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中文?
很多人都不理解,华夏的文字和文明,为什么要去欧美学呢?
欧美人会吗?
还真不要奇怪,伦敦大学文学院中就有东方文学的学文研究课程。立刻不好。又对政治经济不太感兴趣的,家里又有俩‘糟钱’没地方花的,留洋又怕出洋相的,留学欧美学习中文。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国人去,拿文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求学时代的胡适,是非常努力的。他也想学习工科。在留学根本是没影子的时代,工程师的工资要比教书匠丰厚的多。但是他的数学却一直是他心中的痛,可能比后来的钱钟书要好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
有种说法,钱钟书考取清华的时候,数学是零分,这是错误的,其实要远远高出那个被后人一直津津乐道的分数,而且要高出一大截,有十五分之多……
可见,胡适的数学让他多纠结了。
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院,遇到了王学谦,对于理科学霸的敬仰,一直让他有种被人欺负的受气感觉。
这时候,他听到王学谦来要帐,张彭春却支支吾吾的豪爽的样子,顿时气冲脑门,砰的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喝道:“仲述,是男人,就给还给他。不就是俩糟钱?”
张彭春气的恨不得一脚把胡适揣在地上,要不是担心两人的武力值在一个水平,容易形成消耗战……他还真的不惧他。
可是让张家还钱,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还不出,张彭春嘴唇一阵唏嘘颤抖,最后还是吐出几个字来:“40万,你还啊!”
“40块,你们至于……”胡适想当然的说,他的思绪还停留在学生时代,按照王学谦当时抠门的性格,40块,确实够得上逼债的级别了。当然,想要借王学谦的钱,是要一点本事的,因为这家伙别的不多,就是债主多。
可当胡适醒悟过来的时候,说话也不利索了:“你说什么……40万……”
“美元!”
张彭春补充道:“二十美元的金币,要堆起两万个。”另外,他也把当时两人约定的事情说了出来,大致就是南开帮忙培养人才,王学谦投入资金,然后回国接收学生。
40万美元能够办多少事?可以让长满荒草的南开校园内,建筑成群,绿荫成林。甚至毫不夸张的说,美国的有些大学的启动资金,都不足40万美元。
像是美国私立大学中的佼佼者,杜克大学,100万美元就成了名校了,而且这钱还不是一次性给的。
在民国,物价比美国低廉的多,40万美元能够在美国办到的事,在民国甚至只要10万美元就能够办的差不多了。听到‘40万美元’,连胡适都有种气短的紧张,手心的有些出汗了,小心的问了一句:“你们说的这个美元,能在美国花吗?”
多稀罕呢?
美元不能在美国花,还是美元吗?
张彭春一开始被胡适的胡搅蛮缠,弄得心烦意乱,气恼不已,这位压根就不知道情况,就出来‘帮偏架’,想要帮忙的人呢,被他逼到了墙角。这不,又是一副没见过钱的样子。
当然,要不是王学谦,张彭春也不会见到这么大的一笔巨款。
南开大学是国内创办最为艰难的大学,因为兴办教育的张伯苓没有钱,一开始就没打算办大学。开始办的是小学,后来好不容易拉来了投资,主要还是直系军阀中的天津人居多,这才从小学的基础上,扩建了中学。
再后来,张伯苓天降横财,拉倒了20万银元的一笔款项,这才踌躇满志的想要创办大学。但是20万银元,买地,建教学楼,招聘讲师教授,很快就没有了。
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王学谦给的40万美元到账了,这下有钱了的张伯苓顿时大兴土木。
而且还不仅如此,好运似乎伴随着张伯苓,一年之后,他的南开又获得了一笔巨款。时任江苏督军的李纯暴毙在任上,副手齐夑元一下子拿出来了六分遗书,其中最紧要的一份遗书就是,捐款南开大学200万银元。这等于将李纯名下的所有资产,九成都给了张伯苓。
后来闹的沸沸扬扬的齐夑元毒害上司的悬案,也是因此而起。
眼下的南开大学,已经稳稳的占据了北方大学中资金,教学条件,校园前三甲的地位。不得不说,还是运气使然。
可大学的钱,来的快,去的也快。
张伯苓肯定是拿不出40万美元这笔巨款的,钱都花在学校上了,还钱自然没有了。再说,王学谦也没有打算要钱啊!钱他有的是,他要的是人才,这一点张伯苓更是不会答应。张彭春虽然是张伯苓的亲弟弟,但也不会看着好好的一个工学院,最后便宜了王学谦,也是僵持着不说话。
胡适还在惆怅于两万个金币的大场面,也不知道从哪里弄出来一个想法,‘劫富济贫也是革命’的歪理来,决心和张彭春站在一起:“仲述,我支持你。不还了,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张彭春幽怨的看着胡适,他没打算如此光棍啊!
