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朱舜嗯了一声,就要转身离开,腼腆少年李州桥,脸色更红的主动拦住了朱舜:“山长,自来水厂已经建好了,是否要用混凝土把峡谷砌起来,在水源四周建造一座混凝土庄子。”
李州桥把混凝土庄子这几个字咬的特别重,朱舜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询问是不是要建造一座混凝土堡垒。
自来水厂关乎工人和朱舜这些高层的用水问题,当然是要严密的保护起来:“记得把庄子的混凝土围墙修筑的厚一些,另外告诉杨秃子和鼎蛟。”
“每营抽调一个连,允许他们成为工业伯府的家丁,以后长期守在自来水厂。”
李州桥本来以为自己已经足够重视自来水厂了,没想到山长更加重视自来水厂,派遣两个连的家丁守在自来水厂,足足两百四十名见过血的乡勇。
工业之城的目字框架已经修筑好了,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修筑一些屋舍店铺了。
李州桥今天过来是专门禀报一些情况:“山长,学生还有一些事禀报,不如去旁边的浔阳会馆,详细商谈。”
工业之城作为未来的大明不夜城,除了工厂和住宅以外,还有打金铺、果脯铺、会馆、茶馆、酒楼、戏园等等几乎所有的馆阁店铺。
工业大道的两侧,已经提前修筑好了各种店铺,只是开放了一部分,朱舜不远处的浔阳会馆是周员外的买卖,去那里倒也不会走漏消息。
天上又开始下雪了。
朱舜点了点头,走进了浔阳会馆,大堂布置的很是雅致。
仕女屏风、官窑青花瓷、张路的浙派画、文征明的行书,只不过都是仿品,别致的摆放在各个白壁和角落。
一般的会馆里都会聚集不少的读书人,解字猜谜,里面还常常混迹一些官宦人家的小姐。
工业之城暂时不允许外人进入,只有一些正值读书年纪的少年,全是工人们的孩子,正在浔阳会馆里面雅集。
浔阳会馆的掌柜瞧见朱舜进来了,赶紧迎了过去,也不敢说话,亲自带着朱舜走上了二楼的雅间。
朱舜坐在官帽椅上,等到堂倌把岕片茶、茶食、果脯摆放好,喝了一口热茶说道:“有什么事直接说。”
李州桥拿出了工业之城设计图,有些苦恼的说道:“山长,这个工业之城的大部分的屋舍店铺都已经敲定了,就是城郊的抵御还没定下来。”
“大明的城池在抵御问题上,一般都是挖掘护城河,但咱们这个只是工业伯的庄子,围墙修筑的高一些厚一些,还无可厚非,如果挖掘了护城河就僭越了。”
“除了这个护城河以外,大明城池用来抵御流寇山匪的通常手段,拒马墙、陷坑等等都不能使用。”
“当今的大明可不安稳,建奴都能突破长城了,如果没有一个稳妥的抵御手段,恐怕难以抵御大股流寇的进攻。”
工业之城的围墙修筑的再高,也不能比县城高,更不要说州城了。
闯王高迎祥的流寇大军都能攻克州城,想要攻克工业之城,只要不怕死人应该是没有问题。
朱舜清楚的记得,建奴还会再攻入京师一次,肯定不会放过他这个炸死五贝勒的死敌。
工业之城城郊的抵御问题,朱舜早就考虑好了,有了那种抵御手段,不管是闯王高迎祥的流寇大军,还是建奴大军,来多少死多少。
一战期间,德军凭借这套简单的防御系统,却成了英法联军的噩梦,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里,硬生生绞杀了八十万英法联军。
建奴再是东方骑兵的巅峰,也没有拥有坦克重机枪的英法联军强大,英法联军都只能留下八十万具士兵尸体,何况是建奴和流寇。
朱舜叫进来铁塔汉子,从他手里的包袱里拿出来一张设计图纸,交给了李州桥,说出了一个他从未听过的新词。
“铁丝网防御系统。”
网址:
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实验室出事故了
李州桥身为京师大学堂出来的基建学子,很快就看出了铁丝网配合碉堡地道的抵御结构,是有多么的固若金汤。
顾不上在这里啰嗦了,迫不及待的要去修筑这种铁丝网抵御结构:“山长,学生先行离开了。”
朱舜摆了摆手,示意他先离开了。
二弟子焦勖已经干馏出硫酸了,化工体系尤其是硫酸有着严重的危害和危险,朱舜必须过去亲自盯着一段时间,指导二弟子焦勖等人整理出一套完善的防化措施。
朱舜可不想京师大学堂培养出来的一批天才学子,全部成了化工体系的先驱。
大明数百年的积累才井喷出这一代的人才,就因为没有防化措施,全部丢了小命,对于即将建立的化工体系,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通州,潮河支流。
焦勖在这里建造了新的硫酸干馏实验室,还是坚固的混凝土平房。
朱舜走进这座占地不大的硫酸干馏实验室,只有一个单调的水泥院子,院子内连棵枣树都没有,只有光秃秃的水泥地。
水泥院子南面,是几间水泥平房。
掀开厚重的棉布帘子走进去,眼前的一幕,顿时让朱舜平静的心情,冒出了很大的怒火。
密不透风的干馏实验室内,修筑了三四个火炉,火炉上面架着琉璃器皿,正在干馏皂矾。
一滴滴透明色液体,通过琉璃导管,滴入下方的琉璃量杯里。
朱舜掀开棉布帘子,一股浓重的硫酸味道扑面而来,呛的他几乎睁不开眼。
焦勖等一大批天才学子,一边捧着碗吃饭,一边观察着琉璃器皿。
分明就是在找死。
干馏法的效率只有10%,剩下90%的硫酸,全部蒸发成了气体。
朱舜强忍着怒气,严厉的喝了一声:“全部滚出来!”
