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第二百四十一章 顾侍郎的后手
东林党得知了这个消息,很多东林党人和晋商吃不下饭了,为了这一次的庙算,这些东林党人和晋商可是出了不少的银子。
本来一分银子十五只已经够了,顾侍郎非得提高到一分银子十七只,这让东林党人和晋商白白损失了大笔的银子。
对于视银子如爹娘的东林党人,怎么受得了,纷纷去顾侍郎的府邸质问他。
顾侍郎却是让人搬了一张黄花梨官帽椅,安之若素的坐在大门口,等着这群见利忘义的东林党成员和晋商的到来。
顾侍郎看着面前一张张恼怒的脸容,真是一群实实在在的小人,自己得势的时候,这些人恨不得当孝子贤孙。
现在刚刚有了一点失势的苗头,就过来口诛笔伐了,恨不得从顾府狠狠的撕下一块肉,弥补自己的损失。
但顾侍郎损失的更多,倘若不想办法渡过这个难关,他堂堂一位正三品中枢重臣,一家老小都要搬到养济院去和那帮乞丐一起住了。
等到人来的差不多了,顾侍郎压了压手掌:“诸位稍安勿躁,三天后本官一定给各位一个说法。”
东林党为了这一次的庙算,可是掏光家底建造了不少的私窑,就等着通过这件事击垮朱舜以后,分润各种新式机械的利益。
现在可倒好,不仅没能击垮朱舜,还让兴安伯的瓷器买卖更大了。
这不就成了掏光家底帮助兴安伯扩大买卖,又让朱舜和一位勋贵捆绑在一起,还是怎么也分不开的捆绑。
这让东林党人和晋商怎么受的了,在得知一分银子二十只的消息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砸坏了手里的雅玩。
有一位东林党郎中甚至撕了自己最爱的折扇,扇面可是有宋徽宗的私章,心疼的这位东林党郎中差点昏过去。
不过在看到顾侍郎处变不惊的坐在大门口牌匾下,真的以为他有什么高招,渐渐平息了心里的怒气。
不平息也没有办法,只能回去等着三天以后了。
这三天却像等着砍头一样煎熬。
顾侍郎暂时安抚了群情激愤的东林党人和晋商,回到自己的正堂,开始盘算怎么解决这件事。
唯一的办法就是瓷器价钱比兴安伯更低。
不用想也知道不可能,顾侍郎虽然看不起朱舜的下贱出身,但不得不承认,整个大明找不到第二位比他更擅长奇技淫巧的人了。
这条路明显是想不通。
不过瓷器的价钱低不了,只要把那些蒸汽工厂给毁了,瓷器的价钱自然就上来了。
顾侍郎在得知一分银子二十只瓷器的价钱,第一时间亲自去了一趟兴安伯的瓷器作坊。
发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兴安伯手里的蒸汽工厂其实并没有提供多少黏土,那些低廉的黏土是从潮河岸边运过去的。
所以说只要砸了潮河岸边的蒸汽工厂,这件事就自然解决了。
过去是没有防备,还以为朱舜又在建造纺织工厂,就任由他建造了。
只要是砸了这些蒸汽工厂,东林党有太多的阴险手段让潮河岸边的蒸汽工厂,无法重新建造了。
东林党可是掌握着民心,而这个民心还是官僚乡绅。
顾侍郎喊来了一声管家:“这里有两封信,一封交给通州的黄掌案,一封交给京城的青手头子,让他们俩明天晚上一起行动。”
管家接过来两封书信,火速送了出去。
黄掌案接到书信,脸上的表情有些憋笑。
咋的,让自己砸了自己日进斗金的矿石蒸汽工厂,顾侍郎的脑袋莫不是被驴给踢了。
想到顾侍郎并不知道自己站队了朱舜,黄掌案也就理解了,理解归理解,但他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朱舜。
朱舜接过来黄掌案手里的书信,扫了一眼,也是忍不住憋笑。
本来是想让黄掌案光明正大的站队,阴差阳错的让他偷摸猫了起来,没想到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
朱舜也没说怎么处理,就把书信还给了黄掌案,让他自己掂量着办。
这一句掂量着办,却让黄掌案琢磨不透了,朱舜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一直到第二天,黄掌案做出了一个狠辣的决定,要么不做,要做就把事情做绝了,算是送给朱舜的一个投名状。
免得朱舜因为他乡绅的身份,一直有戒心。
午时左右,四五十名青手和喇唬拿着各种棍棒刀剑,找到了黄掌案。
黄掌案身边有一百多名从各地乡绅家里聚集来的家丁,这些家丁可比青手喇唬们阔绰多了,大部分家丁的手里都有一支鸟铳。
青手喇唬们看着家丁手里冒着黑色光泽的鸟铳,羡慕的紧,但是那玩意太贵了,哪里是他们能够玩得起的。
