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没过多久,那名秦管事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还没靠近,就听他在那奉承:“这位官爷莫怪,家里的下人不懂事。”

    “倘若哪里有冒犯的地方,小的给官爷赔不是了。”

    秦管事能够外放到油水很足的石膏作坊,为人处世,察言观色,各个方面都相当的有火候。

    这句话一说,朱舜纵是有天大的火气,也要消去一半了。

    秦管事走到近前,赶忙拱手,拱手的同时偷偷打量了几眼朱舜,确实是像个当官的人,笑容更加奉承了:“官爷这边请。”

    朱舜杨百岁两人一起走过去,没去秦管事简陋的正堂,顺着一条勉强算路的山道,爬到了丘陵的顶部。

    朱舜掏出怀里的千里镜,望了望四周。

    空旷的四周,起伏着大大小小二三十座丘陵,再向外,则是平坦的旷野。

    这些凸出地面的小丘陵,便是一座座小型矿山。

    石膏矿不算太大,也太小,算是一处中等矿山。

    供应那些日常万吨的水泥厂够呛,不过供应朱舜建立的水泥工厂,却是足够了。

    向北还有一片黏土矿山,同样是顾侍郎的私产,黏土作为烧制瓷器的原料,价钱比石膏要稍高一些。

    朱舜杨百岁两人走下石膏矿山,又去了一趟同样是荒芜的粘土矿山,这边也有一家小作坊。

    只是以这种手工开采的方式,开采出来的那点矿石,对于整片矿山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有着秦管事的陪同,朱舜杨百岁和几名天才学子很顺利的就进入了粘土矿山,在矿山顶部观察了一会儿,大致确定了矿山的规模,便回去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数据,就要等到买下这两片矿山以后,让这帮天才学子耗费大量时间去检测了。

    等到朱舜把三大片中等矿山观察完,已经中午了。

    谢绝了秦管事的宴请,心里有底的朱舜带着天才学子们回去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贵的矿山?
    朱舜回到朱氏水泥厂,宋老太爷已经坐在正堂的官帽椅上等着了,端着那支爱不释手的线膛枪,慢慢的擦拭着。

    火枪都有使用寿命,一旦开枪次数快要达到使用寿命,随时都有可能炸膛。

    朱舜迈过门槛走进正堂,扫了一眼,瞧见线膛枪的枪托上刻印着崇祯六年五月初三制的字样,也就放心了,应该是一支新枪。

    朱舜先给宋老爷子倒了一杯茶,自己也倒了一杯,忙了一上午了,口渴的喝了好几杯:“矿山的事情,想必老太爷已经知道了。”

    “三处都是中等矿山,最多给四万六千两白银。”

    宋老爷子放下茶杯,不解的看了朱舜一眼:“老夫打猎的时候,路过这三处矿山几次,以这三处矿山的规模,最多四万两白银。”

    “朱先生怎么多给了六千两。”

    经过工业魔改以后,这三处矿山的价值最少值百万两白银,别说多给六千两,多给六万两也是值得。

    这次去找本地的乡绅采买矿山,明面上是宋老太爷出面,但是去衙门的三班六房文契过户,还是要签字画押朱舜的名讳。

    在采买以前肯定要给本地乡绅挑明,免得到时候反复无常。

    既然挑明了是朱舜采买,这些乡绅十有**会坐地起价,要不然谁敢冒着得罪东林党和晋商的风险,偷偷把石灰石矿山卖给朱舜。

    石灰石矿山是本地几位乡绅的私产,石膏矿和黏土矿就有些难办了,就是东林党成员的私产。

    朱舜在大明的人脉关系有了一定的厚度,去找顾侍郎这件事,完全可以请新宁伯出面。

    宋老太爷瞧见朱舜只是笑而不语,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拎着那支线膛枪就出去了。

    大明的州分为属州和直隶州,直隶州是直隶于各省巡抚司的州,属州是相当于县的州。

    通州是属州,本地乡绅只有通州城这一片的乡绅,人数不多也不少。

    通州公廨聚集了本地最有名望的一批乡绅,其中以三家乡绅为主。

    包揽了词讼的贾讼师,三班的快班赵班头,六房的户房黄掌案。

    县衙和属州的公廨机构分为三班六房,三班的皂班负责内务,壮班和快班负责站堂、呵道、传案、催科、缉捕、警卫等职责。

    六房对应中枢朝廷的六部,其中以户房和吏房为主,户房掌管全县的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房屋土地买卖等职责。

