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毫无疑问,这样的海事工程是极为浩大的,特别是在缺乏必要的人手及工具的情况下。文图拉粗粗看了看,岸边的工地上除了一千多名南非劳务工在搬运沙袋之外,就只有大约四五百个持临时身份证明的瓜拉尼人意大利人在辛苦地挖泥取土了,人手看起来完全不足。

    也许是看出了文图拉的疑问,林副科长随即又解释道:这只是先期人员。薄县长召开过会议了,接下来三个月内将会陆续从别处调来大约一千名南非劳务工。而到了年底以及明年年初,将会有大批东方移民到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将会补充到这边的工地。薄县长预计,到了明年年初,总计将会有超过五千人同时在这里工作。到了那时候,镇海港的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就能步入正轨了。

    镇海港二期扩建工程是一项规模庞大耗用大量人力物力的海事工程,该工程包括在镇海港城区以西新辟一个码头区出来,然后还有随之而来的港务部门行政大楼码头仓库疏港公路(铁路)蒸汽吊车永固栈桥(兼防波堤防沙堤)照明灯塔等设施的建设。此外,由镇海造船厂提请执委会批准,一起加入此项目的还有镇海造船厂新增船坞(面积15平方公里。方形)工程,用于替代原本已越来越不敷使用且淤塞严重的旧船坞。

    镇海造船厂是如此的雄心勃勃。以至于他们想将目前的造船产能继续扩大一倍以上。新船坞的完工年限不得而知,但预计两年内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投入使用。而整个大船坞(包括大型水闸排水水道堤坝船台建筑设施等)的完工期限,以目前国内劳动力的紧缺状况来看,预计十年内将很难看到这一天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计划。

    灯塔的修建是怎么安排的?要知道,我可是很讨厌在漆黑的夜晚行船的,但有的时候遇到中长途运输任务时你又不得不如此。每一次我都小心翼翼,生怕偏离航道然后触礁或搁浅了,这种感觉真的是糟透了。

    新增的灯塔很多。林副科长一边记录着手下们从船舱里卸下来的棉质帆布数量,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巴瑟岛及其水道对面的镇海港陆地边将新增2座灯塔,目前巴瑟岛上的那一座已经完工并已点燃灯火了。镇海港西面湖里的岛上以及对岸香山乡的西北角上也将各修建一座灯塔。这么说吧,从鸭子湖入海口一直到鸭子湖西南角两湖运河入湖口的河口乡,这一路上新增的灯塔将达15座之多。这么多的灯塔,能够将这条水道以及沿岸的4个乡镇的夜晚彻底点亮,归航的海军船只再也不用在夜晚过于紧张了。他们甚至能够在很远的海面上就能够看到我们的灯塔,这既照亮了航路,也温暖了水手们疲惫的心灵。

    这块帆布是麻线和棉线混纺的?又是可怜的渔民们购买的廉价帆布。林副科长摸了摸一面卸下来的帆布一角,然后在自己的货物入港记录上注明。写完后他又抬头向文图拉笑了笑,继续刚才的话题:不光新建灯塔,我听说现代厂又倒霉了,上头给他们下达了研发灯塔船的指令。要求他们尽快搞定设计,然后弄出一艘样船来。我们国内很多地方需要这种灯塔船,比如鸭子湖入海口外海的一些浅滩区域东方港外海的一些礁石较多的区域鸭子湖内的一些易搁浅的浅水区域等等。在这些地方修造灯塔的难度太大成本太高,因此急需一些耐风浪的大型灯塔船来指引航向标明航道,以提高航行安全。

    这真是个了不得的好消息。文图拉船长喜笑颜开地说道:如果这些都能够实现的话,镇海港一定会成为国内——不,是整个世界——最漂亮最安全最现代化的港口。

    别的地方的港口怎么样我不敢说,但镇海港已经是国内三个大型海港中最好的一个了。林副科长用略带夸耀的语气说道。作为镇海港较早的一批定居居民,他们都是和镇海港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孩子也都是每日里看着港湾内海军战列舰那高大的船身长大的,因此他们对这座繁荣的新兴港口非常有感情,语气里无时无刻不带着一股淡淡的自豪感。

    根据截止到今年六月份的数据,我国各类大型商船船只(不包括渔船军舰移民专用船以及一些特种船舶)总吨位已经达到了369万吨。其中,注册于镇海港的商船总吨位为251万吨,占到了68,远超第二名东方港的25。这个数字可不是我胡诌来的,而是交通部下发的文件上白纸黑字写着的。林副科长得意地说道。

