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可惜,吏部尚书碰见了一堆狠人。

    王承恩控制着整个京城的谍子机构,愚忠大明,只有他敢诬陷吏部尚书。

    京城第一酷吏马士英自家的祖坟被刨了都不在乎,何况是得罪六顶官帽子之一,只有他敢打这个头阵。

    主动去辽东参军的周遇吉,见惯了各种生与死,也吃尽了那帮京城那帮贪官污吏的苦头,勋贵都不敢捉拿吏部尚书,整个京城的众多武官里只有他敢捉拿。

    这样还不够,只要吏部尚书今晚不死,东林党有太多的手段替他翻供了。

    还需要一个人来杀死吏部尚书,这个重担就落在硕托身上。

    吏部尚书被周遇吉亲自押着来到了府邸门口,硕托也被官兵押到了这里。

    乔装打扮成一名官兵的胡瞎子传了一句话,同时把一口短刀塞进了他的怀里:“站在门口台阶上的老头是吏部尚书。”

    胡瞎子不明白传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更不明白给建奴一口短刀作甚,别说是一口短刀了,就是一支斗米式步枪他也逃不出去。

    一盏茶过后,胡瞎子就明白这句话和这口短刀的作用了。

    硕托听说门口那名老者,整个人瞬间精神奕奕了很多,那可是明朝的吏部尚书,六部之首的尚书。

    只要杀死了他,对于明朝朝廷就是极大的重创,毕竟这位吏部尚书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兢兢业业的为大明朝廷做贡献,一定是个清廉的好官。

    呵,都说明朝人擅长内斗,这次总算是见识了。

    只要杀了这个清廉的吏部尚书,那个叫朱舜的千总肯定会暴跳如雷的气晕过去。

    硕托想到捉拿他的朱舜,一张脸容气到扭曲,畅快的如同酣畅淋漓喝了一瓮好酒。

    强行压住心里的亢奋,大步走了过去:“就是他,就是这个人勾结本贝勒要谋反。”

    硕托会说大明的官话,虽然话语里夹杂了一些建奴语的口音,但周围的军士们都能听的清清楚楚,顿时怒不可遏。

    辽东边军在边关奋勇杀敌,保护的竟然是这种叛国奸佞。

    不过出于对官僚乡绅的天然畏惧,军士们只能把怒火憋在心里。

    硕托说完第一句大明官话,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建奴语了,像是在骂对方出卖了他。

    瞧他那恨不得给上吏部尚书两拳的架势,乐得见吏部尚书被打的军士们,就没阻拦硕托走过去。

    谁知道,当硕托靠近吏部尚书的一瞬间,手里多了一口锋利的短刀,干净利索的插在了吏部尚书胸口。

    泰然自若的吏部尚书,悲凉的笑了笑,吐了几口血沫,倒在了这座承载了太多荣辱兴衰的府邸门口,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念头。

    朱舜真是个灾星。

    硕托完成了一桩让朱舜气疯的心愿,拿着滴血的短刀在身上擦了擦,擦干净以后,一刀捅在了自己的心口,张狂大笑:“本贝勒,岂能死在你们这些低贱的汉人手里。”

    大笑过后,便栽倒在了地上,抽搐几下,没了呼吸。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等到后面的马士英和周遇吉反应过来,吏部尚书和硕托全都倒在了血泊里。

    两人立即冲了过去。

    门外的胡瞎子,额头上瞬间冒出了一层虚汗,手脚冰凉,过了很久才能勉强挪动脚步。

    随便找个撒尿的借口,神色恍惚的离开了这里。

    脑子里一直回响了一句话。

    我居然害死了吏部尚书。

    不远处的胡同里,朱舜带着铁塔汉子注视着这一切,看着恍恍惚惚逃离这里的胡瞎子,平静脸容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

    过了今晚。

    安排胡瞎子去刺杀某位王爷,应该不会怕了吧。

    甚至

    一位皇帝!

    目的达成,朱舜不方便在这里多待了,带着铁塔汉子走入了漆黑的夜色里。

    附近还有几具尸体,有粗布短打的庄稼汉,也有布裙木钗的妇人,还有身穿长衫的书生。

    无一例外,全是一些接近这里的东厂番子,全部被特战队员挡在了隔壁胡同。

    用的是削刀,或者倭刀,仔细勘察了三四遍,确认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常年待在朱舜身边的特战队员,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里。

