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陈衢放下手里的硬毫毛笔,拿着一卷墨迹没干泛黄书卷,走了过去:“现在匠人们对于机械锯床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等到熟练以后,每组从原来的一个月五台,增长到每个月二十台。”
“咱们现在使用的是原木,不是木材了,木材因为加工困难,价格很高。”
“使用原木以后,造价从十两银子,跌到了三两银子。”
每个月暴涨到二十台,造价跌到了三两银子,朱舜不免露出了笑容,这段时间的苦功没有白费。
纺织机械的打造,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
纺织机械终于可以量产化,廉价化,大批量生产了。
最多一年的时间,大明的永定河岸边,就会拔地而起上百家大型的纺织厂。
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积木材?
京城附近山脉众多,西方是绵延数千里的太行山脉,北方是燕山山脉。
原木的价格一直不高,木材的价格也就一直上不去,大致保持在三两银子一料。
自从年初开始,京城市面上的木材逐渐减少,价格也就慢慢涨了上去。
立冬以后,市面上的木材更是一扫而空,全部被一位大商贾买断了货。
木材溢价,间接导致了干柴、稻草、煤炭的价格上涨。
一担柴从六分银子涨到了一钱一分银子,一担稻草从七钱银子涨到了九钱,煤炭从每斤一钱涨到了一钱五分银子。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只要吃饭,就会用到这些柴薪,以至于京城的老百姓怨声载道,咒骂囤积木材的奸商生孩子没屁洞。
这个囤积木材的奸商不是别人,正是六大晋商之一翟家。
翟老爷子在当初的八大晋商里,算得上是老一辈,已经古稀年纪,早就把家里的字号交给了长房长子。
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栽竹可以邀雪。
翟老爷子有个雅好,如那喜欢栽竹的大明士子一样,在家里栽种了一大片竹林。
翟老爷子在自家的苑林种了八亩地的竹林,自封竹海老人,整日住在竹林里。
宣德炉里焚着艾草,手里抱着一只狸猫。
盘膝坐在精舍里,欣赏着雪花拍打在竹林里的美妙。
没过多久。
竹林里传来‘嘎吱’‘嘎吱’作响的脚步声。
一名儒雅的中年男子,撑着一把油纸伞,从远处的风雪里走了过来。
中年男人站在精舍的屋檐下,抖了抖身上的积雪,脱掉靴子走进了精舍。
精舍是中年男子仿照汉代的椒淑房,给父亲建造的一间温室。
即便是在寒冬腊月里,精舍里还是温暖如春,虽然每天要花去几十两银子,一个月近乎两千两白银。
家大业大的翟家,不会心疼这点小钱。
中年男子坐在铺着一层毛毡的地面上,拿起一杯热茶,捂在手里:“父亲,果然不出您之所料,永定河旁边开始大规模扩张了。”
“按照您的吩咐,京城世面上的木材已经被咱们一扫而空了,等到北平机械局的木材消耗完了,孩儿立即出手。”
翟老爷子抬起眼皮,看了一眼面色如常的长子,对于长子的不动声色还算满意:“崇俭,不到结果出来的那一天,不可掉以轻心。”
“黄家和王家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朱舜虽然年轻,却不是好相与的角色。”
翟老爷子在当初的八大晋商里的地位很高,被晋商们视作硕果仅存的老供奉,翟崇俭没想到父亲对于朱舜的评价这么高:“孩儿会的,父亲。”
翟老爷子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崇俭,早在朱氏纺纱机和宋氏织布机冲击京城的棉布价格,就会有这一天。”
“商场和官场,同样复杂,涉及了太多人的利益。”
“朱舜拼命的撕咬利益,还是吃独食的不给官僚乡绅和晋商留一点活路,得罪了太多的人。”
“看似像个愣头青,其实应该早就有了后手。”
“为父给他推敲出来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把利益分润给官僚乡绅,开放两种新式机械,双方一起结为党羽。”
