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第566章 先打吴三桂
打了吴三桂,那么其他云贵的清军和南明军以及那些参与深山老林,荒无人烟的军阀,土司们将没有屏障,没有助力,到时候,即便是民兵配合守备营,加上俘虏兵就能在若干年以后将这些残匪剿灭,而实际上这里就是华夏军的地盘了。
穷山恶水,这里不同于广西州,不同于湖广州,也不同于福建州,江西州,这里的山民更加野蛮,更加不开花,据内阁评价,即便使用华夏军以前的办法,也得好几年才能让那些不开花之人,古代称之为撩人的野蛮人臣服。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杨阳阳,华夏义军曾经的卫指挥使,随着华夏义军改变为华夏军,杨阳阳逐渐的厌倦了打战的生活,成为一华夏军总督府的一名文吏。
但由于先前底子太薄,随着越来越多的能力比他高的人进入侍从室,进入华夏军文官队伍,杨阳阳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周粥担任首相以后,杨阳阳借机找了个日子去找他,周粥考虑了一下,然后调他去新光复的福建州福州府担任了一个县的县吏。
以后华夏军文官和武将经过历次变迁,他从县吏升为主薄,然后调往其他地方担任了新兵营教官文吏,知县,从小县知县上升为正科级的中县知县,副处级的大县知县,乘机不说斐然,然也是基本过得去,刚好达到升级标准。
虽然他的成绩平平,可谁敢和他较真,他曾经跟随张强南征北战,还镇守过东阳镇,江浦县城,龙阳岛,如果没有从军队退役,现在至少是一名总兵级的甲级野战旅旅长了。
杨阳阳,古月笙,萧飞,金麒等人曾经是第二批张强的心腹战将,是张强训练出来的战兵,虽然张强很忙,但下面这些人都很照顾杨阳阳,所以别看杨阳阳官位不高,还是在崇尚武力的华夏军里面担任一个并不受人重视的文官知县,可没有人敢和他作对或者欺负他。
他手下的很多战将已经不是守备团的参将团长,就是守备营的守备营长,要不就是亲卫营里面的
第567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洪承畴没想到顺治皇帝这次叫他来是讨论华夏军的县咨询局的事情,不由的叹息一声,在他看来这件事情简直就不是事情,任何制度,任何施政举措在国家将亡的时候,永远不是核心,核心是怎么消灭敌人。
顺治皇帝道:“这种制度据探子汇报上来的情况看,很是能收买民心,这简直就是动摇根本,他们把那些投靠过去的,被俘虏的没有杀掉的清军官员和武将送到这样一个衙门里面,即便是废物利用,也能增强华夏军的实力,洪爱卿,你对这些有什么看法,能不能阻止他们,对此有什么想法”
“陛下,老臣不认为有什么事情能大过战事的,这事情华夏军怎么搞对我们都没有用,而我们无论有通天彻地的本领也无法破坏他们的这些,华夏军对于边境的控制太严,探子来回一趟都要损失不少,所以我劝陛下将探子的精力放在对抗华夏军和大金国上面来。多打探一些军事情报才行,否则,我们的兵力可是越打越少,敌人却是越打越多,此消彼长,敌人越来越强大,我们越来越弱小。”
“嗯,好吧,洪爱卿,你对吴三桂的求援有什么看法”顺治皇帝见洪承畴不搭理他,转变了话题问道。
洪承畴考虑了一会儿道:“这个倒是能答应他,虽然我们和吴三桂中间隔着一个大金国,可毕竟吴三桂还是向着我们这一方比较多一些,承认我们是朝廷正朔,所以臣以为,我们可以派人去四山传旨,给吴三桂多一些兵力帮助,让那些依然认同我们的清军将领带兵向云贵靠拢,由吴三桂领兵抵抗华夏军,华夏军在哪里投入的兵力越多,咱们在河南州的战斗越轻松,能延长华夏军全面攻打我们的时间。”
顺治托着下巴想了想,“可行,准奏,等会儿我让人拟旨,封吴三桂为两省总督,全面负责对华夏军的战事,”
洪承畴想了想道:“陛下可以加一条,如果实在打不过华夏军允许他带兵攻打大金国后背,占领陕甘,这能对我们全局战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早日击溃豪格的大金国对于我们以后集中兵力对抗华夏军更有利。”
顺治一拍书案,“太好了,这才是朕想要的,如果打入陕甘,那么大金国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到时候一定有很多人倒戈,击败他们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样封吴三桂为三省剿灭叛逆总督,让他进攻陕甘,从背后攻击大金军,消灭大金国,给我活捉豪格。”