    说到如今华夏东岸共和国的航运,那么我们不妨来统计一下如今国内各大小船只的数量。截止到今年六月份(1645年),全国(包括海外殖民地)共拥有各类大小舰船152艘,其中中小型渔船24艘内河小汽船(包括35吨和72吨两种规格)55艘特种船舶(挖泥船捕鲸船移民专用船)9艘商船(笛型船)34艘蒸汽机帆船10艘,剩下的20艘则都是军舰。

    注册的正式海员数量也超过了1800人(不包括海军),在新大陆地区也算是排得上号的了,甚至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只不过比起荷兰16万艘船只的规模比起来就有些不够看了,好在东岸人目前有4艘经过蒸汽化技改的强大战列舰,同时还有一堆快速巡航舰护卫炮舰什么的,再加上所处的关键地理位置,一般敌人还真不敢轻易招惹过来,否则他们的海上航线很可能会被东岸人在中途打爆。

    随着政府对航运也越来越重视,投资力度越来越高,国内的造船港航运河码头海员培训等行业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这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

    文图拉船长在转运的帆布交接完毕后,嘱咐了手下几名船员不要离开码头太远,然后他本人便施施然地穿过码头工业区,朝市区而去。码头附近基本都是一些配套工厂的厂区,其中有耸立着高大烟囱的锚链厂有充斥着锯木声的制桶作坊有劳动力密集型的制绳作坊有用特制纺织机器编制高密度棉布的帆布厂,甚至还有一些为海军提供各类远航食品的玻璃罐头作坊,总之是一派繁荣景象。

    这些依托镇海造船厂生存的配套厂家经过现任鸭子湖地区专员前政务院总理马甲的铁腕整治,目前已经规范许多了。一些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足或者有偷漏税行为的小作坊主被清退甚至判刑,极大地避免了无序竞争。剩下的管理比较规范产品质量较好也没什么违法记录的私人作坊主们则得到了联合工业信贷银行的优质低息贷款,供他们更新机器培训工人以及招募一些技术人才。

    配套厂家不成气候,镇海造船厂终究也做不大。这是一整条产业链,缺一不可。上下游十来个厂子,数千名产业工人,必须都要确保能够合格完成自己的那一份工作,这个造船产业集聚带才能迎来真正的高速发展。而目前镇海造船厂及其一连串配套厂家,无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第二百四十四章 经济调查(一)
    镇海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繁荣日盛,目前的商业区早就突破了城墙圈住在那一小片范围,开始向外围扩展。如今,围绕成城墙,一大片的商业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为这座人口已经超过七千的城市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服务。

    文图拉轻车熟路地走到一个水果摊前,拿起一个保存得还不错的椰子,掂了掂,然后扔下一枚2分钱的铜币,转身就走。

    老文,钱不够,现在市场化了,涨价了!3分钱一个!一个坐在水果摊前的年轻人喊住了他。

    文图拉吐了口唾沫,不情愿地又拿了一分钱出来,然后又开始了他的例行抱怨:狗屎的市场化,每一样市场化的东西都大幅度涨价了,还不如以前呢。什么都涨,就是工资没涨,这日子越来越没法过了。

    你一个月赚十几块钱都活不下去了,我一个月才挣个四五元的辛苦钱怎么办呢?年轻人也抱怨了起来,看得出来他和文图拉船长比较熟稔,因此说话都比较随意:我也活不下去了,现在分媳妇优先内陆地区的,我们所谓的沿海大城市的人跟他们一比就是狗屎。你还别抱怨,我这摊子也只干到这个月结束为止了。县里在招远东军团的补充兵,我准备去报名,然后拉到澳洲金山港集训。一个月收入8元,战时各种津贴翻倍,比卖水果强多了。

    文图拉叹了口气,没再说话了。虽说镇海港是一座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城市,但说到底也不是每个人生活都很如意的,很多人的收入也刚刚只够温饱而已。尤其是对于这座城市里占了极大数量的普通造船工人群体来说,他们的收入也不过是在46元之间徘徊。每月70的收入用在了生活必需品的开支上。再去掉缴纳的一些税收,偶尔消费的奢侈品以及意外开支,一年到头是剩不下什么钱的。

    虽说这样的生活比起在大明或旧大陆好了太多了,大明先不说,那里饭都吃不上;咱单说旧大陆。文图拉船长以前每日里也就只能吃一些黑面包度日,有时候失业没工作的时候就只能去教堂或济贫院里看能不能蹭一些吃喝,落魄得很。如今到了东岸,那和旧大陆的生活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里至少顿顿能吃饱饭,以前牛肉纳入价格管制的时候还能经常吃一些肉。按理说他们应该很满足了。

