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还有就是京师大学堂正式招生了,学子达到了二十人,这可不是二十个普通人,而是二十名人才和天才。

    崇祯四年虽然忙了一些,但是朱舜在今天过的格外充实,因为就在今年完成了很多的计划。

    尤其是火箭的出现,给了朱舜一个想也想不到的意外之喜。

    回顾到最后,朱舜想到了二弟朱四海,不知道他在松江府过的怎么样了,希望他能争气一些,早点学成造船技术。

    毕竟,朱四海干的那件事,涉及到工业化的第二波红利。




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
    松江府,上海县。

    朱四海来到市舶司的造船作坊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一直是踏踏实实做事,谁也不清楚这么一个老实人的老爹,竟是是一位百户。

    朱四海不会说些油嘴滑舌的奉承话,又是来自北方的北蛮子,在市舶司造船作坊的这两年很受排挤。

    临近年关,朱四海准备买几个馒头,再买半斤猪下水,随便把这个年对付过去就行了。

    虽然大哥和父亲每个月都给他寄来不少的银子,今年每个月更是给二十两,但是朱四海没有浪费钱的习惯,够吃就成,没必要奢侈的买上一堆鸡鸭鱼肉。

    明天就要放工了,今天是最后一天,市舶司造船作坊的几名匠头,又开始打趣朱四海了,甚至都有些羞辱的意思。

    “这个姓朱的北蛮子,今年又要吃猪食了。”

    “猪食?你确定不是猪屎?”

    “难怪都快二十了,连个妻子都娶不上,谁愿意跟着这个穷鬼吃猪屎。”

    松江府发达的手工纺织业,催生了繁华的海贸,这里的市舶司早就已经废除了,不过造船作坊却被一名东林党买了下来。

    造船厂管事听到这里有说话的声音,走了过去,瞧见几名匠头又在拿朱四海找乐子,也就没说什么,笑眯眯的走到旁边。

    整个造船作坊谁没欺负过这个来自北方的朱四海,管事平时没事的时候,也是经常以嘲笑朱四海为乐趣。

    甚至有大骂朱四海的冲动,不过看着朱四海人高马大的身材,管事放弃了这个念头,万一朱四海反抗,自己哪里是他的对手。

    管事本来还想嘲笑朱四海两句,也不知道那几名匠头说错了什么话,老实人朱四海抄起一根锤子,凶狠的砸在了一名匠头的脑袋上。

    鲜血像泉水一样‘汩汩’往外冒,匠头躺在地上抽搐几下,进气多出气少的不动了。

    管事和周围的几名匠头瞬间呆住了,趁着几名匠头呆住的功夫,朱四海‘砰砰砰’又是三锤子砸了过去,剩下那三名经常辱骂他的匠头,脑袋也被开了花。

    管事看到这里,哪里还在呆在原地,凄厉的大喊一声赶紧跑了:“杀人了!朱四海杀人了!”

    正在作坊里打造东西的匠人们,听见动静看了过去,几百名造船匠人全部傻在了原地。

    四名匠头倒在了血泊中,平时不声不响的老实人朱四海,拎着一个锤子站在旁边。

    也不说话,也不逃跑,就是闷不吭声的站在旁边。

    没过多久,管事就带着一队家丁冲了过来,每个家丁手里都拿着一支鸟铳,端起来正对着朱四海,一步一步的走了过去。

    管事身边有了依仗,再次恢复了那副狗仗人势嚣张表情,想到自己刚才在那么多人的面前丢脸了,恶狠狠的说道:“打死他,谁能打死他,本管事就帮他在老爷面前美言几句。”

    家丁们的地位可都是老爷决定的,听到管事的许若,有两名家丁心动了,掏出了火折子准备点燃火绳。

    朱四海摸向了后腰,这里有两把大哥交给他的燧发手枪,默默的扫了一眼四周的环境,后门堵着三四名家丁,看来今天可能要交代在这里了。

    知道自己要死了,朱四海对于自己刚才的行为,依旧是没感到后悔。

    辱骂自己没事,骂了自己爹娘,就得死!

    “出了何事!”

    就在朱四海准备拼命的时候,那个看朱四海不顺眼的侯老爷过来了,也是曾经的市舶司大使,现在已经投靠东林党了。

    侯老爷在接到朱四海手里书信的时候,心里虽然不想和西法党人牵扯上关系,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了,他现在已经投靠东林党了。

    但是架不住欠了对方一个人情,只能把朱四海留下,最让侯老爷心情不好的是,对方还用大使称呼自己,难道不知道市舶司已经废弃了吗。

    管事听到侯老爷的问话,明白老爷心思的他,像只摇尾巴的狗赶紧过去表功了:“老爷,那个朱四海杀了人了,小的这就把他打死,省的他在这里烦心。”