不过,很快让他非常无语的是,胡适笑呵呵的给王学谦倒茶,然后左顾右盼的说:“其实南开是私立大学,你帮他,是帮的张家。我辈读书人,为国为民才是人生首要,北大有两座楼要建,可惜没有资金,还有学校教师的工资……要是实在为难的话,中文系的老师不多……”
王学谦顿时无语了,胡适你有点立场好不好?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再之前就是清朝的太学,哪里有私人给太学捐钱。在清朝,敢这么干的人,是要被杀头的。眼下的北大,虽然政府拨款不足,但是如果被政府知道北大在自己募集资金的话,说不定别说政府拨款不足了,以后还有没有都要两说了。这和南开这样的私人办学是截然不同的。
王学谦转着面前的茶杯,良久才开口道:“兄弟,你的立场有问题。”
胡适还浑然不觉的摸着光溜溜的下巴道:“我有吗?”
“你没有。”张彭春真不好说,不辨是非,就说的是你这样的一号人。(未完待续。。)
...





大世争锋 第839章 【习惯了】
文化圈是一个很奇怪的‘生物圈’。【】
各种各样的生物存在其中,就像是一锅关东煮,有张牙舞爪的大虾,含羞待放的贝类,还有各种各样,长着无辜表情的鱼类。
教授。
家。
诗人。
戏剧家。
记者。
……
组成了一个奇怪而又热闹无比的圈子。文人过于高调,就像是刺猬一样,处处让人难受的有之;孤芳自赏,一个人闷在阁楼上,摆弄着喜欢的小玩意,也有;潜心学术,等到惊醒过来,连鬓斑白;热衷于财富,一门心思发财的人也不少;更有那种头脑一热,不管不顾的就要图自己心里痛苦的……
≈n↓万+书※吧+↓+nsb+bsp;胡适是什么一类人,王学谦还真的不太好说。
因为这家伙隐藏的比较深,很难判断。但是用一句俗语解释,旁敲侧击,就能够找到一些踪迹了。胡适有一个好朋友,徐志摩。
说他才华横溢,却屡屡做出那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来。
说他赤子之心,却总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蠢事。
……只能说,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长不大的熊孩子,总是让人在不经意的时候,吓人一跳。
王学谦记得后世流传着徐志摩的一个奇怪举动,当初他的朋友恽代英被‘国党’政府逮捕,然后徐志摩着急了,他也不去找人帮忙,也不呼吁社会,直接扛着行李去了监狱门口,却傻傻的发现,他竟然比犯人来的都早。搞得监狱看守很郁闷,原本以为来的是一个‘金主’,没想到是脑袋不正常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徐志摩既然能和胡适成为莫逆之交。他们必然也有相同之处。
想到这里,王学谦忽然发现,自己和胡适的关系也不错,这……恐怕也不是什么好兆头。
就在一群人嬉闹,会场的气氛也被带动了起来。胡适站在会场中间,他习惯了这种被人包围的感觉,就像是伞兵,天生就是为了被包围的。
“女士们,先生们……我现在宣布,今天子高将要登台表演。为我们的话剧社增加储备演员,大家鼓掌欢迎,现在请子高讲两句!”
