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另外为了方便管理各个蒸汽工厂,建立自卫处、廉政处、战略处。”

    “教育署、工业署、经济署、基建署、交通署、宣传署,合称三处六署管理制度。”

    “自卫处,全称为工人自我保卫处,以团练乡勇的形式建立一支保卫蒸汽工厂的乡勇。”

    大明各地的乡绅一直有组建团练乡勇的风气,尤其是沿海地带,为了抵御倭寇,往往各乡里的乡绅们筹集银子组建乡勇。

    朝廷也鼓励乡绅们的这种行为,不花费一分银子,还抵御了倭寇,朝廷有时甚至强行下令让各地组建乡勇。

    尤其是这两年,陕西、河南、两广各地到处都是流寇,朝廷巴不得乡绅们组建团练乡勇抵御流寇。

    因为崇祯二年建奴入寇中原那件事,北直隶明显不安全了,不少北直隶的乡绅也开始组建乡勇,朱舜以组建乡勇的名义建立一支私军,倒不会引起朝廷的忌讳。

    工厂主们都不傻,自卫处就是军权,该捐募给自卫处的银子,一点都不会少,但是这个自卫处的头子,工厂主们不会去争夺。

    朱舜接下来的话,果然印证了他们的想法:“自卫处、廉政处、战略处,直属于会首,由我亲自担任。”

    “关于自卫处和廉政处的具体事宜,稍后再议,现在宣布宋应升和曹文耀为战略处的成员。”

    战略处具体是用来做什么的,工厂主们不太明白,兴安伯公子和新宁伯公子倒是知道战略两个字的含义。

    再加上宋应升和曹文耀两人的才干,这个战略处未来应该是用来主导工人协会发展方向。

    三处宣布结束,接下来就是工厂主们期待的六署了。

    教育署按理说应该给王徵,但他嘴损的性格实在不适合担任,朱舜也有更合适的人选:“教育署署长。”

    说完署长二字,战略处立即开始体现作用了,纠正了足以导致工人协会失败的错误。

    曹文耀不温不火的说道:“会首,署长在汉代是少府门下的官称,四百石,黄绶。”

    “我等只是乡野的社,却用官称,恐怕犯了僭越。”

    曹文耀说的不温不火,工厂主们听的却是心惊肉跳,万一犯了僭越就是杀头的大罪。

    朱舜知道大明规矩多,一不小心就犯了忌讳,改口道:“叫做署令怎么样。”

    曹文耀继续不温不火的说道:“署令是大明天坛和地坛常设的官职,依旧僭越。”

    署长作为汉代的官职,不知道还情有可原,署令可是本朝的官职,这就说不过去了。

    工厂主们全都眼巴巴的看着朱舜,希望会首别再犯忌讳了。

    署长、署令都不行,朱舜想了想,询问道:“署正怎么样。”

    宋应升按住了准备继续不温不火的曹文耀,温和笑道:“署政确实可以,只不过这个政,要改成政令的政。”

    工厂主们听到宋应升赞同了会首,松了一口气,他们可不想被不明不白的砍了脑袋。

    敲定了三处六署的领导者称谓,朱舜说出了署政的人选:“由宋应星担任署政。”

    工厂主们全部看向了坐在最前排的王徵,在众人心里这个教育署的署政,应当给这位为蒸汽时代做出了很多贡献的王老爷子。

    毕竟,不管是梳棉机,还是第二代蒸汽机,背后都有王老爷子的影子。

    王徵心里却没有半点的芥蒂,他可没有官瘾,拿着一百两的月俸,没事喝喝酒,骂骂人,小日子过的多自在。

    猪油蒙了心才会没事找事的给自己要来一个署政,费心费力的去管理那帮子精力旺盛的小子。

    宋应星自从得到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一直闷着头在京师大学堂的书楼,重新编撰《天工开物》的书稿。

