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几艘东岸的蒸汽快船无聊地在长江下游这段江面上巡弋着。不时有一些划着小船的当地渔民遇到这些迎面而来的巨大船只,那高大的烟囱林立的桅杆以及不时响起的一声汽笛都让他们像见了鬼一些惊慌失措,转头而逃。
当莫茗乘坐的分水号抵近镇江京口附近水面时,对岸一些看起来似乎时南明水师的将兵们一哄而散,这让莫茗略微有些郁闷。事实上他原本还想找这些人问问话呢,没想到一个个畏敌如虎胆小至此,若是满清搜罗船只过江的话。那是别指望这些人能够抵挡的了。若是兵无战心。那么所谓的长江天险也就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不得已之下。分水号上放下了两艘小艇,四十名陆军士兵护卫着一名军官划向江岸边。他们举着白旗,携带者一封由莫茗口述别人用毛笔写就的书信,准备上岸和这里的镇江总兵郑鸿逵取得联系。
上岸的陆军士兵再三努力之下,终于找到了几名藏匿在芦苇间的南明军士。带队的军官将这些跪地求饶的家伙拎了出来,然后一人给了一块钱压压惊。说来也怪,本来正死命求饶的南明军士们在看到这些金发碧眼长得还凶神恶煞的藩人给了他们圆圆的银饼子之后,情绪立刻就稳了下来。他们用惊惧以及疑惑的目光看着这些身着黄衣的外来者。嘴里说着些什么,但没人能听懂。
带队军官讲的东岸官话他们似乎能听懂一点点,这也许是因为镇江本地有北方来的客兵的缘故,但能听懂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带队军官将信封转交给一位穿着看起来似乎是军官的人——事实上他们的穿着差不多,因为都是破破烂烂的,接着重复了三遍约郑将军于江中沙洲面谈,然后便返身划船回大船上去了。
也不知道是东岸人走运还是怎么着,那几名南明军士竟然真的将信带给了郑鸿逵。7月18日一大早,一艘小型中式硬帆船就从南面的芦苇荡中行了出来,然后停靠在了江中心的沙洲附近。
分水号上的瞭望手发现后。立刻汇报给了莫茗,于是伴随着一声汽笛。一直游弋在附近的分水号以两节的低速也靠近了沙洲。到达目的地后,船只并没有熄火,锚链也没有放下,仍旧做好了一切出航的准备。
在一个中队的挺身队官兵登陆上岸并警戒完毕后,莫茗便在十余名精锐的治安队斥候的护卫下也登上了沙洲。沙洲上远远站了二十几个人,服色各式各样,仅有一名黑瘦的男子穿着大明武官袍服,想必这便是郑鸿逵了。
莫茗刚想说两句什么,却听对面远远传来一阵问话:可是名震辽海的东岸莫大帅?鄙人安平郑鸿逵,素闻莫大帅威名,不胜景仰。今日一见,果是龙虎之姿威武不凡,也只有莫大帅这等神人才能让那建州鞑奴闻风丧胆,佩服,佩服!
唔,虽然口音有点怪,但多多少少还是能听懂大半的。莫茗对郑鸿逵会辽东官话一点也不意外,这种走南闯北的人不多会几门方言岂不是太过于无用了?而且他没有用镇江总兵官的身份来压人,只以安平郑氏的名义讲话,今天这事有意思了,看来这郑鸿逵也对这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不看好,因此干脆就没提这茬。
郑兄风姿亦是不凡哪。莫茗在斥候们的团团护卫下走了过去,与郑鸿逵遥遥说道:言归正传,我这人不喜客套,郑兄勿怪。昨日我信中所言,欲与令兄共击鞑虏,郑将军以为如何?
