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这里的锯木头声音却很急促,急促到好像粗壮的原木,几个呼吸就能锯好。
新宁伯淡然的笑了笑,真是关心则乱,最近因为木材那件事太过烦心了,竟然连这种荒唐的想法都有了。
工厂主朱寿能把北平机械局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走过来只看了一眼,立刻就认出了面前这位是谁,受宠若惊的说道:“伯爷光临这里,真是蓬荜生辉啊。”
没读过几本书的工厂主朱寿,干了几十年的牙人,奉承话却是一套一套的。
文绉绉的蓬荜生辉,顺嘴就说了出来。
新宁伯这些勋贵平时习惯了目中无人,见了东林党成员不想理睬,看都不会看一眼,何况是一个小小的作坊东家。
新宁伯径直走向了纺织车间。
工厂主朱寿没有半点不满,反倒是小心翼翼的陪在身后,脸上都快笑出了褶子,不停的念叨一句话。
“祖宗保佑,祖宗保佑,我竟然见到新宁伯爷了,还和他挨的这么近,这种荣幸足够吹嘘一辈子了。”
新宁伯踏进纺织车间的一瞬间,当场就停下了脚步,不再往前走一步。
宽敞的作坊内,来来回回走动着几十名匠人,全部都是穿着单薄的对襟。
一根根粗壮的原木,被几名年轻匠人抬到台子上,上面有一个飞速旋转的东西。
只需几息时间,一根粗壮的原木,竟然就被锯成了两半。
新宁伯盯着木屑飞扬的纺织车间,看了很久。
那一名名满头大汗的匠人,像是比花案上的女进士还要吸引人。
新宁伯原来是不打算与面前这个身份卑微的人说话,有**份。
在身后几名亲随惊愕的目光下,新宁伯不仅是说话了,还淡淡的笑了:“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游击将军知道新宁伯为何有这等惊世骇俗的表现,见识了这种神仙一样的机械,别说是笑了,就是宴请这个卑微的商贾都合理。
工厂主朱寿听到新宁伯居然询问他的名字,一时间忘记了回答,站在原地傻呵呵的笑了起来。
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俭的地位
直到旁边的陈衢拉了一下他,工厂主朱寿忙不迭的回答了一句:“伯爷,小的叫朱寿,字忠礼。”
新宁伯留下一句话,离开了这里。
“春分时节,是犬子的及冠礼,请朱大使过去观礼。”
还在京师大学堂研究工业母机的朱舜,不知道自己因为一台机械锯床,正式得到了勋贵的重视,不是新宁伯公子这样的二世祖。
而是新宁伯。
新宁伯坐上绸缎轿子,渐渐消失在风雪里。
翟崇俭坐上轿子去拜访了几位东林党成员,这几位东林党成员官位有大有小。
平时也没什么交集,他们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家里都有不少的林场。
翟崇俭这一次看似是借助木材这件事,趁机捞上一笔银子,算计朱舜一次,捞来声望。
这里面隐藏着他更深层次的谋划,借助针对朱舜这件事,悄无声息的控制北直隶所有林场。
在翟崇俭的的建议下,多尔衮认识到了海战的重要性,有意组建一支水师,从沿海进攻明朝。
女真没有建造大型海船的造船厂,希望能从翟崇俭这里采买一批水师战船,这才是翟崇俭的真正庙算。
东林党和晋商怎么也想不到,翟崇俭谋算里还隐藏了这么深的一层庙算,真的以为他只是为了算计朱舜。
大明规模最大的官办船厂一共有五处,合称为大明的五大船厂。
南直隶的龙江船厂,淮安府的清江船厂,山东的清河船厂,福建的台南船厂,还有辽东的吉林船厂。
这些船厂规模极大,清江船厂就有八十个分厂,沿着漕运运河绵延二十三里,每年能造六百三十二艘船。
但那是万历朝的老黄历了,现在只有四大船厂了。
早些年因为女真对于海防海战的不重视,吉林船厂已经彻底荒废,里面的各种木制建筑早就被老百姓拆走当柴烧。
辽东之屠又杀死了很多造船工匠,女真人已经彻底失去了建造大型海船的能力。
造船行业的利润极大,翟崇俭正是要借助贝勒爷的财力,建立造船厂,一处可以建造大型海船的造船厂。
翟崇俭的野心远远不止六大晋商,他还要组建一支庞大的海上商队,把生意做到南洋。