    第二天,东厂督公王承恩不知道为何派遣了大批番子四处搜查,说是为了清剿勾结吏部尚书的乱党,至于是不是,就无从得知了。

    吏部尚书被硕托杀死那件事,很快就引起了朝野震动,往常最不愿意打仗的东林党们,群情激愤,面红耳赤的上书给崇祯,请求发动一支大军直捣建奴的都城。

    一方面真的是受到了刺激,另一方面赶紧撇清和吏部尚书关系,让皇上看看自己是多么的忠心,免得被当成了乱党一起给宰了。

    朱舜封爵这件事,反倒是没人关心了,在兴安伯新宁伯怀远侯三人的大力操办下,不到三天就把舆服绶带置办妥当了。

    封爵过后,穿着一身红色麒麟服的朱舜,没工夫去显摆,立即趁着吏部尚书惨死的余震,完成了另一项重要谋划。

    在永平府、宣府、延庆州、保安州、怀来卫等北直隶的北方五处州府,奏请开办新式学堂。

    儒学是大明统治天下的基石,容不得半点的颠覆,崇祯在得到朱舜绝不参与朝政的许诺后,就答应了朱舜的奏请。

    这要是在平时,别说北直隶北方五处州府了,就是染指最小的一个怀来卫,把新式学堂开办到顺天府以外,都会遭到满朝东林党的弹劾。

    现在东林党已经没有那个心思了,他们的当务之急是撇清和吏部尚书的关系,其次是争夺吏部尚书的官位,那可是六顶官帽子里最高的一顶。

    朱舜则是趁着这个难得的悠闲时间,准备去水泥厂一趟,看看30座立窑修筑的怎么样了。

    还没走出白府,却碰见了李州桥。

    李州桥腼腆的挠了挠脑袋,红着脸行礼道:“会首,自来水厂准备建造了,请会首过去指点一二。”




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来水厂
    朱舜也在等着这个自来水厂的建造,骑上辽东大马,李州桥等人骑着小毛驴,一起前往了自来水厂的建造地。

    自来水厂最重要的是水源问题,一定要选择一处干净的水源。

    京西位于太行山脉和平川的交接地带,太行山脉作为把大明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庞大山脉,广袤无边,京西的西部和北部大多是山地和丘陵,大约占据京西的三分之二。

    工业之城西郊的几里外,便是连绵的青翠山地和青翠丘陵,起伏连绵,花木丰茂,山泉甘冽。

    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就在三里外的一处山谷内,这里是琉璃河的发源地,流经河间府和保定府,最终汇入南方保定府的白洋淀。

    朱舜骑着辽东大马来到工业之城西郊,眼前便是连绵的青色峰峦,走进一条山谷,感觉空气瞬间就不一样了,充满了山峦间特有的清新。

    山谷不长,大约走了有一百多米,就看到了一条在山间流淌的清澈河流,向南流去。

    山谷的尽头不适合骑马了,朱舜等人就步行走过去,来到了清澈河流的岸边。

    距离岸边的五十米处,挖掘出了一处水池。

    因为这里是山地,泥土里有很多石块,很难挖掘,水池基本上是用火药炸出来的,然后进行人工修缮。

    一行人走到还没有水的水池,李州桥介绍道:“会首,自来水厂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过滤池,沉淀池,蓄水池,高架水塔。”

    “这个池子是过滤池,清澈的琉璃河水通过低于水位三米的混凝土管道,进入过滤池。”

    “过滤池底部由小石子、粗砂、细砂构成滤床,滤床分为两层,下面一层是细砂,用来过滤小颗粒物,上面一层铺的是小石子和粗砂,用来过滤大颗粒物。”

    “有了这两层滤床基本上就能把水里的杂质过滤掉。”

    介绍完这里的过滤池,李州桥带着一行人走到了旁边的沉淀池:“这里是沉淀池。”

    “过滤池里的水会他通过底部的水管,流到这个地势较低的沉淀池,沉淀水里可能有的泥沙。”

    过滤池和沉淀池在山谷里面,剩下的两个部分,蓄水池和高架水塔就在地势更加低洼的地方。

    通过李州桥的介绍,朱舜大概了解了基建署设计的蓄水池和高架水塔结构。

    沉淀池里还有一条水管,在沉淀池侧壁的中间位置,这条宽大的水管,外侧是混凝土,中间是木制管道,流通到蓄水池里。

    蓄水池的结构像一口深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水井都是直上直下的圆柱形结构,蓄水池结构是一个三角形结构。

    越往上越窄,最后用一个水泥盖子给封住,水泥盖子中间有一根管道,通过一台蒸汽机把干净的清水抽到一座高架水塔上。

    因为未来要保障百万都会级别的人口吃水问题,一共会建造九处这种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每个区有一个。