顺治皇帝的旨意通过秘密通道辗转到云贵的时候,吴三桂已经集中了七八万兵力在他的周围,由于抽调了四山州的三股清军兵力,近万人的部队,所以四山州的清军势力大为下降,同时也有四山州近万割据的前明和清军小军阀,土司的加入,吴三桂的兵力达到了近十万人。
这样使得四山州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何腾蛟部在摆脱大金国的纠缠以后,开始只不过万人的部队,后来不断的大败当地的土匪和土司部队,收编扩充了不少兵力,兵力又恢复了三万人,同清军的战斗中俘虏了大约一万人的清军,收编了大约五千绿营部队,四山州的形势对他们有利,吴三桂的重金聘请拉走了近万人,四山州其实到现在已经没有清军的势力存在了,有也是一些类似土匪性质的逃兵了。
这样他们迅速的拿下了重庆
第568章 南明的窘境
张强连夜召集内阁和国防部,以及在中枢的官员商议以后,大家一致得出一个结论,南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投降。
这投降还来的相当的合情合理。
李光地被张强用精神力控制过的,他在华夏军的帮助下已经掌握了南明的朝廷政权,排挤了苏观生这一反对同华夏军交好的朝廷势力,很多已经早就受够了华夏军糖衣炮弹攻击,无限羡慕华夏军的南明国官员已经从心底不想苟延残喘,恢复什么朱家江山了,他们只想活着,等华夏军县咨询局一出,他们是彻底没有信心去和华夏军对抗了。
南明国四面被华夏军包围,同清军,大金军断绝了接触,当初恢复朱明江山的理念此刻变得不现实了,他们要继续同华夏军对抗,只有死路一条。
先前还有苏观生等压着,此刻李光地掌握了朝政,投靠李光地的官员一多,朱聿健几乎成了空壳子皇帝,苏观生也不问政事,很多人就只能服从,这时候他们又没有多少兵力可以对抗华夏军,很多有执念的朱明忠诚不是上吊自杀,就是心灰意冷,挂印隐居起来,或者远走他乡,实际上南明国已经成了空壳子了。
在李光地同朱聿健谈了一次话以后,不过旬日,朱聿健下旨投降华夏军,从此南明过将不复存在了。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
第569章 华夏军空虚的内阁
经过张强这么一解释,众人即便还有什么想法,也没有什么说的了,皇帝来当个副首相,的确令人惊讶,可如果换位想想,如今之下,一个新的王朝,不杀你这个前朝皇帝,而是给予你优待,你又能怎么样
还不是感激涕零难道惶惶不可终日才行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优待前朝的事情,只要有点文化,读书的人,甚至是识字的人,或者听过几段评书的人,都能了解。
于是南明国皇帝朱聿健当华夏军副首相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此时米林又发起新的话题,“大都督,张煌言投靠我军以来,久在李定国部军中,这也不合适,不知道大都督是否觉得应该另行安排人去李定国部军中,把张煌言调回来,我朝虽然建立内阁执政制度,但我们的内阁却从来没有补齐过。”
张强想了想,也是,主要是华夏军太缺人才,人才主要是武将,打战的人才由于自己还拥有教练技能的时候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职业军官等级的士兵,这些士兵目前最低的也是一个守备军守备营长了,
将教练技能传给了诸多心腹将领以后,自己就不亲自训练新的士兵了,而是以各军中选送上来的优秀的青年士兵带在身边,加入保卫自己的亲卫队培训为主,这就是关于一些做人处事,一些领导技能的培训了,之后每次选将都是从亲卫队里面选择。
这些人经过亲卫队的锻炼以后,又送到了守备营里面锻炼,回到亲卫队就能升个伍长什么的,此时亲卫队已经升级为亲卫营,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回到野战旅担任军官,有的就彻底留在那里了,有的就再次回到亲卫营,升任小队长,相当于总旗一类的职务,不过这总旗却比守备营里面的一个百户要级别高,至少半级。