此事自是极好。郑鸿逵一口答应道,莫大帅信中所言,可出售黄衣大炮于我郑家,此言当真?观大帅座舰高大雄伟,威力不凡。此等甲板巨舰定是来自泰西,所备之炮当不是凡品。昔日我曾于虎门观英人炮舰发炮,其声势威力皆不是我大明所铸之红衣炮可比。若是用之攻城拔寨,当易如反掌。若莫大帅愿售此等大炮于我郑家,那么一切好说。
令兄亦愿痛击鞑虏?莫茗嘴边挂着一丝嘲讽的笑容,说道:多铎收降江北四镇军二十余万,今拥兵三十万,剑指江南,可谓投鞭断流声势已极也。大明君臣惶惶,兵无战心士无守意,满朝勋贵不思报效社稷,却整日里琢磨那卑躬屈膝降虏为奴之事。这等朝廷,你我以及令兄都看得出来,覆灭只是早晚之事。今鞑虏得天下之势已成,令兄家大业大,难不成愿毁家纡难抗击鞑虏?我读书少,郑兄莫要欺我!
听了莫茗的话,深知自己兄长秉性的郑鸿逵一时有些语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郑兄勿恼,我说话有些直,得罪之处还望海涵。莫茗打了个哈哈,然后转移话题道:今日之势,南京已必不可守,不知郑兄有何打算?
尽人事,听天命,如此而已郑鸿逵叹了一口气,落寞地说道:本官身为镇江总兵官,当忠于王事,痛击鞑虏。奈何麾下兵马不齐,近日来又多有逃散;客兵骄横,不听号令,残民以逞,本官亦是心力交瘁。若事有不谐,当退往福建自保。
郑鸿逵的身周都是从老家带来的亲兵,因此他也不虞这些人听到他所说的这些所谓大逆不道的话。
此乃真言,郑兄没有欺我,哈哈。莫茗大笑着说道,既如此,我也不愿多言了,后会有期吧。我等于登州以东烟台墩地界筑城设港,日后郑兄若有为难之事,可乘船来此,我等必不吝于帮助。唔,也不能让郑兄白跑一趟,一会我让人留一些礼物给郑兄。两门4磅钢炮五十枝火枪五十把军刀,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对了,我对令侄大木公子神交已久,愿赠十领盔甲十枝燧发手铳,劳烦郑兄带回转交。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郑鸿逵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其实他今天愿意出来见见这个传说中的黄衣军首领,一是好奇,二是想看看能不能从他们手里买一些黄衣大炮。这种大炮在北方被传得神乎其神,郑鸿逵认为应该比红衣大炮强不少,因此他急切地想买一些这种军国重器,即便价格贵一些也认了。
可谁知对方竟然觉得自己兄长郑芝龙不会坚决抗清,因此不愿出售。关于这点,郑鸿逵也无话可说。因为作为亲兄弟,他对自己兄长的心思多少是有一些了解的,出于性格方面的原因,他也不愿昧着良心厚着脸皮拍胸脯说自己的兄长一定不会降清,因此这事情就只能作罢了。
可没想到这些黄衣军还给他留了个后门,告诉他可以去烟台港做交易,这令郑鸿逵豁然开朗,看来这些东岸黄衣海寇是想看看郑家到底会不会坚决抗清然后再做打算。而且对方出手很大方,见面礼也给得很丰厚,这让空手而来的郑鸿逵有些尴尬。不过他也不是拘于俗礼之人,以后再想办法回报就是了。于是,在一番简短的告别之后,双方各自离去。
郑鸿逵离去后,东岸人继续乘着船只在长江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着。直到海军军官提醒莫茗,再不回去就无法赶得上马上到来的渔汛时,莫茗才觉得差不多该撤退了。如今东岸人粮食吃紧,这些运输船战舰也要兼做渔船捕鱼,马上就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渔汛季节,若再不赶回去,难道冬天的时候大家都喝西北风么?