焦勖这些年几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化学研究,听到有人打扰他研究硫酸的干馏,小孩脾气的把碗摔在了地上。
正要让那人滚出去,眼前模模糊糊的感觉那人的身影很熟悉,还没开口询问,旁边一名戴着西洋眼镜的天才学子,小声说道:“是山长。”
焦勖听到是恩师来了,小孩脾气很快变成了僵硬的笑容,伸手就要去拿已经干馏出不少硫酸的琉璃量杯。
粗制滥造的琉璃量杯,突然破裂了,浓硫酸溅了焦勖一手,严重烧伤了手背。
强忍着怒气的朱舜,当即就慌了,用这辈子最快的速度冲了过去:“勖儿!”
朱舜抱着焦勖冲出了硫酸干馏实验室,急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大吼道:“干布,赶快拿来干布。”
还没吼完,朱舜想都没想,直接用套在棉衣外面的大红色麒麟服,一件公侯都会当做传家宝来对待的公侯常服,用力擦去焦勖手上的浓硫酸:“食盐!“
“元池赶快去找来食盐,把食盐融在水里。”
好在朱舜今天在这里,知道不能用清水清洗浓硫酸,这样会释放更多的热量,要不然焦勖的手就废了。
朱舜身上那件整个大明王少的可怜的麒麟服,腐蚀出了很多黑色小洞,算是彻底不能穿了。
他却没有在意,手忙脚乱的从铁塔汉子手里接过来盐水,仔细清洗焦勖的手背。
焦勖只是僵硬的笑着。
朱舜清洗三弟子严重烧伤的手背,洗着洗着,眼睛忍不住红了,呵斥:“为师早就说过,在为师过来以前,不许干馏硫酸了。”
清洗完手背,朱舜看向了焦勖,抬手就是一巴掌,扇在了焦勖脸上。
不善言辞的木讷少年,还是僵硬的笑着,没有哭。
反而是安慰了恩师一句。
“恩师,没事的,不疼。”
朱舜听到一句不疼,眼睛一热,突然昂起了脑袋,不知道是不想看见弟子,还是不想让弟子看见自己。
不疼?