    每个区的中间还有一座高架水塔,通过管道和山谷里的高架水塔相连,外侧还会有大量的小管道,把清水送到各家各户。

    今年的计划,先把与水泥工厂相连的东区修筑出来。

    一个东区已经相当于一座容纳十几万人的县城了,今年能否修筑成功还是个问题,所以暂时就修筑了一套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

    这一套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已经很完善了,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修改。

    朱舜观看的很仔细,毕竟涉及到未来工业之城的生活用水,不得不仔细:“自来水厂的这套给水系统没有问题,但还有两点你们没考虑到。”

    听到朱舜要指点了,李州桥和天才学子们赶紧拿出了炭笔和书卷,准备记录下来。

    朱舜指着已经开始搭建框架的高架水塔说道:“水质的净化和臭氧杀菌。”

    “这里是琉璃河的水源地,又没有任何的污染,算是最高级别的水源地。”

    “经过这一套的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净化,看似是很干净了,但是水质里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水质进行净化和臭氧杀菌了。”

    “水质净化倒是好解决,使用明矾就可以了,但是这个臭氧杀菌。”

    提到臭氧杀菌,朱舜也有些犯难了,不是没有杀菌的办法,只是那些办法已经达到了现在工业水平的天花板。

    杀菌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使用高频电子装置产生臭氧,对自来水进行杀菌,还有一种是用氯气杀菌。

    现在高压蒸汽机都还没发明出来,更别说蒸汽发电,甚至是高频电子装置了。

    氯气也不用想了,工业水平能把氯气造出来了,朱舜完全可以在明朝贩卖冰箱空调了。

    不过却可以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

    朱舜想了想,继续说道:“积薪已经在研究洗煤了,只要研究出来,就能生产出大量的煤球,开门七件事的柴的价钱,肯定会大跌。”

    “另外,煤球的买卖也会对工人们有一定的优惠,到时候要让工人们保证喝热水的习惯。”

    朱舜很清楚中华独有的喝热水习惯,是国人身体状况要比其他欧美国家要好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国后提高人民人均寿命的三**宝,凉白开、抗生素、赤脚医生,热水不仅是其中的一个,还排在首位,足以见得热水的重要性。

    明朝人不是不想喝热水,只是成本太高了,一般百姓家里哪里会奢侈的用薪炭烧热水,基本上都是渴了直接喝冷水。

    出身贫寒的李州桥,提到柴薪两个字,感慨很多:“开门七件事的柴确实很重要,甚至超过了粮食。”

    “会首可能不知道,乡里间因为争夺柴,经常发生械斗,学生的一位叔父,就是死在了一次争夺柴的械斗里。”

    不过提到徐积薪,李州桥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对于这名京城第一才子,他是十分的仰慕。

    现在的京师大学堂在京城也是很有名气了。

    京城第一美男子薄珏,京城第一奇才黄宗羲,京城第一才子徐积薪,全在京师大学堂,想不出名都难。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扎根松江府
    朱舜开始修筑工业之城了,二弟朱四海的干船坞也竣工了。

    大明第一家工业化船坞正式出现。

    双喜临门的是,白老爷子的独女不在乎朱四海的贫寒出身,一心一意要嫁给朱四海。

    白老爷子在松江府那也是说的出名号的乡绅,独女白素素又是松江府有名的美人,娶了她相当于娶了白老爷子偌大的家业,追求白素素的人很多。

    就连松江府知府的长子都对白老爷子的独女白素素,青睐有加,甚至放出话来,不许任何人染指白素素。

    谁能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贫寒响马,抢走了白素素,这让知府长子很是恼火。

    大明的官僚乡绅相互戏谑,多是拿对方的籍贯相互讥笑,畿辅人俗称响马,河南人俗称板肠,江南人则是水蟹。

    知府长子每次称呼朱四海,都是满嘴的响马。

    知府长子喜欢穿一身紫红色宋锦,彰显自身地位的不同,宋锦上还聘请苏州有名巧妇,用苏绣刺绣了团花卷草。

    腰上别着一口鎏金唐剑,坠着一块鱼纹美玉,带着一群官宦子弟前往了白家宅子。

    前几日,知府长子和一群官宦子弟去了金陵的秦淮河,寻花问柳去了,听说京城很有名气的杏园戏班在金陵也开办了一个戏班,班主还是江南人李渔。

    知府长子想要见识见识这个在京师声名鹊起的杏园戏班,又耽误了一段时间,等到他收到老爹的书信,白家已经把黄道吉日给看好了。

    按照松江府的习俗,白家也要举办一次婚宴。

    朱四海先是询问了父母和大兄,家里对于在哪里先办婚宴,所有人聚在一起商讨了很久。
1...129130131132133...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