19日天刚亮,正在收拾东西的东岸人突然发现江面上出现了大批船队。莫茗紧急登上舰桥观看,发现是清军渡江的船队。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搜罗来的船只,只见江面上遮天蔽日,密密麻麻的全是运兵小船,怕不是有几万人在渡江。而且上游还有大量小船顺水而下,直朝东岸人船队的方向逼来,瞭望手发出警告,说这些小船上堆满了柴草,清军可能会施展火攻战术。
得知这个重要情况的莫茗立刻命令整个船队撤退,向下游而去。等他们开足马力与那些纵火小船拉开了一段距离后,远处已经有一些像叶子一样大小的船只登上了南岸镇江地域,一些像小黑点一样的清军跳下船只,往内陆进发。莫茗知道,镇江陷落就在顷刻间,而镇江丢了,南京基本也保不住了。
眼见已没有便宜可占,东岸人干脆一路向东,然后在目前已处于清军控制下的靖江县沿岸登陆。清军在此地没有驻兵,东岸人掳掠一番后又强逼着全城百姓五千余人登上了塞得满满的船队,然后顺江而下,准备与差不多已经抵达长江入海口外的后续船队汇合,然后返回大泊港。
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与航运(一)
呜短促的汽笛声响起,清塘军2号挖泥船缓缓驶进了现代特种船舶厂的码头内,准备接受例行的维护保养。
该船厂如今有五个船台,其中14号船台上各有一艘半成品船只正在建造,而5号船台则是专用的维修保养船台,定期为工作小时数到了的船只进行维护保养,又或者为损坏的船只进行紧急修理。
清塘军2号是该厂生产的第二艘挖泥船,目前正在疏浚两湖运河。两湖运河是沟通南方伊河——米林湖水系和北方鸭子湖流域水系的唯一水道,作用极为关键。不过这条水道包括沟通的两个湖泊的水流均较为平缓,泥沙容易淤积,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清淤。
目前该河道的清淤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中心航道的水深已经达到了四米以上,足可通行目前国内的任何一艘船只。这条沟通两个澙湖的关键河道疏通后,下一步就是要在北方鸭子湖内清理出一道能够通航大型运输船的航道出来。鸭子湖由于特殊的构造关系,其西半部是浅水区,多芦苇鳄鱼等动植物,只能通航内河汽船或小炮艇;而东半部的水深在这几年来的努力之下基本也测量清楚了,大部分地方的水深在5米以上,不过其中还是有大量断断续续的浅水区,很多甚至只有两米深,这使得大船航行时很容易搁浅,因此需要继续加深。
好在这片湖底都是淤泥卵石,用现代厂生产的挖泥船就可以完成这一任务。不过考虑到现今国内仅有两艘挖泥船,其中一艘(清塘军1号)还在疏浚极其重要的伊河水道。只有清塘军2号可以动员。这得疏浚到猴年马月才能使得鸭子湖能够通航大船啊。
也不是没有令人安慰的消息。今天已经是9月份了,再过两个多月,第三艘挖泥船清塘军3号就将完工。届时将有两艘挖泥船可以一南一北同时工作,疏浚航道的工作必将大大提速。而说到挖泥船,就不得不说如今的现代厂繁重的造船任务。
该厂现有的五个船台,除了5号是维修专用的船台外,另外4个船台一年到头都在生产着各类船只。每一批船只完工,接下来各单位(主要是各用船单位)对这些船台的争夺就会趋于白热化。鉴于如今远东移民的极端重要性。其中2个船台已经固定用来建造1200吨排水量的短跑冠军级移民专用船。而另外两个船台,既要接受一些船只的蒸汽化技改任务,又要建造捕鲸船挖泥船之类的特种船舶,现在上头又提出要建造大型拖船和驳船,简直让现代厂的全体职工们要忙到天边去。
船只需求量大,熟练水手的需求量更大。现代特种船舶厂的厂长韦华,站在自己在厂区内位于二楼的办公室前,望着外面正在忙碌的船台,说道:统战部每年都在加勒比招募海盗,但数量一年不如一年。今年甚至只有几十个,太少了!我想那边的西班牙人应该会极为感激我们。是我们使得托尔图加岛顶峰时期聚集的五千名海盗的数量,在十年内成功下降到了只有区区两千多人,各类袭击运输船的恶性海盗事件也降低了三成。呵呵,都让我们拐来了,海盗也不想一辈子窝在小岛上醉生梦死啊!