    户房手握县衙财赋大权,六房多数以户房为主。

    三名乡绅里又以贾讼师名望最高,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好大弟,贾汉复。

    是当今中枢重臣顾侍郎最得意的门生,在顺天府知府以前,府衙的很多官吏都给他三分薄面。

    现在那些给他薄面的贪官污吏越来越少了,全被宋应晶换上了一批有识之士。

    这些人过去在朝廷担任要职,东林党为了把持朝政,就把这些人排斥在朝廷中枢以外,算是被宋应晶捡漏了。

    这些年,宋应晶身边渐渐聚集了一批有识之士,致力于改革大明污浊的朝纲。

    贾讼师在得知朱舜要采买潮河岸边的石灰石矿,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贾汉复,希望大弟给出个章程。

    贾汉复很清楚座师手里很缺银子,前些年因为推广土豆采买了一大批粮食,结果粮食全部砸在手里不说。

    因为土豆面粉,粮食的价格大跌,只能以一个低价卖给了晋商。

    贾汉复知道这件事,不方便让座师顾侍郎知道,倘若知道了,卖还是不卖?

    卖是肯定想卖,但是明知是朱舜要买,还要卖出去,就会给其他东林党成员留下勾结朱舜的把柄。

    贾汉复给顾侍郎府邸的总管通过气,私自做主,帮座师顾侍郎卖了石膏矿山和黏土矿山。

    只要帮顾侍郎赚了大把的银子,就能得到顾侍郎更大重视。

    赵班头和黄掌案不同于贾讼师,与东林党有着很深的瓜葛,他们俩只是本地的乡绅,与东林党之间没有太深的关系。

    所以就动了其他的小心思,他们不准备卖钱,想要换一批朱氏纺纱机。

    现在谁不知道蒸汽工厂,就是一座座宝源局,通州本地的乡绅们早就眼馋这些新式机械了。

    只是苦于没有一个采买的机会,朱舜又喜欢打压乡绅,也就没人敢接触朱舜,免得吃不到羊肉还惹一身骚。

    不过这一次机会来了,宋老太爷本身就是一位乡绅,又在朱舜成立的纺织协会里,地位很高。

    赵班头和黄掌案还有大部分乡绅,就想着通过宋老太爷,私下里采买一批朱氏纺纱机。

    一炷香过后,宋老太爷走进了廨舍,这里是官吏们平时休息的地方。

    贾讼师赵班头黄掌案三人带着乡绅们,起身相迎,宋老太爷的三子是顺天府的知府,不买朱氏纺纱机也值得他们这么尊重。

    宋老太爷坐在早就预留的主位上,等到衙役把正对面的廨舍木门关上,寒暄了几句。

    贾讼师直接狮子大开口:“石膏矿和黏土矿,在下可以做主,只不过价钱略高了一些。”

    “一处矿山一万五千两白银,两处矿山一共是三万两白银。”

    廨舍里的乡绅们显然是被贾讼师索要的价钱惊住了,送往嘴边的汝窑白瓷茶杯,僵在了嘴边。

    普通的细瓷,五分银子都能买十只,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买上百只细瓷。

    不知道烧制多少细瓷才能赚来一万五千两白银,更不要说黏土这种烧制细瓷的土料,那得开采多少年才能赚来一万五千两白银。

    卖到一万两已经是天价了,没想到张嘴就是一万五千两。

    宋老太爷这几天见识了水泥的神奇,知晓这种经过一定配方烧制成的水泥,有多大价值。

    一万五千两?

    十五万两买下潮河岸边的矿山也是值得的。

    宋老太爷的举动更让乡绅们摸不透了,竟然答应了黄讼师的漫天要价:“三日后,老夫带人来签字画押。”

    赵班头和黄掌案却是心思安定了很多,对于私下里接触宋老太爷,更有把握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运输系统
    宋老太爷回到朱氏水泥厂,李州桥带着招募的苦力们正在朱氏水泥厂北面一里左右的位置,开挖地基。

    这里是新水泥厂的厂址。

    京师大学堂的天才学子已经增加到了三百人,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了,三年间培养了各种人才。