之后这些小队长会被下放到近卫旅里面担任小旗,伍长什么的锻炼,回到这里之后依然是小队长,不过已经物是人非了,大家都错开了,一些永远在下面担任军官职位了,这时候亲卫营里面的人已经不是原先的人了,大家重新熟悉一段实际以后跟着张强南征北战,这边跑那边学习一下,为了给下面的优秀青年让路,这些人就会在一段时间以后再次回到下面成为守备营营长,千总,或者野战旅的营长,千总。
能最终爬上中队长职务的都是呆在张强身边久的老人,他们随着张强频繁组建部队,频繁的战事调动,被调动到了下面部队,大多是去近卫旅里面,之后又从近卫旅里面调一些人上来培养。
升到了亲卫营大队长职位上的人,一般放出去是骑兵旅担任旅长,副旅长,经历战火之后,这些人会被调到近卫旅担任团长,或者野战旅担任副旅长,旅长。
亲卫营升级以后,成了亲卫团,这时候就分出差距来了,很多人有了不同的工作,而不是跟着张强了,有的在总督府守卫,有的在中枢要害地方守备,有的成为守备衙门的官员,有的被调遣到其他高层将领身边担任亲卫队队长,有些则成队的成为驻守重要的张强心腹衙门的亲卫。
实际上张强还是带着亲卫营级别的人跑,但亲卫团却成实实在在的成为一个编制。
拥有军校以后,各级军官已经不是从亲卫队挑选了,而是从军校里面挑选,这些前期的军官都是层级历经血火的武将,军校的存在使得他们学习了张强后世学习来的各种军事战术,战略,思想,调出去就是一方大将。
此时的亲卫营已经成为张强彻彻底底的私人护卫队,而不
第570章 充实华夏军官位
周粥接着说道:“李定国哪里还是得派人去的,不过暂时是没有必要,张煌言已经给他把所有的关系都理顺了,把所有的民政事务都理顺了,此时张煌言撤出来,他正好派人接手,也许他的这些东西,还有张煌言所实行的一套同华夏军并不一样,可张煌言这个人据我了解还是很有一套的,加上张亮和杜歌的帮助和讲解,我们也派了一些人去哪里帮助张煌言,总体上和我们应该差不多。”
朱大典点点头,“嗯,张煌言发来的历次的奏折我也看了,和我们实行的差不多,即使有不同,也是他临场发挥,张煌言的临场发挥肯定比我们这些半吊子的民政人员要高超的多。”他说道这里看了看张强,扫了一眼四周在坐的诸位内阁成员。
这里只有他完全经历过值守一地,为民父母官的经历,其他人都是半吊子,金声虽然也有过经历,不过金声颠簸流离,有的是华夏军内部主政一方的经历,大多也是帮助张强实行民政,有的是华夏军的经验,而不是曾经主政大明或者南明的经验,只能说是担任张强的金华义军行军大总管的职能,管理的是战时的民政而已。
其他人诸如张名振等人虽然也是饱学之士,也有过一方主政经历,但不是主要的主政经历,他们大多不是游学,就是担任副手,要不负责一方面,张名振更是以组织义军,带兵打战出名。
如今张名振负责华夏军的中枢浙江州的地方事务,金华府府城由中枢直管,他只好去杭州府上任了,而中枢的金华府的府城是由周粥直管的,后来交给了副首相米淳,之后是朱大典。
这倒是小事情了,至少在现在是小事情。
如今张强补充内阁阁员,至少把十几个部中间的六部给弄好了。
金声下去管理广西州也是过度而已,他还是要回到内阁的,至于以后任职何职位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尤海波进中枢,金声下去,两个人这样也是不得已为之的。
确定了内阁副首相朱大典,副首相朱聿健,这相位算是配齐了。
吏部为内阁第一部,尤海波跟着华夏军这么久和金声资历差不多,两个人都离开过中枢一段时间,离开华夏军一段时间,后来返回华夏军。
两个人担任重要的内阁职位是实至名归。
尤海波吏部,张煌言户部,学政部李光地,刑部肖大壮,礼部钱秉镫,农业部张名振,工商部朱盼盼,兵部李过,工部万思元,外交部张亮,民情部黄韬,国防部魏无忌,监察部陈函辉,军情部米林,各部算是配齐了。
各方大员,浙江州张名振,福建州李光熊,广西州金声,江西州米淳,湖广州唐殿风,湖北州古月笙,河南州方以智,云贵州钱秉镫,安徽州蔺养成,云南州刘良佐,宝岛总督朱大有。
这些官员有的身兼两职,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以后弥补了。
有的还有些问题,是勉力而为,像监察部的陈函辉,华夏军很多地方需要调整,需要人去镇守,很多次调整之后,有些位置就出缺了,不得不让人顶替上来,哪怕是已经垂垂老矣的陈函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