    围过来看热闹的几百名匠人,听到管事要把朱四海打死,不免露出了叹息,看来朱四海今天是真的没有活路了。

    朱四海摸向了腰间的燧发手枪。

    “准备啊!”管事趾高气扬的转过身子,准备让手下的家丁们开枪,话还没说完,就被人踹了一脚。

    管事还没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就听一声给老夫打,身上挨了无数的拳头和脚踢。

    管事拼命护住脑袋的同时,哀嚎道:“白老爷饶命啊小的没冒犯过白老爷啊。”

    打狗还要看主人,何况是当着这么多匠人的面,侯老爷在上海县也是数一数二的乡绅。

    不过面对白山子,这位突然拥有了一批新式纺织机械,一跃成为松江府前十乡绅的白老爷,侯老爷只能强忍着怒气,沉声道:“白老哥这是什么意思。”

    白老爷懒的理睬这个在匠头眼里大到没边的侯老爷,走到了朱四海身边:“孩儿,没事,不就是几条人命。”

    白老爷盯着即将要发怒的侯老爷,捋了捋白胡子淡然道:“一条人命一百两银子。”

    侯老爷听到一百两银子,怒气瞬间就没了,不就是一些不值钱的贱命,哪里用得了一百两银子,二十两就够了。

    想到自己转手就赚了三百二十两银子,侯老爷竟是露出笑容:“好说,老夫今天就卖你一个情面。”

    这还不算完,白老爷指着躺在地上哀嚎的管事,轻描淡写的说道:“三百两,他的命老夫要了。”

    管事听到白老爷要自己命,立刻惨叫起来:“老爷不要啊!小的可是老爷手下最忠心的管事啊”

    侯老爷没有理睬已经签了卖身契的管事,皱着没有问道:“前后加起来七百两银子了,这个穷小子是谁?怎么值得你耗费那么大的代价。”

    白老爷淡淡的笑了笑:“不要多想,只是一个穷小子,至于为何救他,那是因为老宋特意给老夫写了一封信。”

    “说是他们朱家对他有大恩,朱小子要是出了一点差池,这辈子就不认老夫这个兄弟了。”

    侯老爷听到一句老宋,更是愕然了,宋家老太爷可是出了名的倔老头,脾气上来了,知府的面子都不给。

    这个朱四海家里的面子,未免太大了,从来没求过白老爷的宋老太爷,竟然亲自写信求人。



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绑曹文诏
    崇祯五年。

    年关过后。

    员外朱忠仁照例是坐在家里,等着人来磕头,先来的还是那些军士遗孀,是朱舜给了她们一份体面的活计,也让她们终于可以吃饱饭了。

    大年初一的子时,遗孀们就带着儿女在朱家的门口等着,等着开门以后,进去给朱员外磕头。

    今年是崇祯五年了,距离满清入关只有十二年了,时间越来越紧迫了,朱舜决定在今年开始正式贩卖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

    人选也定好了,兴安伯、新宁伯、怀远侯三家。

    朝野上下两股最大的势力,全部被朱舜得罪了,现在唯一不惧怕这两股势力的只有勋贵了。

    惊蛰时节。

    北平机械局的工匠们,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一共打造了三十台水力珍妮纺纱机,百户朱忠义第一次走进了机械局,拉着他去了一间茶馆。

    京城的茶馆有很多,百户朱忠义拉着朱舜去的这一间,算不上多豪奢,勉强算是中档。

    茶馆最多的就是说书先生这些百戏伎人,这间茶馆也不例外,有一位说书先生,旁边还有一位弹琵琶的中年汉子。

    说书先生旁边弹琵琶的人,一般都是年轻貌美的小姑娘,这间茶馆却是一个中年汉子,着实怪异的很。

    百户朱忠义带着朱舜坐在一张空桌上,喝了几碗茶,向来沉默的他,竟是说了很多话,比一瓮剑南烧春还有用。

    “这名汉子叫做曹文耀,是总兵曹文诏的弟弟,以前也是辽东边军的一员悍将,后来因为两条腿都受了重伤,只能从边疆退下来。”

    总兵已经算是一方军头了,作为压在大明王朝身上的两座大山之一,轻轻松松就能让家人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

    曹文耀作为一方军头的嫡亲弟弟,怎么也不会沦落到在茶馆给人当个卖艺的伎人,这要是传出去了,整个宗族都要蒙羞。

    百户朱忠义也不知道是看出了朱舜的想法,还是刚好把话说到这里:“边军第一悍将曹文诏从来不喝兵血,到手的俸禄大部分拿去补贴战死的军士了。”

    “所以他们家过的很苦,家里的孩子还小,曹总兵的爹娘年纪比较大了,全家都指望着曹总兵仅剩的一点俸禄吃饭。”

    “曹文耀为了能让家里过的好一些,就主动出来当个伎人,补贴家用。”

    如果不是二叔亲口说出来,朱舜真的不敢想先眼前的那位寒酸汉子,竟是一位总兵的嫡亲弟弟。

    外面还下着大雪,寒酸汉子身上只有一件薄薄的单衣,单衣上还有不少补丁,任谁也不会相信他会是总兵的弟弟。

    百户朱忠义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就在前几天,叔父听一位老兄弟说,你六弟朱铁犯下了滔天大罪,亲手宰了一墩子的军士。”