黄掌案给亲信乡绅们递了一个眼色,乡绅们心领神会的让家丁们放慢了脚步,渐渐落后在青手喇唬的后面。
这群青手喇唬的头子,发现了这种情况,只是暗骂了一句又让他们打头阵,就没怎么当回事。
矿石蒸汽工厂对岸的潮河岸边,青手喇唬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岸边等着,等到天黑了以后冲过去砸了对面的建筑。
一个个脸色极其亢奋,头领可是说了,这件事结束以后,一人发给三两银子。
青手喇唬们要是知道顾府的官家给出的价钱,一人二十两银子,不知道这些青手喇唬会有什么感想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潮河对岸的矿石工厂里冒出的滚滚浓烟,也渐渐熄灭了。
亲信乡绅们把青手头子叫了过去,这位在京城呼风唤雨的青手头子,还以为这群乡绅要商量谁先过去。
想要青手喇唬们先过去也可以,最少要一百两的好处。
可是当青手头子走过去,看见的却是十几支黑洞洞的鸟铳枪口。
“砰!砰!砰!”
还没等青手头子反应过来,死在了一片耀眼的火光里。
散落在潮河岸边的青手喇唬们,听见动静,回头看了过去,差点没给吓死。
一百多支鸟铳正对着他们,一个个立即跳进了潮河里面,希望能够逃过一劫。
青手喇唬们不用跳进潮河,大部分人也没有事。
这些鸟铳只是打死了七八人,剩下的全部对着天空开火,跳进潮河反倒是淹死了两人。
黄掌案这一次的狠辣,哪里是因为这些小喽啰,是为了整死他们背后的幕后大人物。
黄掌案也不收拾残局,就让一名亲信乡绅去了大理寺。
大理寺寺卿,名叫马士英。
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组织
顺天府出现了死亡十一人的重大刑名,按理说应该归顺天府衙门的推官处理,但正如黄掌案所预料的那样。
天子脚下出现了这等不安定因素,马士英穿上一件单衣,直接越权,连夜带着一队衙役赶往了潮河岸边。
虽然这几名乡绅坚持说是死于宗族械斗,马士英命人拿来通州的黄册,死亡的十一名汉子在黄册上也记载着各自的户籍。
但是马士英觉的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果然,一队顺着潮河岸边巡查的衙役发现了几名落水的青手,把他们押了过去。
马士英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的刑名大案,居然涉及了一位正三品的中枢重臣。
这要是换成了别人,肯定就把这件事瞒了下去,顾侍郎不仅是一位中枢重臣,还是东林党的核心成员之一。
马士英又连夜赶往了紫禁城,把这条朝野震动的消息传递给了崇祯。
在得到崇祯便宜行事的首肯以后,马士英第二天直接带着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前往了顾侍郎的府邸,只是马士英隐隐感觉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蹲在通州大牢里的那群乡绅,肯定隐瞒了些什么。
隐瞒不隐瞒已经不重要了,马士英要借助这件事敲打‘一统天下’的东林党,让东林党收敛一些,他马士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家里等候好消息的顾侍郎,沐浴更衣过后,没等到东林党成员和晋商们过来谢罪,却见到了京城第一酷吏马士英。
从崇祯二年开始,一直针对朱舜的顾侍郎,终于是栽了。
这件事果然在东林党内部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继工部尚书以后,东林党又被断了一指。
第二天的早朝,东林党的很多高官故意称病没去上朝,表示了东林党对于这件事的抗议。
徐光启的年纪比较大了,崇祯正想着扶持一位西法党人的中坚力量,进入朝堂中枢。
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攫升孙元化成为了工部左侍郎,填补了顾侍郎留下的空缺。
应该死于崇祯五年的孙元化,在朱舜的影响下,不仅没死,还成为了正三品的中枢重臣。
引发这一连串变局的朱舜,放心的把研究工业母机的重任交给了六弟子毕明珪,终于有时间统筹全局,安心引领蒸汽时代。
过去,朱舜手里能用的数理化天才很少,只能亲自去研究,把自己困在了一个小小的京师大学堂,严重拖慢了蒸汽时代的进程。