    李州桥擅长基建,朱舜就把他和一些同样擅长基建的天才学子从京师大学堂调过来,使用水泥建造工业化的厂房。

    只有理论是不行的,现在正好有机会,让李州桥这些擅长基建的天才学子们进行实践。

    朱舜从宋老太爷嘴里得知赵班头黄掌案这些乡绅的想法,对于这件事很重视,这一批乡绅可以说是同化的第一批乡绅。

    有了他们作为标榜,就在官僚乡绅阶层凿开了一个口子,慢慢的同化这个阶层,直到彻底改变大明的社会结构。

    在这过程中不免会遇到顽固份子,对于这些顽固份子,只能是革命流血了。

    朱舜给了宋老太爷最大的权限,尽可能的吃下本地乡绅,不过有两点一定要坚持。

    一是,必须加入纺织协会。

    二是,蒸汽工厂只能建立在永定河岸边。

    本地乡绅私底下接触宋老太爷是为了什么,朱舜心里很清楚,这些老谋深算的本地乡绅,想要占尽好处,又不想得罪东林党,两头获利。

    世道哪有这么好的好事,朱舜提出的这两点,是为了让他们做出一个选择。

    要么彻底站在朱舜这边,从此和东林党彻底对立,要么继续眼馋新式机械。

    至于怎么权衡其中的利弊,就要看本地乡绅有多大的魄力了。

    有了宋老太爷的牵头,文契过户很快就办下来了,北面的石膏矿山、黏土矿山、石灰石矿山,全部落在朱舜手里。

    贾讼师做事还真够损人不利己的,眼看作坊带不走,直接一把火给烧了。

    这样也好,朱舜省去了拆除作坊的工序。

    矿山有了,水泥也有了,接下来就要大搞建设了。

    朱舜带着李州桥杨百岁等一批天才学子,坐在矿山一里外的河岸边,这里有一大片临时搭建的棚户,给泥瓦匠和苦力们临时居住。

    李州桥手里攥着一张图纸,许是在朱舜面前有些紧张,平时宝贝到娘亲都不让碰的图纸,攥出了褶皱。

    附近灰尘很大,手心出了不少的汗,光洁的图纸上留下了一道灰泥印子。

    李州桥把手里的图纸交给朱舜,瞧见上面有灰泥印子,又急又是紧张,为人性格又比较腼腆,顿时闹了一个大红脸。

    杨百岁这些天才学子们看着脸红的李州桥,哈哈大笑。

    朱舜接过来扫了几眼,这张图纸是针对石膏蒸汽工厂设计的一张厂房图纸。

    其中有几处设施,堪称突破性的设计。

    朱舜真没想到李州桥能有这么超前的眼光,指着图纸上厂房旁边的一处设施说道:“讲一讲这个水塔。”

    水塔,正是这张设计图纸的灵魂所在。

    谈到自己最擅长的水利兴修,向来腼腆的李州桥,浑身的气质瞬间就不一样了,多了几分自信从容。

    李州桥接过来图纸,站起身来,指着石膏矿山,开始侃侃而谈。

    矿山的矿石运输一直是最大的难题,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畜力,也是一座矿山的主要人力畜力成本之一。

    石膏矿山距离潮河虽然很近,却也有长达一里的距离,石灰石矿山更是远在五里以外。

    潮河的地势是北高南低,上游地势高于下游地势。

    为了节省人力畜力,更加方便快捷的运输石膏料,正好可以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修建一处水塔。

    水塔位于石膏蒸汽工厂的上游,这样就能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使得水流向下游的石膏蒸汽工厂流过。

    水塔不能直接挖掘,反而要垫高,用水泥建造在地面上。

    直径90米~100米,深度为5米,高于地面2米。

    水塔南侧的水道出口有三个,分别流向石膏蒸汽工厂,黏土蒸汽工厂,石灰石蒸汽工厂。

    水泥建造的水道,整体呈弧形。

    至于具体角度是多少,还要根据三座厂房建好以后的具体位置,精确测量以后再定。

    抽水机械,使用更加节省煤炭的第二代蒸汽机。

    杨百岁等天才学子们看着站在潮河岸边,高谈阔论的李州桥,哪里还有半点柔弱书生样子,分明就是一位指点江山的大儒。

    说不出的士子风流。

    朱舜看着面前的李州桥,也是频频点头,这是大明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提出水塔运输系统。

    对于水利运输有着重大意义。

    正是因为是第一次,建造都没建造过,更不要说发生事故了。

    很多事情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不断进步,这个大明首创的水塔运输系统,自然还有不少的缺点。

    这些缺点如果不进行完善,就有可能发生事故,造成大明子民的伤亡。

    朱舜直接指出了这里面的缺陷:“州桥,还有你们一定要记住,不管是房宅修筑,还是水利兴修,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1...103104105106107...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