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我准备建立纺织协会。”

    朱舜知道这些人不明白纺织协会是什么,更不清楚纺织协会建立的重大意义,只能用他们尽量能听懂的话解释道:“凡是进入纺织协会的人。”

    “都有权利享受纺织协会的各种技术专利,嗯,也就是水力纺纱机、飞梭织布机这些东西。”

    “如果遭遇不幸,导致破落,比如说货物遭到洗劫,或者商船沉到海里,协会的其他成员有义务帮助他东山再起。”

    “毕竟人脉关系还在,缺的只是银子。”

    “另外还要服从协会的各项决议,例如纺妇的最低月钱,只要纺织协会出台了最低月钱,高了随意,但是不能低于这个月钱。”

    朱舜解释的差不多了,拿出了早就写好章程的白纸,交给了面前的几位。

    曹文耀很快就看完了上面的内容,深深的看了一眼朱舜,上面的内容不多,每一条也都很简单。

    但是组合在一起就惊世骇俗了。

    朱舜这是凭借一个协会把各方势力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势力,等到这个势力成长到足够庞大的地步。

    一个在野的协会,甚至能够影响庙堂的决策。

    曹文耀第一看完了章程,也是第一个提出了请求:“按照朱先生的意思,纺织协会一共分为会长、副会长、各省常务理事、州县理事、会员,五个品秩。”

    说完这句话,吕员外和周员外两人当即集中了精神,朱舜当会长是毫无疑问的,剩下还有四个副会长。

    除了朱舜这个会长以外,权利最大的就是这四个副会长了,大致相当于皇帝下面的内阁宰辅。

    今天这些人里最多产生两个副会长,宋老太爷肯定会有一个,剩下的一个副会长就是吕员外和周员外关注的重点。

    两人也知道曹文耀的身份了,他可是曹总兵的弟弟,只要他开口,朱舜肯定会给他这个面子。

    不过曹文耀提出的请求,却让吕员外和周员外松了一口气:“我要河间府的理事。”

    朱舜原来也以为曹文耀会索要一个副会长,没想到要的竟然只是一个河间府理事,也正是因为这一个河间府理事,朱舜对于曹文耀的评价再上了一个台阶。

    曹文耀只要了一个河间府理事,吕员外和周员外两人也不敢厚着脸皮,要来更高的职务,吕员外要了一个保定府理事,周员外要了一个真定府理事。

    宋老太爷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副会长,日常管理的琐事事务也由他来处理,需要决定大事的时候,再由朱舜来决策。

    兴安伯公子只对曹文耀感兴趣,对于纺织协会兴趣缺缺,随便要了一个会员。

    崇祯五年,惊蛰这一天。

    大明第一家协会。

    未来左右朝堂的纺织协会,正式成立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朱舜等人就着一碗白米饭和腊肉,推敲了一些细节,最终定下了第一个目标。

    把控顺天府的纺织业,降低棉布的价格,让顺天府的大明子民人人有衣穿。

    曹文耀看向旁边的曹家下一代,孩子们捧着白米饭,狼吞虎咽,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让曹家尽快过上好日子。

    朱舜则是想着尽快打造出来大批的新式纺织机械,交付给了吕家周家,还有曹家。

    兴安伯公子的胃口太大,不是一万台就是五千台,最后再给他。

    朱舜回到北平机械局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陈衢开始扩张机械局的人手,精挑细选过后,最终扩张到了一百人。

    纺织协会的人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尤其是和朱舜扯上关系以后,都被东林党划分为同党。

    别人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跟在朱舜身边,对于纺织协会的人就不能再藏着掖着了,全部交付百锭珍妮纺织机。

    朱舜也有趁着这个机会,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的意思。

    只有掌握了打造各种新式机械的尖端工业,以后不管是谁发明了任何东西,都需要通过朱舜的重工业工厂实现盈利。

    也必须与朱舜合作,牢牢把控了尖端工业,就相当于勒住了所有工业体系的脖子。

    没有朱舜打造的新式机械,什么也生产不了,再加上京师大学堂源源不断的提供新发明,布局就彻底完成了。

    一个月后。

    北平机械总局交付给了曹家一百台水力纺纱机,在兴安伯公子的鼎力支持下,曹氏纺纱厂在朱氏纺纱厂旁边建成了。

    其他将种子弟也都在永定河旁边,挑选好了厂房,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

    曹文诏一家,正式从官僚乡绅慢慢向实业家发展,朱舜培植实业家的谋划,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个时代。




