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瞧瞧,朱舜可是咱的妹婿。

    差点没把祖大寿的鼻子给气歪了,只能郁闷的在那喝闷酒,心想要是朱舜是自己的妹婿就好了。

    袁崇焕治军严苛,很少允许参将游击们在战时喝酒,嘴里早就索然无味的参将游击们,放在往常早就一碗接着一碗灌下了。

    今日的庆功宴,却是没有几个有心情喝酒,全都眼巴巴的望着朱舜。

    酒喝的差不多了,菜也吃的差不多了,参将游击们纷纷承诺欠曹文诏一个人情,请他开口帮忙美言两句。

    曹文诏清了清嗓子,问道:“咳咳,那个妹婿啊,乡勇营手里拿的燧发滑膛枪,还有射程很远的神火飞鸦,能不能卖给辽东边军一批。”

    问出这句话,曹文诏心里也有些踹踹不安,他也不清楚朱舜会不会答应,但是当时已经被架到那个份上了,如果不答应,就太没面子了。

    咋的,你好歹也是朱舜的大舅哥,连这点小事也半不妥?

    曹文诏瞧见朱舜没有说话,正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朱舜喝完手里的酒水,爽快道:“可以。”

    听到一句可以,曹文诏顿时红光满面,大感有面子,又开始吹嘘了:“不可以也得可以,你小子要是敢不答应,看本将不打断你的腿。”

    坐在旁边一桌的黄得功,赶紧递了一句:“朱督爷,可是堂堂从三品都督佥事。”

    “从三品?!”曹文诏的声音立刻拔高了三分,脸红脖子粗的说道:“他就是皇帝老子,也是本将的妹婿,本将打他,他敢还手?”

    朱舜笑了笑,也是递了一句:“不敢不敢。”

    已经站起身的曹文诏,脸上更加红润了,志得意满的坐了下来,猛的一拍八仙桌:“祖大寿,赶紧给本将倒酒。”

    祖大寿一个正三品参将,比朱舜还高一级,给你一个五品游击将军倒酒?

    放在平时,祖大寿早就一拳打过去了,但是如今形势比人强,他也想买走一批燧发滑膛枪,只能老老实实的给曹文诏倒酒。

    等到大舅哥把面子挣足了,朱舜继续说道:“想要买王恭局的新式火器也可以,不过有个条件。”

    曹文诏喝了祖大寿的酒,浑身上下都开始飘乎乎了,俨然成了主心骨:“什么要求尽管提,都是小事。”

    朱舜从怀里掏出一摞早就准备好的册子,放在了酒桌上:“积分制。”

    “想要买新式火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得按照这个积分制来。”

    “杀死一个女真人累积一个积分,凡是达到一千积分的,分配一千支燧发滑膛枪的配额,两千积分,分配二千燧发滑膛枪的配额。”

    “达到五千积分了,就可以采买纸壳火箭,如果想买其他的新式火器。”

    “诸位就多多积分吧。”




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级天才
    参将游击们听到一个建奴换一个积分,一千积分才能买燧发滑膛枪,不免有些苦笑。

    建奴哪是那么好杀的,你以为都是像你一样,拥有新式火器。

    要知道辽东边军和女真的战损,是十比一,像今天这样的阔绰仗,从来没见过。

    不过为了能够得到新式火器,这些参将游击们决定拼了,不管怎么说先定下个小目标。

    积攒个一千积分。

    朱舜说完这句话,还没高兴多长时间,旁边的袁崇焕又说了一句:“督爷,不如留在辽东。”

    朱舜立即找了一个借口,赶紧离开了酒桌,住在乡勇营的驻地不出来了。

    老子眼看就要建造一座全是混凝土打造的工业之城了,留在辽东?留个屁。

    建奴似乎已经被斗米式步枪和火箭打怕了,大凌河堡连续修筑了七八天,都是相安无事。

    不是打怕了,而是多尔衮正在筹集粮草,准备三个月以后拉起一支三万人的女真大军,进攻大凌河堡。

    多尔衮已经得到消息了,朱舜修筑的是州城城墙,最少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修筑好。

