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揭了伤疤,马杨氏没有说什么,但是让长子不能下葬祖坟,却是瞬间击垮了马杨氏,赶紧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宗族长:“族长,我儿真是马家人,我没有偷汉子。”
宗族长早就对略有姿色的马杨氏动了心思,只不过碍于身份,又不敢用强,一直没把这个俏寡妇给按在床上,现在不就来机会了。
马杨氏的二子年纪也不小了,已经十三四岁了,看见有人欺负他娘,平时很懦弱的二子,疯了一样冲了过去。
却被眼力很活的马老三,一脚踹翻在地上:“小杂种,反了你了,老子今天非得打死你不可。”
周围的同宗们瞧见马杨氏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宗族长,二子被马老三一脚踹翻在地上,心里极其高兴,能够吃饱饭都没这么高兴过。
就在马老三准备踹第二脚的时候,却被人一脚踹翻在地上,马老三的几个兄弟和儿子,当场就怒了,准备打死踢踹马老三的这人。
当他们看见那人穿的服饰,欺软怕硬的他们,全部唯唯诺诺的不敢说话了。
高筒帽,红色呢绒衣,黑色长筒马靴。
马杨氏长子的连长,带着几名排长过来送抚恤,正好碰见了这一幕。
连长赶紧把马杨氏扶了起来,没有把五十两银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交给她,而是让一名排长拉着二子走进了土屋里。
连长没去说些狠话,毕竟他不是这个村子里的人,把这些本村人得罪的狠了,以后吃亏的还是马杨氏。
连长扶起马杨氏,看向了四周,发现了几名穿着工作服的工人,先是宣布了一件事:“会首有令,马吉利战死沙场,对国有功,特许马杨氏成为纺纱厂工人,二子成年以后可以进入本县的新式学堂。”
村民和同宗人顿时一片哗然,能够当上工人已经被天大的恩赐了,没想到二子还能进入新式学堂。
连长又把那几名工人叫了过来,厉声道:“以后马杨氏要是出了任何意外,你们几个就等着脱了身上的那身皮滚蛋吧!”
交代完这些,连长还要去下一户人家,就离开了。
宗族长赶紧说道:“赶快让开,莫要耽误了吉利侄儿的下葬。”
马杨氏刚才在跪在地上求人没哭,现在却是小声啜泣起来。
第二百八十章 工业之城的规划
朱舜第一时间安排好自卫队队员们的抚恤问题,接下来又召集了各个署的署政,开始为工业之城做准备。
朱舜最为关心的就是水泥的产量问题,看向了工业署署政张焘:“水泥厂的日产是多少。”
张焘正好有好消息告诉朱舜,禀报道:“会首,几名京师大学堂学子发明了一种新的立窑,通过立窑法生产水泥,产量大增。”
“一座立窑的日产达到了20吨,目前正在逐步改建水泥厂的圆窑,估计到这个月月末,应该就能彻底改建成功,实现10座立窑的目标。”
“这样一来,日产就是200吨水泥,一个月就是6000吨水泥的产值。”
立窑的出现确实是一个惊喜,水泥的产能大大增加,圆窑一天烧制的水泥也不过4~5吨,京师大学堂学子发明的这种立窑,直接把产能提高到了20吨。
工业之城是一座完全由熟铁和水泥构成的混凝土之城,还要铺设一条条混凝土道路,使用的水泥以万吨计数,月产6000吨显然是不够用的。
朱舜给张焘下达了新的指令:“30座,最少要建造30座立窑,把水泥的月产值推到将近两万吨。”
30座立窑的指令,让张焘面露难色,倒不是他不想扩张水泥厂,水泥厂的建造倒不是太难。
但是水泥厂的建造可不仅仅是增加二十座立窑那么简单,还要有蒸汽石灰石厂、蒸汽黏土厂等等配套设施。
这些配套蒸汽工厂又需要大量的蒸汽机械,北平机械局生产的各种蒸汽机械,排队都排到后年了,很难再挤出来一部分蒸汽机械,建造矿石蒸汽工厂了。
张焘作为工业署的署政,需要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服众,就算是强行征调了一批蒸汽机械,工厂主们心里肯定会有怨气,毕竟都已经把订银给了。
朱舜明白张焘的难处,担任了工业署的署政,享受了那么大的权利和待遇,就要承担调配资源集中建设的责任。
增加的20座立窑怎么解决,那是张焘这个工业署署政的事情,朱舜只看结果。
建造工业之城最主要的水泥问题,定了一个目标,接下来就是基建署了。
朱舜看向了这里唯一一个嘴上没毛的腼腆少年李州桥,看见会首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李州桥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走到了正堂中间。
正堂中间放着一具木支架,支架上钉着一面木板,李州桥把手里的青檀熟宣铺在了木板上,这是一张工业之城的全景图。
在图纸铺开的那一刻,李州桥整个人自信了很多,甚至开始意气风发了:“整个工业之城的外观是井字形,看上去就是一个九宫格,总共分为九个区。”
“名称就就按照各自的方位命名,东区、东南区、东北区等等,每个区又被划分成一个井字,形成工人们居住的胡同街道,一共是七十二个胡同。”
“每个胡同去掉酒铺、茶馆、菜市口、绸缎庄这些铺子,可以居住一万人。”
一万人!