    要不是朱舜强拉硬拽,他才不会走出那座这辈子死也死在里面的书楼。

    听到教育署署政的任命,宋应星苦笑了一声,看来好日子到头了。

    工厂主们看到王徵老脸上的乐呵,就忍不住想骂娘,现在宋应星也是一副吃了大亏的表情,真是忍不住骂娘了。

    先不说朱舜每年批给教育署的研究经费,就是以后谁家的子弟想要进入升学率更高的新式学堂,收钱都能收到手软。

    咋的,还委屈你了不成。

    宋应星担任了教育署的署政,张焘众望所归的成为了工业署的署政。

    经济署,交通署,宣传署,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先搁置在一边。

    毕竟工人票号,蒸汽机车,金属雕版还没发明,任命了也是空架子。

    基建署的重任,经过投票最终落在了李州桥头上。

    虽然李州桥太过年轻,只是一个少年,但是除了他以外,没人懂怎么利用水泥建造厂房,工厂主们又都想着尽快建造新式厂房,就争先把票投给了李州桥。

    成为了工人协会最年轻的一位署政。

    周员外吕员外这些元老也不是没有捞到好处,宣传署下设的纺织协会,食品协会,都给了他们很大的职务提升。

    三处六署的任命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具体职务的安排了。

    朱舜点名了基建署署政李州桥:“基建署成立大明第一基建总局,由你负责,用最短的时间内修建所有的新式水泥工厂。”

    “争取在明年三月份以前,培养一百名能够熟练使用水泥建造建筑的熟工,一百名只是最低标准,越多越好。”

    李州桥红着脸,腼腆的从最后面坐到了最前排,坐在各位署政专属的座位上。

    听到会首的安排,立刻站了起来,涉及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脸上的表情自然了很多:“会首放心,最低三百名熟工。”

    朱舜点了点头,示意散会,工厂主们陆陆续续离开了。

    许久后。

    朱舜注视这五百个席位,有些怔怔出神。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五百工厂主的盛况。




第二百四十四章 军队编制
    工人会堂的后面有一个小门,走过小门是一间小院,朱舜和战略处的两位成员以后正常住在这里,推进蒸汽时代的进程。

    混凝土浇筑的小院很简单,左右两边分别是六署的公舍,正对大门的正堂是朱舜的公舍,正堂左右两边是三处的公舍。

    再往后,就是朱舜和一些署政平时睡觉休息的厢房。

    会首公舍里,胡瞎子和杨百岁心神不宁的坐在里面,等着会首的到来。

    就在两个糙汉子等的快要睡觉了,朱舜带着宋应升曹文耀走进了会首公舍,两人赶紧坐直了身体。

    两名糙汉子旁边还有一名少年,长着一张国字脸,身上有一股子少年人身上罕见的老成持重。

    如果不是那张脸容过于稚嫩,说他是三十而立都有人信。

    少年看见曹文耀走了进来,板着的一张国字脸,露出了笑容,跑过去推曹文耀的轮椅。

    曹文耀从来不会让任何人推他的轮椅,今天却一反常态的让少年推着轮椅。

    少年说了一句话,解答了几人心里的困惑:“爹。”

    胡瞎子杨秃子听到这名少年喊了曹文耀一声爹,脸上的表情有些激动,没想到这个少年就是辽东双蛟之一的曹鼎蛟。

    袁督师都对曹变蛟曹鼎蛟两兄弟有着极大的评价,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了一句‘此二子,日后必是大明双壁’。

    作为老爹曹文耀,名声也跟着大涨,都说他会生儿子,两个儿子打仗一个比一个生猛。

    曹鼎蛟倘若是留辽东,以后的成就不可限量。

    但是老爹曹文耀回家了,曹变蛟曹鼎蛟两兄弟就得有一人回去侍奉双亲。

    曹鼎蛟不顾兄长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回家侍奉双亲了,把功成名就的机会留给了兄长。

    曹鼎蛟今天过来,是朱舜专门找曹文耀商量过以后,得到了他这个父亲的同意,让他在自卫处担任一个要职。

    正堂的主位上,有一张紫檀做的大书案,后面放着一张紫檀官帽椅。

    紫檀书案上放着湖笔、宣纸、端砚、程墨。

    朱舜坐在紫檀官帽椅上,开始谈论关于自卫队的事宜:“今天叫各位过来,是为了尽快把自卫处的框架搭起来。”

    “自卫处,分为两营一大队,分别是步兵营,火箭营,狙击大队。”

    “这里有一份关于两营一大队的编制,你们三人看看。”

    团练乡勇的编制同样不能与朝廷官职名称相同,朱舜决定使用后世的军队编制。

    行军打仗向来讲究两个词,快速,高效。

    大明的编制有些混乱,很容易造成底层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军士,不清楚官职大小,造成指挥上的混乱。