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机
    谷雨时节,天空飘着细雨,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庄稼人,忙着播种。

    京师大学堂的实验院,也是一片繁忙。

    进入实验院,一条长长的主游廊,延伸而去。

    主游廊两侧是一间间独立小院,由一条很短的游廊连接主游廊,以供走路。

    实验院建造的就是这么简单,没有芭蕉青竹,也没有假山池塘,只有游廊和独立小院。

    朱舜专属的独立小院在主游廊的尽头,是实验院最大的一间独立小院。

    主游廊尽头是一个拱门,走进拱门,便是山长专用实验小院,门楣上标注着一个0。

    0号小院的四周是青砖黑瓦的圆形围墙,地上铺着一层青砖,小院的中间放着一台蒸汽机。

    朱舜就站在蒸汽机旁边,思索着怎么提高第一代蒸汽机的热效率,尽快把第二代蒸汽机研制出来,实现工业化生产。

    思考了这么长时间,朱舜已经找到了关键点。

    汽缸在保持热度的同时,还能让里面的蒸汽得到充分的冷却。

    这时,实验小院外面的游廊上传来了脚步声,听这声音,应该是总讲师王徵来了。

    没事喜欢到处批判的王徵,刚从旁边的2号实验小院走过出,把宋士意骂的狗血喷血。

    志得意满的他,好长时间没有骂朱舜了,上一次还是因为曲轴连杆系统大骂朱舜,今天过来找找感觉。

    还没走进实验小院,就听见蒸汽机运动的轰鸣声,还有一股股浓烟直冲天空。

    王徵过去瞧了两眼,都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是一点进展都没有,嘴损的毛病又来了:“这都分离多长时间,老夫都从西安府回来了,你小子还是别搞研究了。”

    “就你这样的还研究,还不如回家种地”

    还没损完,朱舜一把拉住了王徵:“等等,你刚才说什么?”

    王徵想把袖子从他手里拽出来,担心损坏了绸缎盘领衣,只能任由他那黑不溜秋的手抓着,没好气的说道:“我们还不如回家种地。”

    朱舜皱着眉头说道:“不是这一句,前一句。”

    王徵见他没完没了了,更是来火了,这套绸缎盘领衣可是花了不少银子:“这都分离”

    还没说完,两人突然对视了一眼,赶紧又把脑袋转向了‘咔嚓’‘咔嚓’运转的蒸汽机。

    异口同声的大喊道:“对啊,只要把蒸汽机的冷凝步骤分开,也就是专门设计一个冷凝装置,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两人同时念叨完这句话,一起跑向了0号独立小院的正堂,这是一间扔满各种设计草纸的书房。

    两人同时拿起一只精细炭笔,在很大的草纸上写写划划,设计着分离式冷凝器。

    两人停下来只有一种情况,吵架。

    大骂对方设计草纸上不合理的地方,其他时间就算是吃饭也要拿着设计草纸,睡觉做梦都在设计分离式冷凝器。

    半个月过后。

    一张完善的分离式冷凝器设计图纸,呈现在了朱舜王徵面前,赶紧送到了河对岸的北平机械局,让几名高级钳工加班加点的打造出来。

    三天后,陈衢亲自把改造好的蒸汽机送过来了,为了防止有问题,或者需要改进,带了一套工具过来,暂时不走了。

    分离式冷凝器,主要是由两个圆筒组成,一个是用来冷却蒸汽,另一个是气泵。

    冷却铁筒和气泵铁筒,分别装在蒸汽机的两侧。

    朱舜从旁边铲了一堆煤炭放进火窑里面,随着蛋形容器的加热,蒸汽从进汽阀进入活塞汽缸。

    进汽阀这根铁管子的外壁,经过改造以后,还有一根铁管子连接着旁边的冷凝器,顶端有一个单向阀。

    没过多久,朱舜等人就看见顶端的单向阀喷出了蒸汽,这就表明汽缸里面已经充满了蒸汽。

    朱舜在王徵骂骂咧咧的你小子快些的声音里,快步走过去,关闭了蛋形容器的进汽阀。

    按照朱舜和王徵两人的设计,气泵铁筒里面的活塞会升起,抽走冷凝铁筒里面的空气,造成真空。

    真空状态的冷凝铁筒,气压降低,根据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负压原理,蒸汽会从活塞汽缸进入冷凝铁筒,进行冷却。