远东最好的炮厂卜加劳炮厂在香山澳,女真现在极为重视火器,有了这支海上商队,翟崇俭就可以把佛郎机人的各种先进大炮,运到女真。
又是一笔源源不断的巨额财源。
这一切的前提,都要从控制北直隶的林场,获得大量的造船原材料开始。
控制林场的关键,在于手艺精湛的匠人,晋商手里的匠人已经全被翟崇俭用高出五成的价格雇佣走了,现在就剩下这几位东林党成员手里的匠人了。
采买木材,雇佣匠人,翟崇俭基本上掏空了翟家所有的现银,还抵押了大量的字号和作坊。
甚至不惜把绸缎铺子、瓷器铺子抵押出去。
绸缎铺子瓷器铺子与木材铺子相比,哪个更赚钱,显而易见。
翟崇俭买来所有的林场,也比不上十余家绸缎铺子。
翟崇俭俨然已经成了东林党和晋商眼里的白痴,没想到翟老爷子英明一世,竟然生了这么一个蠢货。
翟崇俭这个白痴,为了这些破烂木头和匠人,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现银,还把打金铺、大缎店、骨董铺这些日进斗金的字号,抵押了出去。
翟崇俭知道东林党和晋商心里是怎么想的,淡然一笑,这种被白痴误会成白痴的感觉真不错。
再过三个月木材就可以出手了,整个北直隶的木材都在他的手里,多少银子一料,还不都是他说了算。
翟崇俭和账房先生们详细的计算过,木材的价格提高个三倍,应该是没有问题。
到那时,翟崇俭抵押出去的字号作坊,全部都能收回来,还能极大的扩张翟家的祖产。
最为关键的是,可以用这些木材换来新宁伯这些勋贵手里的林场。
不换?就等着遣散家丁亲随,成为京城的笑柄吧。
再用银子以高出五成的价格,采买剩下所有的林场。
到那时,整个北直隶的原木和木材都将控制在他手里,有了这些林场就可以建立船厂了。
等到船厂建立以后,这些在心里大骂他白痴的东林党和晋商,都得跪着来求他。
春分时节。
新宁伯府邸门前,停满了各种苏绣湘绣轿子,一位位达官显贵走进了这处高门大院。
翟崇俭不请自来,走到一对汉白玉狮子前,被一名管事给拦住了。
翟崇俭看都没看他一眼,瞧着走进一位位达官显贵的朱漆大门,平淡道:“告诉新宁伯,翟崇俭来了。”
京畿所有的木材都在翟崇俭手里,新宁伯府里的字号,又是以买卖各式家具为生,新宁伯府的命脉,可以说是握在翟崇俭手里。
只要他报出了名号,新宁伯府的二老爷,新宁伯的二弟,肯定会出来亲自迎接。
果不其然,整个新宁伯府地位仅次于新宁伯的新宁伯二弟,比小伯爷地位还要高的二老爷,出来了。
翟崇俭淡淡一笑,正准备走过去,说上两句恭贺话。
谁知道,二老爷直接从他身边走了过去,来到了一顶蓝绸湘绣轿子前方。
今天能够过来的达官显贵,全都认识二老爷,知道他在新宁伯府的地位。
二老爷亲自迎接,基本上就相当于新宁伯亲自迎接了,看见这一幕的达官显贵们,全部停下了脚步。
想要看看,到底是哪一位大人物,竟然能让新宁伯如此的重视。
一袭宋锦右衽衣,手拿一只折扇的朱舜,走出了蓝绸湘绣轿子。
翟崇俭还以为二老爷认错人了,再次对着管事平淡的说了一句,让他去通知二老爷。
他翟崇俭来了。
谁知道管事看都没看他一眼,骂骂咧咧的说了一句:“滚一边去,我管你是谁,再妨碍我接待贵客们,老子让你的脑袋开瓢。”
翟崇俭脸上还是保持着淡然,看了一眼众星捧月般的朱舜,迈步离开了这里。
有你新宁伯来求我的时候。
第二百一十五章 购买机械锯床
观礼结束,新宁伯在家里摆了一桌桌酒宴,不过是一个九品大使的朱舜,竟是坐上了右边的主桌。
酒宴的主桌有三个,正中间的正桌上,坐着英国公、定国公、怀远侯这些公侯。
正桌左边的主桌上坐着兴安伯、襄城伯、应城伯这些伯爷。
右边也不简单,要么是清流名士,要么是官居高位的官员,大多都长出了白发。
年轻后辈只有两人,一位是新宁伯公子,一位朱舜。
达官显贵们纷纷猜测朱舜的身份,到底是哪一位权贵家的公子,难道是哪一位皇亲国戚家里的小王爷。
却又不可能,勋贵和皇亲国戚从来都是不对付,从这一次没有邀请一位皇亲国戚,就能看出来。
坐在右侧主桌上的名士张采,倒是认识朱舜。
也不知道有什么深仇大恨,放下手里的官窑青瓷酒杯,当着众多达官显贵的面,当众折辱朱舜。
张采拂袖站了起来,看着一桌桌放下酒杯的达官显贵,大声叱责道:“朱舜你一个小小的九品大使,有什么资格和我坐在一起!”