除了一脸平静的朱舜,在座的工业协会高层们全部集中精神看了过去,咋舌不已的看着那张看起来不大,如果真的建造成功,又是一座四聚级别的城池。
七十二个胡同,每个月胡同居住一万人,居住在这里的大明百姓,表面上的数目已经达到了七十二万人。
等到工业协会控制了黄河以北,人数绝对不止七十二万人了。
基建署建造的房屋,全是二层水泥宅子,还带一个小院子,计划是居住三四口人,但是住下十余口都没有问题。
这么庞大的一座工业之城,怕是要建造个二三十年了。
正在逗弄画眉鸟的朱金,放下鸟笼子,问了一个问题:“井字里有井字,应该是八十一胡同才对,怎么只有七十二个胡同?”
李州桥知道一定有人询问这个问题,意气风发的回答道:“一个完善的功业之城,不能只有住宅。”
“还要有学堂、药铺、商街等等建筑,还有工人协会的白府,都会搬进井字的中间。”
朱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开口道:“那我要一个园子,就在井字的中心,还要带喷泉的那种,以后用来开办工业之城的杏园戏班。”
这件事李州桥做不了主,基建署只负责修筑,最后怎么修筑,还要由战略处定个文书。
李州桥介绍完那个宏伟的百万都会计划,继续说道:“既然是工业之城了,就要有更加附和蒸汽之都身份的东西。”
“首先是自来水厂,要在工业之城的上空铺设一条条水泥管道,用来给全城的工人供水。”
“关于自来水厂的建造,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过段时间就可以修筑了。”
“其次,还要有沼气路灯、蒸汽机车、蒸汽机船等等蒸汽新式机械。”
一条条平坦坚硬的水泥路,行进着一辆辆蒸汽机车,每到一站都会放慢速度,载上赶着去蒸汽工厂的工人。
夜晚降临,水泥路旁边的沼气路灯,一排排明亮起来,照亮了整个工业之城。
放工回家的工人们,去戏园、茶馆、酒铺等地方,开始享受夜幕降临以后的繁华和喧嚣。
马头上还聚集着大量的工人,准备乘坐一艘艘喷涌着黑烟的蒸汽机船,赶往京城。
工业协会的高层们,全在憧憬李州桥所描绘的一幕,恨不得现在就住进比仙宫还仙宫的工业之城。
而不是大明破破烂烂的县城,县城内没有几条商贾街不说,砖房瓦屋破旧不堪。
到处都流淌着污水,内急的老百姓随便找个没人的角落,随地解决,臭味熏天。
尤其是到了下雨天,铺着青砖的街道就那么几条,县城内大部分地方,全是一片泥泞。
雨水稍微大了,倒灌家里的土屋不说,还会把遍地都是屎尿冲到家里。
大明的县城州城都是这种情况,就连京师也不例外,京师外城不用多说了,内城的各个角落里也是臭味熏天,到处都是屎尿。
以至于井水里泛着一股子苦涩味。
李州桥所描绘的这座工业之城,单是平坦的水泥路,还有排水系统、公厕、自来水厂,就足够让工业协会的高层们感觉是仙宫了。
更不要说还有沼气路灯、蒸汽机车、蒸汽机船,有生之年,能够住上一天这种从未见过的县城,死而无憾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抢朱舜
李州桥讲述完那一幅关于蒸汽之城的壮丽画卷,又敲定了一些细节,就各自回去了。
几天后,朱舜的封诰也开始了。
先是内阁票拟出一份文书,内阁里的几位宰辅,大部分都是东林党人,拖了好几天始终没有给出票拟。
徐光启不免有些心急,自己的身体自己最了解了,去年一场重病过后,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大限将至了。
弟子孙元化只是一部侍郎,毕懋康在南直隶没能平调到京师,暂时无人可以扛起西法党人的大旗。
封了爵的朱舜却可以扛起西法党人的大旗,朱舜是否封爵,关乎西法党人的生死存亡。
东林党人显然是明白其中的门道,一直拖着这件事,拖到女真人攻陷那座大凌河州城。
只要大凌河州城被攻陷了,朱舜的功勋肯定就大为下降了,到时候随便连升个三级便可,用不着封爵了。
关键时刻,福王世子又帮了朱舜一把。
大航海时代的欧罗巴人就是一群人渣,只要有利益什么都敢干,连本国的学者都敢卖上一个好价钱,何况是他们眼里的大肥肉福王世子。