    不过凡事就怕对比,在看到乡间农民们比他们高出一筹的生活质量后,他们的心态也不平衡起来了。想当初就是那些最笨的家伙才被分配去种地,我们这些脑袋瓜子灵活或者有一技之长的人被留在了工厂里当工人,但几年下来却发现那帮家伙的生活竟然比我们富裕多了。当年在老家笨得要死,什么都不会的蠢蛋如今竟然能够买得起鲸鱼皮鞋。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样的生活境况对比,也难怪他们想去海外打仗,毕竟那个收入可是高多了。文图拉知道,这个年轻的水果摊主的邻居,可是已经往家里汇了整整几十元钱了,让街坊邻居们羡慕不已。拍了拍他的肩膀,文图拉船长转身离开了。他还得去吃饭呢。

    文图拉船长!不料远处又响起了一阵清脆的喊声,文图拉转头一看,不由得吓了一个哆嗦。那是他以前认识的一个老乡,西西里人,后来当兵去了,退伍后据说进了梅毒病人统计调查科工作——一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晦气的机构。

    嗨,西尔维奥。文图拉勉强打了声招呼,他可不想和这些穿黑皮的家伙搭上什么关系。要是日后被人知道自己曾经被梅机关的人调查过,那么自己在社会上还怎么混下去?别人一定会对自己指指点点,哪怕自己真的没有得过梅毒。

    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最近还好吗?西尔维奥仿佛没注意到文图拉难看的脸色,走过来和他拥抱了一下,然后搭着他的肩膀说:好久没看到你了,你总是很繁忙。哈,今天真是幸运。正好有点事要找你帮忙,走,跟我去一趟城里的办公室吧。没多远呢,就在前面。

    我文图拉船长刚想说什么,却见西尔维奥一把拉住了他,朝城里走去。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跟了上去。他心里知道,梅机关这个机构恐怕没表面上那么简单,他们除了调查梅毒病人以外,应当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文图拉依稀记得,以前西湖堡有个葡萄牙神父,好像就是被梅机关请去协助调查以后就无端消失了的,村子里都传言他去澳洲进行劳动治疗了。

    梅机关的办公室很快就到了。虽然是在冬天,但文图拉船长仍旧觉得自己的后背上渗出了少许汗水,那是因为他觉得大街上一些过路的居民在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小李,来两杯马黛茶。西尔维奥将自己的呢子大衣挂在衣架上,然后吩咐文图拉坐在他的办公室对面。文图拉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坐在了西尔维奥的对面。

    股长,马黛茶。小李很快端来了两杯温热的茶水,分别放在两人面前。

    西尔维奥从自己的抽屉内拿出了一叠纸,在粗粗扫了两眼后,便在上面填写起了一些东西。填完后又审视了两眼,这才抬头朝文图拉说道:很抱歉打扰你的午饭时间。但我真的有事请你帮忙,因为这份调查的数据样本还没有搜集够,上头催得又紧,没办法就只好找你来帮忙了。

    文图拉船长笑了笑,示意他继续。

    西尔维奥咳嗽了一声,然后开口说道:那么就开始了,这是一份问卷调查,我将询问你几个问题,请务必如实回答。第一个,您的日常开支中生活必须品的消费是否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嗯,生活必需品的定义我想你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纳入价格管制的那部分商品。

    不,我用不了那么多,我是船长,收入还算不错。文图拉船长如实地回答道。

    谢谢。第二个问题,您过去三个月的饮食中,是否经常消费一些肉类——不管是鲜肉还是腌肉都算?您是否认为政府在市场上大量投入鲸肉会使得市场上的肉类价格下降?

    是的,我经常食用牛肉,虽然那并不便宜,但我的孩子马里奥喜欢吃。在这里我不得不抱怨一句,牛肉价格在这一年内整整上涨了一倍还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拉普拉塔人不肯降价吗?那么我们就应该按着他们的头让他们屈服!至于说投放大量鲸肉,我觉得很有必要!虽然国民们并没有吃鲸肉的习惯,唔,甚至我们都不知道味道怎么样,但如果以一个低廉的价格出售的话,那么必然会减少市场上对牛肉的需求。这样一来,牛肉的价格必然会有所下降,虽然我很怀疑牛肉究竟还能不能够回到一年前的价格了!

    西尔维奥有些愕然地看着滔滔不绝的文图拉船长,心想刚才还拘谨无比的家伙怎么一下子就这么健谈了,这家伙还真是个典型的意大利佬啊!

    您对普通粮农们相对于普通工人较高的生活质量,以及较快的财富积累速度如何看待?您是否认为应该他们得到了与他们地位不相称的待遇?