    这种混乱放在平时,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放在战时,很有可能造成一次大溃败。

    后世的军队编制就是一种很简单高效的编制,通过肩章,很清楚的知道对方是什么级别,即便是不认识军官的长相,也知道。

    小小的一个肩章,就有了一种极大的好处,可以让散兵游勇迅速形成战斗力,团结在级别最高的军官麾下。

    战场上的散兵游勇,不管是大明也好,建奴也罢,只能向后方溃逃,没有了半点战斗力。

    谁也不认识谁,谁知道官大,还是官小。

    朱舜刚开始是准备照搬后世的军队编制,曹文耀宋应升两人听到肩章制度,也是惊奇于朱舜真是个全才,治军也有这么高深的见解。

    不过两人却对军队编制进行了简化,剔除了上尉少校制度,只是用班长排长连长。

    团练乡勇都是没读过书的乡下人,又是连长又是上尉的,太过繁琐,很容易让他们搞不清该听哪个的。

    直接用班长排长连长,配合肩章制度。

    关于肩章图案,朱舜和两位战略处的参谋,也商讨了很长时间,最好能让乡勇们一眼就能认出。

    商量了几天,最终决定使用铜钱和银子,在肩章上绣铜钱和银子作为区分。

    另外铜钱肩章,也不能叫做一文肩章二文肩章,文这个字显的太过廉价,不利于建立等级感,改为铜钱的钱。

    最后又敲定了一些细节,两名战略处参谋也觉的没有任何问题了,就把肩章制度定了下来。

    全营使用三三制度,以连为作战的基本单位。

    一个班十人,班长佩戴一钱肩章。

    三个班一排,一共三十人,排长佩戴二钱肩章。

    三个排一连,一共九十名作战步兵,另外每连配备一个炊事班,一个通讯班,一个内务班,一共是一百二十人,连长佩戴三钱肩章。

    营,下属三个连,一共三百六十人,另外配备直属的警卫排,通讯班,内务班,还有一个营参谋部,共计四百二十人,营长佩戴一银肩章。

    狙击大队的成员,普通成员直接给班长待遇,佩戴一钱肩章,五人小队长二钱肩章,五十人中队长三钱肩章,百人大队长一银肩章。

    步兵营和狙击大队的武器装备好办,尤其是目前只有中队规模的狙击大队,配备2.5倍镜的300式线膛枪,可以保证300m内精准射击。

    关于最为重要的火箭营装备,朱舜和两名战略处参谋经过商讨,三人发射一支火箭,其中两人负责搬运,一人负责测量距离和点火。

    火箭营一次可以发射八十一枚火箭。

    关于团练乡勇的待遇,朱舜和曹文耀宋应升两人也商讨了很长时间,决定大幅度提高团练乡勇们的待遇。

    普通乡勇三两银子月钱,班长五两银子,排长十两银子,连长二十两银子,营长五十两银子。

    两营一大队的营长和大队长人选,也定好了,就从胡瞎子杨百岁曹鼎蛟三人里面选择,至于怎么选,就看他们三人自己的主意了。

    胡瞎子杨百岁这几年被朱舜强制要求学了字,他们俩也很羡慕读书人,就拼命识字。

    虽然已经过了识字的最佳年纪,但是两人还算努力,作不了诗词歌赋,查看手里的批文还是没有问题。

    胡瞎子杨百岁其实都想担任狙击大队的大队长,一来这是他们俩的老本行,二来两人很是享受戏文里说的千里之外取人首级的快感。



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买马
    曹鼎蛟当年在辽东的地位,比这两名夜不收和塘骑高多了,但在这里他只是个新人。

    没去争夺什么,只是沉稳的坐在老爹的下首,等着两位老卒挑选完。

    胡瞎子杨秃子两人经过商量,决定由胡瞎子亲自率领狙击大队,凭借他比狗鼻子还灵敏的嗅觉,能让狙击大队发挥更大的作用。

    凶悍的杨秃子决定亲自率领步兵营,说是步兵营,其实是一支马上步兵,也算是杨秃子的老本行了。

    战场上为了能让士兵发挥最大战斗力,两点很是至关重要,一是机动性,二是体力。

    一来可以让士兵尽快到达战场,二来士兵可以保证充足的体力进行战斗。

    如果是一天急行五十里,士兵到达战场累的手臂都抬不起来了,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朱舜的视线落在曹文耀身上:“辽东大马买了多少了。”

    一匹中等辽东大马,在边关只需要八两银子,到了京城就贵了很多,最少二三十两。

    朱舜安排曹文耀采买的就是中等辽东大马,又不是用来冲锋陷阵,只是当做步兵营和火箭营的机动性辅助,中等辽东大马已经足够了。

    上等辽东大马过于昂贵,饲养的成本又高,步兵营和火箭营暂时使用中等辽东大马。

    曹文耀拿出一卷书册,翻开其中一页递给了朱舜:“我家大兄,这两年倒是俘获了不少辽东大马,便私自做主从大兄那里买了一批辽东大马。”
1...109110111112113...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