怎么会不疼,这种被硫酸烧着的痛苦,都能把意志坚定的壮年人折磨的在地上打滚。
焦勖一个少年,怎么可能忍受的了这种痛苦。
僵硬的笑着,不哭。
只是因为一件事。
因为焦勖知道,只要他流露出一点痛苦的表情,恩师心里会更加的难受和内疚。
朱舜深吸了一口冬日里的冷风,又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扶着焦勖走进了倒座。
几名晚上要守夜的伤残老卒,正在大通铺上睡觉,听见动静,迅速醒了过来。
伤残老卒看见朱舜走进来了,也不说话,从被褥里爬出来,握紧枕头旁边的燧发滑膛枪,去隔壁倒座里挤一挤。
朱舜把焦勖搀扶到大通铺上,帮他脱了衣服,让他钻进还热乎的被褥,板着脸说道:“先修养半个月,等到为师把防化措施和硫酸罐教给你,再说干馏硫酸的事情。”
朱舜呵斥完焦勖,转身看向了天才学子们,手足无措的局促站在一旁的天才学子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化学产品的伤害。
比较轻的,头皮上的发髻,稀稀拉拉,出现了严重的掉头发情况。
严重的,还是少年的天才学子,却像古稀年纪的老者,牙齿掉的只剩下几个了。
朱舜看到这种情况,揪心的有些喘不上气。
他知道这是掀起工业化必然会有的一幕,但是亲眼看见,心里还是忍不住一阵阵的难受。
朱舜努力平息了心情,平静的问道:“你们每个月的月钱是多少。”
一名掉的只剩下几颗牙的天才学子,挠了挠头说道:“山长不要钱,要不是山长俺早就饿死了,要啥钱。”
朱舜看向了其他天才学子,全是一脸的纯真和理所当然,心里更加的不好受了。
既然无法让这些化学天才不去研究化工体系,朱舜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这些不求回报的化学天才们,获得应该有的回报:“从今天开始,研究化工体系的学子,一律每月五两银子。”
只是五两银子。
化学天才们全部都是感动跪了下来,给朱舜磕头。
一个月五两银子,一年可是六十两银子哩。
在朱舜看来,区区六十两银子对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根本不值一提。
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
本来是想给他们每月十两银子,但是京师大学堂拥有数百名正在钻研各种研究的天才学子,每人十两,一年下来就是数万两。
以工业协会现在的能力,还供养不起这么庞大的一笔数目,工业之城的建造需要钱,松江府的蒸汽机船研究也要钱。
这么多的银子,已经是从牙缝里硬挤出来来的了,估计黄宗羲又要哭喊没钱了。
只有等到工业协会走出顺天府,把工业化延伸到北直隶的整个北方,赚来更多的银子,才能让这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科学研究者,勉强过上小乡绅的日子。
走出倒座,朱舜带着二三十名天才学子们去了平时用来记录数据的平房。
以大明现在的天气,冬天都能冻死人,这些化学天才们的平房里,居然连个火炉都没有。
朱舜实在无法想象,面对这等艰苦的环境,还是少年的学子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并且在化工方面有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朱舜叫来了一名轿夫:“去通知李州桥,本伯爷不管他用办法,就算是哪家修筑的水泥工厂停工,也要抽调一批工人,修筑一座新的硫酸干馏实验室。”
“火炕,火炉,煤炭加热的高炉水塔,这几样基础设施一定要有,至于其他关于防化问题也要拿出一个可行的设计。”
轿夫抬脚就要离开这间冷意逼人的平房,朱舜再次叫住了他,继续说道:“另外告诉工业署的张焘,让他给本伯爷一个解释。”
“他这个工业署署政是怎么当的,怎么让学子在这过这么苦的日子,另外,找黄宗羲特批大量的盐,每个月都要送过来,洗澡用的高炉水塔里要加入适量的盐。”
轿夫拱了拱手,骑上一匹辽东大马,消失在了风雪里。
朱舜交代完这些,耳边出现了研磨的‘滋啦’摩擦声,化学天才们一刻也不放松的又开始主动记录一些数据。
朱舜在心里感慨一声,平静道:“事情不急于一时,谈谈对于硫酸的防化,也就是防护问题。”
掉牙学子再次说道:“其实院长早就在考虑防化事宜了,翻阅大量的古籍,找了一种名叫火浣布的布料。”
“根据《列子》、《博子》、《后汉书》的记载,有一种火烧都烧不烂的火浣布,院长觉的火烧都烧不烂,应该可以避免硫酸的侵蚀。”
“只可惜汉代以后这种火浣布就失传了。”
一种火烧不烂的布,朱舜想了想应该是石棉布。
石棉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防化材料,可以用来防腐、隔热、防火、保温等等,使用范围很广。
只是一时半会也找不到石棉矿,朱舜倒是知道一些石棉矿的产地,但只知道某个县产石棉矿,石棉矿的具体位置,还需要一批擅长勘探的地理学子去寻找。
石棉布暂时不用想了,只能另想办法了。
防化服的问题,朱舜早就有了眉目,交给福王世子的橡胶图纸,除了大部分实验室都能用到的橡胶手套,还有专门为硫酸干馏实验室设计的全身橡胶服。
一般的天然橡胶不防强酸强碱,朱舜从福王世子手里采买全身橡胶服,看中的是密封性。
织造的布匹,看起来再是紧密也只是看起来,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缝隙。
全身橡胶服都能直接用来装水,当然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再配上另一种大明就有的东西,就可以做到防硫酸烧灼了。
生漆。
大明军器局用来刷制箭杆、枪杆的生漆,是一种天然的防化材料,除了耐风化以外,还不怕任何强酸强碱的腐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