“中策是通过福王世子,把利益分润给大明的王爷们,这一点其实也是为父最希望看到的,首先彻底和官僚乡绅们结下了死仇,其次会在他和皇上之间埋下一丝裂痕,只要稍加运作,就能把这个裂痕撕成口子。”
“没想到,朱舜偏偏选择了下策,把利益分润给了一帮将种子弟。”
翟崇俭时常把自己当成朱舜,推敲下一步应该会怎么做,十之**会选择上策,却对选择了下策的朱舜,产生了一丝敬意:“父亲,从他选择下策那天开始。”
“孩儿终于明白父亲对他的评价为何这么高了,用上了瑚琏之才。”
“下策看似是下策,其实后面隐藏一条极深的上上之策,只不过能够看出来就已经不简单了,能把下策扭转成上上之策,极难。”
“但从这次的求官,想必那几位老尚书已经看出来了,朱舜不仅扭转的成了,还扭转的堪称完美。”
“不过”
翟崇俭脸上突然出现了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笑意,心里莫名的有些激荡:“木材不是轻便的棉布,也不是柔软的土豆。”
“没有任何机械,可以把坚硬而又沉重的原木,大批量切割成木材。”
“这一次朱舜输定了。”
第二百一十章 总结大会
冬至时节。
朱舜召集了纺织协会的所有人,召开了第一届工厂大会。
京师大学堂建造了一间会堂,宽敞的会堂内,前面是用砖块垒成的高台,中间摆放着一只高桌子。
高台下方是一把把官帽椅,数量多达上百,只不过没有坐满。
这间会堂是由一名京城名匠建造,说话的时候会造成回音,有扩音的效果,类似于在大殿内讲话,整个会堂都听的很清楚。
朱舜作为会长,穿着右衽衣,戴着四带巾,走上了高台:“诸位,经过三年的努力,咱们目前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今天做一个总结。”
工业:永定河河岸边,拔地而起了二十三家纺织厂,其中蒸汽工厂十家,水力工厂七家,人力工厂六家。
问题:
1、除了六家宋氏飞梭织布厂,还有七家纺纱厂没有进行工业化生产,搭建蒸汽工厂。
2、梳理机未发明,蒸汽工厂的棉条缺口很大,严重阻碍了蒸汽工厂的效率。
崇祯六年计划:
1、永定河旁边,建造五十家纺织厂,除了宋氏飞梭织布厂以外,所有的纺纱厂实现蒸汽生产。
2、发明梳理机,完全操控顺天府的棉布价格,把棉布的价格降下来,争取降到一钱银子以下。
黄得功的儿子黄靖边,现在也是一家纺纱厂的工厂主,拥有上百台朱氏纺纱机。
过去只能穿着打满补丁麻衣的他,大冬天还穿着单薄对襟,今年已经换上了崭新的松江紫花布冬袄:“会长,我有一个异议。”
朱舜示意他但说无妨。
黄得功继续说道:“北平机械局的匠人们,每组一个月最多打造五台朱氏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
“按照会长的意思,咱们还需要改变二十七位将种子弟家里的贫苦,建造二十七家纺织厂。”
“按照每家一百台,需要两千多台宋氏纺纱机或者飞梭织布机。”
“北平机械总局一共才二十组匠人,就算是全部用来打造纺织机,需要将近两年的时间才能全部打造完毕。”
机械锯床这件事还没宣布,纺织协会的人不清楚北平机械局爆炸般的生产力,朱舜示意陈衢站起来讲话。
会堂内坐着二十三位纺织厂的工厂主,还有二十七位新式学堂的总讲师,以及宋老太爷等人。
陈衢第一次在这么多大人物面前公开讲话,不免有些紧张,喝了一口茶杯里的热茶,定了定心神,站起来说道:“北平机械局的纺织车间,已经实现了蒸汽生产。”
“每组匠人由原来的五台各类织布机,已经提高到了二十台。”
“关于工厂主黄靖边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两千七百台织布机,十二组工匠在不加班加点的情况下,不到一年就可以完成。”
“由于咱们可以直接使用原木打造,成本大大降低,朱氏纺纱机的价格由原来的二十两一台,降低到八两一台。”
“宋氏飞梭织布机的价格由原来的二十两一台,降低到十两一台。”
工厂主们很熟悉新式织布机的构造,明白每个月打造五台纺织机已经是极限了,就算是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
提高到七台、八台已经很了不得了,工厂主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竟然提高了这么多,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台。