    第一代蒸汽机是通过往活塞汽缸表面浇水,冷却蒸汽。

    里面的蒸汽冷凝成水了,活塞汽缸的温度也降低,需要重新烧热活塞汽缸,保证蒸汽进入里面是蒸汽,而不是立刻冷凝成水。

    这样一来就浪费了大量的热能,降低了蒸汽机的效率。

    朱舜和王徵一起设计的分离冷凝装置,蒸汽在冷凝铁筒里面冷凝,活塞汽缸还是热的,就不会浪费热能,提高蒸汽机的效率。

    随着蒸汽的不断循环往复工作,蒸汽机越转越快。

    五转。

    十转。

    十五转。

    十六转!

    很快就超过了第一代蒸汽机的极限,每分钟十六转。

    朱舜看着旁边的西洋自鸣钟,继续数着蒸汽机的转速。

    二十转。

    二十五转。

    三十转。

    随着蒸汽机的转速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急促,造成的声音也就越大,听见动静的宋士慧、宋士意、焦勖、赵斗米四人,全部跑了过来。

    就连宋士慧也放下了烟袋,蹲在墙角,屏住呼吸的看着转速加快的蒸汽机。

    随着蒸汽机的加快,来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没过多久,得到消息的张焘和天才学子们陆陆续续的跑了过来。

    四十转。

    四十五转。

    四十八转!

    一分钟达到了四十八转!

    “成功了!”

    “成功了!”

    “成功了!”

    四名弟子和天才学子们欢呼起来,欢呼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很多天才学子甚至用弹冠的方式庆祝。

    这可是只有升官了,才会做的庆祝方式。

    朱舜和王徵对视一眼,也是哈哈大笑起来,本来还准备多试验几次,没想到第一次就成功了。

    二弟子宋士意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恩师,兴高采烈的说道:“恩师,杀猪?”

    朱舜点了点头,笑道:“杀猪。”

    杀猪是为了吃杀猪菜,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吃这道菜表示庆贺,今天更是为了庆贺。

    庆贺一件新时代的到来。

    崇祯五年,谷雨时节。

    第二代蒸汽机,研制成功。

    蒸汽时代从今天开始。

    到来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时代
    晚上,京师大学堂的食舍灯火通明,长条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杀猪菜,还有一坛坛米酒和黄酒。

    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这些大明科学界的大佬们,全部到场。

    西法党人们也都放下了手里的研究,心情激荡了来到京师大学堂,观看传说中的第二代蒸汽机。

    预示着工业时代到来的第二代蒸汽机。

    酒宴结束,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等人再次来到了0号独立小院,注视静静放在那里的第二代蒸汽机。

    徐光启的年岁越来越大了,今年已经七十岁的高龄,身子骨渐渐不行了,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走过去,竟是老泪纵横。

    老泪纵横的徐光启,抚摸着第二代蒸汽机流线型的表面,喃喃道:“我大明。”

    “中兴有望了,中兴有望了。”

    “老夫能够亲眼看到这个工业时代的到来,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头上渐渐长出白发的孙元化,抹了一把眼睛,走过去扶住恩师说道:“恩师这是说的什么话,什么死不死的,恩师起码能活到工业化的彻底完成。”

    “朱小子不是说了吗,接下来要大炼钢铁和精炼煤炭,钢铁和煤炭是工业化的基础。”

    “朱小子还等着你老人家发明炼铁的新式机械,还有精炼煤炭的新式机械。”

    王徵从后面猛的拍了一下徐光启的肩膀,看的朱舜眼皮子直跳,真怕他把这位大明科学家的第一大佬给拍死了。

    王徵似乎也感到自己这么做不好,尴尬的笑了笑,赶紧轻轻的拍了两下徐光启:“老徐你小子又说什么死不死的,咋的,做了工部尚书,就觉的自己是能掐会算的半仙了。”
1...7576777879...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