    留给多尔衮的时间很宽裕,多尔衮也就不着急了,别说三个月,就是半年时间,朱舜修筑的大凌河堡连一半都修筑不完。

    山海关和大凌河之间,少见的没有了四处驰骋的八旗兵,恢复了万历皇帝以前的平静。

    就算是有了少见的平静,胆敢出现在山海关以外的辽东边军都少的很,更不要说是其他人。

    此时,却有一名士子,骑着辽东大马,腰别一柄鎏金八面汉剑,独自一人前往了更加危险的大凌河前线,寻找朱舜。

    这人不认识朱舜,朱舜也不认识他。

    不过朱舜应该认识这名年轻士子的爷爷,西法党人的执牛耳者徐光启。

    徐积薪本是京城第一才子,平生有一个很大的嗜好,颇为类似当今的名士徐霞客,喜欢负笈游学。

    两人不同的是,徐霞客去的都是一些人迹罕至的风景名胜,徐积薪则是喜欢访庄。

    就在徐积薪前往很少有士子去过的辽东以后,见识了辽东边军和百姓的悲惨,决定放弃多年来的访庄嗜好,决心改变大明。

    就如爷爷常说的那样,不求太上三不朽,但求能为大明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徐积薪准备启程回京城的时候,从大凌河前线传来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督爷朱舜借助新式火器以一千人击溃了一万建奴。

    杀奴三千!

    打赢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捷。

    从来都是辽东边军以十比一的数目,兑杀建奴,什么时候阔绰到可以一比十了。

    徐积薪的爷爷早在一年前就不止一次的透露过,希望徐积薪能够拜朱舜为师。

    徐积薪少年得志,已经是京城第一才子了,哪里瞧得上没有任何名篇佳作的朱舜。

    按照他当时的想法,能够做他京城第一才子恩师的人,起码也得是苏东坡那样的大文豪。

    只是一趟辽东之行,却让徐积薪彻底改变了想法,名篇佳作算个屁,能让大明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才是真名士。

    年少轻狂的徐积薪,胆气也足,骑上一匹辽东大马,挎着一柄鎏金八面汉剑就前往了大凌河堡的前线。

    来到大凌河堡的驻地,守在营帐门口的一名把总倒是也认识徐积薪。

    山海关内本来就没有几个士子,更不要说京城第一才子这等的风流才子了,闲来无事,山海关的将官们总喜欢去徐积薪住的酒馆,瞧瞧这位京城来的风流才子。

    虽然他们的儿子这辈子不可能成为才子了,但是过过眼瘾还是可以的。

    徐积薪在辽东边关待的时间又长,这也就造成了连把总小旗这样小将官,都认识他。

    认识也没用,平时还能放他进去,现在是战时,没有袁督师的军令谁也不能擅自闯入军营。

    徐积薪问了一句:“请问这位副爷,朱佥事在何处。”

    原来是过来寻找朱督爷的,把总指着大凌河方向说道:“督爷就在那里修筑大凌河堡,少爷要是找督爷,就去那里。”

    徐积薪走过大凌河浮桥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了热火朝天的大凌河堡修筑地,一艘艘载着各种货品的平沙船,在大凌河上往来穿梭。

    徐积薪站在浮桥上,有了一种站在漕运运河岸边的恍惚,拱手诚谢,骑上辽东大马赶往了乡勇营驻地。

    来到乡勇营驻地,守在辕门口几名步枪兵,还是不允许徐积薪进入。

    没有办法,徐积薪只能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在下是来拜师的。”

    听到是来拜师的,班长不敢怠慢,吩咐一名步枪兵进去通传。

    朱舜听到有人来拜师,心想难道自己的名声这么大了吗,辽东都有人知道京师大学堂了:“让他进来。”

    没过多久,就进来一名背着书箱的士子,相貌俊朗,与五弟子六弟子不相上下,却又各有千秋。

    五弟子薄珏是一种阴柔美,六弟子毕明珪胜在温润如玉的谦虚君子气息。

    这名少年身上却有着一股子锋芒毕露,在人群里一眼就能看出的鹤立鸡群。

    一种千古风流归文人,万里河山皆笔墨的真名士仪态。

    朱舜甚至有一种错觉,这名少年人无论做什么,都能争胜第一。

    不是错觉,京城第一奇才黄宗羲在解字、玩印、打牌、养猫这些雅玩方面,无能能比。

    京城第一才子徐积薪,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当属年轻第一。

    少年人做事也爽快,直截了当的说道:“学生是来拜师的,听说先生有个规矩,要做一份策试,先生请出题吧。”

    朱舜手里并没有策题,便研磨临时出了一份策试,交给了面前的少年。

    朱舜出题都用了两炷香时间,面前的锋芒毕露少年只用了半柱香时间就做好了,接过来,仔细批改。

    分数竟是达到了爱因斯坦级的边缘,世界级天才的最高分,94分。

    朱舜把策题还给少年,徐积薪当场就开始跪拜:“弟子徐积薪,拜见恩师。”