胡适促狭的盯着王学谦,嘴角得意的微微上扬,这个想法就出现在刚才。和张彭春混在一起,当然少不了那些流行的,前卫的,让人心潮澎湃的西方现代话剧的演出经历。毕竟,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专业的话剧演员。
搞话剧,本来是个小众的自娱自乐,几乎没有登台表演的机会,几乎是演出的演员和观看的观众重叠。或者在小圈子上演,但也仅限小部分人观看。
张彭春喜欢喜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天津的时候,他就是南开剧团的团长。
不幸的是。当时剧团没有剧本,他就只能又当演员,又当编剧。还连带着把舞台,导演的活给干完了。
可是到了燕京,他演员的身份被胡适一句话给剥夺了:“你一个唱戏剧花脸的,不符合西方舞台剧的风格。”
张彭春当时也是懵了,他唱花脸,主要是因为眼睛小,扮青衣花旦,化不出那种烟熏的丹凤眼,唱武生,没有那功夫,要是扮丑行,他丢不起那个脸。
好吧,张彭春从善如流,干脆就专心研究剧本。其实当时的中文剧本很少,话剧团用的剧本也是通过,或者是法文、英文的戏剧出版物获得。张彭春就空闲了下来,成了发号施令的导演。
而抢了张彭春男主角资格的胡适,本来就是张扬的个性,隐隐有台柱的风采。
胡适在台上宣布,王学谦首次登台表演,等于是一个男主角,提拔一个刚入圈子的新成员的优厚。可王学谦看着胡适那挑衅的眼神,还有那让人不太放心的坏笑,警觉起来,这绝对不是好事。
“适之,我可不善于表演,随便安排个角色就行了。”
就像是去八大胡同,不点姑娘,王学谦也知道,张彭春的这个剧团,是同学会联络感情的一个纽带。大部分来的人都有过上台表演的经历。不过,大家都不是专业的演员,大部分都是教授、学者,发挥一般,也就是博众人一笑。
其实,发挥失常才是正常情况,毕竟大家最熟悉的多半是讲台,而站在舞台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表情滑稽,甚至洋相百出。胡适认为,不让王学谦有一个惨痛的‘代价’,他的心情就不会好。于是,生拉硬拽的让王学谦登台表演,用一个‘老演员’的演技,来衬托出王学谦的‘稚嫩’才艺。
这不是故意的刁难,只能说是胡适想要找补一下失落的小心灵。
很不幸的是,对象是王学谦。
更不幸的是,王学谦是导演的债主。
这个提议从一开始,就让张彭春有些紧张,深怕王学谦一下子下不来台,不答应也罢,拂袖而去也好,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见王学谦应承下来,张彭春也是放下了心里的一块石头,善意道:“对,子高没有彩排过,默契肯定差一些,就让他担任脚夫吧!”
在任何剧本和中,脚夫这个角色,难以担任主角。除了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才好不容易担任了一次主角,却处处透着悲催的‘苦逼’相。
“不行,脚夫有人了。”
“对,是我。不过我觉得子高要是来的话,我可以把这个角色让给他。”
“小丁,你还有没有一点立场?”
胡适怒其不争的看着清华讲师丁如然,似乎对方故意想要消极怠工的情绪,让他这个主角很没面子。
“适之,你扮演的是海尔茂对吗?”张彭春原本也就是和稀泥的心态,想着还有一个角色,不重要,也就一两句台词。这个人就是海尔茂的秘书,尼尔。
胡适眯起眼睛,他倒不是故意做出这种高傲的表情,而是近视眼,习惯了眯起眼睛似乎能够看清整个世界的样子。
他想起来,海尔茂这个伪君子,不太符合他高大伟岸的形象,似乎不符合他的初衷,不过他也有词:“仲述,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怎么能演出那么压抑的剧目,再说了,子高来了,他也没有参加过排练,自然要排练新剧,最好是喜剧。”
胡适的提议很快就获得了张彭春的重视,点头想了想,说:“本来是准备《玩偶之家》排练好之后,接着排练《仲夏之夜》既然适之你提出来了,就先排练《仲夏之夜》吧,正好剧本我都已经准备了,大家都踊跃报名,想要扮演那个角色?”
张彭春说的热闹,报名的人更加的热闹。
“为什么男主角不准报名?”
“对啊!男配角也有人了!”
“黑幕,仲述你既然私下交易!”
……
大家情绪激愤,但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参与其中的兴高采烈,起哄的成分似乎更加的多一些。而张彭春也是力排众议,举荐王学谦为主角,还笑着眯起两条缝的小眼睛,对王学谦买好道:“子高,哥哥想着你,给你找了个肥差。”…
王学谦哭笑不得的拱手表示感谢。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了,其实对于会所内的大部分人,都是满腹的才华,可惜没有门路,或者不愿意同流合污,以至于生活中带着失意的情绪。在同样不得已的同伴面前,包裹的外表一下子都撕开了,投入其中的宣泄,宛如西方世界的狂欢节。
王学谦无奈的看了一眼众人情绪高涨,不过有一个人却一直坐在角落里,似乎有些孤单。
好奇之下,王学谦走过去,问道:“兄台是?”