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培训水手的机构——罗洽港的海员进修专门学校已经开办了两期了,每年大概能为各单位提供约200名实习水手。这数量看起来不少,但比起每年1820艘船下水所需要的将近400名水手的需求量来说,差不多只能填补一半缺口。即便再加上统战来的几十名海盗经长期考察后合格的少量马来水手,这缺口仍然有100名之多。不得已之下,交通部只能尽量将熟练水手安排到重要船只上,同时下放权力,让那些不重要的商船船长们自己招募实习水手。
因此可以说,目前华夏东岸共和国航行在大西洋上的17艘笛型运输船(隶属于南海运输公司),以及航行在印度洋上的4艘笛型运输船(隶属于东非运输公司)上,充斥着大量的不合格年轻水手。今年6月份,一艘南海运输公司的笛型船不慎于东方港外海沉没,其原因就是水手操作不当导致船只意外触礁。
在这个悲剧发生后,交通部立刻挤出了一些资金,同时到联合工业信贷银行那里闹腾了一番,让他们拨了一些贷款,然后用这些钱专门到大鱼河海军造船厂订造了一艘小型训练舰。他们准备接下来将罗洽海员进修专门学校的招生规模扩大一倍,争取每年能够提供400名正规实习水手。而招生规模上去了,这训练舰自然也得相应增加,目前该校仅有一艘海军转给他们的250吨级东岸之鹰号做训练舰,招生规模扩大后自然是不够用了,急需新造一艘。
水手问题哪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坐在他办公室内抽着烟斗的萧百浪说道,现在有经验的水手都被安排了跑澳洲和远东航线,他们甚至把家都安到新华夏和黑水去了,国内剩下的自然都是些歪瓜裂枣。你也别着急,问题总得慢慢来,水手数量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增加的,总要有个过程。
我急个毛啊。韦华笑了,嘴里吐出了一个浑圆的烟圈,转身朝萧百浪说道:我只负责造船,至于开船的水手从哪里来,那关我毛事啊?该急的是交通部和执委会,我操那门子心干嘛!每月才拿了一百多块钱工资,还管那么多事我累不累啊!
嘿嘿。萧百浪一笑,听说现在国家放宽了对内河小汽船的生产限制,已经允许私人资本逐步进入这个行业了。我看也是由于这个市场需求量太大的缘故吧?我看你们的那种72吨级内河小汽船都是直接在滩涂上建造,造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拉到船台上进行动力系统的安装以及最后的舾装程序。技术含量也就那样嘛。普通人就能造。我看你们5号船台的工人们平日里也比较闲。上次说的事情考虑得怎么样了?有兴趣吗?
萧百浪说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想办法开办一家自己的船厂。为此,他甚至已经考察过了河口乡附近的地形以及水文信息,并初步选定了未来的厂址。目前缺少的就是人员和资金了,资金的问题好解决,他自己以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的积蓄,再加上从联合工业信贷银行搞一些贷款,差不多也就够了。但技术人员就比较令人挠头了。国内文盲率太高,各种技术人员少,而且都集中在各大国营企业之中。而他们想搞的造船厂又是有一定技术含量要求的企业,不是随便拉几个文盲农夫来就能搞定的事情,这想来想去只能去各大船厂挖墙脚了。
萧百浪和现代厂的厂长韦华私人关系不错,因此他第一个找上的就是他。韦华本人对此也比较动心,但穿越众自己开办工厂本来就是比较敏感的事情,如果再从自己担任厂长的厂子们挖墙脚损公肥私,韦华还真怕自己被军部那帮疯子们拿枪顶在脑袋上。不过开办自己的船厂的念头又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给国家干了好几年了。虽然工资待遇很高,每年东岸公司的分红也不少。自己按理说不应该缺钱花,不过这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总不是个事。恰好萧百浪来找到自己合伙开厂,说厂址资金都能搞定,代理人也已找好(国家干部不得直接经商),就差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了,这使得韦华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现在国内35吨级的老汽船和72吨级的新汽船算在一起,也不过才五十多艘,而需求量起码是一百艘。而且随着35吨级小船的逐步退役,接下来几年的需求量还会更加庞大。按照我们目前的出厂价,一艘1200元,利润率起码在20以上。看市场这么火爆,即便卖贵一点肯定也会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真的是极好的。韦华狠狠吸了口烟,然后说道:不过再等等吧,过了今年再说。5号船台今年也很忙的,几个月前刚刚完工了两艘‘阿穆尔河’级内河浅水支援炮舰,刚随上一批前往远东船队过去。马上下半年还要继续建造几艘,那边催得很急,还要给别的船做保养,没那么闲的。我看你还是加紧在欧洲招募技师,政府不是一直在招么,你可以搭伙一起嘛,交通部挑剩下的你就拉回来,造一些民用船怕个什么?