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凌河堡完工
    收徒收的有些莫名其妙的朱舜,得知第七名弟子叫做徐积薪,心中就了然了,原来是徐宰辅家的长房长孙。

    徐光启曾经在去年提到过,要让长房长孙拜他为师,说了以后就没有下文了,据说是负笈游学去了辽东。

    没想到师徒二人的相遇,这么的糊里糊涂,还没明白怎么一回事,就收下了第七名弟子,直到知道了他叫什么名字,这才明白这里面的缘由。

    朱舜把七弟子扶了起来,拿出一把镂刻着精致花纹的线膛手枪,按照惯例给了七弟子一把:“积薪,大凌河这里太过危险,毕竟建奴随时都有可能再次杀过来。”

    朱舜顿了顿,看向了旁边的铁塔汉子:“元池,你送积薪回京师。”

    铁塔汉子敦厚的脸容露出了难色,恩公的命令他是一定要听的,但他又不想离开恩公身边,张了张嘴想要说话。

    还没等他说话,徐积薪拍了一下腰间的鎏金八面汉剑,神采飞扬的笑道:“恩师不必了,弟子挎下有三尺青锋剑,足矣。”

    说完这句话,徐积薪郑重行礼,大步离去。

    朱舜站起来亲自把弟子送到辕门口,望着驾马狂奔的七弟子,心情大好。

    这才是充满少年意气的少年郎。

    回过头,嘱咐了胡瞎子一句,让他安排一小队特战队员立即跟过去。

    又收下一名井喷的世界级天才,让朱舜对于这一次的大凌河堡修筑之行,越发的满意了。

    转身走回了大帐,继续思索工业之城的建造,等着大凌河州城的完工。

    二十几天后。

    使用熟铁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大凌河州城完工了,又经过了十来天的凝固,达到了80%左右的标准强度。

    李州桥带着工人们开始拆卸木板,等到木板拆卸完毕,刚好达到了一个月的期限。

    一座雄伟的混凝土州城,矗立在平坦的辽东旷野上。

    不远处。

    袁崇焕带着一群参将游击望着那座高三丈三尺,周十六里的雄伟坚城。

    谁也不敢相信,一座州城真的在一个月以内修筑成功。

    话本演绎也不敢这么编造!

    祖大寿忍不住说了一句:“不会是泥浆墙吧。”

    放在平时,祖大寿胆敢这么诋毁自己的妹婿,曹文诏早就一拳打过去了,今天却没有,也没说话。

    因为曹文诏自己也不敢相信,一个月以内可以建造一座坚城,还是州城级别的坚城。

    在场所有参将游击们都对城墙抱有很大的怀疑,袁崇焕也不例外:“来人,推一门佛郎机炮来。”

    没过多久,一队辽东边军牵着骡马拉来了一门千斤重的佛郎机炮,射程可达4里。

    这是一门专门用来攻城的佛郎机炮,可以轻松击碎城头的女墙,或是在城墙上轰出网状的裂缝。

    在袁崇焕的命令下,‘轰’的一声巨响,一颗实心炮弹轰中了城墙。

    参将游击们避开四处弥漫的硝烟,拿出铜制千里镜看向了城墙,这颗足够轰碎城头女墙的炮弹,只是在城墙上面轰出了一道浅坑,连道裂缝都没有。

    竟是比耗费几年功夫建造的包砖城墙,还要坚固。

    祖大寿这次是彻底说不出话了,努力眨了眨眼睛,再次拿起铜制千里镜看向了城墙。

    来来回回好几次,终于确认城墙上确实只有一道浅坑,不是在做梦。

    所有的参将游击们都在做着和他相同的动作,这才确信自己没有做梦。

    完成了夙愿的袁崇焕,应该大喜才对,还是面色无情的转身离开了这里。

    让曹文诏祖大寿等人有些摸不清头脑,袁督师这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亲眼得见这足以载入史册的宏伟壮举的参将游击们,已经没有心思去想袁督师的心思,赶紧带着麾下的兄弟们冲进了这座混凝土州城。

    一炷香过后,只是一片水泥平地的城头,出现了大批的辽东边军,欢呼着在上面跑来跑去,时不时还惊奇的跺上两脚。

    时间紧迫,没有建造女墙,这些需要辽东边军以后自己建造了。

    朱舜同样没猜透袁崇焕的心思,也没想去猜,爵位到手了就行。

    嘱咐李州桥安排工人们收拾好工具,分批上船,启程回京师,朱舜自己也回去收拾行装了。

    就在天色刚刚黑下来。

1...125126127128129...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