时朋友之间文会的时候,符合几句,写个小令什么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要是让他写出能够引起时代共鸣的诗歌,就是强人所难了。
胡适默然。点头。
已经站起来的张彭春长叹一口气,随即有些迟疑的坐下来,点头道:“对方用那个人的诗来反驳你?”
“郭沫若的《女神》!”
张彭春的心头一阵冰凉,诗词歌赋。本来就不是胡适的长项,他是学者型的人,用来研究古文献,博闻广记的知识能够让他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比起旁人披荆斩棘的道路,可谓事半功倍。但是诗歌,小说。确实不是胡适的强项。虽然走在时代的前列,但很不幸的是,他走出来的道路,最后自己却被人挤到了路边的沟里……
还不知死活的和郭沫若的《女神》相比,这等于是自寻死路了。张彭春虽然被誉为平津第一才子,是说他在戏剧上的造诣,而非诗歌。而郭沫若的诗歌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大的社会共鸣,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中带着一种悲怆的情感宣泄,非常符合这个时代青年人恍然,想要大破禁锢他们的细想牢笼的迫切想法。
当然,就遣词上,文学性上,也不是胡适的《尝试集》能够比得上的。
“老张,你们两个不要转移话题,谈正事呢?”
王学谦不给张彭春任何一个脱逃的机会,揪住话头不放手。
胡适正事情绪低落的时候,听到张彭春闷闷道:“钱已经花了!”
张彭春之所以回国,是在美国采购了一批工科学生教学需要到的科研仪器,还有实践用的机器,因为不放心,这才跟着机器一起回国。至于博士的毕业论文已经交给了导师,至于什么时候发博士文凭,就看杜威的心情了。
再说了,杜威在美国的教育界,是出了名的严格。
眼前就有一位,论文通过了,但是博士文凭就是扣在杜威的办公室里。说起来,胡适和张彭春还是师兄弟,也是难兄难弟。遇到了一个让学生百般讨好都无用的导师,他们的人生也是醉了。
当初,在纽约,王学谦给过张彭春一笔巨款。这笔钱,当初两人是约定好了的。
南开给王学谦培养学生,他出资金。
现在国立浙江大学开办之际,王学谦来收利息来了。可张彭春的大哥张伯苓在南开创办的工学院,才收了两届的学生,真要是按照当初的约定,100个学生。非要让南开的工学院关门不可。没有学生,教授还能呆的下去吗?
秉承老张家在教育上资金不出的性格,张彭春其实准备赖账了,反正现在他也不在南开做事,就让王学谦去和他兄长扯皮。
可胡适不知道啊!加上心情不好,认为王学谦抠门的性格作祟,认定了王学谦是钱越多,越小气,顿时赌气道:“仲述,你也不是会借钱的人,肯定是帮朋友,带子高去借钱的那主,让他还钱不就得了吗?我算是看出来了,子高这家伙,钱越多,越小气,你还傻不愣登的去向他借钱……”
胡适叨叨絮絮的说着,不过他绝对想不到是,王学谦给张彭春的钱,就已经用在南开大学的建设上,要不就是购买了教学设备。而且,作为南开校董的张伯苓是张彭春的兄长,登门要钱,和逼着他家还钱是一个道理。再说了,王学谦只是要学生,并没有要钱的意思。
表面上,胡适是替张彭春说话,把王学谦架在了无良的高度。准备吊打了。说起来,胡适对王学谦的怨念也很深,他们之间的朋友历程中,走过的风风雨雨里,他好像从来没有从王学谦的身上沾到过便宜。
而且在每个时代,都有着一个时代的标准。
庚子留美学生,还有更早的清朝官派留美学生中,因为洋务派,还有日本依靠工业的崛起,让大部分的知识分子认为。留洋,是为了强国,是学期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
民主和科学。
也被很多进步学者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其亲昵的程度,让人不买想起了情人。
一等的留学生学的是工科,二等的留学生学经济,三等四等的留学生学哲学和文学教育等等……莫等的留学生学中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