韦华说的阿穆尔河级内河浅水炮舰是由现代厂设计定型生产的,该船长约55米,宽82米,吃水08米,标准排水量250吨。动力系统使用2座大力水手2改进型(70马力)蒸汽机,2座燃煤锅炉,航速910节,是国内设计的纯蒸汽动力航速最快的船只了,这得益于她强劲的动力(140马力)以及双轴双桨的推进系统设计。
该船武备为船艏两门8磅短管榴弹炮,以及两侧八门4磅榴弹炮,火力只能说马马虎虎。本来海军准备要求设计一款类似coles炮塔结构的旋转铁甲炮塔,后来考虑到该船吃水浅吨位小,便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新颖设计,改为传统火力布置。这种船在内河近距离支援作战中威力极大,且是全蒸汽动力,航速快吃水浅机动灵活,适航性强,是一种理想的内河伴随支援炮舰。现代厂首批共生产了2艘,即阿穆尔河号和辽河号,目前已经前往东方。
也是,不急在这一时。萧百浪看到韦华这么说,便点了点头,心里开始寻思怎么托人在欧洲招募造船技师。
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与航运(二)
呜又一声汽笛响起,一艘72吨级内河小火轮缓缓驶进了镇海港码头内。
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轮到,这效率也太低了。文图拉船长喋喋不休地从船舱内走了出来,如今他的那艘35吨级小火轮已经正式退役了,被内河运输公司转卖给了某穿越众。如今这艘新船下水不过一年多,编号为河运007。文图拉船长非常爱惜,每次出航前都会和水手们一起将甲板擦得干干净净,就连锅炉房都会好好打扫一下。
码头泊位不够,船又太多,只能排队了。一名码头官员熟练地在文图拉船长递过来的发货清单上写了几下,然后开始招呼手下的码头工人们开始卸货并清点。
镇海港早就该扩建了,这都快十年了吧,还是以前的老样子。甚至就连最后的那一段木质栈桥都没拆除,每年修修补补的还在用,不知道上头在搞什么。林副科长,要我说你们镇海港务局就应该集体向上面写报告,要求扩建新的码头泊位。文图拉船长仿佛是继承了意大利人爱抱怨和大嘴巴的天性,挥舞着手臂夸张地说道。
呵呵,你这个文大嘴。码头官员林副科长瞄了他一眼,笑嘻嘻地说道:你怎么知道我们没向上面提这个要求?你看看那边,对,就是西面,那里不就在建设新的码头泊位么?
林副科长所指的区域正是位于镇海港老码头的西侧,那里此时正有一艘大型运输船停在那里,船上的水手们正在使用滑轮吊杆将一包包碎石子扔进海底。而在岸边。更是有十余辆重型货运马车在来回开动着。将一包包从远方拉来的碎砖碎瓦片碎石子等建筑垃圾倾倒入海。看样子是在准备填出一条码头栈桥兼防波堤(同时防淤塞)出来。
猜你喜欢