    “曹总兵为了保住你六弟的性命,宰了一名巡察御使,要不是袁督师拼死保下曹总兵,小六儿和曹总兵的命都没了。”

    “命是保住了,但是曹总兵也从一位总兵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夜不收,一个月也就一两一钱五分银子,自己吃喝都不够,哪里还能补贴家里。”

    “曹家的日子是真的过不下去了,叔父也没别的想法,就是希望看在救了小六儿的面子上,帮他们家一把。”

    就算是没有六弟朱铁这件事,早知道曹文诏家里这么的贫苦,朱舜也会想办法让他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曹文诏是大明为数不多的忠肝义胆之人,就因为他这份忠肝义胆,朱舜也会帮他一把。

    朱舜招了招手,堂倌瞧见这位食客穿着绸缎,麻溜的跑了过来:“客官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朱舜指着正在台上弹琵琶的瘸腿汉子,平静道:“去把那位先生请过来,就说朱舜请他喝一碗茶。”

    堂倌顺着朱舜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发现是那个曹瘸子,困惑的看向了朱舜,心里奇怪又不敢询问,只能走过去把曹瘸子叫来。

    堂倌走到台上,呼来喝去的说道:“曹瘸子有人请你喝茶,真他娘的好命,能让一位看起来就是员外的大人物看重。”

    堂倌嘟嘟囔囔的说了很多,曹文耀不温不火的坐在木墩上,继续弹他的琵琶,像是没有听见一般。

    瞧见他这副样子,堂倌当场就来火了:“赶紧的,听说曹文诏都不是总兵了,还摆着一副军爷的架子?”

    “小心保不住饭碗,那个叫做朱舜的客官,穿着可是一身绸缎。”

    曹文耀听到朱舜两个字,放下了手里的琵琶,问了一句:“可是救活百姓无数的朱大使?”

    堂倌没好气的回了一句:“我一个下人哪里知道,你自己去问不就行了。”

    想到兄长信里说的朱家老六朱铁那件事,曹文耀估计差不多就是朱大使了,手里的琵琶小心放在桌子上,撑着一副拐杖走了过去。

    大庭广众之下,曹文耀撑着一副拐杖却没觉的有什么丢脸的,在一双双注视下,脸色如常的来到朱舜这桌,抱拳道:“请问是”

    话还没说完,曹文耀就不说了,朱舜旁边的百户朱忠义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坐在长条板凳上,端起一碗热茶喝了一口,暖了暖身子说道:“多谢了。”

    朱舜看着时不时打寒颤的曹文耀,说了一句稍等一会儿,就走出了茶馆。

    巧了,刚刚走出去就碰见了牵着一只蒙古细犬,招摇过市的兴安伯公子。

    朱舜本来打算去旁边的街道买一件棉袄,碰见自己这个好兄弟,反倒是省了。

    不等朱舜说话,兴安伯公子牵着那只蒙古细犬,惊喜的走了过来:“朱哥,你怎么在这里。”

    等到兴安伯公子踩着积雪走过来,站在黑瓦屋檐下的朱舜,笑着伸出了手掌:“把你身上的貂皮,脱下来一套给我。”

    兴安伯公子喜欢在下雪天在外面瞎晃悠,美其名曰这叫做风花雪月,但他又很怕冷,每次出来闲逛总会穿上三层辽东貂皮。

    换了旁人,除非是皇帝下旨,没人能够指使兴安伯公子脱下温暖的貂皮,听到朱舜发话了,二话没说,脱下来一套貂皮,顺带说了一句:“朱哥要是喜欢,回头我让人送个十套八套给朱哥。”



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变曹家
    朱舜说了一句不用,转身走进了茶馆,心里好奇的兴安伯公子走进了这间茶馆,这间他经常来的茶馆。

    今天碰见朱舜,不是因为巧了,而是他经常过来喝茶。

    朱舜倘若是知道兴安伯公子经常来这里喝茶,估计心里也会奇怪,以他小伯爷的身份,去什刹海茶馆喝茶还差不多,再说了兴安伯公子也不爱喝茶。

    再次走进茶馆,朱舜在周围一些茶客奇怪的目光下,把手里的貂裘披在了曹文耀身上。

    回身瞧见兴安伯公子一点也不客气的坐在了八仙桌旁边,又从他的脑袋上把镶玉貂皮帽子摘了下来,戴在了曹文耀的脑袋上。

    曹文耀突然感觉了一股暖意,冷的发颤的身子,竟是有了一丝热意,只是不温不火的说了一句多谢,就没有下文了。

    兴安伯公子今天真是奇怪,第一次没站出来替朱舜伸张正义,破口大骂曹文耀是个白眼狼,说一句谢谢就完了。

    兴安伯公子忽然神秘兮兮的凑到朱舜旁边,小声说着悄悄话:“朱哥,这个人越是不说话,越是表明他记住了朱哥的情义。”
1...7374757677...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