    不,我不这么认为,西尔维奥。事实上我很赞同真理报上写的,劳动者是光荣的,他们应当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现在不是农民得到了不合理的高额收入,而是产业工人们的工资还不够高。特别是当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分享到这一切。政府将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从奥斯曼帝国换回大量的女奴,但这些女奴最终还优先分配给了那些乡下农民的时候,这使得他们一切的抱怨都有了依据。很明显,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你真是个聪明而又特别的家伙。西尔维奥记录完毕,然后叹了口气,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文图拉船长,说道:我觉得你应该来梅机关工作,你当船长实在太可惜了。

    这个玩笑并不好笑,西尔维奥。文图拉耸了耸肩,说道。

    好吧,最后一个问题,您是否认为应该对月收入低于4元的工人提供生活必需品方面的价格补贴?

    这很有必要,西尔维奥。文图拉船长略微思索了一下后说道,事实上我知道那些私营的小工厂小作坊里面的工人很多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工作的。如果他没赶上好时候,我是说内陆新建定居点分地的时候,那么他每个月中经常会有一些时日处于失业状态。要知道,他们的工资都是日结的,很多私营老板甚至喜欢雇佣一些持临时身份证明的瓜拉尼人和意大利人,因为这些人工资低。这些都使得他们的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一个很低的状态,且会经常间歇性地失业。对于这些人,我觉得政府应该出台一些保护他们的法律,现在的法律实在太不健全了,老板们可以随时解雇他们而不用担负任何责任,这让他们的生活很没有保障。



第二百四十五章 经济调查(二)
    真是难以置信,我们这样的国家竟然还有失业者。梅机关办公室内,刚刚从湖西地区调研回来的农业部专员蒙虎惊奇地说道:我们不是计划经济么?怎么还有失业?这不科学啊!

    计划经济也有计划外的人啊。梅机关科长魏博秋拿着一把小刀在专心致志地雕刻着一段名贵的紫檀木,此时已经接近完工,看样子似乎是一个受难的神父。神父脖子上套着一圈绞索,表情惊恐绝望,栩栩如生,这让蒙虎不由得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比如以前来到本土后被安排进建筑队的人,项目完工后他们本来应该被安排到西部的新定居点去的。但新定居点暂时条件有限,一时安排不了太多人,因此他们只能排队等候。而在这期间,除了偶尔参加建设一些地方上的市政工程赚取零花钱外,他们就只有打打零工了。

    另外就是一些非法入境的人,比如那些中南欧人,他们在持有临时身份证明的时候就被私人老板雇佣,而当取得正式身份后出于种种原因他们依旧留在原来的工厂或农庄内工作。有的时候生意不好,或者老板觉得不需要再雇以前那么多人时,他们就被解雇了。

    魏博秋放下了手中的雕刻刀,拿起秘书递给他的湿巾擦了擦手,然后继续说道: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本土的正式居民汇款给远在旧大陆的亲戚,使得他们得以乘船到东岸来。而他们的这些亲戚来到东岸后,由于本身技能不足。还有就是语言不通文化不习惯等种种原因。导致他们无法在一些大型工厂内找到一份长期的工作。他们只能以做小贩打零工或者接受私营老板的雇佣过活。这种人一般都是立窝尼亚人。

    所有以上三种人都在等待着下一个新定居点的建设,期待可以被安排到那里,分到五亩农田和一套房子,运气好的话可能还有女奴分配下来。魏博秋一边拿起染料给木雕上色,一边说道:但他们的运气不好。随着从大明来的移民越来越多,如今执委会更属意于直接将新来的山东移民分配到新定居点去。至于老国民,虽然也招募少许到西部去种地,以便更好地帮助新来的移民习惯东岸的制度与文化。但数量已经大为减少了。

    况且老城区也需要他们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工作,比如镇海县的造船产业区内,大量的私人配套厂家就需要大量的这类工人。他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工资注定不会高。而且船具出口这种生意周期性和波动性都很大,以前西班牙人和奥斯曼人需求旺盛的时候,每个月需要出口的帆布缆绳蒙皮锚链木桶是现在的三到四倍。在那些个景气的年份,私人老板们往往会大规模招募新工人,扩大生产;但一旦需求下降,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地进行裁员,以减小产能。这些都导致了这个普通的工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很不稳定。如果放大到以年为单位来进行统计的话,他们的平均月收入其实是低于4元的。

    所以你们准备怎么办?除了出台一个所谓的《社会保障救济法以外。还有什么举措?蒙虎像是在听故事一样听魏博秋介绍着国内的一些情况。他本人对政务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的兴趣在于旅游和探险,这跟他的性格有关。他经常将自己的一些探险活动写成日记,然后发表在他自己创办的一份刚刚由野鸡杂志转正的《国家地理上面。
1...227228229230231...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