给他们带来的震撼,不亚于本来一年只能建造一座宫殿,实现了初步工业化以后,在匠人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一年内建造了二十座宫殿。
这其中的差距,强烈到让已经见识了工业化的工厂主们,还是瞠目结舌。
不管相不相信,都已经是事实了,工厂主们由衷的为兄弟们感到高兴,终于可以让贫苦的家里过上好日子了。
没有一位工厂主因为采买纺织机的银子骤降,自己多花了银子,心里产生怨恨,反倒是更加感激朱舜为兄弟们着想。
这些工厂主基本上都是忠肝义胆的将种子弟,他们若是有东林党和军头那么自私自利,早就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哪里需要朱舜来改变他们。
敲定了工业方面的问题和计划,朱舜示意陈衢坐下,开始阐述其他方面。
教育:京师大学堂提高了教育层次,顺天府各县建立了二十七所新式学堂。
问题:
1、京师大学堂的数理化天才骤降,急需大量的天才协助五间实验小院,对于农业体系、纺织体系、化工体系、军工体系,还有新增的天文体系,进行搭建。
2、新式学堂招收的学子,急需扩招。
崇祯六年的计划:
1、二十七所新式学堂,每所新式学堂最少有四人通过测试,京师大学堂实现数理化天才的百人计划。
2、二十七所新式学堂在每个县城招收的数理化学子,最少到达五十人,实现数理化学子的千人计划。
朱舜环顾了一圈,有些已经达到标准的,满面红光的昂起了脑袋,那些没有达到标准的,耷怂着脑袋暗自下定决定,一定不辜负山长的期望。
矿产:京西地区拥有大片的煤矿和铁矿,目前还没有开发。
问题:蒸汽机的数量不够,基本上用来建造蒸汽工厂。
崇祯六年的计划:
1、寻找一名世界级天才,针对洗煤进行研究,在洗煤没出成果以前,暂时不对煤矿进行开采。
2、同样是需要一名世界级天才,针对钢铁的量产化进行研究,优先级最高。
交通:在宋家的支持下,明年开始进行蒸汽机船的研究。
问题:缺少数据。
崇祯六年的计划:1、暂定为建造一座干船坞。
人力:纺织协会和面粉厂的大明子民总数,突破了一万人。
问题:月钱有待提高。
崇祯六年的计划:1、实现纺织体系的初步工业化以后,尝试着提高月钱。
第一届工厂大会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每位工厂主都充满了斗志,摩拳擦掌,准备在崇祯六年完成操纵顺天府棉布行当的野望。
二十七所新式学堂的总讲师们,这群对未来充满金榜题名般热情的少年郎们,对山长所说的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暗暗发誓,一定要拿下魁首。
朱舜放下手里的梵夹装册子,宣布道:“走吧,诸位,咱们好好的庆祝一番。”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
临近年关,忙碌了一年的朱舜,第一次见到早就落成的新宅子。
朱舜走出蓝绸湘绣轿子,踩在雪地里,看了过去。
盖着一层积雪的新宅子,建造的十分气派。
悬山式的屋顶上铺满了崭新的黑瓦,屋檐边缘的黑瓦,雕刻着一些砖纹,让这座新宅子多了几分古韵。
门前放置着两只镇宅狮子,朱舜听三叔说过了,本来是只石狮子。
兴安伯公子和新宁伯公子过来暖宅的时候,一人赠送了一只汉白玉狮子,正好凑成了一对。
汉白玉狮子有雌雄的分别,雌狮子脚下踩着一只小狮子,雄狮子脚下踩着一只绣球。
今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光线比较暗,这要是在晴天,这一对汉白玉狮子更为好看。
推开大门走进去,家里居然有了一位门房,正坐在房门口烤火。
门房看见一位贵公子走了进来,先是愣了愣,紧接着脸上都笑出了褶子:“少爷回来了。”
朱舜倒是认识这名门房,以前是黄村里少数日子过的还不多的人家,只可惜一家老小都被女真鞑子给砍死了,现在给朱家当个门房,真是世事无常。
大门的右侧是门房一人住的独立厢房,左边是一排倒座房,是亲随下人们住的地方。
都与大门并列成一排。
不远处是垂花门,门梁上贴金彩画,走进这个垂花门就是主人家住的内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