木桶在大航海时代是一种战略物资,食物的储存、酒水的储存、火药铅弹的储存、货物的储存,都需要大量的木桶。
横跨东西的海上繁荣贸易,需要的木桶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福王世子在洛阳的藩属地背靠秦岭山脉和太行山脉,拥有大片的林场,便在通州水泥厂附近建造了一座大型的蒸汽木材厂,使用蒸汽机械生产出大批廉价的木桶。
木桶的密封性一直是困扰欧罗巴各国的难题,在福王手里却是轻松解决了这件事,他在爪哇国从和兰东印度公司手里买走了橡胶园的所有权。
和兰东印度公司刚开始还鄙夷这个明朝小王爷,买走了所有没用的橡胶种植园,当福王世子在爪哇开办了一家橡胶厂,对于木桶二次加工。
和兰东印度公司气的暴跳如雷,一座金矿,却被他们当做荒地给卖了。
福王澳洲公司出产的木桶,不仅价格低廉,还把密封性问题给彻底解决了,很快就霸占了南洋的木桶贸易,赚走了一船又一船的银子。
眼红的和兰人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付福王澳洲公司,毕竟在那些橡胶种植园驻扎着福王世子从两广招募的军士。
其中最精锐的叫做广西俍兵,虽然只有一千人,却是悍不畏死的亡命徒,使用的又是一种比苏尔火绳枪更为先进的火器。
和兰东印度公司在几次试探里,吃了大亏,就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付福王世子了,再加上十年前澎湖之战的阴影,只敢纠集一些海盗偷袭福王世子的商船。
福王世子早就被苍蝇一样的海盗船给烦透了,回来以后,按照惯例去了一趟王恭局,看看有没有新式火器。
在见识了东风3型火箭穿甲弹的威力以后,毫不犹豫订了三千枚,一枚才三十两银子,还不到十万两,便宜。
要不是只敢偷摸制造的王恭局,出产有限,福王世子都敢买走一万枚东风3型的火箭穿甲弹。
见识了改进型的东风火箭,福王世子对于朱舜这个国之重器,愈发的眼热了。
从王恭局走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皇宫找了皇兄。
崇祯正在批阅奏章,就听见京城里最二世祖的二世祖福王世子,咋咋呼呼的走进了乾清宫:“皇兄,臣弟要状告一个人。”
福王一家过去一直是悬在崇祯心头的难题,现在被朱舜轻松解决了,再也不会对皇位构成威胁了,心情不错:“状告何人。”
福王世子大喇喇的坐在一张紫檀官帽椅上,一般都是备给年迈宰辅的,他倒是不客气。
何止是不客气,福王世子大喇喇的坐下,咋咋呼呼道:“小恩子,去给本世子拿壶茶,顺带随便来些十几样茶点就行。”
堂堂东厂督公王承恩竟被人叫做小恩子,全天下估计也就福王世子敢这么干了。
东厂督公王承恩的嘴角抽了抽。
倒不是因为喊他小恩子,这个称呼早就习惯了,那是因为随便来十几样茶点。
皇上每餐只有三四个菜,你张口就是十几样茶点,还真是不客气。
想到皇后娘娘最近用土豆面粉亲手制作了不少茶点,王承恩便安排一名小太监,去把茶点端来。
福王世子奇怪的瞧了一眼王承恩,抠搜的王扒皮,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继续说道:“臣弟要状告朱舜,朱舜可不是一个好人,简直就是一个灾星。”
“皇上还是不要留在身边的好,臣弟建议把他流放。”
崇祯放下手里的御笔,问道:“你觉的把朱舜流放到哪里好。”
福王世子随口说了一句:“不如流放到两广,两广足够远,应该影响不到皇兄。”
流放到两广?
你怎么不说流放到洛阳。
崇祯哪里会不知道福王世子的心思,他巴不得朱舜被驱逐,要是被砍头才更好。
福王世子早就给老爹福王打过招呼了,只有朱舜犯了重罪,赶紧上京保住朱舜,然后好吃好喝当个爷爷供奉在洛阳,在藩属地洛阳展开工业革命。
大明以孝道治天下,福王可是崇祯的嫡亲皇叔,就算是犯了十大罪里最严重的谋反大罪,福王都能保朱舜一次。
崇祯没有搭理在那胡吃海塞的福王世子,转头问了一句:“封爵的票拟,是否移文给了五军都督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