“新宁伯你这是何意,竟然让我和这种下贱的人坐在一起,难道是看不起在座的各位权贵吗!”
新宁伯公子猛的拍了一下桌子,握住一只官窑斗彩酒瓶,就要给张采开个瓢,却被眼疾手快的二老爷给死死的按住了。
新宁伯的脸色有些不悦,但张采毕竟是复社名士,在复社的地位仅次于执牛耳者张溥。
两人合称为娄东二张,在江南士子心目中的地位极高。
新宁伯只能安抚道:“张先生请坐下,回头本伯爷必定给先生一个解释。”
复社其实就是为东林党不停输送年轻后辈的文社,张采难得找到了一个折辱朱舜的机会,哪里会轻易放过他。
张采今天就是要当着所有达官显贵的面,狠狠的羞辱朱舜,让他成为整个京城的笑话,借以提高自己的名望。
“解释个卵,这种乱叫的野狗打出去便是。”
这时,走进来一位身穿宝相花裙袄的俊朗男子,只是晒的有些黑。
这里的达官显贵不认识朱舜,对于这名一身风骚衣物的俊朗男子,却熟悉的很。
京城第一二世祖,福王世子。
福王世子回来没多久,第一时间就去京师大学堂找朱舜,再买些火箭。
得知朱舜去了新宁伯府邸,顾不上勋贵和皇亲国戚之间的不对付,带着一大帮恶仆走了进去。
不过为了面子上过的去,福王世子还是准备了一份厚礼,比斗彩鸡缸杯还要稀少的宣德炉。
福王世子听说新宁伯最近爱看道藏,道藏应当配上一只风雅香炉,便从府库里取出来一件宣德炉。
宣宗皇帝亲自设计监造的宣德炉,是由黄铜打造比较沉重,有四十多种色泽。
福王世子手里的这只宣德炉,是一种白黄带红似棠梨的棠梨色。
很快就变成了比朱砂还鲜红的朱红斑。
福王世子走到朱舜身边,取出紫檀匣子里的宣德炉,直接砸在了张采的脑袋上。
宣德炉可是沉重的黄铜打造,当场就给张采开了瓢,脑门上立即流出了一股血线。
张采痛呼一声,捂着脑袋瘫坐在地上,满脸无辜的望着福王世子。
福王世子似是很满意自己的杰作,拍了拍手,坐在了朱舜旁边。
达官显贵们不知道朱舜长什么样,却听说过朱舜的名字,知道他这两年在京城,声名鹊起。
对于达官显贵们来说,见过的声名鹊起人物太多了,有的甚至比朱舜还要鹊起的更快,结果没过几年就销声匿迹了。
没想到朱舜的面子居然这么大,能让福王世子不惜得罪江南士子,也要帮朱舜出头。
自古就有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一说。
朝廷重臣有六成是出身于江南,倘若不是南北卷制度,江南籍的官员将会占据朝堂八成以上的重位。
张采作为复社的二把手,也就是江南士子们心里的标杆之一,得罪了张采,就相当于得罪了大明未来的大半个官场。
大半个官场,竟不如朱舜一人重要?
更让在场达官显贵感觉今天莫不是撞了邪的,还在后面。
代表着皇恩的王承恩也来了,恭贺了新宁伯公子的及冠,带来了一件皇上御赐的玉带。
王承恩没有打人,也没有骂人。
放下玉带以后,不声不响的走到朱舜旁边,不声不响的坐了下去。
在场的达官显贵们,瞬间头皮发麻。
王承恩是谁,已经取代了曹化淳成为东厂的厂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