“在下梅贻琦!子高的大名,在美国就已经听说过了。”
王学谦摸着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是恶名吧?”
不过梅贻琦的名头,不管是在当下,还是在后世,他都是听说过的。只是眼下的名头并不响亮。很多留美的学生,之所以急着回国,是因为家里需要有双亲供养,不能潜心学业。梅贻琦也是如此,他在美国获得了机电工程学士学位之后,就匆匆的回国。
如果他能够像他的中学同窗,张彭春那样的家世,也不会放弃在美求学的大好机会。
因为学士是本科阶段的学位,回到国内一开始的几年里,梅贻琦回国后并不被重视,只是安排在清华的物理系中,担任普通的讲师。
不过即便如此,不善言辞的梅贻琦也常常因为的登台而紧张,这才来剧社想要突破一下登台的心里紧张的毛病。
“梅兄有没有兴趣来国立浙江大学?”
梅贻琦一愣,随后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张彭春,王学谦放心的给他一个安慰的眼神道:“没事,我是他债主,他不敢为难你的。”
张彭春是没有发现,他回国之后,就担任了清华教务处长,梅贻琦也是他手下的职员。只是他没有看到王学谦悄无声息的正准备挖他墙角,张彭春疏忽不要紧,但胡适一直盯着王学谦,见梅贻琦面露古怪,顿时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喊道:“仲述,子高在挖你墙角,你还帮他说话!”
发现周围的人都盯着他看,尤其是张彭春,哭笑不得的说:“子高,你就不能等我不在的时候再挖吗?”
王学谦尴尬的笑道:“以后注意,以后注意……习惯了!”




大世争锋 第840章 【深谷幽兰】
“子高,我得告诉你,主角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很好的演技,生活的磨练……”
“你想当主角!”
“不,老同学,你误解我了。【】我只是想要给你讲戏,在这部剧中,又一个人很重要,重要的不是这个人的角色在戏中有多重要,而是和他搭戏的女演员。”
王学谦啼笑皆非的听着胡适胡言乱语,显然是对这种小把戏有些无奈之极。
他已经不是小孩子,怎么可能被胡适三言两语就给骗了呢?
更何况,他又不是不知道《仲夏之夜》?莎士比亚笔下享誉颇高的不仅仅是他的悲剧,还有戏剧。不如说贯穿着爱情的《仲夏之夜》。这是一个关于魔水和三人行的故事。
虽然他不是那种喜欢出风头的人,更喜欢闷声大发财。但也不会因为胡适三言两语就改变主意。
毕竟?无?错?..,他在刚才是点过头了的。
胡适还在说:“子高,你走运了。原本我们这里的小公主因为上学,很少参加我们的活动。但你看,现在放暑假了,她经常有空,参加我们的聚会和活动。”“小公主!”
“你们连上学的小女生都不放过……”王学谦言下之意,他非常痛恨胡适的这种无良行为。
“你什么眼神?”
胡适似乎也从王学谦的眼神中读到了什么,他自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一番,毕竟是人家女孩子的名誉,可不是街头胡乱拉来的。不过对方的来头也挺大,而且胡适在解释的时候,显得过于兴奋:“你不知道,她的来头一点不比你今天带来的那位差。”
这倒是让王学谦萌生了一丝好奇之心,陆小曼因为有一个高官的父亲,在京城的社交界。很容易闯出名气来。
可要是同样是高官子女,尤其是女孩子,只要真的不天怒人怨,肯定也不会默默无闻之辈。但是从胡适的眼神之中,他看不到这个神秘的女孩哪怕一丁点的消息。
“好了,给你提个醒。她的父亲可是留日同学会的会长,地位超然。我们好不容易才把她给玩过来。当然,参加戏剧社,也是她父亲同意的,不然这样的家的小姐。也不是我们能够拉来的。”胡适说道挖人,兴奋的眼神仿佛然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你想想,留日同学会的会长,竟然把最喜欢的女儿,送到我们欧美同学会的活动场来,你难道急没有觉察到一点政治气息吗?你还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吗?”。
胡适表情严肃,表现的义正言辞的话,没有让王学谦的心里哪怕一丁点的自豪。反而有些疑惑,就胡适对官场的热络程度。你说他不想当官?骗自己都不会相信啊!