水泥有了,京师大学堂的世界级天才多达六人,还有三百多名数理化天才,以及更多还在努力学习的数理化优秀学子。
终于可以大刀阔斧的放手去干了。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组织问题,只有拥有一套高效的管理组织,把目前身边所有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所有力量。
集中力量办大事。
京师大学堂旁边,一座整体由大理石和混凝土建造的庞大建筑物,拔地而起。
建筑的整体外貌,是由朱舜亲自设计,类似于某国的某白色宫。
圆顶白色宫殿前面是一座大喷泉,喷泉的中间留有一个空位,用来放置一尊雕像。
以喷泉为中心,建造了宽阔的水泥路,呈十字形状。
喷泉后方是圆顶白色宫殿,左右两边通往两侧的大门,前方通往正门。
其余地方,全部是种上了一层青色草坪。
青色草坪占地很大,一眼看不到边际。
草坪的边界是由铁制栅栏围了起来。
除了喷泉中间的雕像还没建设好,圆顶白色宫殿基本上已经竣工了。
朱舜带着所有工厂主们走进栅栏里面,所有人都在好奇的打量眼前新奇的格局。
坚硬的道路,壮观的喷泉,圆顶高大宅子。
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坪,走在水泥路上,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上。
中原的府邸房宅,自古就讲究壶中天地四字。
以白居易的洛阳宅为例,只有数亩的宅子,竹、池、船、岛、树、道、桥,应有尽有,要把各种山水嵌入方寸之地。
朱舜建造的这处苑林,占地很大,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处建筑。
让工厂主们顿时感到耳目一新,胸中多了几分阔达,如同走在辽阔的草原上。
路过中间喷泉,工厂主们多了一种草原横挂瀑布的奇妙感觉。
一直走进圆顶白色宅子,工厂主们心想这哪里是宅子,都快赶上一座小型宫殿了。
不过好在朱舜对于规模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不算僭越。
宫殿里面有一排排的连在一起的长条桌子,桌子后面是柔软官帽椅。
一共五百席位。
正前方是一座大讲台。
在能工巧匠的设计下,有着很大的回音,站在讲台上说话,基本上都能听见。
座位前方的桌子上,用红色纸片写着名字,工厂主们分别落座。
等到所有工厂主们坐在座位上,朱舜走向了大讲台,把手里的稿子放在讲桌上:“各位,经过四年的艰苦发展,咱们现在终于有了初步的成果。”
“为了蒸汽工厂能够更好的发展,保护咱们的银子不受到外人的抢夺,决定正式成立一个互助社,不知道各位有什么建议。”
兴安伯公子第一个跳了出来:“忠义社。”
新宁伯公子扯了扯兴安伯公子的衣袖,把他拉回了座位:“你当咱们是岳家军。”
“依本公子看,不如叫做皇协社,意思是协助皇上开创太平盛世,各位觉的怎么样。”
朱舜忍不住扯了扯嘴角。
将种子弟们却是深以为然,他们开办蒸汽工厂最根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击败建奴,协助皇上开创太平盛世。
就在朱舜驳回这个建议,周员外慢悠悠站了起来,把玩着鼻烟壶说道:“不如叫做工厂社。”
工厂社的名称,引起了其他工厂主的赞同,却也有不同的意见。
纷纷站起来建言,说什么的都有,越说越离谱。
朱舜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敲了敲讲桌,让众人安静下来,说出了自己已经拟定好的名称。
“工人协会。”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处六署
工厂主们对于叫什么名字,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就精力过剩的兴安伯公子和一些将种子弟,念念不忘皇协社这个称谓。
工厂主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接下来三处六署的任命,已经提前得到一些消息的工厂主们,对这些关乎银子的任命动了心思。
定下了工人协会的名称,朱舜继续说道:“以后蒸汽工厂的匠人纺妇,统称为工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