“你想当官!”
“是啊!”
胡适还没有觉察到这样回答有什么不妥之处,只不过是顺口一说而已。不过等他觉察到的时候,似乎已经晚了。因为他们俩人说话没有避着旁人,周围还站着不少人。
文人。是否在官场,和不在官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
深知文化人对于政府的危害,在媒体缺乏的时代。一张报纸就能够让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很大的质疑。所以,文人当官之后,会特别这对文人。逼近用自己的‘尿性’,去猜度同类的‘尿性’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这一点,比军人当政的要凶狠的多。
毕竟,军人即便身居高位,但还是对文化人有着那点抹之不去的敬畏。
文人可绝不会这样,当官之后,基本上难以逃出两个结局,要么是迷失,要么是沉沦。相比之下,后者要比前者更加可怕。
十年寒窗苦读,千百年来,不都是为了当官,光大门楣吗?
谁不想当官?
可说出来和藏在心里,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胡适的紧张来源于,他心里的小秘密忽然间被公开了,曝光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的慌乱。其实,他的这点小心思,没有人在乎,最多也就是好奇心驱使之下的一点关注。
胡适咳嗽一声,嘴角有些发干的说道:“不要相信子高胡说,我胡适……”
“你敢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当官么?”
胡适沉默了,以前是不敢想。在公学求学的时候,他虽然不需要负担自己的学费,但是每个月,都要想方设法的挣钱给家里的老娘寄钱。后来当了老师,一个月有差不多十五块大洋的薪水,加上给报社排版,也能得到一些,这才手头宽裕了一些。
那时候想当官?
无异于痴人说梦。
后来幸运的被选拔成为了庚子留美生,回国之后,被蔡元培力排众议,聘请进入北大,第一个月拿到了近两百银元的薪水,顿时感觉人生也可以如此美丽。
这么一大笔钱,就是花一半,存一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花!
人的**会膨胀的,学者也是如此,当他发现在眼下的民国,教育并不受到政府高官的重视。尤其是有名望的教授学者,政客们像是躲野狗一样的躲他们。
一是怕惹上麻烦,二是,提出的要求,不切合国情,是任何一个政客都要头痛不已的。那时候,胡适想当官了,当官能够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才学,但是苦于官场没有门路。在没有引荐,缺乏显赫家世,更不可能靠着娘家人……胡适只能看着高高的衙门,露出无奈的苦笑。
旧事重提,胡适还真的有点受不了,不过他也是机智的人,看着众人的眼神中带着一种匪夷所思的沉默,顿时笑道:“没错,我是想要当官,难道你们不想?”
一句话,化解了自己的尴尬,也给自己找回了场子。
没有几个人能够不被官场的威严所迷失,读书人也是如此。
只是大家都是一样,没有进入官场的门路。就是托关系,跑门路,进入了官场。也只能像当初的卫挺生,郑华那样,在一个小衙门,终日无所事事,浪费青春。
能够想到这些的人,都还算是清醒的。
张彭春鼓掌引起众人的注意:“大家今天是排练的,可不是想削尖脑袋进官场的。你们看子高,虽说是政府高官了,但他知道自己的衙门的大门朝哪里开吗?”。
张彭春的话,确实让王学谦无语。他来燕京的几天,倒是知道了顾维钧的府邸大门朝哪里开。
曹锟和徐世昌,住在西苑的对门,两家人不对付……
只是外交部的衙门在哪里,他确实没有印象。
见王学谦思索的样子,张彭春顿时心知肚明,笑道:“子高,你也真是够可以的,就不想当一把官老爷的瘾?整天在我们周围挖墙脚。太有损你政府大员的形象了。”
王学谦也不为意道:“整天知道衙门的官,不是门房就是茶房,我可以免费传授你们一个当官的秘籍,只要掌握了这个秘籍。不说青云直上吧?但也能步步高升。”…
1...389390391392393...6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